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瓣成形自体筋膜修补治疗窦汇区硬膜外血肿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建青 徐勤义 +5 位作者 蔡学见 刘斌 董吉荣 王玉海 胡旭 石立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8期493-494,共2页
目的探讨窦汇区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将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头颅CT明确诊断的34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患者行窦汇区骨瓣开颅加自体筋膜加压修补术。结果根据GOS评分判断预后,34例中,恢复良好17例,中残5例,重残4... 目的探讨窦汇区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将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头颅CT明确诊断的34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患者行窦汇区骨瓣开颅加自体筋膜加压修补术。结果根据GOS评分判断预后,34例中,恢复良好17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其中对冲部位开颅术中发现迟发性窦汇区硬膜外血肿致脑膨出13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跨窦骨瓣成形,自体筋膜加压修补治疗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开颅时间短,暴露完全,能有效提高止血效果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硬膜外血肿 骨瓣成形术 窦汇
下载PDF
老年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策略选择对不同时期神经功能与预后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石立科 向定朝 +6 位作者 何建青 胡旭 周劲旭 董吉荣 万琦 翟丽敬 王玉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治疗策略对老年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和预后影响差异,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20年11月无锡市太湖医院收治的老年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292例,根据患者微创治疗方案分为A组...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治疗策略对老年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和预后影响差异,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20年11月无锡市太湖医院收治的老年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292例,根据患者微创治疗方案分为A组144例[神经内镜(或显微镜)下皮质穿刺行血肿清除术]和B组148例(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围术期指标;手术后超早期(1~3 d)、早期(4~7 d)和短期(8~14 d)残余血肿体积(RV)、血肿清除率(HCR);评估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A组术后超早期RV[(7.38±2.03)ml vs(14.35±2.18)ml]明显低于B组,HCR[(84.69±8.02)%vs(67.42±6.85)%]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6个月A组预后良好率虽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93.06%vs 87.84%,P>0.05)。结论神经内镜(或显微镜)下皮质穿刺血肿清除术后超早期HCR更高,RV更低;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操作更为简便、操作难度更低,应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神经康复 预后
下载PDF
模拟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穿刺路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3
作者 齐明 董吉荣 +7 位作者 纪荣明 向定朝 胡旭 石立科 施栋良 疏龙飞 代飞虎 孙博文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穿刺路径的重要组织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提高手术过程中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男性头颅标本。上方去除脑组织,显露卵圆孔。模拟... 目的: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穿刺路径的重要组织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提高手术过程中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男性头颅标本。上方去除脑组织,显露卵圆孔。模拟Hartel前入路,从标本唇联合外侧2 cm处进针,另2个参考点为患者瞳孔下方1 cm处及颧弓水平外耳道前3 cm处,直视卵圆孔调整穿刺针位置,将穿刺针放置卵圆孔,根据穿刺针穿刺路径逐层分离组织,记录穿刺路径周围组织结构。结果:穿刺路径上经过的肌肉结构有颊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血管结构有面动静脉、面横动静脉、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如咬肌支、颊肌支;主要神经为面神经的分支颊神经;以及皮肤、腮腺、副腮腺、腮腺管、颊脂体等结构。结论: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时难免对神经、肌肉、血管等结构有所损伤,但单次穿刺对上述解剖结构的损伤多症状轻微,严重的损伤多来自于锐性针尖的直接切割以及反复多次的穿刺造成的医源性损伤。使用内含针芯的钝缘穿刺针以及不完全退针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三维CT、立体定向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的运用可大幅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相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痛 球囊压迫术 解剖
下载PDF
Meckel囊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滢滢 纪荣明 +6 位作者 胡旭 向定朝 石立科 施栋良 代飞虎 齐明 董吉荣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对Meckel囊及其周围重要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进行模拟穿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Meckel囊及其毗邻结构相关数据;将卵圆孔分为内前(Ⅰ)、内后(Ⅱ)、外前(Ⅲ)... 目的:对Meckel囊及其周围重要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进行模拟穿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观察和测量Meckel囊及其毗邻结构相关数据;将卵圆孔分为内前(Ⅰ)、内后(Ⅱ)、外前(Ⅲ)、外后(Ⅳ)4个象限,在直视下分别将穿刺针放置于不同象限,模拟穿刺过程,将球囊置于Meckel囊中,并记录穿刺结果。结果:Meckel囊是颅后窝硬脑膜跨过岩尖在颅中窝形成的一个裂隙样硬脑膜袋,其平均长径(12.56±1.14)mm、宽径(9.17±0.93)mm、高度(4.37±0.85)mm。囊内包含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分支,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中放置球囊的目标位置,当穿刺针置于卵圆孔Ⅱ象限时穿刺成功率为75%,高于Ⅰ象限(56%)、Ⅲ象限(25%)和Ⅳ象限(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穿刺Meckel囊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成功的关键,熟悉Meckel囊及其毗邻重要结构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的操作至关重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kel囊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解剖学
下载PDF
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立科 王玉海 +8 位作者 邱丽颖 董吉荣 王标 时忠华 刘斌 蔡桑 王卫兵 叶光明 蔡学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63-2766,共4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家兔用20.0%乌拉坦耳缘静脉麻醉,给药方式为鞘内注射和静脉给药两种,每种给药方式分为低(0.35mg/kg)、中(0.7mg/kg)、高(1.4mg/kg)3种剂量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给...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家兔用20.0%乌拉坦耳缘静脉麻醉,给药方式为鞘内注射和静脉给药两种,每种给药方式分为低(0.35mg/kg)、中(0.7mg/kg)、高(1.4mg/kg)3种剂量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给药后于0、15、30min、1、2、4、8、12、24h抽取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并测定中剂量组给药后15min、2、8h的组织分布;HPLC测定脑脊液及组织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浓度,DAS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鞘内注射低、中、高剂量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脑脊液中药物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27.56±7.25)、(27.22±5.7)、(28.08±8.37)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6.67±3.58)、(28.23±9.23)、(29.94±6.21)h;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脑脊液中药物分布半衰期分别为(6.88±0.55)、(8.25±0.24)、(7.34±0.21)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6.96±0.94)、(8.28±0.22)、(7.37±0.24)h;鞘内注射3种剂量后,表观分布容积(V1/F)分别为(2.58±0.42)、(2.35±0.9)、(5.13±0.63)L/kg,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3.10±0.53)、(5.49±0.44)、(9.77±0.72)L/kg;鞘内注射3种剂量后,清除率(CL/F)分别为(0.04±0.02)、(0.08±0.01)、(0.18±0.04)L/(kg.h);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清除率分别为(0.29±0.06)、(0.32±0.03)、(0.58±0.06)L/(kg.h);鞘内注射3种剂量后,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9.24±0.81)、(9.8±0.69)、(10.98±0.23)mg/(L.h);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26±0.34)、(2.21±0.19)、(2.42±0.25)mg/(L.h);鞘内给药后,心、肾、肺、脾、胃及脂肪等脑外组织药物含量2h达到峰浓度,肝、肠及肌肉组织8h药物浓度达高峰,静脉给药后,心、肝、肾、肺、脾、胃、肌肉及脂肪等脑外组织药物含量15min达到峰浓度,肠2h药物浓度达高峰,鞘内给药15min,脑组织中药物峰浓度是静脉给药的3倍。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脑脊液中药物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延长,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减小,曲线下面积增大;脑组织中药物峰浓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家兔 鞘内给药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小鼠急性毒性的研究
6
作者 石立科 王玉海 +8 位作者 邱丽颖 董吉荣 王标 时忠华 刘斌 蔡桑 王卫兵 叶光明 蔡学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以倍比法(n=24)测定最小致毒量和最小致死量,并在2个剂量之间选取2个剂量,将3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4mg/kg)和高剂量(6mg...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以倍比法(n=24)测定最小致毒量和最小致死量,并在2个剂量之间选取2个剂量,将3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4mg/kg)和高剂量(6mg/kg)组,每组10只。按照分组,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鞘内给药5μl。1d.7d和14d自主活动记录仪测量小鼠的自主活动、尾压痛仪测定痛阈、避暗仪测定学习记忆、无创尾动脉测定仪测量血压,八道生理记录仪描记心电图。于第15天,对三组小鼠进行摘眼球取血,测血常规、BUN、GOP和GOT,HE染色观察主要脏器形态变化。另取6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和高剂量给药组,给药后次日麻醉状态下埋入植入子,给药后第15天DSI记录仪测定清醒小鼠脑电图。结果(1)最小致毒量为3.87mg/kg,最小致死量为6.25mg/kg。(2)鞘内给药小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血压、心电图、自主活动无显著差异。鞘内给药高剂量使小鼠血浆GOT升高,小鼠的痛阈下降。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有可逆性。脑电图主要表现为α、β和θ减少,δ增加。(3)鞘内给药小鼠出现肝静脉扩张、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变性,脑皮质轻度水肿。而心脏、肺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鞘内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安全范围较窄。(2)对肝和肾及脑有非特异性损伤。(3)高剂量可降低小鼠痛阈。(4)脑电图出现α、β和θ减少,δ增加。鞘内注射应用后短期内有一定的脑刺激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鞘内给药 急性毒理 小鼠
原文传递
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石立科 王玉海 +2 位作者 董吉荣 何建青 向定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0期1962-1965,1893,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93例,两组均给予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n=45,发病6~24h内... 目的: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93例,两组均给予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n=45,发病6~24h内手术)和超早期组(n=48,发病6h内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相关指标、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早期组病死率低于早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优良率高于早期组(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超早期组低于早期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超早期组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维度评分均高于早期组(P<0.05)。超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早期组(P<0.05)。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HICH,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立体定向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炎性因子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博文 董吉荣 +4 位作者 胡旭 向定朝 施栋良 石立科 代飞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197-201,共5页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和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减少患者早期癫痫发作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和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减少患者早期癫痫发作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损伤部位、脑挫裂伤、凹陷性骨折、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缺氧、低血压、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是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凹陷骨折、手术、预防使用抗癫痫药物、低血钠、低血钙、脑内血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酗酒、合并症、手术、多次持续发作、脑内血肿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及时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发性和继续性颅脑损伤,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及时控制患者早期癫痫发作以及减少合并症和并发症,可以减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 脑外伤 凹陷性骨折 低血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