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鲇病原粘孢子虫米氏碘泡虫不同株系的比较
1
作者 向乾 谭禄奇 +3 位作者 彭建军 石小威 杨承忠 赵元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5,共8页
为研究米氏碘泡虫不同寄生部位和不同地理分布的株系差异和遗传分化情况,实验基于其形态特征、组织向性、地理分布、18S rDNA序列相似度、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对米氏碘泡虫各株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米氏碘泡虫各株系孢子形态特征... 为研究米氏碘泡虫不同寄生部位和不同地理分布的株系差异和遗传分化情况,实验基于其形态特征、组织向性、地理分布、18S rDNA序列相似度、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对米氏碘泡虫各株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米氏碘泡虫各株系孢子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米氏碘泡虫重庆株系1(鲇鳃腔膜寄生)、重庆株系2(鲇肠寄生)和江西株系(鲇肠寄生)间相似度为98.6%~99.9%,遗传距离为0.000~0.01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米氏碘泡虫重庆株系2先与江西株系聚支,其形成的进化支再与重庆株系1形成姐妹群关系。研究表明,米氏碘泡虫并没有形成地理种群特有的单系,而是依据寄生部位形成肠寄生支系和鳃腔膜寄生支系。宿主种类相同的条件下,较之于地理隔离,寄生部位差异对于米氏碘泡虫种群分化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碘泡虫 18S rDNA 株系比较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的RetinaNet大豆外观品质无损检测
2
作者 周春欣 霍怡之 +4 位作者 杜有海 蒋敏兰 曾令国 张长江 石小威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80,共9页
快速、准确、有效地区分大豆外观品质是大豆食品质量检验和食品安全与包装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Retina Net的大豆外观品质检测模型。将原始主干网络ResNet50替换为ResNet34,在保证准确度的同... 快速、准确、有效地区分大豆外观品质是大豆食品质量检验和食品安全与包装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Retina Net的大豆外观品质检测模型。将原始主干网络ResNet50替换为ResNet34,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降低了模型参数量,提高了运算速度,降低了运算时间。在主干网络和特征金字塔(FPN)的输出端分别嵌入ECA模块,进一步提取有利特征,减轻了冗余特征对网络的影响,提高了网络性能。同时,为保证不失原有特征的丰富性,将FPN后嵌入的ECA模块的输出与主干网络的输出结果相叠加,所得特征作为输入,传入分类器中进行识别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改进的RetinaNet大豆品质检测模型的精确率达97.39%,mAP值达98.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大豆外观品质检测 RetinaNet FPN ECA模块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与BO-XGBoost的花生含水率无损检测研究
3
作者 黄琦 沈建国 +4 位作者 蒋敏兰 冯昌广 方小生 张长江 石小威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40,共6页
含水率影响着花生的质量、储藏时长与出油率。本研究针对当前花生含水率测量效率低、有损检测、无法适应大规模检测等问题,探索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花生含水率无损快速检测方法。测量并建立了300份不同种类花生的高光谱原始图像及光谱... 含水率影响着花生的质量、储藏时长与出油率。本研究针对当前花生含水率测量效率低、有损检测、无法适应大规模检测等问题,探索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花生含水率无损快速检测方法。测量并建立了300份不同种类花生的高光谱原始图像及光谱数据集,并利用小波变换、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一阶导数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PLS、XGBoost、BO-XGBoost算法建立花生含水量无损检测模型。通过实验对比得出,利用小波变换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建立的BO-XGBoost模型最优,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0.9539,均方根误差RMSE=0.8065。实验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BO-XGBoost能够对花生含水率进行快速、准确、无损检测,且对其他农作物水分含量检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BO-XGBoost 含水率 PLS
下载PDF
尖形碘泡虫(黏体门: 碘泡虫科)的重描述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小威 王茂 +4 位作者 陈鸿真 高磊 刘晓聪 杨承忠 赵元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5-562,共8页
研究基于形态和分子信息重描述了寄生于嘉陵江重庆段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鳃部和胆囊的尖形碘泡虫(Myxobolus acutus Wu and Chen,1987),并获得了该虫体的18S rDNA和ITS1 rDNA序列。尖形碘泡虫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稍尖... 研究基于形态和分子信息重描述了寄生于嘉陵江重庆段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鳃部和胆囊的尖形碘泡虫(Myxobolus acutus Wu and Chen,1987),并获得了该虫体的18S rDNA和ITS1 rDNA序列。尖形碘泡虫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稍尖,后端钝圆,缝面观呈宽纺锤形。孢子长(13.6±0.9)μm[(11.4—15.3)μm],宽(10.2±0.9)μm[(7.5—12.8)μm],厚(7.6±0.6)μm[(6.9—8.3)μm]。两梨形极囊开口处紧靠并位于孢子前端,极囊大小不等,大极囊长(6.2±0.4)μm[(5.1—7.5)μm],宽(3.8±0.4)μm[(2.8—4.7)μm],极丝盘绕5—8圈,小极囊长(2.7±0.4)μm[(1.7—3.7)μm],宽(1.4±0.2)μm[(0.9—1.9)μm],极丝盘绕2—3圈。基于18S rDNA为分子标记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尖形碘泡虫与中华单极虫(Thelohanellus sinensis)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两物种形成的进化支与贝壳碘泡虫(M.musseliusae)、苍梧碘泡虫(M.tsangwuensis)和鳃基碘泡虫(M.basilamellaris)形成的进化支呈姐妹群关系。通过系统发育与寄生部位关系的分析结果推测,尖形碘泡虫的初始寄生部位可能为鳃,而胆囊则是该物种后来适应的新的寄生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描述 18S rDNA ITS1 rDNA 分子系统学 形态特征 寄生部位 尖形碘泡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