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与进口封堵器关闭动脉导管未闭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石继军 曾国洪 +2 位作者 张智伟 李渝芬 钱明阳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8-969,共2页
目的:通过与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的对比研究,评价国产心健封堵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3 年6月,分别采用Amplatzer及国产心健封堵器进行PDA介入治疗83例及197例。对两组疗效,并发症,价格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目的:通过与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的对比研究,评价国产心健封堵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3 年6月,分别采用Amplatzer及国产心健封堵器进行PDA介入治疗83例及197例。对两组疗效,并发症,价格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8.8%及100%;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残余分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国产封堵器组的输送长鞘较Amplatzer 组大,但未限制其在本组资料中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组无严重并发症,Amplatzer组出现溶血及股动脉血栓各1例。国产封堵器的费用明显低于Amplatzer堵闭装置。结论:国产心健封堵器达到进口装置的疗效水平,并发症少,价格明显低于进口封堵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放射学 心脏导管插入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及随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石继军 张智伟 +3 位作者 李虹 李渝芬 李俊杰 张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670-2671,共2页
目的评估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随诊的情况。方法采用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16例,并进行定期随诊。介入治疗均采用球囊两次扩张方法... 目的评估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随诊的情况。方法采用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16例,并进行定期随诊。介入治疗均采用球囊两次扩张方法。术后定期随诊,评估疗效及其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右室压力由术前(107.60±23.31)mmHg下降至术后(50.47±16.34)mmHg(P<0.01)。3例病例残留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2例术后3个月再次行PBPV,其余病例正常。术后三尖瓣反流均明显减轻,动脉导管均自行闭合。所有病例术后伴轻度-中度肺动脉瓣反流。结论介入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确切,随诊结果满意,可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新生儿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导管介入或镶嵌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6
3
作者 石继军 张智伟 +3 位作者 钱明阳 王树水 李俊杰 谢育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或镶嵌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随诊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术前诊断为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4.5...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或镶嵌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随诊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术前诊断为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4.5岁。患儿分别经导管介入及镶嵌治疗,其中镶嵌治疗3例,经导管介入治疗24例。结果介入封堵组除1例因缺损小,未行治疗外,其他23例均介入治疗成功。室间隔缺损直径为(4.94±1.08)mm,选择6~10 mm肌部缺损封堵器,输送长鞘为6~9 F。镶嵌治疗组3例均成功治疗。随诊时间平均25个月。介入封堵组术后随诊有5例少量残余分流,2例中度三尖瓣反流。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应尽量减少三尖瓣的并发症。年龄小于1岁及体质量小于5 kg的婴儿,可考虑采用镶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肌部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介入 镶嵌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石继军 梁长虹 +1 位作者 曾国洪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0月至2 0 0 2年 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 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 ,平均年龄 5 94岁 (1个月至 13岁 ) ,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0月至2 0 0 2年 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 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 ,平均年龄 5 94岁 (1个月至 13岁 ) ,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 ,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5例 (其中心内型 3例 ,心上型及心下型各 1例 ) ,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 11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 10 0 % (16 /16 ) ;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 5 % (14 /16 ) ;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 75 % (12 /16 )。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 ,有 6例未能清楚显示 ,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诊断 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应用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离断的价值——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石继军 张智伟 +2 位作者 曾国洪 黄美萍 李渝芬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7-308,F0002,共3页
目的:总结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或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证实为CoA或... 目的:总结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或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证实为CoA或IAA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重点分析UCG检查、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以术后诊断为标准,UCG检查、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MS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8/8及100%,MSCT对诊断CoA或IAA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UCG检查(P<0.05)。MSCT的成像均能清楚显示CoA或IAA的部位、长度和狭窄程度,并能基本显示患儿合并的心内畸形情况。结论:MSCT对诊断婴幼儿CoA或IAA的诊断符合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建议对于UCG检查拟诊CoA或IAA的婴幼儿可先选择MSCT检查代替选择性血管造影,以减少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血管造影术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石继军 王慧深 +2 位作者 曾少颖 李虹 李渝芬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96-398,共3页
目的 讨论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儿童房室经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会。方法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应用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共 5 2例 ,男 3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8 4± 3 2 )岁 (3 5~15... 目的 讨论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儿童房室经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会。方法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应用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共 5 2例 ,男 3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8 4± 3 2 )岁 (3 5~15岁 )。全部病例均行食道心房调搏术及心内电生理检查 ,选择消融慢径路。结果 食道心房调搏术S2 R跳跃延长(63 1± 10 3 )ms(5 0~ 110ms) ,心内电生理检查AH跳跃延长 (5 2 4± 15 8)ms(3 0~ 10 5ms)。总消融成功率 97 6% ,输出功率 (18 2± 3 2 )W ,放电次数 (12 1± 4 2 )次 ,手术时间(1 5± 0 5 )h ,X线曝光时间 (18 5± 5 4)min。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儿童 射频消融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RFCA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33例诊断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石继军 李渝芬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7年第2期25-26,60,共3页
本文总结我科1990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33例。全部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7例做心导管检查,21例做手术根治。心导管诊断符合率100%;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96%,连接部位符合率96%,估测肺... 本文总结我科1990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33例。全部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7例做心导管检查,21例做手术根治。心导管诊断符合率100%;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96%,连接部位符合率96%,估测肺动脉压力为8.53±2.19kPa,与心导管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死亡4例,其中3例为<1岁的婴幼儿。心导管仍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有一定的价值,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根治是治疗的唯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诊断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
下载PDF
射频消蚀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
8
作者 石继军 李虹 +2 位作者 曾国洪 张智伟 王慧深 《云南医药》 CAS 1997年第4期256-259,共4页
报告1992年3月~1995年7月应用射频消蚀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例,均为慢快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4例,其中左侧旁道12例,右侧旁道9例,1例同时合... 报告1992年3月~1995年7月应用射频消蚀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例,均为慢快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4例,其中左侧旁道12例,右侧旁道9例,1例同时合并AVRT及AVNRT。27例消蚀成功,成功率90%。AVNRT平均放电功率183W,放电时间15秒;AVRT左侧旁道平均放电动率24W,放电时间35秒,右侧旁道放电功率35W,放电时间80秒。总结射频消蚀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体会,并分析3例未成功病例的失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 儿童
下载PDF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区曦 张智伟 +6 位作者 谢育梅 钱明阳 王慧深 李渝芬 石继军 王树水 李俊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并与Amplatzer封堵器、外科手术治疗VSD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方法将VSD患儿分为三组,国产封堵器组76例,Amplatzer封堵器组34例,外科手术组56例;国产封...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并与Amplatzer封堵器、外科手术治疗VSD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方法将VSD患儿分为三组,国产封堵器组76例,Amplatzer封堵器组34例,外科手术组56例;国产封堵器组分别与Amplatzer封堵器组、外科手术组在术后1周及3个月对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术后1周,国产封堵器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较外科手术组高(P<0.05),与Amplatzer封堵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国产封堵器组与外科手术组、Amplatzer封堵器组比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国产封堵器组与外科手术组、Amplatzer封堵器组分别比较,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封堵器作为封堵VSD的新器械,在术后及近期对心脏瓣膜功能的影响轻。为避免瓣膜功能受影响,应严格掌握介入术的指征,术中应用心脏超声监测,避免操作动作粗暴,选用合适大小的封堵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瓣膜 随访 儿童
下载PDF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钜亨 曾国洪 +3 位作者 曾少颖 石继军 李渝芬 谢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C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2例心律失常患儿,包括9例房性心动过速(AT),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右室室性早搏(PVC),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Carto系统或E... 目的探讨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C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2例心律失常患儿,包括9例房性心动过速(AT),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右室室性早搏(PVC),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Carto系统或Ensite系统三维标测导航下行RFCA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能准确找到消融靶点,消融完毕后心动过速均未能诱发,术中无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24个月,Ensite Array系统组1例AT病例复发,可用药物控制。结论 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RFCA治疗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疑难复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持续的心律失常的RFC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标测系统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儿童
下载PDF
国产新型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堵闭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智伟 石继军 +4 位作者 谢育梅 王慧深 钱明阳 李渝芬 曾国洪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PDA 房间隔缺损 ASD 堵闭器 临床应用 疗效
下载PDF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区曦 张智伟 +6 位作者 钱明阳 王慧深 李渝芬 石继军 王树水 李俊杰 谢育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即时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4 8例,与同一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室间隔缺损大小、...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即时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4 8例,与同一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室间隔缺损大小、手术及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小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术组的室间隔缺损较手术组的小,但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封堵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多见,其他并发症包括再次外科手术、残余分流、术中出血多、神经受损、溶血、术中或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关闭不全及术后感染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新方法,即时的疗效确切。采用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遵循治疗原则,术中遵守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封堵术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主动脉关闭不全 肺动脉压力 住院时间 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 治疗效果 手术效果 卡方检验 左前分支 残余分流 术中出血 神经受损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区曦 张智伟 +6 位作者 钱明阳 王慧深 李渝芬 石继军 王树水 李俊杰 谢育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99-700,共2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治疗。方法采用封堵术治疗VSD患儿50例,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05例比较术中、术后各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封堵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左前分支或完...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治疗。方法采用封堵术治疗VSD患儿50例,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05例比较术中、术后各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封堵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多见(P<0.05),其他并发症包括再次外科手术、术后残余分流、术中出血多、神经受损、溶血、术中或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术后感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外科手术比较,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VSD安全、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 儿童 并发症
下载PDF
国产先健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对室间隔缺损封堵效果的初步对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区曦 张智伟 +6 位作者 钱明阳 王慧深 李渝芬 石继军 王树水 李俊杰 谢育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术的即时治疗效果 ,并与Amplatzer封堵器的治疗效果作对比。方法  16例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患儿 ,与作为对照组的同一时期采用进口封堵器的33例患儿 ,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术的即时治疗效果 ,并与Amplatzer封堵器的治疗效果作对比。方法  16例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患儿 ,与作为对照组的同一时期采用进口封堵器的33例患儿 ,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比值、X线曝光时间、手术及住院时间、封堵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比值、X线曝光时间、手术及住院时间、封堵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残余分流、术中出血多、神经受损、术后溶血、主动脉关闭不全等并发症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国产封堵器作为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新器械 ,其即时的疗效确切 ,成功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封堵术 AMPLATZER封堵器 肺动脉压力 住院时间 肺循环 结论 体循环 对比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小儿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堵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钱明阳 李渝芬 +3 位作者 曾少颖 王慧深 石继军 吴桂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闭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超声诊断ASD患儿共 98例 ,并测量右心室常规大小、ASD大小 ,房间隔 (IAS)伸展径 ,断端的房顶缘、二尖瓣缘和上下腔静脉缘。确定符合适应证后 ,在经胸超声 (T...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闭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超声诊断ASD患儿共 98例 ,并测量右心室常规大小、ASD大小 ,房间隔 (IAS)伸展径 ,断端的房顶缘、二尖瓣缘和上下腔静脉缘。确定符合适应证后 ,在经胸超声 (TTE)或 /和经食管超声 (TEE)的监视下完成ASD堵闭术 ,术后定期进行超声复查。结果  98例ASD患儿全部堵闭成功 ,2 2例 (2 2 5 % )在术后 10min复查超声有少量残余分流 ;导管术前超声所测右心室常规大小(17 0 7± 5 11)mm与术后超声复查右心室常规大小 (11 4 5±2 88)mm (t=4 0 1,P <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 ;导管术中球囊所测ASD大小 (2 0 92± 4 38)mm与术前超声所测ASD大小(16 89± 4 94 )mm ,有显著性差异 (t=3 85 ,P <0 0 5 )。结论 Amplatzer封堵小儿ASD ,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儿童 房间隔缺损 ASD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堵闭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改进的导管标测消融方法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少颖 王慧深 +3 位作者 杨平珍 石继军 李渝芬 区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0-272,共3页
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方法和新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共7例 ,其中IL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6例和伴左后分支阻滞1例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3例 ,... 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方法和新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共7例 ,其中IL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6例和伴左后分支阻滞1例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3例 ,其中右室流出道2例和右室流入道1例。年龄8.4±3.2岁 ,体重28.5±13.4kg。①在窦性心律下浦肯野电位法标测ILVT消融靶点 ;②应用二根分别放置在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电极 ,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动点 ,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IRVT时最早心室激动点 ;③应用Carto系统标测ILVT。结果显示 ,10例均成功消融 ,放电和透视时间分别为7.0±3.8次和20±8.4分钟 ;应用Carto系统标测2例ILVT ,1例ILVT在靶点附近标测过程中易出现室性早搏 ,难与ILVT鉴别而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 ,导致消融失败。提示改进的标测方法可减少放电次数 ,缩短X线透视时间 ;Carto系统在ILVT(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标测过程中易受室性早搏干扰 ,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而消融失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标测消融方法 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智伟 王慧琛 +4 位作者 钱明阳 王树水 石继军 潘微 李渝芬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合并症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少颖 王慧深 +3 位作者 李虹 曾国洪 李渝芬 石继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出现并发症的防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射频消融(RFCA)治疗160例患儿中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5.6%,其中股动脉血栓5例(3.1%),血气胸并失血性休克、心包积液、中度主动脉瓣反流(AR)和三度房室传导...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出现并发症的防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射频消融(RFCA)治疗160例患儿中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5.6%,其中股动脉血栓5例(3.1%),血气胸并失血性休克、心包积液、中度主动脉瓣反流(AR)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0.62%)。及时分别通过动脉溶栓、输血、胸腔闭式引流、埋置永久起搏器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AR经药物治疗,反流程度减轻,其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并发症比成人发生率高,与儿童心血管的解剖结构、使用成人的射频导管和电极、操作经验不足有关,严格操作规程,使用儿童的射频导管和电极,丰富的射频导管操作经验、心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知识、能使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并发症 心律失常 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育梅 李渝芬 +5 位作者 张智伟 钱明阳 王慧深 石继军 李俊杰 潘微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术以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在小儿复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自 1998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2月 ,共 2 8例患有复合先天心血管畸... 目的 探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术以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在小儿复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自 1998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2月 ,共 2 8例患有复合先天心血管畸形的住院患儿施行联合介入治疗 ,其中联合进行ASD封堵和PBPV术 15例 ,PDA封堵 (其中包括弹簧圈法和蘑菇伞法 )和PBPV术 7例 ,ASD和PDA封堵术 5例 ,VSD封堵和PBPV术 1例。结果 本组病例均为一次心导管术程中同时进行 2种介入治疗 ,成功率为 10 0 % (2 8/ 2 8)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无严重并发症 ,经 3个月至 4年随诊证实疗效确切。结论 在病例选择恰当的情况下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进行联合介入治疗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介入治疗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畸形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瓣成形术
下载PDF
儿童期肺动静脉瘘9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兆丰 张智伟 +4 位作者 李渝芬 钱明阳 潘微 石继军 王树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1-492,共2页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右向左分流,畸形可发生在肺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不同水平,呈单发性或多...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右向左分流,畸形可发生在肺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不同水平,呈单发性或多发性,如大量的分流可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儿童期 肺血管畸形 右向左分流 后天性因素 毛细血管 肺动脉 肺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