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AML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阿迪来木·喀米勒 石雨薇 沈文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56-0059,共4页
评价维奈克拉(缩略:Ven)+阿扎胞苷(缩略:AZA)对于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缩略:AML)的治疗功效。方法 选入近3年入院的64例AML患者,经抽签法均分,联用组选择Ven+AZA治疗,传统组选择Ven治疗,比较各项治疗指标。结果 组间的各项治疗指... 评价维奈克拉(缩略:Ven)+阿扎胞苷(缩略:AZA)对于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缩略:AML)的治疗功效。方法 选入近3年入院的64例AML患者,经抽签法均分,联用组选择Ven+AZA治疗,传统组选择Ven治疗,比较各项治疗指标。结果 组间的各项治疗指标相比,数据可见P<0.05。结论 Ven+AZA可提升AML患者的疗效,具有较强的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麦迪乃·阿卜杜乃比 石雨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966-2971,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不同水平内源性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诊治的MDS合并贫血患者56例,根据sEP...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不同水平内源性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诊治的MDS合并贫血患者56例,根据sEPO水平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sEPO 0.05),治疗后三组RBC、Hb、HCT均较前升高,输血量较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后sEPO < 100 IU/L组RBC水平明显高于200~500 IU/L组的水平。结论:对于sEPO水平低于500 IU/L的MDS贫血患者实施rHuEPO治疗均能改善患者贫血状态,且sEPO水平偏低者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KIR2DL4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阿迪娜·乌提库尔 石雨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4(killer cell Ig-like receptor 2DL4,KIR2DL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NK)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从ALL... 目的:探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4(killer cell Ig-like receptor 2DL4,KIR2DL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NK)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从ALL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个核细胞中KIR2DL4的表达差异;从单个核细胞中分选NK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56+标记的NK细胞比例,并分析NK细胞表面KIR2DL4与Molt-4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的表达水平。分别以NK细胞、KIR2DL4阻断抗体作用的NK细胞、IgG1抗体作用的NK细胞作效应细胞,Molt-4细胞为靶细胞,在不同效靶比(5:1、10:1、20:1)下,利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检测不同处理的NK细胞对Molt-4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在20∶1的效靶比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处理下Molt-4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的NK细胞脱颗粒情况。结果:ALL患者外周血中KIR2DL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分选后CD3-CD56+标记的NK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与NK细胞和Molt-4细胞共培养相比,阻断KIR2DL4能够提高细胞上清液中NK细胞分泌因子IFN-γ与TNF-α水平(P<0.05),提高NK细胞对Molt-4细胞的杀伤率(P<0.05),使Molt-4细胞形变与核固缩更明显,并提高NK细胞中CD107α表达水平(P<0.05)。结论:KIR2DL4在ALL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而阻断KIR2DL4能够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TNF-α及脱颗粒,提高其对Molt-4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4 NK细胞 杀伤功能
下载PDF
老年白血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0
4
作者 石雨薇 丁莉 +1 位作者 左斯尧 何淑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2-70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86例老年AL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院内感染特点。结果 86例中65例(75.6%)发生院内感染,最易发生院内...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86例老年AL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院内感染特点。结果 86例中65例(75.6%)发生院内感染,最易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是呼吸系统50.8%(33/65),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老年AL院内感染跟发病年龄、住院天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骨髓增生程度、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值、化疗缓解情况、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既往慢性病史有关。结论老年AL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对老年AL患者应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适当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加强保护性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把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联用G-CSF,适当缩短住院时间,加强输血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老年AL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128例骨髓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石雨薇 陈瑢 张宪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287-6288,共2页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学异常,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在某一侧面的共同表现,可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引起外周血三系减少的病因繁多而复杂,现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病例骨髓及病因进行回...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学异常,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在某一侧面的共同表现,可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引起外周血三系减少的病因繁多而复杂,现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病例骨髓及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象 病因学
下载PDF
IGF2BP1对白血病干细胞特性维持的作用
6
作者 沈文翠 石雨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027-0030,共4页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简称IGF2BP1)与白血病干细胞特性维持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分组依据沉默或者转染过表达IGF2BP1,分设对照组、siIGF2BP1组与IGF2BP1组,比较IGF2BP1相对表达活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率、白血病干...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简称IGF2BP1)与白血病干细胞特性维持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分组依据沉默或者转染过表达IGF2BP1,分设对照组、siIGF2BP1组与IGF2BP1组,比较IGF2BP1相对表达活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率、白血病干细胞成球能力。结果 IGF2BP1蛋白活性比较,siIGF2BP1组最高,对照组其次,IGF2BP1组最低(P<0.05),转染实验成功;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比较,siIGF2BP1组最高,其次为对照组,IGF2BP1组最低(P<0.05);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比较,siIGF2BP1组最低,对照组低于siIGF2BP1组,IGF2BP1组最高(P<0.05);白血病干细胞成球能力比较,依次为siIGF2BP1组、对照组、IGF2BP1组(P<0.05)。结论 IGF2BP1可促进蛋白表达,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延缓白血病细胞凋亡,并且可刺激白血病干细胞成球,对于维持白血病干细胞特性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IGF2BP1 靶向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小剂量环孢素治疗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石雨薇 陈瑢 丁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093-7094,共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复发性ITP是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孢素A(Cs A)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小剂量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育龄妇女贫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石雨薇 赵旌 王艳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育龄妇女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水磨沟区按照“中国卫生状况分类”情况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育龄期妇女1 890例,按年龄组分为≤20、21~30、31~40、≥40岁4个年龄段,维吾尔族446例,汉族986例,...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育龄妇女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水磨沟区按照“中国卫生状况分类”情况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育龄期妇女1 890例,按年龄组分为≤20、21~30、31~40、≥40岁4个年龄段,维吾尔族446例,汉族986例,哈萨克族458例,抽取血标本,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FE)及血清铁蛋白(SF),同时进行贫血有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的1 890例年龄15~49岁育龄妇女中,汉族妇女Hb和RBC水平最高,哈萨克族妇女Hb和RBC水平最低,不同民族育龄妇女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妇女FE及SF水平最高,哈萨克族妇女FE及SF水平最低,不同民族育龄妇女F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民族21~30岁年龄段育龄妇女贫血发病率最高,各年龄段哈萨克族妇女Hb水平最低。贫血患者中主要为缺铁性贫血。结论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育龄妇女贫血发病率较高,其中21~30岁年龄段育龄妇女贫血发病率最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影响育龄期妇女贫血的主要原因进行预防与干预,降低育龄期妇女贫血的发病率,提高育龄期妇女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贫血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红细胞CD55^+、CD59^+分子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石雨薇 付美兰 哈力达.牙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826-827,8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红细胞CD55+、CD5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AL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42例,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分子数量,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体液免疫相关指标。对AL患者,按化疗前后骨髓中...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红细胞CD55+、CD5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AL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42例,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分子数量,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体液免疫相关指标。对AL患者,按化疗前后骨髓中原始细胞的百分数,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并对2组患者的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分子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L患者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分子数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55+分子与IgA呈正相关(P<0.05);CD59+分子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CD55+分子数量在AL患者未缓解组较缓解组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下降;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分子参与体液免疫反应调控,但CD55+分子的数量能否作为判断AL患者免疫状态及预后的指标之一,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红细胞免疫 CD55^+ CD59^+ 体液免疫
下载PDF
以免疫调节药为基础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血栓事件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阿迪娜·乌提库尔 石雨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68-0071,共4页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以免疫调节药为基础方案治疗对患者相关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8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取VAD方案治疗,观察组选取以免疫调节药为基础方案治疗(VAD方案、来...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以免疫调节药为基础方案治疗对患者相关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8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取VAD方案治疗,观察组选取以免疫调节药为基础方案治疗(VAD方案、来那度胺胶囊)。结果 (1)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血沉(50.13±2.04),M蛋白(13.47±2.65),β2-MG(2.44±0.59),对照组血沉(53.08±2.67),M蛋白(16.95±3.69),β2-MG(3.09±0.91),(P<0.05);(3)观察组CD4+、CD8+、CD4+/CD8+指标(40.16±3.62)、(32.16±2.09)、(1.28±0.95),对照组CD4+、CD8+、CD4+/CD8+指标(37.29±3.08)、(35.68±3.26)、(1.00±0.59),(P<0.05);(4)在44例以免疫调节药为基础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共出现9例患者出现血栓事件,占比20.45%。单因素分析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性别、年龄、BMI、Durie-Salmon 分期、血栓风险均与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无关。结论 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通过采取以免疫调节药为基础方案治疗,能够确保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化以及免疫指标。同时,借助该方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事件风险,并且当前临床尚未发现关于血栓事件预测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药 多发性骨髓瘤 血栓
原文传递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雨薇 古力苏木.艾里木哈孜 郭祥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916-917,921,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行脾动脉栓塞(PS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0月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科治疗无效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3个月... 目的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行脾动脉栓塞(PS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0月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科治疗无效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3个月复查血常规。并于术前、术后1个月检测免疫球蛋白,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2例显效(80.0%),良效2例(13.3%),无效1例(6.7%)。结论 PSE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雨薇 徐朱华 付美兰 《新疆医学》 2007年第4期182-185,共4页
机体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为了保证机体各种功能正常运行,不受体内外突发的致病原的侵害和干扰,必然要有细胞分工来承担防御功能,这些细胞及其产物形成了完整的防御系统,统称免疫系统。人白细胞免疫系统在疾病的发... 机体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为了保证机体各种功能正常运行,不受体内外突发的致病原的侵害和干扰,必然要有细胞分工来承担防御功能,这些细胞及其产物形成了完整的防御系统,统称免疫系统。人白细胞免疫系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术界将重点放在白细胞免疫系统的研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意义 细胞免疫系统 正常运行 细胞组成 防御功能 防御系统 生命体
下载PDF
新疆各民族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现状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雨薇 吴江 江明 《新疆医学》 2018年第10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各民族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现状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在新疆南北疆按照"中国卫生状况分类"情况[1],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育龄期妇女,按年龄组分为≤30岁、31~40、≥40岁3个年龄组,同时按族别... 目的探讨新疆各民族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现状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在新疆南北疆按照"中国卫生状况分类"情况[1],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育龄期妇女,按年龄组分为≤30岁、31~40、≥40岁3个年龄组,同时按族别分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调查育龄妇女(15~49)岁1000例。1.检测生化指标,即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浓度。2.对上述检测结果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实验组,同等数量非缺铁性贫血者作为对照组,行14C呼气实验,进行HP感染检测。3.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1000名年龄(15~49)岁育龄妇女中,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13.8 g/L,贫血发生率为38.5%,血清铁平均值为11.18 umol/L,⑴血清铁蛋白的平均值为112.9 ug/L。⑵缺铁性贫血患者中HP感染率51.5%。结论新疆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HP感染有关, HP感染妇女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未感染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缺铁性贫血 幽门螺杆菌 关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非霍奇金氏淋巴瘤1例
14
作者 石雨薇 郝建萍 《新疆医学》 2006年第6期176-177,共2页
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32岁。因乏力,消瘦,左上腹胀痛十天,于2001年5月人院。入院查体:T37.4℃,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束触及肿大,胸骨压痛(-),心肺正常,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8cm。血常规示;WBC145.5×... 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32岁。因乏力,消瘦,左上腹胀痛十天,于2001年5月人院。入院查体:T37.4℃,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束触及肿大,胸骨压痛(-),心肺正常,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8cm。血常规示;WBC145.5×100/L,Hb 108 g/L,BPC 604×10^9/L。骨髓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占0.93,以中晚杆状细胞增生为主。红系增生受抑,占0.035,全片见巨核细胞263个,ALP积分0,ph染色体阳性,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给予“羟基脲”治疗,并行HLA配型无完全相合者。用羟基脲治疗1个月,降白细胞疗效慢,故1个月后加用“干扰素”治疗,1周后白细胞降至正常出院。出院后,根据白细胞情况,自行调整“羟基脲”和“干扰素”剂量,于2004年8月复查骨髓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行“格列卫”加“羟基脲”治疗,白细胞控制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核细胞增生 PH染色体阳性 骨髓检查 浅表淋巴结 HLA配型 羟基脲
下载PDF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石雨薇 陈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5期207-208,共2页
目的:研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收集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经过凝血五项检测、凝血因子测定等确诊,行维生素K_1静脉滴注治疗。结果:(1)本组46例获得... 目的:研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收集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经过凝血五项检测、凝血因子测定等确诊,行维生素K_1静脉滴注治疗。结果:(1)本组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中灭鼠药中毒33例,华法林过量3例(占6.5%),10例原因不明(21.7%),最常见的为灭鼠药中毒继发(33/46例,占71.7%)。(2)患者出血出血症状重,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及皮肤瘀斑最常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延长;(3)患者补充维生素K_1注射液10~100mg/d治疗后24小时及48小时的PT、APTT较初入院结果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1)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常见病因为灭鼠剂中毒。(2)维生素K_1注射液10~100mg/d治疗方案起效快,经济,可减少血制品输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因子 凝血五项检测
下载PDF
PKC-βⅡ、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孟伟 石雨薇 +3 位作者 顾霞 王富强 叶子茵 谢心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βⅡ(Protein kinase C-βⅡ,PKC-βⅡ)、核因子κBp50(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p50,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D...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βⅡ(Protein kinase C-βⅡ,PKC-βⅡ)、核因子κBp50(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p50,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DLBCL,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PKC-βⅡ、NF-κBp50的表达。结果 PKC-βⅡ、NF-κBp50在68例DLBC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4%(53/68)和70.59%(48/68)。PKC-βⅡ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κBp50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NF-κBp50在DLBCL中non-GCB(非生发中心型)中表达高于GCB(生发中心型)。它们在性别、民族、年龄、部位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与NF-κBp50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29,P<0.001)。结论 PKC-βⅡ和NF-κBp50在DLBCL不同亚型之间表达的差异,可能有助于DLBCL亚型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PKC-βⅡ对NF-κBp50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在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KC-βⅡ NF-ΚBP5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浓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艳 顾霞 +2 位作者 富玲 邹红云 石雨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血浆浓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38例DLBCL患者及77例健康... 目的探讨TNF-α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血浆浓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38例DLBCL患者及77例健康对照者TNF-α和IL-10基因6个位点SNPs,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TNF-α和IL-10浓度。结果 DLBCL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8个候选的SNPs位点中,TNF-α-863C/A多态性分布在DLBCL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CA/AA基因型携带者罹患DLBCL的风险为CC基因型的2.280倍(95%CI=1.091~4.765,P=0.028),其余7个SNPs多态性分布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排除患病状况对血浆TNF-α和IL-10水平的影响后,各基因多态性对其相应血浆浓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TNF-α-863C/A位点多态性与DLBCL易感性有关,IL-10可能在DLBCL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NF-Α IL-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血液病院内感染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驰 石雨薇 任光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29-173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的36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种类、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率、易感因素、主要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等进行了回顾性...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的36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种类、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率、易感因素、主要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等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其院内感染的特点。结果 36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76例,慢性白血病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淋巴瘤30例,多发性骨髓瘤23例,缺铁性贫血81例,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症9例,白细胞减少症2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例,溶血性贫血1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3例,血友病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男192例,女170例。其中院内感染发生67例(18.5%),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其次是血流、皮肤黏膜。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其次是G+球菌。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跟疾病种类、骨髓增生情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恶性血液病化疗缓解情况、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及既往慢性疾病史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抗生素的选择、G-CSF的使用、加强输血、输血小板及肠道营养支持治疗对其感染防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院内感染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民族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艳 顾霞 +2 位作者 富玲 邹红云 石雨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58-2160,2164,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汉、哈3个民族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中国新疆地区健康人群(维吾尔族231人、汉族204人、哈萨克族80人)外周血标本中IL-6和IL-10基因共6个位...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汉、哈3个民族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中国新疆地区健康人群(维吾尔族231人、汉族204人、哈萨克族80人)外周血标本中IL-6和IL-10基因共6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进行民族间比较。结果在6个候选SNP位点中,汉族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在所有位点(rs1800795、rs1800797、rs1800890、rs1800896、rs1800871和rs180087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在2个位点(rs1800795和rs1800797)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在新疆不同民族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细胞因子 多态性 种族人群
下载PDF
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护生带教策略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莉 石雨薇 +1 位作者 毕海婷 占小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1期4-5,共2页
目的探究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护生带教的具体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护理实习的护生72人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8例患者选择“511”的带教方法,对照组34例实习护士采取传统的带教方法,对比两组实习... 目的探究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护生带教的具体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护理实习的护生72人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8例患者选择“511”的带教方法,对照组34例实习护士采取传统的带教方法,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带教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生在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总分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带教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的带教满意度为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护生采取“511”的带教方法,可使护生的服务能力,理论知识等综合素质都得到明显提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临床护理实习护生 “511”带教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