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洁 刘萍设计作品欣赏
1
作者 石洁 刘萍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刘萍
下载PDF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石洁设计作品选 淡泊坊手工皂系列包装设计
2
作者 石洁 王会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1-143,共13页
关键词 包装设计
下载PDF
石洁作品
3
作者 石洁 《美与时代(城市)》 2022年第4期128-128,共1页
下载PDF
唐婉、石洁、张翼、陈张谷子作品
4
作者 唐婉 石洁 +1 位作者 张翼 陈张谷子 《美与时代(城市)》 2020年第11期123-123,共1页
下载PDF
玉米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5
作者 郑晓娟 刘树森 +3 位作者 孙华 郭宁 张海剑 石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为简单高效评价玉米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建立了品种对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首先以根埋法人工接种禾谷镰孢根腐病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5叶期调查各品种发病情况,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抗性分... 为简单高效评价玉米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建立了品种对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首先以根埋法人工接种禾谷镰孢根腐病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5叶期调查各品种发病情况,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抗性分级,建立田间抗性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评价品种对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和尖孢镰孢3种根腐病的抗性水平,验证该体系在镰孢根腐病上的普适性。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玉米镰孢根腐病抗性划分为如下级别:病情指数≤15.0,高抗(HR);病情指数为15.1~20.0,抗病(R);病情指数为20.1~25.0,中抗(MR);病情指数为25.1~34.9,感病(S);病情指数≥35.0,高感(HS)。86份主栽品种中,高抗禾谷镰孢根腐病品种24份,占总品种的27.9%;抗性品种17份,占19.8%;中抗品种15份,占17.4%;感病品种26份,占30.2%;高感品种4份,占4.7%。86份主栽品种针对其他3种根腐病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对拟轮枝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23.3%,对层出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12.8%,对尖孢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24.4%,品种间抗感差异明显。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玉米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准确地评价并确定了玉米主栽品种对不同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可为玉米选育根腐病抗性资源和大批量筛选抗性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镰孢根腐病 抗性评价体系 聚类分析 病情指数
下载PDF
微孢子虫侵染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致病机理研究
6
作者 孙雪莲 张海剑 +1 位作者 王勤英 石洁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8-875,共8页
为明确微孢子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mith)]的生防机制,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技术和组织病理学切片法研究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感染微孢子虫后,中肠等组织微孢子虫浓度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并以未... 为明确微孢子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mith)]的生防机制,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技术和组织病理学切片法研究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感染微孢子虫后,中肠等组织微孢子虫浓度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并以未取食微孢子虫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对照,分析微孢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微孢子虫在侵染初期即可在中肠组织中被检测到,第4天左右扩展到肠外,第6天时中肠内的浓度达到第一个高峰,为2.05×10^(12)copies·μL^(-1),第9天时中肠外的微孢子虫浓度达到8.97×10^(12)copies·μL^(-1)。石蜡切片结果显示,中肠肠壁细胞出现环肌肿大、空泡增加、细胞变形拉长、杯状细胞减少脱落、细胞解体等病变,且随侵染时间的增加,微孢子虫突破肠壁细胞向外扩展,马氏管、丝腺和脂肪体等组织也先后发生相应病变。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微孢子虫对幼虫血淋巴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有影响,具体表现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对照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则降低;而对羧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微孢子虫侵染技术的研发及其在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的应用扩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草地贪夜蛾 中肠 组织病变 酶活性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体外活性研究
7
作者 石洁 郑丹薇 +6 位作者 徐吉英 马晓光 苏茹月 朱岩昆 王少华 常文静 孙定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体外评估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活性的影响,以期发现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最有效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方法选取2021年河南省耐药监测项目收集的MDR-TB... 目的体外评估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活性的影响,以期发现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最有效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方法选取2021年河南省耐药监测项目收集的MDR-TB菌株,使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定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临床MDR-TB的MIC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法分析菌株的bla C突变情况。结果共纳入105株MDR-TB,MIC检测结果显示,多尼培南对MDR-TB抗菌活性最高,其MIC 50值为16μg/mL。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后,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值明显下降。共有13.33%(14株)的菌株存在bla C基因的突变,主要为3种核苷酸替代突变,分别为AGT333AGG、AAC638ACC、ATC786ATT。BlaC蛋白Ser111Arg和Asn213Thr与同义单核苷酸突变相比,增强了克拉维酸/舒巴坦与美罗培南对MDR-TB的协同作用。结论多尼培南和舒巴坦组合对MDR-TB具有最强的抗菌活性。而BlaC蛋白Ser111Arg和Asn213Thr的替代突变使MDR-TB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在克拉维酸/舒巴坦协同时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山东省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及其他3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宝燕 石洁 +3 位作者 汪少丽 陈平 栾炳辉 刘保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39,共7页
为明确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6个地市的66株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比较了氯氟醚菌唑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葡萄白腐病的... 为明确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6个地市的66株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比较了氯氟醚菌唑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白腐病菌群体对氯氟醚菌唑表现为敏感,氯氟醚菌唑对所有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在0.0210~1.9464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7578±0.4322)μg/mL,其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平均EC50值作为山东地区葡萄白腐病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基线。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对随机选择的31株葡萄白腐病菌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1667±0.4456)、(2.1577±0.5007)和(5.8187±1.5538)μg/mL。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活性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相当,优于戊唑醇,该结果可为田间葡萄白腐病菌抗药性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菌 氯氟醚菌唑 敏感性 三唑类杀菌剂
下载PDF
河南省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少华 常文静 +7 位作者 苏茹月 马晓光 郑丹薇 朱岩昆 石洁 孙国清 孙定勇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及基因分型。方法:收集68株2019年河南省部分地市结核病专科医院痰标本分离的胞内分枝杆菌,采用微孔板法测定其对16种药物的敏感性,用16位点VNT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 目的:分析河南省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及基因分型。方法:收集68株2019年河南省部分地市结核病专科医院痰标本分离的胞内分枝杆菌,采用微孔板法测定其对16种药物的敏感性,用16位点VNT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8株对克拉霉素、利福布汀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1.76%(8/68)、5.88%(4/68)、8.82%(6/68)。克拉霉素、利福布汀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抑制50%胞内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50)和MIC 90分别为2和32 mg/L、0.5和2 mg/L以及0.25/4.75和2/38 mg/L。16位点VNTR将68株分为45个基因型,包括来自11个簇的34株和34个独特模式的分离株,Hunter-Gaston分辨力指数为0.978。成簇菌株利奈唑胺和阿米卡星耐药率高于非成簇菌株(58.82%vs 23.53%;44.12%vs 14.71%)(P<0.05)。结论:克拉霉素、利福布汀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等对河南省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VNTR分型方法对胞内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分型能力。成簇菌株中利奈唑胺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于非成簇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分枝杆菌 耐药 基因型 河南省
下载PDF
木霉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对玉米茎腐病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宁 孙华 +5 位作者 马红霞 石洁 张海剑 刘树森 董跃广 温佳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21-124,186,共5页
以前期分离鉴定的生防菌株非洲哈茨木霉Tr35为研究对象,通过载体的筛选,制备木霉菌剂和木霉微生物菌肥。通过测定不同含量的木霉菌剂和木霉有机肥的株高、根长和鲜重,筛选促生效果明显的处理,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价其对玉米苗期茎腐... 以前期分离鉴定的生防菌株非洲哈茨木霉Tr35为研究对象,通过载体的筛选,制备木霉菌剂和木霉微生物菌肥。通过测定不同含量的木霉菌剂和木霉有机肥的株高、根长和鲜重,筛选促生效果明显的处理,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价其对玉米苗期茎腐病的防效。结果显示,玉米秸秆粉具有吸水性强、对Tr35无毒和高释放率的优点,与Tr35共同发酵制备木霉菌剂,当土与菌剂为5∶1时,促生效果明显,并对玉米苗期茎腐病防效达51.77%。菌剂土与腐熟羊粪为7∶1时的木霉有机肥促生效果最好,以该比例制备木霉微生物菌肥,对玉米苗期茎腐病防效达61.31%,该研究结果为Tr35菌剂和菌肥的应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非洲哈茨木霉 木霉菌剂 木霉微生物菌肥 玉米茎腐病
下载PDF
抗抑霉唑葡萄白腐病菌的适合度及与三唑类杀菌剂的交互抗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宝燕 栾炳辉 +5 位作者 石洁 王培松 穆淑媛 杜远鹏 唐美玲 刘保友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
以对抑霉唑不同敏感性的葡萄白腐病菌菌株为试材,研究抗抑霉唑菌株的适合度及抑霉唑与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致病力方面,部分抗性菌株显著高于敏感菌株,但致病力与菌株的EC_(50)值无显著相关性... 以对抑霉唑不同敏感性的葡萄白腐病菌菌株为试材,研究抗抑霉唑菌株的适合度及抑霉唑与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致病力方面,部分抗性菌株显著高于敏感菌株,但致病力与菌株的EC_(50)值无显著相关性。37个葡萄白腐病菌菌株对抑霉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16.5339、1.1159、2.2293、1.6481μg·mL^(-1),抑霉唑与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的EC_(50)对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2、0.5261、0.5106,表明抑霉唑与丙环唑存在正交互抗性,与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无显著交互抗性。本研究表明,对抑霉唑产生抗性的葡萄白腐病菌菌株具有较强的适合度,存在形成优势群体的潜在性,因此,用抑霉唑防治葡萄白腐病时,应尽量避免与丙环唑混合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菌 抑霉唑 适合度 三唑类杀菌剂 交互抗性
下载PDF
微生物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12
作者 郭宁 马红霞 +4 位作者 张海剑 石洁 刘树森 孙华 郑晓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4-1065,共12页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种子发芽性状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玉米茎腐病防效优良的木霉菌株,通过助剂理化性质测定、生物相容性分析及正交试验,明确助剂种类、用量和最佳组合,研制生物种衣剂,并进行玉米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实验室...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种子发芽性状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玉米茎腐病防效优良的木霉菌株,通过助剂理化性质测定、生物相容性分析及正交试验,明确助剂种类、用量和最佳组合,研制生物种衣剂,并进行玉米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实验室保存的109株木霉中,筛选到17株木霉对禾谷镰孢具有较好拮抗活性,抑制率均>70%,6株木霉菌株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80.33%~85.64%。分别以筛选的棘孢木霉Tr34和非洲哈茨木霉Tr35为活性成分,10^(6)厚垣孢子数/mL,辅以黄原胶0.2%,木质素磺酸钠2%,北农成膜剂1,5%,100 mg/mL链霉素1%,制备100万孢子/mL棘孢木霉生物种衣剂(简称Tr34生物种衣剂)和100万孢子/mL非洲哈茨木霉生物种衣剂(简称Tr35生物种衣剂)。两种生物种衣剂药种质量比例分别为1:200和1:100时,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1.14%和83.18%。本研究研制的Tr34生物种衣剂和Tr35生物种衣剂可以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为进一步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种衣剂 茎腐病 玉米 木霉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中医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王妍 申林 +2 位作者 翟燕 石洁 陈新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0期2129-2133,共5页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方法以“胜任力冰山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于2023年2-6月,通过文献回顾法、质性研究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中医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方法以“胜任力冰山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于2023年2-6月,通过文献回顾法、质性研究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中医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结果2轮函询中,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2.31%,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8、0.902,协调系数分别为0.323、0.357,经χ^(2)检验,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最终确定的中医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6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50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中医护理门诊出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规范化培训中医护理门诊出诊护士提供可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护理门诊 岗位胜任力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石洁 栾淑娴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10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5例。常规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10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全程无缝衔接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每日喂奶量多于常规组,每日睡眠时间、每日哭闹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组,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常规组,黄疸指数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01)。结论: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促进患儿生理指标和黄疸相关指标改善,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全程无缝衔接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下载PDF
防治葡萄重要病害的有效混剂产品验证
15
作者 李宝燕 栾炳辉 +1 位作者 石洁 刘保友 《烟台果树》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为评估防治葡萄重要病害的高效混剂产品效果,我们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70%三乙膦酸铝·霜脲氰WG、30%氰霜唑·吡唑醚菌酯SC等7种不同浓度的混剂对葡萄霜病的防治效果达85%以上;43%氟吡... 为评估防治葡萄重要病害的高效混剂产品效果,我们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70%三乙膦酸铝·霜脲氰WG、30%氰霜唑·吡唑醚菌酯SC等7种不同浓度的混剂对葡萄霜病的防治效果达85%以上;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SC等5种不同浓度的混剂制剂对葡萄白腐病和炭疽病防治效果达90%以上;60%咯菌腈·啶酰菌胺WG、30%嘧菌环胺·戊唑醇EC、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等9种不同浓度的混剂制剂对葡萄灰霉病防效达90%以上。这些经过筛选验证的高效混剂药剂,将为果农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有助于提升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病害 混剂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在结核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文辉 张艳秋 +1 位作者 石洁 孙定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3-721,共9页
结核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分枝杆菌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但现有结核病诊断方法存在不足,亟需寻找新的易获取的快速诊断结核病的生物标志物,以探索快速诊断结核病的新方法。本综述介绍了来源于血液... 结核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分枝杆菌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但现有结核病诊断方法存在不足,亟需寻找新的易获取的快速诊断结核病的生物标志物,以探索快速诊断结核病的新方法。本综述介绍了来源于血液、尿液、唾液及其他样本的结核病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发新型结核病诊断方法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生物因子 生物学标记 诊断 综述文献(主题)
下载PDF
苹果水烂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7
作者 石晓燕 石洁 +3 位作者 李前进 冯红利 丁毓端 任小林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5,共9页
以陕西省洛川县部分果业公司贮藏冷库中发生水烂病的苹果果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并开展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品种抗性和药剂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明确陕西省洛川县‘富士’苹果水烂病病原菌的种类,筛选出防治水烂病的... 以陕西省洛川县部分果业公司贮藏冷库中发生水烂病的苹果果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并开展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品种抗性和药剂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明确陕西省洛川县‘富士’苹果水烂病病原菌的种类,筛选出防治水烂病的有效杀菌剂,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起‘富士’苹果贮藏期水烂病的病原菌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挂钟菌科;该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pH为6~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效果最好的是四霉素及多抗霉素,EC_(50)值分别为0.0333μg·mL^(-1)和0.0377μg·mL^(-1);纳他霉素的活性次之,其EC_(50)值为0.8325μg·mL^(-1);曲酸、壳聚糖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水烂病 生物学特性 室内毒力测定 病原菌分离鉴定
原文传递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鑫 罗茗钟 +5 位作者 杨峰 韩伟君 孙华 石洁 刘文德 吴瀚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 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9种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在最后1次施药后28 d对白斑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包括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氟环唑悬浮剂、24%井冈霉素A水剂、40%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5种单剂,以及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和30%氟环·咪鲜胺微乳剂4种混剂。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有机铜杀菌剂喹啉铜仅表现了23.26%和29.00%的微弱防效。卵菌病害特效药剂烯酰吗啉,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四霉素、中生菌素以及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均低于20%。本研究发现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建议现阶段在生产上采用二者的复配药剂如苯甲·嘧菌酯,唑醚·戊唑醇等开展田间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白斑病 化学防治 杀菌剂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苹果芽变品种珍富果实品质和花青苷合成基因表达分析
19
作者 汪少丽 车晓志 +5 位作者 石洁 陈敏 张紫然 陈平 张新忠 刘保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5,共10页
【目的】测定2001富士及其芽变品种珍富之间果实品质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明确珍富品种特性,为其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研究果皮颜色芽变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芽变品种珍富及2001富士果实为试材,对其采收期及... 【目的】测定2001富士及其芽变品种珍富之间果实品质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明确珍富品种特性,为其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研究果皮颜色芽变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芽变品种珍富及2001富士果实为试材,对其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果实外观、内在品质、花青苷含量和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与2001富士相比,芽变品种珍富果实采收日期可以提前6 d,盛花期至采收期提前6 d;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外在品质方面,珍富果皮亮度、饱和度、花青苷总量及3种不同花青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2001富士,但二者单果质量及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果实内在品质方面,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珍富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固酸比都显著高于2001富士,但珍富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2001富士;二者果肉硬度、破裂力在采收期及贮藏期均无显著差异;10个花青苷合成关键结构基因及5个转录因子类调控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关键结构基因MdC4H、MdANS、MdUFGT及转录因子基因MdMYB10、MdMYB11、MdERF3表达量显著提高。【结论】采收期及贮藏14 d后,红色芽变品种珍富果皮亮度L*值及果皮颜色饱和度C*值均显著高于2001富士;珍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固酸比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珍富果皮中花青苷总量及3种不同花青苷含量都显著提高,花青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调控基因也显著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芽变品种 果实品质 花青苷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诗琳通木兰bHLH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20
作者 谢微 张宝津 +4 位作者 石洁 刘世晗 肖菲 王兰 邓小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3,共13页
诗琳通木兰(Magnolia sirindhorniae Noot.&Chalermglin)作为木兰科园林绿化优良新品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bHLH转录因子为植物第二大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在植物抗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盐碱胁迫下诗琳通木兰转... 诗琳通木兰(Magnolia sirindhorniae Noot.&Chalermglin)作为木兰科园林绿化优良新品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bHLH转录因子为植物第二大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在植物抗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盐碱胁迫下诗琳通木兰转录组,鉴定诗琳通木兰bHLH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诗琳通木兰bHLH转录因子的蛋白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系统发育和保守基序等特征,结合盐碱胁迫中诗琳通木兰叶和根的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与盐碱胁迫响应相关的bHLH。结果表明,诗琳通木兰鉴定出72个bHLH保守结构域的成员,蛋白大小在72~736 aa之间,均为亲水蛋白,MsbHLH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大部分bHLH存在于细胞核中。将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成23个亚家族,诗琳通木兰分布在17个亚组中,组内基因结构相似,都具有相同的motif1和motif2。诗琳通木兰bHLH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MsbHLH13、MsbHLH14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可能与诗琳通木兰的耐盐碱能力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sbHLH转录因子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琳通木兰 bHLH基因家族 盐碱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