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罗贯中对史实与虚构的艺术处理
1
作者 石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形象和情节单元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还有哪些是半真半假的?这是一个饶有意味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最难办的是作品中那些对照历史事实或通俗文学作品而言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人物和故事,这方面的情... 《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形象和情节单元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还有哪些是半真半假的?这是一个饶有意味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最难办的是作品中那些对照历史事实或通俗文学作品而言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人物和故事,这方面的情况异常复杂。然而,《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取材、剪裁甚至叙事描写、塑造人物方面的出类拔萃的艺术水平恰恰就体现在这些地方。而且,其艺术水平又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和方法得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排比、分析、总结这些艺术手段和方法。大体而言,这些艺术手法最常见的至少有八种,此处重点讨论其中的张冠李戴、夸张渲染、捕风捉影三种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史实与虚构 张冠李戴 夸张渲染 捕风捉影
下载PDF
梁山好汉绰号中的文化蕴含
2
作者 石麟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绰号,有些一看就能明白其含义,但有些绰号,却要经过艰苦的考证。有些绰号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蕴含,被不少人所忽视。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已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阐释解读,但也有些解释值得商榷。进行更深入地甄别...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绰号,有些一看就能明白其含义,但有些绰号,却要经过艰苦的考证。有些绰号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蕴含,被不少人所忽视。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已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阐释解读,但也有些解释值得商榷。进行更深入地甄别考证和理解阐发,有助于更好地阅读《水浒传》并明白其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梁山好汉绰号 文化意蕴
下载PDF
章回小说回目的来源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11
3
作者 石麟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31,共10页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回目"源自宋元讲史话本中之"阴文"标目和卷首目录,亦受元杂剧之"题目正名"影响。明代以降,它大致经历了一个粗糙--工整--精致--简约--多元的发展演变过程。它的发展变化,与经济利益...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回目"源自宋元讲史话本中之"阴文"标目和卷首目录,亦受元杂剧之"题目正名"影响。明代以降,它大致经历了一个粗糙--工整--精致--简约--多元的发展演变过程。它的发展变化,与经济利益、市场需求、文人趣味、作者心理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回小说 回目 来源 文化意蕴 演变过程 经济利益 市场需求 文人趣味 作者心理
下载PDF
从《黄鹤楼》到《甘露寺》——片谈戏曲小说作品中刘备与东吴的恩恩怨怨 被引量:2
4
作者 石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从元杂剧《黄鹤楼》到京剧《甘露寺》,从《三国志平话》到《三国志通俗演义》,在许多戏曲小说作品中,都有关刘备与东吴恩恩怨怨的故事,但它们各自的取材角度、审美趣味却大不相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探讨姊妹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和... 从元杂剧《黄鹤楼》到京剧《甘露寺》,从《三国志平话》到《三国志通俗演义》,在许多戏曲小说作品中,都有关刘备与东吴恩恩怨怨的故事,但它们各自的取材角度、审美趣味却大不相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探讨姊妹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鹤楼 甘露寺 刘备 东吴 恩怨
下载PDF
唐宋传奇与《西游记》 被引量:2
5
作者 石麟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唐宋传奇对明清章回小说影响甚大,尤其是《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乃至细节描写等方面,更是深受唐宋传奇的影响。如猪八戒形象的构成,次要神的表现,人兽合一的妖精,正邪之间的斗法,“女儿国”的生成等等,都能体现这种源远流长... 唐宋传奇对明清章回小说影响甚大,尤其是《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乃至细节描写等方面,更是深受唐宋传奇的影响。如猪八戒形象的构成,次要神的表现,人兽合一的妖精,正邪之间的斗法,“女儿国”的生成等等,都能体现这种源远流长的遗传和变异之辩证关系。从文化的角度来透视,更有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传奇 《西游记》 影响 文化意味
下载PDF
杨家将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积淀 被引量:4
6
作者 石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9-14,共6页
杨家将的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事实到民间流传再到舞台演出最终进入章回小说创作领域的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一点,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章回小说名著的成书过程基本相同。但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却一直没... 杨家将的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事实到民间流传再到舞台演出最终进入章回小说创作领域的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一点,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章回小说名著的成书过程基本相同。但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却一直没有集大成之作,这又与三国故事、梁山故事、取经故事、岳飞故事的情况大不一样,可见杨家将故事的流变过程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积淀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家将故事 流变过程 文化积淀 特殊性
下载PDF
贾宝玉·杜少卿·谭绍闻——《红楼梦》、《儒林外史》、《歧路灯》中的“败家子”比论 被引量:2
7
作者 石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9-44,共6页
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三部作品《红楼梦》、《儒林外史》、《歧路灯》有六大方面的有趣问题值得我们重视,而其中的"败家子"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红楼梦》之贾宝玉、《儒林外史》之杜少卿、《歧路灯》之谭绍闻分别是三部书中... 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三部作品《红楼梦》、《儒林外史》、《歧路灯》有六大方面的有趣问题值得我们重视,而其中的"败家子"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红楼梦》之贾宝玉、《儒林外史》之杜少卿、《歧路灯》之谭绍闻分别是三部书中的头号主人公,但同时又都是败家子的典型。通过对这些人物以及造成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方面原因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少比单独地、孤立地研究这些人物形象要多得多的东西。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三部小说名著乃至从宏观上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均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杜少卿 谭绍闻 败家子 原因 意义
下载PDF
《西游记》的多重文化意蕴 被引量:3
8
作者 石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多年来《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之所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键就在于大家都是从自己认为正确的角度去展开阐述的,而忽视了这部魔幻现实小说的文化内涵的多义性。《西游记》的文化意蕴是多重的:既有对现实生活底蕴的揭示,也有超现实的传奇化... 多年来《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之所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键就在于大家都是从自己认为正确的角度去展开阐述的,而忽视了这部魔幻现实小说的文化内涵的多义性。《西游记》的文化意蕴是多重的:既有对现实生活底蕴的揭示,也有超现实的传奇化描写所造成的魔幻意趣,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给人留下的是永无止境的审美回味,其所蕴含的宗教的、哲学的或其他方面的哲理思考,又都给人以深刻而又隽永的启示。从生活、传奇、审美、哲理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生活 传奇 审美 哲理 多重文化意蕴
下载PDF
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分别体现——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人物论扫描之一 被引量:1
9
作者 石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0,共6页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文字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颇多。无论是人物形象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意义还是审美价值,也无论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是读者对书中人物的观感,评点者们都进行了耐心的探讨和深刻的研究。而其中,评点家们...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文字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颇多。无论是人物形象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意义还是审美价值,也无论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是读者对书中人物的观感,评点者们都进行了耐心的探讨和深刻的研究。而其中,评点家们对小说作品中人物身上的集体意识———传统伦理道德和作家本人的个体意识———作者心灵展示这样两个问题的评论尤有一定的深度。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及其批评者,理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注意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小说评点 传统道德 作者心灵
下载PDF
《红楼梦》脂评的辩证思维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2期37-41,共5页
《红楼梦》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关于“脂评”的辩证思维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脂评”中涉及到的“繁”与“简”、“虚”与“实”、“避”与“犯”、“真”与“幻”、“忙”与“闲”等问题 ,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红楼梦》 辩证思维 脂评 简略手法 艺术虚构
下载PDF
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传奇作品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5,共5页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一部杂俎型的文言小说集 ,其中包含了近 2 0篇传奇作品。这些传奇的内容又涵盖了法术、世态、豪侠、异遇、因果等多种类别 ,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关键词 段成式 《酉阳杂俎》 评价 文言小说 传奇小说
下载PDF
元剧作家对宫调的习惯选择及其审美心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0,共8页
元代杂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宫调的选择是非常讲究的。而这些“讲究”集中在三个问题:第一是绝大多数作家具有共同的习惯性,第二是某些作家具有自己独特的习惯性,第三是他们大都注意了文情与声情的和谐统一。而这三点结合在一起,又能... 元代杂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宫调的选择是非常讲究的。而这些“讲究”集中在三个问题:第一是绝大多数作家具有共同的习惯性,第二是某些作家具有自己独特的习惯性,第三是他们大都注意了文情与声情的和谐统一。而这三点结合在一起,又能从某一个角度反映元杂剧作家们的审美心理和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宫调 选择习惯 审美心理
下载PDF
宫调·诸宫调·元曲宫调——兼谈宫调与曲牌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麟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1期85-92,共8页
古人所谓"宫调"从理论上讲,应该有八十四宫调,但实际应用的并没有这么多。在中国古代,宫调广泛运用于多种与音乐相关的艺术作品之中,而诸宫调和元曲都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种。同时,何种宫调适用于何种曲牌,也具有一定的... 古人所谓"宫调"从理论上讲,应该有八十四宫调,但实际应用的并没有这么多。在中国古代,宫调广泛运用于多种与音乐相关的艺术作品之中,而诸宫调和元曲都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种。同时,何种宫调适用于何种曲牌,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探讨宫调、诸宫调、元曲宫调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宫调与曲牌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也是深入研究诸宫调和元曲这两大艺术形式必须具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调 曲牌 诸宫调 元曲 运用
下载PDF
萍踪侠影“昆仑奴”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昆仑奴"是唐代以来的中国人对生活在南洋一带某一人种的外国人的一种称谓。昆仑奴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园艺、耕作、训兽、音乐、武术、医道、鉴宝,尤善水下功夫。他们从遥远的南洋来到中国大陆,卖身为奴,为主人履行各种繁重的... "昆仑奴"是唐代以来的中国人对生活在南洋一带某一人种的外国人的一种称谓。昆仑奴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园艺、耕作、训兽、音乐、武术、医道、鉴宝,尤善水下功夫。他们从遥远的南洋来到中国大陆,卖身为奴,为主人履行各种繁重的劳作,甚至有时还要为主人而牺牲。但在主人心目中,他们不过是工具、武器、玩具而已。昆仑奴形象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奴 来历 古代小说 悲剧群体
下载PDF
宋江三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麟 《荆楚学刊》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水浒传》中宋江这一艺术形象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多维的。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线索人物;从思想内涵的角度看,他是一部书的灵魂人物;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他是作者政治理想与人格理想的双重寄托。
关键词 水浒传 宋江 线索 灵魂 寄托
下载PDF
古代小说的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研究二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17,共6页
中国古代小说具有多重功能 ,而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又具有对小说功能进行评价的责任 ,因此 ,中国小说评点派诸家对古代小说的功能问题多有议论 ,且不乏真知灼见。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是古代小说的两种重要功能 ,对此 ,古代小说批评者们作出... 中国古代小说具有多重功能 ,而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又具有对小说功能进行评价的责任 ,因此 ,中国小说评点派诸家对古代小说的功能问题多有议论 ,且不乏真知灼见。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是古代小说的两种重要功能 ,对此 ,古代小说批评者们作出了种种可贵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评点派 娱乐功能 审美功能 中国 艺术形式
下载PDF
古代小说评点派的形成、演变和主要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0-54,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形成于明末清初,它具有自身的形成演变过程,同时也具有与其他文学批评形式不同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 评点派 演变 古代小说
下载PDF
从《三国演义》“三绝”研究的三个视点说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我们对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从历史文献的、文学作品的、文化传播的多重视点进行,例如对《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的研究就是如此。然而,如何正确处理文献的、文学的、文化的三个研究视点之间... 我们对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从历史文献的、文学作品的、文化传播的多重视点进行,例如对《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的研究就是如此。然而,如何正确处理文献的、文学的、文化的三个研究视点之间的关系,却是小说研究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小说名著的立场出发,文献研究和文化研究都应该是为文学研究服务的。当然,文学研究取得相应的成果以后,也可以为历史研究和经济开发服务。把握好三者之间这种辩证关系,对于小说名著的研究者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绝 文献研究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张飞形象系列及其变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2-69,共8页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张飞形象给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极大,并形成了"张飞系列形象"。这种系列形象具有层次深浅的区别:其一,有着与张飞类似的长相身材,或者使用与张飞差不多的武器装备;其二,具有张飞的主体性格特征——嫉恶如...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张飞形象给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极大,并形成了"张飞系列形象"。这种系列形象具有层次深浅的区别:其一,有着与张飞类似的长相身材,或者使用与张飞差不多的武器装备;其二,具有张飞的主体性格特征——嫉恶如仇、耿直豪爽、勇猛刚强、粗暴莽撞;其三,得张飞形象之神韵,成为小说作品中亦庄亦谐、刚柔相济的喜剧人物;其四,在张飞形象的基础上"化身"为新的人物形象,但其身上总带有或隐或现的"张飞"精神的遗传因子。四大层次中,继承是主流,但在最后一个层次中,更多的是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飞形象 张飞系列形象 四大层次 变异性
下载PDF
牛僧孺《玄怪录》中传奇作品臆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2-26,共5页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一部兼有志怪和传奇两种类型的小说作品集。其中的传奇小说兼备诸多题材,并能深刻而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同时,作者在创造这些作品时,又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审美水平,从而使这些作品不仅...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一部兼有志怪和传奇两种类型的小说作品集。其中的传奇小说兼备诸多题材,并能深刻而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同时,作者在创造这些作品时,又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审美水平,从而使这些作品不仅在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进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对以后的戏曲、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僧孺 《玄怪录》 志怪 唐代 传奇小说 写作技巧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