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胰胰岛淀粉样多肽的定位和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石爱荣 梁文妹 黄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211-213,共3页
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是1986年瑞典学者Westermark et al从胰岛素瘤患者的瘤组织,糖尿病猫及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淀粉样沉积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多肽,几乎在同时,英国生物化学家Cooper et al也从Ⅱ型糖尿病患... 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是1986年瑞典学者Westermark et al从胰岛素瘤患者的瘤组织,糖尿病猫及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淀粉样沉积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多肽,几乎在同时,英国生物化学家Cooper et al也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淀粉样沉积物中分离出该肽。IAPP又称为amylin,对IAPP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和生理作用等已有许多报道。近年来,在IAPP定位、表达及胃肠胰IAPP免疫反应(immunoreactive,IR)细胞定位、发生、发育方面的研究报道,为探讨IAPP的生理作用及疾病状态下的改变,提供了形态学依据,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系统 胰腺 胰岛淀粉样多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国内儿童龋病特点和防治现状 被引量:16
2
作者 石爱荣 《右江医学》 2014年第4期487-490,共4页
龋病是影响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龋齿病列为世界范围内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之一。儿童是龋齿易感人群,患病率高,相关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下面分析国内儿童龋病流行特点、原因... 龋病是影响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龋齿病列为世界范围内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之一。儿童是龋齿易感人群,患病率高,相关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下面分析国内儿童龋病流行特点、原因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龋齿 特点 口腔健康教育 防治
下载PDF
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石爱荣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对预防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所小学424名7~8岁儿童的双侧上下颌第一恒磨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12例757颗牙进行窝沟封闭,对照组212例749颗牙不做任何处理。结果经6...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对预防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所小学424名7~8岁儿童的双侧上下颌第一恒磨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12例757颗牙进行窝沟封闭,对照组212例749颗牙不做任何处理。结果经6个月、1年、2年、3年随访检查,试验组龋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窝沟封闭术对预防学龄儿童恒磨牙龋病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缝封闭物 磨牙 龋齿 窝沟封闭 第一恒磨牙 患龋率
下载PDF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根管消毒中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石爱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8期24-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根管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治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09例(216颗牙齿),进行完善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根管内封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照组根管内封甲醛甲酚(FC),...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根管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治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09例(216颗牙齿),进行完善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根管内封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照组根管内封甲醛甲酚(FC),7 d复诊,比较两组根管内封药后急性炎症的发生率及封药次数。结果:根管封药7 d后,试验组急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疗程短,复诊次数少。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根管消毒中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减少急症发生,缩短疗程,优于FC,是一种良好的根管内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碘仿 根管内封药 急症
下载PDF
大鼠胚胎及生后发育时期胃肠胰胰岛淀粉样多肽的定位研究
5
作者 石爱荣 黄岩 +1 位作者 梁文妹 李占淳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4期22-22,共1页
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是1986年和1987年Westermark等从胰岛淀粉样沉积物中分离提纯的一种多肽.已有研究证明,IAPP是存在于正常胰岛B细胞内的一种新知的激素.
关键词 胃肠胰 胰岛淀粉样多肽 定位研究 胚胎 生后发育期 大鼠
下载PDF
IAPP免疫反应细胞在成年大鼠胃肠胰系统的分布与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占淳 黄岩 +1 位作者 石爱荣 证翠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8-412,T015,共6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双标记法研究了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免疫反应细胞在正常大鼠胃肠胰系统的分布、定位和形态特征,并观察了IAPP与胰岛素在胰腺的共存。结果表明,大鼠胰腺和胃肠道各段均见有IAPP免疫反应细胞。...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双标记法研究了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免疫反应细胞在正常大鼠胃肠胰系统的分布、定位和形态特征,并观察了IAPP与胰岛素在胰腺的共存。结果表明,大鼠胰腺和胃肠道各段均见有IAPP免疫反应细胞。在胰腺,IAPP与胰岛素共存于胰岛的B细胞内,也共存在散在于外分泌部的胰岛素免疫反应细胞内。胃肠道粘膜内IAPP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存在于上皮和固有膜。它们的数量以胃和十二指肠较多,结肠较少。本研究首次发现IAPP免疫反应细胞在空肠、回肠和结肠内均有分布。这为进一步探讨IAPP在调节糖代谢和协调胰岛素分泌及通过刺激胃议素调节胰腺外分泌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 多肽 胰岛素 胃肠胰系统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胰岛淀粉样多肽与胰岛素在胎鼠胰腺共存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占淳 梁文妹 石爱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第14~21d大鼠胚胎胰腺IAPP和Ins-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胚胎第14d胰腺内可见少数散在的Ins-IR细胞,未见IAPP-IR细胞;自胚胎第16d始,可见IAPP-IR细胞...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第14~21d大鼠胚胎胰腺IAPP和Ins-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胚胎第14d胰腺内可见少数散在的Ins-IR细胞,未见IAPP-IR细胞;自胚胎第16d始,可见IAPP-IR细胞。经邻片比较证明,IAPP与Ins共存于胰岛B细胞内;随胎龄增长,IAPP和Ins-IR细胞相伴发育;同时在胰导管上皮细胞之间,出观察到共存的IAPP和Ins-IR细胞。本文还初步讨论了IAPP与Ins在大鼠胚胎胰腺内共存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多肽 胰岛素 免疫组织化学 鼠胎 胰腺
原文传递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A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岩 梁文妹 石爱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2-356,I016,共6页
目的 探讨胰岛A细胞参与溃疡自愈调节的可能途径。 方法 应用形态计量、放射免疫测定及透射电镜方法,研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A细胞的面数密度、超微结构及血清胰高血糖素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及盐水组比较,A细胞... 目的 探讨胰岛A细胞参与溃疡自愈调节的可能途径。 方法 应用形态计量、放射免疫测定及透射电镜方法,研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A细胞的面数密度、超微结构及血清胰高血糖素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及盐水组比较,A细胞面数密度于溃疡后6d、10d 明显增加(P< 0.01)。溃疡后14d 开始呈减小趋势,28d 基本恢复正常。A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在溃疡后第6~14d 较明显,主要表现为:(1)细胞核增大,异染色质减少,核周隙扩张;(2)部分A 细胞粗面内质网增多,有的呈板层状排列,有的扩张成囊泡;(3)部分A 细胞内分泌颗粒增多,大小不等,密度不一。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从溃疡后14d 到21d 呈增高趋势(P< 0.01),28d 时接近正常。 结论 胰岛A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表明,它通过增加其细胞数目及增强其合成与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积极参与了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A细胞 形态计量学 超微结构 胃溃疡 大鼠
原文传递
人胎阑尾IAPP-、SS-及5-HT免疫反应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梁文妹 石爱荣 何素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8-440,I010,共4页
为了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在人胎阑尾中的个体发生及其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36例12~38周人胎阑尾中IAPP免疫反应性(IR)细胞、生长抑素(SS)-IR细胞和5-羟色胺(5-... 为了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在人胎阑尾中的个体发生及其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36例12~38周人胎阑尾中IAPP免疫反应性(IR)细胞、生长抑素(SS)-IR细胞和5-羟色胺(5-HT)-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胎12周,阑尾上皮中已可见到SS-IR细胞,而IAPP-及5-HT-IR细胞于14周才见到。在整个胎期,阑尾中的IAPP-及SS-IR细胞始终分散存在,数量较少;而5-HT-IR细胞数量随胎龄增长而发生变化,胎15~21周为高峰期。经邻片比较观察,未见到IAPP与SS或5-HT在同一细胞有共存现象。本研究表明,胎期阑尾的内分泌细胞已可合成IAPP、SS及5-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多肽 5-羟色胺 阑尾 胚胎 人体
原文传递
人胎胰腺内胰岛淀粉样多肽和胰岛素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生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文妹 黄岩 石爱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9-332,共4页
为了探讨人胎胰腺IAPP-与Ins-IR细胞的个体发生及其分布与共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22例11~30周人胎胰内IAPP-和Ins-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11周人胎儿胰内已可见到IAPP-IR细... 为了探讨人胎胰腺IAPP-与Ins-IR细胞的个体发生及其分布与共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22例11~30周人胎胰内IAPP-和Ins-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11周人胎儿胰内已可见到IAPP-IR细胞单个散在,Ins-IR细胞较多,未见IAPP与Ins共存的细胞。16周以后,IAPP-IR细胞逐渐增多,或散在分布,或三五成群。与邻片比较观察,可见到IAPP与Ins定位的细胞相应,但IAPP-IR细胞数量仍较Ins-IR细胞少,且免疫染色较弱。至30周,在邻片同一胰岛内可见较多IAPP和Ins定位相同的细胞。研究结果提示,在胎儿期胰岛细胞已开始合成IAPP,并与Ins共存于B细胞,但IAPP与Ins两者在表达时序上有差异。本文还对IAPP与Ins在胎儿胰腺内共存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多肽 胰岛素 免疫组织化学 胎儿 胰腺
原文传递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文妹 石爱荣 李占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3-416,T016,共5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正常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IAPP-IR)细胞,观察其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IAPP-IR细胞随生后发育而发生变化。生后1d,IAPP-IR细胞即可见于胃肠道各...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正常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IAPP-IR)细胞,观察其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IAPP-IR细胞随生后发育而发生变化。生后1d,IAPP-IR细胞即可见于胃肠道各段。18d时在目体部较多,45d及成年时小肠各段较多。IAPP-IR细胞位于上皮细胞间及固有膜结缔组织中。本实验结果提示,大鼠胃肠道各段IAPP-IR细胞在个体生后继续发生变化。本文对上述结果可能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 胃肠道 免疫组织化学 多肽
原文传递
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生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文妹 李占淳 石爱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3-436,T019,共5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研究了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IAPP-IR)细胞的个体发生。结果表明,胚胎14及15d,大鼠胃肠道未见IAPP-IR细胞。胚胎17d,IAPP-IR细胞很少,分散在未分化完全的肠...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研究了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IAPP-IR)细胞的个体发生。结果表明,胚胎14及15d,大鼠胃肠道未见IAPP-IR细胞。胚胎17d,IAPP-IR细胞很少,分散在未分化完全的肠上皮细胞间。胚胎19d,在胃和小肠可见到IAPP-IR细胞,以十二指肠较多。胚胎21d及新生大鼠,IAPP-IR细胞分布于胃肠道各段,仍以十二指肠多见。它们主要位于上皮细胞间,偶见于小肠绒毛中轴的结缔组织中,并可见细胞的免疫反应强弱不等。本研究结果证明,IAPP-IR细胞从胚胎17d起开始存在于大鼠胃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 胃肠道 免疫组织化学 多肽
原文传递
人胎儿胰腺Glu SS及PP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生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文妹 黄岩 石爱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906-907,共2页
关键词 胰腺 胰高血糖素 生长抑素 免疫反应细胞 胎儿
下载PDF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岛内胰岛淀粉样多肽与胰岛素共存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岩 李占淳 石爱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相邻切片上分别显示生后不同时间大鼠胰岛内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反应(IAPP-IR)细胞和胰岛素免疫反应(Ins-IR)细胞,对胰岛内IAPP-IR和Ins-IR细胞的数密度(Nv)进行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IAPP-IR细胞的Nv在生...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相邻切片上分别显示生后不同时间大鼠胰岛内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反应(IAPP-IR)细胞和胰岛素免疫反应(Ins-IR)细胞,对胰岛内IAPP-IR和Ins-IR细胞的数密度(Nv)进行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IAPP-IR细胞的Nv在生后1d较低,以后逐渐升高,至18d时出现高峰,以后渐降低,45d后趋于稳定。Ins-IR细胞的Nv始终较IAPP-IR细胞的Nv低,但两者在生后不同时期的变化基本呈平行关系,唯有18d时IAPP-IR细胞的Nv较Ins-IR细胞的Nv明显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在相邻切片分别显示IAPP-IR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SS-IR)细胞证明,IAPP也存在于一部分D细胞内。本研究用形态计量学方法证明了在生后发育期间IAPP与Ins在B细胞内共存,两者表达呈平行关系。同时还证明了IAPP与SS在一部分D细胞内共存。本文对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多肽 胰岛素 共存 生后发育
原文传递
大鼠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与GH细胞形态学关系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宇华 石爱荣 潘秀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6-100,T017,共6页
用光镜和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与GH细胞的形态学关系,以及在实验性胃溃疡状态下的变化。正常情况下,ACTH细胞与GH细胞彼此相邻,紧密接触,ACTH细胞的胞质突起可伸到GH细胞之间或包... 用光镜和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与GH细胞的形态学关系,以及在实验性胃溃疡状态下的变化。正常情况下,ACTH细胞与GH细胞彼此相邻,紧密接触,ACTH细胞的胞质突起可伸到GH细胞之间或包绕GH细胞。电镜下,有的ACTH细胞与GH细胞之间可见有基板相隔,但更常见两者直接贴邻,没有基板分隔,并可见有些细胞之间有细胞连接。在实验性胃溃疡状态下,与GH细胞相邻的ACTH细胞百分比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GH水平则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ACTH细胞与GH细胞之间在形态学上彼此相邻和密切接触的关系,提示这两种细胞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功能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接触 ACTH细胞 GH细胞 垂体 免疫细胞化学
原文传递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岛D细胞的胰岛淀粉样多肽和生长抑素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双平 石爱荣 +2 位作者 王先荣 翟宇强 黄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5-157,I01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IAPP)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在胰岛D细胞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PAP邻片单染法。结果从生后1d至成... 目的观察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IAPP)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在胰岛D细胞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PAP邻片单染法。结果从生后1d至成年大鼠胰岛内均有部分IAPP-IR细胞和SS-IR细胞形态相似、定位一致;外分泌部腺泡间散在分布的部分IAPP-IR细胞也呈SS免疫反应性。结论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胰岛部分D细胞同时表达IAPP和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多肽 生长抑素 大鼠 糖尿病 D细胞
原文传递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胰岛素mRNA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占淳 黄岩 石爱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23-326,T018,共5页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在胰腺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以检测胰岛B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产物mRNA,同时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相邻切片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比较。胰腺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在胰腺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以检测胰岛B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产物mRNA,同时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相邻切片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比较。胰腺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经Bouin液再固定20h,常规石蜡包埋和切片。经胰岛素CRNA探针杂交的胰腺切片中胰岛B细胞的胞质和核仁呈阳性反应,阳性信号为蓝色颗粒。瞩岛其他细胞及胰腺腺泡细胞为阴性。方法对照切片中均无阳性信号出现。经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相邻切片比较证明,原位杂交显示的阳性细胞与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相一致。本研究所用原位杂交方法简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地高辛标记 cRNA 探针 MRNA
原文传递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岩 李占淳 +1 位作者 石爱荣 崔铮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5-229,319,共6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IR阳性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生后1天的大鼠胰岛内即已存在IAPP-IR阳性细胞,双染法证实IAPP与胰岛素共存于胰岛B细胞的胞...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IR阳性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生后1天的大鼠胰岛内即已存在IAPP-IR阳性细胞,双染法证实IAPP与胰岛素共存于胰岛B细胞的胞质内。IAPP细胞免疫反应强度随生后发育而变化,28天以后趋于稳定。胰腺外分泌部也有散在的IAPP-IR细胞。本文初步探讨了上述结果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PP胰腺 免疫组织化学 生后发育 大鼠
下载PDF
胚胎及新生期大鼠胃肠道胰岛淀粉样多肽与生长抑素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文妹 石爱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7-429,I017,共3页
为探讨胚胎期及新生期大鼠胃肠道的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相邻切片上分别显示第15~21d大鼠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IAPP免疫反应性(IR)细胞和生长抑素(SS)... 为探讨胚胎期及新生期大鼠胃肠道的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相邻切片上分别显示第15~21d大鼠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IAPP免疫反应性(IR)细胞和生长抑素(SS)IR细胞,观察了IAPP与SS在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第15d胚胎,胃肠道内未见IAPP-和SS-IR细胞。第17d胚胎,IAPP-与SS-IR细胞均很少,免疫染色较弱,着色较浅,免疫反应性细胞散布于分化未完全的肠上皮细胞间。胚胎19d,IAPP-和SS-IR细胞出现于胃和小肠,以十二指肠为多。胚胎第21d及新生期,胃肠道各段均可见到IAPP-和SS-IR细胞。经邻片比较证明,胚胎第19d始至新生期,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部分IAPP-IR细胞与部分SS-IR细胞的定位相同,表明IAPP与SS在十二指肠和空肠D细胞中有共存。胃、回肠、结肠和直肠未见到IAPP与SS有细胞内共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淀粉样多肽 生长抑素 胃肠道 胚胎 新生期
原文传递
针麻输卵管结扎对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以及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化学观察
20
作者 石爱荣 周佳音 《解剖学报》 CAS 1980年第3期313-318,共6页
前文已报道^([1]),电针刺激扎管穴对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在针麻手术过程中,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植物性神经的调整作用,多数受术者的皮肤温度、心率和血压保持相对的稳定;只有少数受术者由于针麻镇痛不全,在提拉输卵管时... 前文已报道^([1]),电针刺激扎管穴对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在针麻手术过程中,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植物性神经的调整作用,多数受术者的皮肤温度、心率和血压保持相对的稳定;只有少数受术者由于针麻镇痛不全,在提拉输卵管时,皮肤温度、心率和血压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众所周知,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于机体有着重要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体白细胞的数量不仅随之发生变动,而且也常引起各类白细胞之间的百分比发生变动^([2])。过去已有一些关于针刺或电针刺激穴位时,观察白细胞某些变化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血液 糖原含量 绝对值 百分数 白血球 解剖学 性粒细胞 细胞化学 输卵管结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