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海涛 张学荣 +2 位作者 石庆秋 韦敏 蒙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胎盘免疫调节因子(placental immunoregulatory factor,PF)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雌性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F低、中、高治疗组。PF治疗8周后开腹测量异位内膜生长体积... 目的研究胎盘免疫调节因子(placental immunoregulatory factor,PF)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雌性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F低、中、高治疗组。PF治疗8周后开腹测量异位内膜生长体积;用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酯酶(achroacyte acor nonspecific esterase,ANA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用药后外周血ANAE阳性细胞;用ELLSA法测量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含量。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后异位内膜体积较治疗前小(P<0.05);PF能明显提高各治疗组ANAE活性(P<0.05)和血清IL-2含量(P<0.05)。结论PF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大鼠EMS模型的生长及粘连起到抑制或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学荣 蒙怡 +3 位作者 舒雨雁 韦敏 石庆秋 徐阳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4461-4465,共5页
目的:通过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观察经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处理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变化,了解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实验于2006-02/2007-01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 目的:通过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观察经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处理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变化,了解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实验于2006-02/2007-01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材料:重组人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α为Peprotech公司产品。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和抗人CD3单克隆抗体为北京远策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实验方法:①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制备:将新鲜经检人胎盘去筋膜,生理盐水冲净、剪碎匀浆,置-20℃48h后,反复冻融3次,用生理盐水透析,取透析外液,过虑除菌,分装,抽样做有关鉴定实验。②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制备:抽取健康自愿者静脉血2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RPMI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的密度至1×109L-1,放于50mL培养瓶中培养。于当天加入1×106U/L干扰素γ,置于37℃、50mL/LCO2孵育箱中培养24h。次日将悬浮的细胞转移到6孔板培养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mg/L的PHA、3×105U/L白细胞介素2、133μg/L抗CD3mAb及1×105U/L白细胞介素1α,每3d半量换液1次,同时补加白细胞介素2至3×105U/L。将培养14d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以5×109L-1接种于24孔板,实验组中加入一定剂量的胎盘免疫调节因子诱导,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培养72h。③实验评估:制备电镜标本,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D4+、CD8+、CD3+CD4+、CD3+CD8+、CD25+、HLA-DR、CD3+CD56+、CD80+百分含量。结果:①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表型分析:实验组CD4+、CD8+和CD3+CD4+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8.40±8.15)%,(33.10±4.61)%,(7.98±12.65%);对照组:(39.43±9.16)%,(58.90±11.35)%,(31.30±5.94)%,P<0.05];实验组CD3+CD8+、CD25+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30.50±2.56)%,(24.8±6.31)%;对照组:(15.90±7.35)%,(0.56±0.21)%,P<0.05]。②透视电镜下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线粒体深染,溶酶体增加,异染色质比例增加,微绒毛肿胀及增长等。结论:胎盘免疫调节因子能促使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表型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线粒体深染,溶酶体增加,异染色质比例增加,微绒毛肿胀增长,CD3+CD8+、CD25+细胞百分比升高,CD4+、CD8+和CD3+CD4+细胞百分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 CIK细胞 超微结构 细胞表型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的提取及其对MGC-803细胞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韦敏 宋慧 +5 位作者 班建东 蒙怡 石庆秋 徐阳曦 陈缨 张学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从广西眼镜蛇蛇毒中提取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并探讨其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①粗毒采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及CM Sepharose CL-6B阳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纯化,洗脱峰用大鼠嗜铬神经瘤细胞(PC1... 目的:从广西眼镜蛇蛇毒中提取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并探讨其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①粗毒采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及CM Sepharose CL-6B阳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纯化,洗脱峰用大鼠嗜铬神经瘤细胞(PC12细胞)测定活性,通过SDS-PAGE测定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②采用MTT法,以NGF浓度分别为7.5、15、30、60、120mg/L处理人胃癌MGC-803细胞24h,观察不同浓度NGF对MGC-803细胞的毒性和生长抑制率;③采用AO/EB双重染色法,NGF浓度分别为25、50、75mg/L,观察不同浓度NGF作用后细胞染色及形态的变化,计算细胞凋亡率;④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①所得NGF为单一组分,SDS-PAGE结果为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000,对PC12细胞有良好的促进分化作用;②NGF对MGC-803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作用24h的IC50值为49.9mg/L;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细胞主要特点为: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固缩,橘红色荧光增强,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早期细胞凋亡率随NGF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采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及CM Sepharose CL-6B阳离子交换柱提取得到的眼镜蛇毒NGF能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MGC-803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学荣 刘海涛 +4 位作者 韦敏 石庆秋 班建东 苏建家 舒雨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5328-5331,共4页
目的:观察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和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2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及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实验病理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6个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 目的:观察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和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2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及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实验病理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6个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为200~250g;健康产妇胎盘在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产妇知情同意后获得。②实验干预及分组:利用自体子宫组织移植的方法,建立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肌注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剂量为0.375,0.75,1.5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8周。③用两脚规测量移植物的体积(V=长×宽×高/mm3),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测定大鼠脾细胞增殖能力;采用中性红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水平。结果:建模成功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移植物外观及体积:用药后8周,各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组移植物体积不同程度缩小(P<0.05),呈扁平状,粘连受到明显的抑制。②各组大鼠脾细胞增殖试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变化:胎盘免疫调节因子中,高剂量用药组脾细胞增殖能力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各剂量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白细胞介素2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胎盘免疫调节因子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可显著缩小子宫异位内膜的体积,提高大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大鼠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系统的探讨
5
作者 石庆秋 张学荣 《蛇志》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蛇毒 神经生长因子 表达系统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广西眼镜蛇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庆秋 张学荣 +4 位作者 宋慧 班建东 韦敏 农君 陈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846-849,共4页
目的:构建广西眼镜蛇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GF,并在NIH3T3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蛇毒NGF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分别酶切后回收,连接、转化而构建重组表... 目的:构建广西眼镜蛇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GF,并在NIH3T3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蛇毒NGF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分别酶切后回收,连接、转化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NGF,经酶切和测序对重组体进行鉴定。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方法转染NIH3T3细胞,对阳性克隆裂解上清中NGF的表达用SDS-PAGE、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结果:重组载体经酶切、测序分析,插入的基因片段为表达蛇毒NGF的基因,NGF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GF,并检测出在哺乳动物细胞NIH3T3中表达,为进一步开展NGF基因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眼镜蛇蛇毒 神经生长因子基因 NIH3T3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 CELL LINE ATRA pcDNA3.1 NGF基因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片段 方法 重组表达载体 酶切 构建 哺乳动物细胞 WESTERN-BLOT 重组载体 阳性克隆 实验基础
下载PDF
血液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实践和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石庆秋 罗必泰 +1 位作者 谢家日 林丹英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南宁中心血站实行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集中化检测对降低区域范围感染性输血风险的意义。方法采用罗氏或科华血液核酸筛查系统对ELISA三项(HBs Ag、抗-HCV、HIV抗原-抗体)无反应性血液标本... 目的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南宁中心血站实行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集中化检测对降低区域范围感染性输血风险的意义。方法采用罗氏或科华血液核酸筛查系统对ELISA三项(HBs Ag、抗-HCV、HIV抗原-抗体)无反应性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174127例核酸集中化检测标本有263例拆分结果为阳性,且均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1.51‰。3家委托血站送检标本与南宁中心血站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非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酸集中化检测降低了血液检测成本,提高了区域内的血液检测质量,保障了临床用血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化检测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清学筛查合格的献血者标本检测 被引量:17
8
作者 颜秀娟 陆祝选 +3 位作者 邱昌文 石庆秋 谢家日 何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2-1324,共3页
核酸检测(nucleicacidtest,NAT)是一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可检测因“窗口期”感染、免疫静默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而漏检的污染血液。因此,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我国也有多个血液中心进行了血... 核酸检测(nucleicacidtest,NAT)是一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可检测因“窗口期”感染、免疫静默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而漏检的污染血液。因此,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我国也有多个血液中心进行了血液NAT的评估性研究工作”02010年11月本站开始应用核酸检测系统对常规血清学筛查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的NAT检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NAT) 筛查 HBV HCV HIV
原文传递
核酸血液筛查污染控制措施 被引量:12
9
作者 颜秀娟 邱昌文 +1 位作者 石庆秋 谢家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7-808,共2页
核酸扩增技术(rill-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是1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能显著缩短血液感染病毒的“窗口期”,降低经输血途径传播病毒的风险。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我国尚未将其... 核酸扩增技术(rill-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是1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能显著缩短血液感染病毒的“窗口期”,降低经输血途径传播病毒的风险。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我国尚未将其列入血液筛查的常规项目。2010年,卫生部将我国15家血站列人首批NAT应用的试点单位。南宁中心血站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指定开展NAT检测的试点血站,于2010年11月进入了试运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污染 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与HBV-M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邱昌文 陆祝选 +3 位作者 颜秀娟 石庆秋 谢家日 何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9-720,共2页
目的评估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对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对经常规血液筛查合格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并对HBV DNA检测阳性标本进一步做HBV-M检测分析。结果 68 716例次常规血液筛查合格标本中,HBV DN... 目的评估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对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对经常规血液筛查合格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并对HBV DNA检测阳性标本进一步做HBV-M检测分析。结果 68 716例次常规血液筛查合格标本中,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0.12%;HBV-M各种模式中抗-HBs+、抗-HBc+模式组占22.89%;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9.28%;抗-HBc+模式组占18.07%;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3.25%;抗-HBs+模式组占10.84%;全阴模式组占15.66%。结论 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应用NAT检测血液HBV DNA能提高血液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HBV DNA HBV血清标志物(HBV—M)
原文传递
南宁地区献血者HBV感染的检测及输血残余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祝选 邱昌文 +4 位作者 商昌友 颜秀娟 石庆秋 谢家日 何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6-367,共2页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状况及血液在经过常规病毒血清学筛查后经血传播HBV病毒的残余风险,探讨本地区开展血液核酸筛查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IA法和速率法对2010年11月2日~2011年12月31日经快速法HBsAg和速率法ALT初筛合格...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状况及血液在经过常规病毒血清学筛查后经血传播HBV病毒的残余风险,探讨本地区开展血液核酸筛查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IA法和速率法对2010年11月2日~2011年12月31日经快速法HBsAg和速率法ALT初筛合格的70 428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常规病毒血清学筛查;应用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对68 716份经常规病毒血清学筛查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6样本混合法的HBV-HCV-HIV检测,并对阳性混样池进行拆分检测及对拆分检测阳性的标本送鉴别部门进一步分项鉴别确证。结果常规病毒血清学筛查中,HBsAg阳性标本有309份,阳性率为0.43%;核酸检测中,HBV DNA阳性标本有83份,阳性率为0.12%(1/828)。结论南宁地区常规病毒血清学筛查合格的献血者血液经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核酸检测(NAT)的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检测 残余风险
原文传递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估及建议 被引量:7
12
作者 颜秀娟 邱昌文 +2 位作者 石庆秋 谢家日 罗必泰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第2期26-28,共3页
通过对现行血清学检测模式及检测试剂劣势的分析,指出NAT血液筛查可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并结合工作实践,就NAT血液筛查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应用评估 建议
下载PDF
核酸血液筛查标本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颜秀娟 邱昌文 +1 位作者 石庆秋 谢家日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1期383-384,共2页
对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时,如果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不当,会造成核酸酶污染的假阳性或病毒核酸降解的假阴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对核酸血液筛查标本的采集、贮存、和处理等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血液标本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金环 庞栋 +3 位作者 梁义安 苏武锦 邱昌文 石庆秋 《广州医药》 2011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了解本市互助献血人群的血液安全状况。方法①对849例互助献血者和同期1082例自愿献血者血液的五项传染性标志物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比较分析;②对五项传染性标志物血清学检测阴性的686例互助献血者和988例自愿献血者标本进行... 目的了解本市互助献血人群的血液安全状况。方法①对849例互助献血者和同期1082例自愿献血者血液的五项传染性标志物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比较分析;②对五项传染性标志物血清学检测阴性的686例互助献血者和988例自愿献血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③对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①互助和自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9.20%和8.69%。其中ALT不合格率各为12.84%、5.92%;HBsAg不合格率各为5.19%、2.03%,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1例互助献血者核酸检测阳性;③乙肝"两对半"检测的核酸阳性标本抗-HBe和抗-HBc阳性。结论互助献血者输血风险性高于自愿献血者;应加强对互助献血人群管理,增加核酸常规血液筛查,进一步降低经血液传播病毒的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献血者 自愿献血者 血液检测
下载PDF
南宁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核酸筛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庆秋 苏武锦 +1 位作者 何平 梁进恒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2期320-322,共3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有效的控制了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但因其存在窗口期长,免疫静默感染,病毒变异,人工操作误差等问题,在输血过程中,仍有潜在感染病毒的风险。核酸扩增检测(nuclei...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有效的控制了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但因其存在窗口期长,免疫静默感染,病毒变异,人工操作误差等问题,在输血过程中,仍有潜在感染病毒的风险。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是一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通过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可明显缩短HBV、HCV和HIV的检测“窗口期”,同时还可检测出上述其他3种原因造成的漏检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液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