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3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石秋萍 徐定华 +4 位作者 陶礼荣 王超 任爱民 王红 张淑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因构成特点和诊断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013年8月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5±16.0)岁。结果 31例患者中,淋巴/造... 目的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因构成特点和诊断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013年8月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5±16.0)岁。结果 31例患者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6例(83.9%,其中淋巴瘤16例),实体瘤5例(16·1%)。发热程度通常为高热,伴随症状以畏寒、寒战、乏力盗汗、体质量减轻为主;患者具有热程、住院时间、确诊时间长等特点,患者最终确诊与初步诊断不符合18例(58.1%)。结论以FUO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是最主要的病因,其中淋巴瘤最为常见。长期发热的恶性肿瘤患者容易误诊,在FUO病因诊断中,应警惕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不明原因 肿瘤 恶性
下载PDF
近20年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谱构成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石秋萍 王超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96-99,共4页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且缺乏简便而特异的检测手段。因此,FUO的病因诊断仍是内科临床实践中的难题之一[1]。临床上主要将FUO分为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4类,近20 a来...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且缺乏简便而特异的检测手段。因此,FUO的病因诊断仍是内科临床实践中的难题之一[1]。临床上主要将FUO分为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4类,近20 a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以及医疗技术的变化,这几类病因的分布不断发生改变。现将FUO病因谱的变化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病因谱 构成变化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确诊时间
3
作者 石秋萍 王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1334-1335,1337,共3页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引起FUO的病因相当广泛,尽管FUO的辅助检查手段和方法不断进步,但在短期内往往难以明确诊断,FUO仍然是临床医生经常要面对的难题。缩短确诊时间,即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尽早对因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引起FUO的病因相当广泛,尽管FUO的辅助检查手段和方法不断进步,但在短期内往往难以明确诊断,FUO仍然是临床医生经常要面对的难题。缩短确诊时间,即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尽早对因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疾病、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FUO诊断时间长短,反映不同病因谱中疾病诊断的难易程度、反映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年代下医疗诊断水平的变化,从而为如何缩短FUO确诊时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病因 确诊时间
下载PDF
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超 付小萌 +2 位作者 石秋萍 王红 张淑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4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人372例。入选病例根据病因分组,对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3组,对共303例病例的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人372例。入选病例根据病因分组,对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3组,对共303例病例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铁蛋白(SF)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03例FUO中,感染性疾病组224例(73.9%),风湿免疫性疾病组48例(15.8%),肿瘤性疾病组31例(10.2%)。不同疾病组间WBC水平不同,风湿免疫组的WBC水平较高,而感染性疾病组的WB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疾病组的CRP水平不同,肿瘤性疾病组的CRP明显升高,且高于感染性疾病组和风湿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湿免疫组的SF水平高于其他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提示WBC(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CRP、PCT和S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581,0.550,0.728,0.769和0.648,其中,只有CR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FUO患者中,WBC、CRP、PCT、SF对其病因的经验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回顾性分析 WBC CRP PCT SF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徐定华 石秋萍 +2 位作者 王超 王红 张淑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679-681,共3页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感染内科586例住院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并对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体进行统计。另外,对其中63例细菌性...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感染内科586例住院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并对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体进行统计。另外,对其中63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PCT评分及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并计算PSI评分和CURB-65评分。结果多部位感染组PCT、PCT评分大于单一部位感染组;不同部位感染PCT、P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化系统感染PCT、PCT评分水平高于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在63例细菌性肺炎中,低危组和中高危组PCT、P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CT升高组最高体温、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阳性率、NAP积分值高于PCT正常组,而病程短于PC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作为一种新的感染性炎性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炎性标志物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病例报告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定华 石秋萍 +2 位作者 王超 王红 张淑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35-336,F000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外不明原因发热相关病例报道,为临床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fever of unknown origin"为检索词,检索到PubMed数据库内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的相关文献190篇,对其中资料完善的107篇文献共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外不明原因发热相关病例报道,为临床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fever of unknown origin"为检索词,检索到PubMed数据库内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的相关文献190篇,对其中资料完善的107篇文献共127例患者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107篇文献中的127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49例(38.6%),非感染性炎性疾病40例(31.5%),肿瘤性疾病23例(18.1%),其他原因14例(11.0%)。49例感染性疾病中,以细菌感染14例(28.6%)最多见;40例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以血管炎14例(35%)最多见;23例肿瘤性疾病中以淋巴瘤14例(60.9%)最多见;14例其他原因中以药物热4例(28.6%)最多见。结论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众多,可分为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及其他。本组资料显示,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相关病例报道中最常见的病因,血管炎和淋巴瘤分别占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中的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病例报告 文献分析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与普通发热待查的回顾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凯 徐定华 +3 位作者 石秋萍 王超 王红 张淑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9期771-774,共4页
目的回顾性比较不明原因发热(FUO)与普通发热待查病人病因分布、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方法回顾性比较不明原因发热病人372例和普通发热待查的病人780例。结果 FUO组372例中确诊率为90.3%,病因构成为感染病226例(60.8%),结核病75例(33.2... 目的回顾性比较不明原因发热(FUO)与普通发热待查病人病因分布、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方法回顾性比较不明原因发热病人372例和普通发热待查的病人780例。结果 FUO组372例中确诊率为90.3%,病因构成为感染病226例(60.8%),结核病75例(33.2%),风湿免疫病48例(12.9%),肿瘤31例(8.3%),其它33例(8.9%);出院时仍未确诊的36例(9.7%)。普通发热待查组780例中确诊率为98.8%,病因构成为感染病717例(91.9%),风湿免疫病15例(1.9%),肿瘤9例(1.2%);出院时仍未确诊的9例(1.2%)。两组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23,P=0.000)。FUO组住院天数(15±12天)长于普通发热待查组(12±9天)(Z=-5.739,P<0.05)。FUO组住院花费(13813.84±14720.62元)显著高于普通发热待查组(7014.20±7517.11元)(Z=-7.971,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与普通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普通发热待查组感染性疾病所占比率更高,FUO组中风湿免疫病及肿瘤占有相当大的比率。FUO组的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花费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普通发热待查 病因 住院时间 住院花费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超 胡岚 +3 位作者 黄光伟 石秋萍 王红 张淑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4期1985-1987,共3页
目的探讨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03~2007年11个省市、36家三级医院的1 087例MODS中123例PR-MODS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R-MODS组(n=123)与非PR-MODS组(n=964)比较,两者的APA... 目的探讨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03~2007年11个省市、36家三级医院的1 087例MODS中123例PR-MODS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R-MODS组(n=123)与非PR-MODS组(n=964)比较,两者的APACHE II分值分别为(28.4+9.7)分以及(23.7+9.7)分(t=4.954,P=0.000),两者的机械通气天数分别为(11.7+16.0)d和(7.7+11.2)d(t=2.611,P=0.010),两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1.5%(88/123)和57.1%(550/964)(Pearsonχ2=9.448,P=0.002),两者的血液净化天数分别为2.1+6.1 d和2.2+5.6 d(t=-0.151,P=0.88),两者的住ICU天数分别为14.8+17.5 d和12.8+16.1 d(t=1.178,P=0.241),两者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5.9+34.6 d和27.6+41.4 d(t=-0.505,P=0.614)。结论 PR-MODS组较非PR-MODS组病情更重、机械通气时间更长、住院病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原学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光伟 王超 +4 位作者 石秋萍 胡岚 刘瑞霞 齐文杰 王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明确不明原因发热(FUO)人群的病原学检查结果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306例FUO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6例FUO病例中,感染性疾病202例(66.0%),为FUO的首要病因;风湿免疫类病38例(12.4%);肿瘤性疾病20例(6.5%)... 目的明确不明原因发热(FUO)人群的病原学检查结果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306例FUO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6例FUO病例中,感染性疾病202例(66.0%),为FUO的首要病因;风湿免疫类病38例(12.4%);肿瘤性疾病20例(6.5%);其他疾病22例(7.2%);到出院时原因仍未明24(占7.8%)。306例FUO患者中病原学总的阳性率为72.5%,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34.6%,病原体血清抗体的阳性率为43.5%,血病原体核酸的阳性率为6.2%,标本涂片镜检查病原体阳性率为18.3%,标本的病理学检查中病原体阳性率为1.6%。306例FUO患者中总的抗生素的使用率为94.1%。将风湿免疫病、肿瘤性疾病、其他疾病和最终仍原因不明合并成非感染组,与感染性疾病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病原学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χ2=24.9,P<0.01);病原学检出的阳性率中细菌的阳性率最高,为57.5%,其中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为22.9%,其次为病毒,为48.3%,真菌的阳性率为11.1%,支原体的阳性率为8.8%,衣原体的阳性率为6.5%,寄生虫的阳性率为1.0%。可疑的感染灶中,肺部最常见(45.4%),其次是淋巴结(12.4%),然后是血液(4.2%),少见的感染部位有腹腔(1%)、胆道(1%)、肝脏(0.7%)、颅内(0.7%)、心内膜(0.7%)、泌尿道(0.3%),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找不到可疑的感染灶(11.4%)。结论 FUO的诊治过程中,病原学的检查的意义在于,阳性结果能够提示感染的相关诊断,尤其是结合感染灶时;阴性结果可以协助排除感染的相关情况,为确诊感染以外的疾病提供相关的证据。在FUO中,无论引起发热的原发病因是感染因素还是非感染因素,都需要完善病原学的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发感染或继发感染的病原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病原学 感染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医体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秋萍 徐定华 +3 位作者 任爱民 王红 张淑文 王超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调查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中医体质情况。方法将以"发热待查"收治住院的患者104例,按是否符合FUO定义分为FUO组60例和非FUO组4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中医症状。结果 FUO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最常见(20.0%),其他... 目的调查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中医体质情况。方法将以"发热待查"收治住院的患者104例,按是否符合FUO定义分为FUO组60例和非FUO组4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中医症状。结果 FUO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最常见(20.0%),其他体质依次为气虚质(18.3%)、阳虚质(16.7%)、阴虚质(16.7%)、痰湿质(13.3%)等;非FUO组以气虚质最常见(25.0%),其他体质依次为平和质(22.7%)、阳虚质(13.6%)、痰湿质(11.4%)等;2组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发热患者中医症状多为恶寒(52.1%)、口干欲饮(62.5%)、出汗(56.2%)等,舌脉以淡红舌、白厚腻苔,滑数脉为主。结论 FUO组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最常见,非FUO组以气虚质最常见,2组中医体质分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不明原因 中医体质
原文传递
融媒体时代财经类节目的传播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秋萍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第8期18-18,20,共2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媒介融合已经是当今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媒介方式不断更新以及相互融合使信息传播空前快捷,也相应改变了电视财经节目的生存现状。本文就电视财经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将面对怎样的挑战以及应做出哪些相应调... 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媒介融合已经是当今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媒介方式不断更新以及相互融合使信息传播空前快捷,也相应改变了电视财经节目的生存现状。本文就电视财经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将面对怎样的挑战以及应做出哪些相应调整展开论述,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电视财经类节目 媒介融合
下载PDF
基于STM32单片机新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秋萍 周旭 单昱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年第22期86-87,共2页
针对于家庭、公共场合使用的基于STM32单片机新风控制系统,在传统新风系统具有的功能基础上又集成了温度、湿度、颗粒物等一些常见的环境检测传感器,实现通过互联网在手机端实时查看,远程控制室内空气温度、颗粒物浓度等参数的功能。对... 针对于家庭、公共场合使用的基于STM32单片机新风控制系统,在传统新风系统具有的功能基础上又集成了温度、湿度、颗粒物等一些常见的环境检测传感器,实现通过互联网在手机端实时查看,远程控制室内空气温度、颗粒物浓度等参数的功能。对于解决室内空气不清新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办公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单片机 新风系统 实时 远程
下载PDF
关系的平衡与反转:电视真人秀节目仪式感的创设
13
作者 石秋萍 《视听界》 2018年第3期56-58,共3页
作为一种虚实结合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真人秀中存在各式仪式,这些仪式或被当成节目内容流程的标识,或用来承载、传达真人秀节目的核心价值,成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标志。
关键词 电视真人秀 仪式 关系
下载PDF
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
作者 石秋萍 《环球慈善》 2020年第12期0207-0208,共2页
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校和家长等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健康发展等方面都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小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繁琐的工作常常让班主任力不从心,在教育管理上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导致不能完全... 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校和家长等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健康发展等方面都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小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繁琐的工作常常让班主任力不从心,在教育管理上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导致不能完全充分地发挥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效益,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本文从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小学班主任工作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教育管理 实践活动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3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石秋萍 王超 +4 位作者 徐定华 李凤舞 任爱民 王红 张淑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分布,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8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符合Petersdorf和Beeson提出的FUO诊断标准的患者37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入选病例分为前期组...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分布,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8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符合Petersdorf和Beeson提出的FUO诊断标准的患者37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入选病例分为前期组(2003年1月一2007年12月)和后期组(2008年1月-2013年8月),比较两个时期的病因分布、确诊率、住院天数、确诊时间等.结果 372例FUO病例中,最终获得确诊336例,确诊率为90.3%.病因为感染性疾病者224例(60.2%),仍为FUO的首要病因,其中结核病72例(32.1%,72/224);结缔组织病48例(12.9%);肿瘤性疾病31例(8.3%);其他疾病33例(8.9%);出院时原因仍未明36例(9.7%).肿瘤性疾病的热程长于感染性疾病[60.0(30.0,90.0)d比30.0(20.0,60.0)d,P=0.003],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病的确诊时间均长于感染性疾病[(12.0(7.3,18.8)d、11.0(7.0,18.0)d比5.0(3.0,8.0)d,P值均为0.000].前期组的住院天数较后期组长[17.0(12.0,30.0)d比14.0(10.0,20.0)d,P=0.000],两个时期的确诊率、确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期组结缔组织病的比例大于后期组(18.1%比9.2%,x2=6.201,P=0.013),两个时期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其他类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FUO的主要病因,而结核病在其中占较大比例;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在FUO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性疾病的热程、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不明原因 回顾性研究 病因
原文传递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EB病毒数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秋萍 杨阳 +3 位作者 谷培云 王超 齐文杰 李培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探讨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和EB病毒DNA拷贝数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北京友谊医院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按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组,观察...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探讨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和EB病毒DNA拷贝数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北京友谊医院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按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组,观察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和EB病毒DNA浓度的关系。结果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具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在72例患者中EBV-DNA检测值为阳性的共43例(59.7%)。异型淋巴细胞≥4%(阳性)63例,异型淋巴细胞<4%(阴性)9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占87.5%。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EB病毒拷贝数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将异型淋巴细胞按照比例大小分为3组,Ⅰ组(1%~10%者)12例,Ⅱ组(11%~20%者)14例,Ⅲ组(>20%者)13例,3组之间EB病毒拷贝数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异型淋巴细胞与EB病毒的拷贝数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疱疹病毒4型 异型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对吴友根医师来信的回复
17
作者 石秋萍 盛瑞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6-476,共1页
吴友根医师,您好! 首先感谢提出的宝贵意见!本人解释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于第一点,您说得对,确实肺结核的患病率在下降。正如您来信列举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数据(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但我们在讨论... 吴友根医师,您好! 首先感谢提出的宝贵意见!本人解释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于第一点,您说得对,确实肺结核的患病率在下降。正如您来信列举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数据(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但我们在讨论中说的是“近年来国内结核病的发病率在升高”,而非患病率;而且调查报告中指的是肺结核的患病率,本文所指的是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调查结果 患病率 肺结核 结核病 流行病学 肺外结核 发病率
原文传递
An analysis of etiologie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in 372 patients
18
作者 石秋萍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4年第2期81-82,共2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Methods A total of 372 patients with FUO who hospitalized i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o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Methods A total of 372 patients with FUO who hospitalized i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o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03 to August 2013.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January 2003-December 2007)and group B(January 2008-August 2013).Diagnosis rate,duration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IOLOGY artificially accounted CONNECTIVE thirty longer PROPORTION UNTIL positivel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