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1
作者 祁伟亮 乔岩 +16 位作者 盖琼辉 乔义林 邓素敏 李金玲 高雪梅 赖守孝 时志宁 袁兰兰 王婧 姚来来 谭晨 张阳春 朱彩云 王海辉 蒋应斌 景娜 李珍庆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层面 教师层面 学生层面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高度披碱草与垂穗披碱草核型分析
2
作者 杨财容 陈文婧 +3 位作者 王小琴 祁伟亮 叶美金 刘松青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为研究不同海拔居群染色体核型变异及进化程度,为披碱草的分类及进化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以川西北高原6个海拔梯度的披碱草居群和5个海拔梯度的垂穗披碱草居群为材料,采用滴片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披碱草居群D3... 目的:为研究不同海拔居群染色体核型变异及进化程度,为披碱草的分类及进化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以川西北高原6个海拔梯度的披碱草居群和5个海拔梯度的垂穗披碱草居群为材料,采用滴片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披碱草居群D3057(海拔3057 m)、D2682(海拔2682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42m,为1B型;D2384(海拔2384 m)核型公式为2n=6x=42=42m(4sat),为1A型;D2143(海拔2143 m)、D1747(海拔1747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40m+2sm,为1B型;D1589(海拔1589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6sm,为2B型。垂穗披碱草Y2126(海拔4050 m)、Y2117(海拔3800 m)、Y2291a(4150 m)居群的核型公式为2n=6x=42m,ZY3034(海拔3200 m)的居群核型公式为2n=6x=40m+2M,Y2122(海拔4800 m)核型公式为2n=6x=40m+2sm,5个居群的核型类型均为1B型。基于核型对称性与进化指数,披碱草居群D1589(海拔1598 m)进化程度最高,垂穗披碱草居群Y2117(海拔3800 m)的进化程度最高。结论: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披碱草居群核型存在丰富的变异,提升了其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垂穗披碱草 居群 海拔 核型 变异
下载PDF
生物科学专业“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3
作者 杨财容 祁伟亮 刘松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5期89-92,共4页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植物生理学”实验由几个验证性实验构成,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与示范,学生再行操作并完成相应实验报告的授课模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针对上...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植物生理学”实验由几个验证性实验构成,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与示范,学生再行操作并完成相应实验报告的授课模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针对上述问题,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可促进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可为同类院校开展相应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翻转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实验教学
下载PDF
2种植物提取液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郭廷健 王静 +8 位作者 罗小兵 薛建军 姚鹏鹏 顾坚 夏伦欣 袁兰兰 李金玲 姚娴 祁伟亮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130-133,共4页
本研究以烟草和金银忍冬叶片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对香菇常规PDA培养基进行改良。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烟草和金银忍冬叶提取液对香菇的菌丝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随着烟叶和金银忍冬提取液浓度的升高,香菇菌丝的生长呈现先增长后... 本研究以烟草和金银忍冬叶片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对香菇常规PDA培养基进行改良。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烟草和金银忍冬叶提取液对香菇的菌丝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随着烟叶和金银忍冬提取液浓度的升高,香菇菌丝的生长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在烟叶和金银忍冬提取液浓度达到50%时菌丝生长最旺盛,但浓度>50%时香菇菌丝的生长呈现减少的趋势。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金银忍冬和烟叶提取液能促进香菇菌丝生长,而高浓度金银忍冬和烟叶提取液对香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该研究进一步说明金银忍冬和烟草下脚料未来可以作为香菇产业的营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金银忍冬 香菇 菌丝生长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桑树活性氧信号传导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祁伟亮 任迎虹 +4 位作者 杨财容 乔岩 曾睿 黄仁维 乔义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0,共11页
对干旱胁迫处理后的桑树幼苗(‘湖桑32’和‘德果1号’)进行ROS信号组织定位和叶的转录组测序,旨在从细胞和分子角度探究干旱胁迫后ROS信号在桑树组织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及与之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基因调控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 对干旱胁迫处理后的桑树幼苗(‘湖桑32’和‘德果1号’)进行ROS信号组织定位和叶的转录组测序,旨在从细胞和分子角度探究干旱胁迫后ROS信号在桑树组织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及与之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基因调控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桑叶组织细胞中会产生少量的O^(—·)_(2),而干旱胁迫处理后桑叶组织细胞中ROS积累增多,推测ROS作为一种动态信号分子,会向毗邻细胞或远端细胞进行信号转导,进而与多种信号组分共同完成系统响应表达以调控桑树的生长发育及抗逆性。转录组数据表明: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后‘湖桑32’有5677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多于‘德果1号’(5575),且差异显著基因(DEGs)主要富集在半乳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碳代谢等通路中,推测‘湖桑32’的抗旱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有关。同时,挑选11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其中11个DEGs的表达趋势与对应的RNA-Seq数据一致。研究也发现调控MKK 4/5和WRKY22表达的相关基因LOC 21384958和LOC21396104,在弱抗旱桑‘德果1号’中分别上调表达0.72(P<0.05)和2.16(P<0.05),而相同的基因在强抗旱桑‘湖桑32’中未显著表达,推测‘德果1号’叶片枯黄或死亡的原因可能与ROS信号参与MKK4/5、MPK3/6和WRKY22级联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干旱胁迫 活性氧 信号传导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ROS(O_(2)^(-))信号在冬小麦根系细胞中的产生及传导机理
6
作者 祁伟亮 孟建军 +14 位作者 张成 刘自成 施万喜 杨虓 乔岩 杨财容 乔义林 李金玲 陈思伟 姚来来 赖守孝 张鹏 刘文辉 王婧 袁兰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5-1335,共11页
以冬小麦品种‘陇育5号’‘陇育8号’‘陇育10号’和品系‘陇育5-2’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pSc119.2和pTa535为探针,明确4份冬小麦均属于六倍体材料(AABBDD,2n=42)。同时对冬小麦进行正常处理(25℃)、冷胁迫(4℃)和DPI+... 以冬小麦品种‘陇育5号’‘陇育8号’‘陇育10号’和品系‘陇育5-2’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pSc119.2和pTa535为探针,明确4份冬小麦均属于六倍体材料(AABBDD,2n=42)。同时对冬小麦进行正常处理(25℃)、冷胁迫(4℃)和DPI+冷胁迫(4℃)处理并创新结合NBT法进行ROS定位。研究发现冬小麦在正常发芽过程中根尖顶端组织细胞和根毛区域检测到少量的ROS(O-2),推测少量的ROS(O-2)在冬小麦种子发芽及根系形成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冷胁迫(4℃)处理环境下,‘陇育5号’和‘陇育5-2’(品系)的长势显著优于‘陇育8号’和‘陇育10号’,且冬小麦根系组织细胞区域发生ROS“大爆发”,其中在根尖顶端组织区域ROS信号最多,而在伸长组织区域ROS信号逐渐减少,推测ROS信号可能是一种动态传递的信号分子。同时还发现冬小麦维管束组织区域ROS信号积累较多,这也进一步暗示维管束组织可能是ROS信号产生和传导的主要通道。在DPI+冷胁迫(4℃)处理后,冬小麦根系组织细胞中的ROS信号明显减少,且以根伸长区和维管束组织细胞ROS消失最为明显,进一步说明NADPH酶是冬小麦在冷胁迫后ROS信号产生的主要来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活性氧 信号传导 冷胁迫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抗寒机理研究进展
7
作者 祁伟亮 孙万仓 +14 位作者 马骊 乔岩 武军艳 乔义林 陈红 刘丽君 蒲媛媛 赖守孝 李学才 方彦 王旺田 李金玲 袁兰兰 姚来来 王静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70-77,85,共9页
冷胁迫是甘蓝型油菜种植推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通过近缘种间杂交和轮回选择可丰富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背景与种质资源创新,近几年创制的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已实现从北纬35°20'的适宜种植区域北移扩展至陕西洛川(北纬35°46&... 冷胁迫是甘蓝型油菜种植推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通过近缘种间杂交和轮回选择可丰富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背景与种质资源创新,近几年创制的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已实现从北纬35°20'的适宜种植区域北移扩展至陕西洛川(北纬35°46')、甘肃兰州上川(北纬36°03')、山西临汾(北纬36°20')和河北石家庄(北纬38°00')等区域的种植。甘蓝型油菜抗寒理论研究表明: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形态特征表现为半直立或匍匐生长、叶色较深或呈紫红色、根系较为发达等,这主要与强抗寒甘蓝型油菜的渗透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积累有关,进而达到保护细胞和减少ROS信号积累的作用。研究证明甘蓝型油菜组织细胞中NADPH酶介导产生的ROS在调控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及冷胁迫应激响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和抗寒机理研究是甘蓝型冬油菜“北移西扩”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中国西北冬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NADPH酶 活性氧 冷胁迫
下载PDF
地方涉农高校“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果转化的实践
8
作者 施万喜 曹宏 祁伟亮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推广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广教学能力,促进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改革及促进农... 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推广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广教学能力,促进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改革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做法为例,分析了“农业推广学”的学科特点、存在问题、改革措施,以期为其他专业必修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推广学 学科特点 教学改革 成果转化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VDAC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与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娜 武军艳 +8 位作者 祁伟亮 马骊 曾瑞 陶肖蕾 杨雯昕 刘丽君 李学才 杨刚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4-703,共10页
为研究甘蓝型冬油菜VDAC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功能,以弱抗寒性甘蓝型油菜天油2288和强抗寒性甘蓝型油菜16NTS309为材料,分别以天油2288和16NTS309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BnVDAC1基因CDS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基因编码区氨基酸数目都为... 为研究甘蓝型冬油菜VDAC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功能,以弱抗寒性甘蓝型油菜天油2288和强抗寒性甘蓝型油菜16NTS309为材料,分别以天油2288和16NTS309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BnVDAC1基因CDS区。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基因编码区氨基酸数目都为276,等电点分别是7.28和8.46,是稳定性蛋白(<40为稳定),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都是由β-折叠环绕组成两个β-桶状结构。构建pBI121-BnVDAC1-GFP融合表达载体,进行烟草叶片亚细胞定位发现,BnVDAC1主要定位于线粒体或质膜。联系定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两个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H_(2)O_(2)和O_(2)^(⋅-)含量有差异,且与BnVDAC1的表达量有相关关系,BnVDAC1基因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低温胁迫 活性氧 VDAC1基因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不同桑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任迎虹 尹福强 +1 位作者 刘松青 祁伟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83-2587,共5页
以6个四川桑树品种为对象,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桑树品种叶绿素含量、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桑树品种间叶绿素含量、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叶呈负相关,差异极显著。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叶绿素含... 以6个四川桑树品种为对象,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桑树品种叶绿素含量、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桑树品种间叶绿素含量、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叶呈负相关,差异极显著。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叶绿素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且达到最大值,而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叶绿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水分饱和亏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均较为缓慢,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变化幅度均较大,这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桑树生理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在叶片形态上也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水分饱和亏 丙二醛
下载PDF
活性氧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激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祁伟亮 孙万仓 马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81,193,共14页
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使植物进化出复杂而又巧妙的机制来感知外部信号,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在这种信号整合和决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物质是活性氧(ROS)。细胞内、外产生的ROS与Ca2+和电信号相互偶联组成的ROS波,向“... 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使植物进化出复杂而又巧妙的机制来感知外部信号,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在这种信号整合和决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物质是活性氧(ROS)。细胞内、外产生的ROS与Ca2+和电信号相互偶联组成的ROS波,向“友邻细胞”或远端细胞进行快速信号转导,进而伴随着多种信号组分共同完成应激响应表达。而ROS的产生与清除平衡关系决定了ROS在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发生和抗逆方面的作用。系统结并讨论了ROS的产生来源、信号传导机制、响应表达及ROS引起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了解ROS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研究触发信号转导通路,使植物积极、高效地应对各种内在或外源的刺激信号,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或适应胁迫环境,提供新的观点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动态信号 生长发育 应激响应机理 细胞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活性氧介导的甘蓝型油菜细胞分裂及信号传递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祁伟亮 马骊 +5 位作者 王萍 王飞 孙柏林 王万鹏 武军艳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0-478,共9页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抗寒机制中活性氧(ROS)的作用机理,探索ROS在甘蓝型冬油菜16NTS309中的产生、分布和信号传递。以16NTS309为材料,结合NBT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切片技术,进行O_(2)^(-)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细胞分裂...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抗寒机制中活性氧(ROS)的作用机理,探索ROS在甘蓝型冬油菜16NTS309中的产生、分布和信号传递。以16NTS309为材料,结合NBT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切片技术,进行O_(2)^(-)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细胞分裂能力的根尖分生组织、茎尖分生组织、叶原基、叶边缘和愈伤组织细胞中可检测到O_(2)^(-)信号。冷胁迫后,根、叶柄、叶的O_(2)^(-)信号分布存在差异,但维管束组织都能检测到ROS信号;叶肉细胞中O_(2)^(-)不均匀地分布在淀粉粒上;根和愈伤组织O_(2)^(-)的产生部位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和细胞壁区域;同时,O_(2)^(-)存在向周围细胞扩散的迹象。因此,研究认为甘蓝型油菜的O_(2)^(-)积极参与细胞分裂调控,维管束组织系统可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信使的合成、信号放大和系统转运;冷胁迫后,ROS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的远距离传递,可实现甘蓝型油菜的冷胁迫机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活性氧 细胞分裂 维管束组织 信号传导 组织切片
下载PDF
不同桑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祁伟亮 冯鸿 +5 位作者 刘松青 陈洁 龚壁燃 夏杰 张莉 任迎虹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年第5期34-36,39,共4页
渗透调节是高等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以6个四川主栽的桑树品种作为研究材料,探讨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桑树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 渗透调节是高等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以6个四川主栽的桑树品种作为研究材料,探讨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桑树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可以推测出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动态变化呈负相关。其中,湖桑32号和九龙拐的脯氨酸含量变化最大,而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最小,表明该品种的抗旱性最强。可以推测脯氨酸的大量积累可能与可溶性蛋白的分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 可溶性蛋白 干旱胁迫 桑树
下载PDF
果桑品种德果1号的芽组织培养繁殖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祁伟亮 王萍 +2 位作者 杨财容 刘松青 任迎虹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552,共8页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保持品种优良遗传特性的种苗,故适用于以异花授粉为主的桑树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繁殖与推广。以优良果桑品种德果1号的腋芽作为外植体,以MS和1/2 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保持品种优良遗传特性的种苗,故适用于以异花授粉为主的桑树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繁殖与推广。以优良果桑品种德果1号的腋芽作为外植体,以MS和1/2 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benzylaminopurine)、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IBA(indole-3-butyric acid)、NAA(α-naphthylacetic acid)进行该品种的组织培养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桑芽外植体最佳灭菌条件为75%乙醇消毒30 s+20 g/L Na Cl O消毒8 min;正交试验优化的桑芽增殖培养基为MS+1.4 mg/L 6-BA+0.03 mg/L 2,4-D+0.08 mg/L 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8 mg/L NAA。上述试验结果有助于优良果桑品种徳果1号的快速繁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德果1号 组织培养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桑树不同叶位γ-氨基丁酸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祁伟亮 王萍 +5 位作者 王炬超 陈卓缘 李苏 邹婷婷 杨建荣 任迎虹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0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测定12个桑品种上、中、下三个叶位的γ-氨基丁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γ-氨基丁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桑树品种及叶位之间的γ-氨基丁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目的:测定12个桑品种上、中、下三个叶位的γ-氨基丁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γ-氨基丁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桑树品种及叶位之间的γ-氨基丁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上叶位到下叶位,γ-氨基丁酸的含量呈递减趋势。大叶野生子的上、中、下叶位γ-氨基丁酸均高于其他品种。结论:桑叶上叶位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较高,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桑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品种筛选 被引量:6
16
作者 祁伟亮 阮梅 +4 位作者 冯鸿 刘松青 李丽 张海鹏 任迎虹 《生物化工》 2018年第2期53-54,60,共3页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通过正交设计对桑叶中多酚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30%乙醇、提取时间70 min、超声波温度70℃、固液比1∶35。其中不同桑树品种总多酚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变幅4.82~18.13 ...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通过正交设计对桑叶中多酚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30%乙醇、提取时间70 min、超声波温度70℃、固液比1∶35。其中不同桑树品种总多酚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变幅4.82~18.13 mg/g,其中湖桑32的桑叶总多酚含量最高,为18.13 mg/g,荷叶白1号含量最低,为4.8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多酚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脂肪酸组分及FAD3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柏林 马骊 +13 位作者 曾秀存 牛早霞 王万鹏 呼芳娣 路晓明 祁伟亮 武军艳 刘丽君 李学才 孙万仓 缪纯庆 王学芳 李孝泽 方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为探究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 L.)脂肪酸组分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脂肪酸去饱和酶FAD3(ω-3-fatty acid desaturase)基因与抗寒性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3个不同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低温胁迫下根和叶的脂肪酸组分变化... 为探究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 L.)脂肪酸组分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脂肪酸去饱和酶FAD3(ω-3-fatty acid desaturase)基因与抗寒性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3个不同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低温胁迫下根和叶的脂肪酸组分变化;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白菜型油菜陇油7号FAD3的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根部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较不抗寒品种Lenox分别高157%和89%,陇油7号根部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较Lenox高91%,即低温胁迫下,强抗寒品种的亚油酸、亚麻酸和IUFA均显著高于不抗寒品种;陇油7号FAD3序列CDS区全长1290 bp,编码429 aa,分子质量约49.16 kD,等电点为8.60,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编码蛋白与同一科属中大白菜相似性最高,为100%,进化树分析结果也表明FAD3蛋白与大白菜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发现低温胁迫下,FAD3基因在陇油7号、天油2号和Lenox根中的表达量较对照(22℃)分别增加了690%、590%和710%,说明FAD3基因通过上调表达来适应低温,且其表达量与IUFA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D3 白菜型冬油菜 低温胁迫 脂肪酸 脂肪酸不饱和指数 差异表达
下载PDF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同灵 黄寒娟 +5 位作者 彭漪 王芳 张硕 祁伟亮 唐赟 刘松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96-702,共7页
为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耐铅微生物,为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提供参考,用Pb^(2+)浓度梯度筛选培养法得到耐铅菌株,16S rRNA测序以及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菌株。在不同温度、盐浓度、pH梯度下研究耐铅菌株的耐受性。多个Pb^(2+)浓度探... 为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耐铅微生物,为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提供参考,用Pb^(2+)浓度梯度筛选培养法得到耐铅菌株,16S rRNA测序以及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菌株。在不同温度、盐浓度、pH梯度下研究耐铅菌株的耐受性。多个Pb^(2+)浓度探究菌株在不同Pb^(2+)浓度下的吸附性。结果表明,通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得到一株能够耐铅离子浓度在1 200 mg·L^(-1)的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P15属于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该菌株在铅离子浓度为200 mg·L^(-1)下的去除铅离子能力最强,达到80%。经过测定菌株P15的各项生理指标表明,菌株适宜的环境条件分别为温度30℃,pH6,盐浓度0.005 mg·L^(-1)。该铅耐受性菌株P15在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铅污染 吸附 耐铅细菌
原文传递
DNA去甲基化参与提高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万鹏 马骊 +14 位作者 孙柏林 郭秀娟 王世发 牛早霞 祁伟亮 蒲媛媛 路晓明 呼芳娣 许金苗 马学才 武军艳 李学才 方彦 孙万仓 刘丽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9,49,共12页
利用来自不同育种环境的10份白菜型冬油菜材料,通过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分析其抗寒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处理,分析DNA去甲基化对白菜型冬油菜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及低温胁迫下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来自不同育种环境的10份白菜型冬油菜材料,通过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分析其抗寒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处理,分析DNA去甲基化对白菜型冬油菜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及低温胁迫下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种环境选育的材料,其半致死温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材料2018-FJT、DT-7、DT-9与MXW-1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6.04℃、-15.98℃、-15.63℃、-15.04℃;材料CT-2360、CT-2380、CT-2400、CT-2420、CT-2440、CT-2460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32℃、-11.6℃、-11.42℃、-11.44℃、-12.97℃、-13.28℃。依据半致死温度,10个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FJT>DT-7>DT-9>MXW-1>CT-2460>CT-2400>CT-2380>CT-2420>CT-2440>CT-2360。抗寒性的形成与育成环境的纬度和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选择抗寒性及产地不同的4个材料CT-2360、MXW-1、2018-FJT、DT-7进行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000μmol·L^(-1)5-azaC处理能显著抑制幼苗的根生长,4个材料的根长较对照减少93.14%~95.06%;低温下5-azaC处理对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幼苗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以及强抗寒性材料DT-7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最显著(P<0.05);低温处理过程中,4个材料的SOD、POD、CAT活性均上升,以低温处理5d最显著(P<0.05),其中2018-FJT的SOD活性增幅最高,为45.85%,DT-7的POD活性增幅最大,为460%,CT-2360的CAT活性增幅最显著,为321.02%。HPLC分析发现常温下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的甲基化水平为77.48%,高于其他3个抗寒性强的材料;经过5-azaC处理后发生明显的去甲基化作用,证明抗寒能力受DNA去甲基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抗寒性 育种选择 5-azaC 低温胁迫 DNA甲基化 生理机制
下载PDF
两酢浆草品种的生物活性成分及提取工艺探究
20
作者 祁伟亮 刘超迪 +2 位作者 陈存 陈洁 刘松青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94-100,共7页
酢浆草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菌作用,本研究选取两种酢浆草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及微波辅助热提法对其茎、叶进行黄酮、多糖、多酚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和提取工艺探究。结果表明:黄酮以提取时间2h、乙醇浓度90%、固液比1:90作为最佳提取工... 酢浆草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菌作用,本研究选取两种酢浆草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及微波辅助热提法对其茎、叶进行黄酮、多糖、多酚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和提取工艺探究。结果表明:黄酮以提取时间2h、乙醇浓度90%、固液比1:90作为最佳提取工艺;多糖以提取时间3h、温度100℃、固液比1:100作为最佳提取工艺;多酚以提取时间30min、乙醇浓度60%、固液比1:35作为最佳提取工艺。通过茎叶的活性物质含量比较,黄花酢浆草茎、叶的含量显著高于红花酢浆草茎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黄酮 多糖 多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