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祁占宁 刘文 +10 位作者 刘永宏 胡新永 张东亚 来海欧 姬利 马海 夏辉 殷成龙 薛常虎 王飒 戴太铖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2期1684-1689,共6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复发间隔时间、服药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幸存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调查脑出血患者共1800例... 目的研究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复发间隔时间、服药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幸存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调查脑出血患者共1800例,其中复发性脑出血患者367例,有高血压病痛史201例;第1次出血到第2次出血时间以1年内复发率最高;复发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达20年。再出血发生于对侧200例,同侧74例,病人未规律服药是诱发再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脑出血的复发率及死亡率比未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电话随访复发性脑出血367例,其中有67例因电话停机、空号等因素不能接通,12例接通后拒绝进一步回答并挂断电话,12例诉“电话打错了”。其余274例患者,经电话随访得知已有50例去世,45例日常生活不能自理,130例生活可自理,49例不详。结论复发性脑出血病灶大多在首发病灶的对侧,病死率、致残率高,且再发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任何可能引起血压剧烈波动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脑出血的再发,因此控制血压是防止复发性脑出血发生的关键,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获益与风险仍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大多数患者生活态度乐观并坚持康复锻炼,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有一部分患者因再次出血后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其终点事件(死亡)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死因为脑疝形成、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脑出血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李军教授运用药对治疗脑病的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祁占宁 史嵩海 +1 位作者 陈文博 李军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2期33-36,共4页
李军教授从脑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自拟脑病常用药对的判定标准,总结颇具新意的治疗脑病的药对及其运用思路,具有切实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脑病 药对 治法 李军
下载PDF
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马文洁 刘浩浩 +10 位作者 刘永宏 来海欧 殷成龙 夏辉 祁占宁 吴建军 王英莉 张军强 王伟 左梅 蔡萍 《西部医学》 2017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评价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经封堵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接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患者56例,分为先兆偏头痛组和非先兆偏头痛组。其中先兆偏头痛组35例,男13例,女22例,平... 目的评价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经封堵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接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患者56例,分为先兆偏头痛组和非先兆偏头痛组。其中先兆偏头痛组35例,男1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74±7.72)岁;无先兆偏头痛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90±7.84)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1、3、6、12月进行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将患者术后HIT-6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并进行组间对应时间HIT-6评分比较。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先兆偏头痛患者术后1、3、6、12月HIT-6评分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术后1月HIT-6评分较术前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月HIT-6评分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示先兆偏头痛组术后6、12月HIT-6评分较无先兆偏头痛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封堵术可终止或缓解合并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其中以先兆偏头痛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封堵术
下载PDF
以脑的生理病理特性探讨可归脑经中药种类 被引量:5
4
作者 史嵩海 祁占宁 +1 位作者 陈文博 李军 《四川中医》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脑当为脏论[1]"及"脑之经脉为督[1]"的观点提出后,传统中药文献中还找不到可划归脑经的中药,本文系统深入阐明导师李军教授提出的脑脏五大生理病理特性,总结出常见脑病的治疗原则,探讨可划归脑经的药物种类,试图... "脑当为脏论[1]"及"脑之经脉为督[1]"的观点提出后,传统中药文献中还找不到可划归脑经的中药,本文系统深入阐明导师李军教授提出的脑脏五大生理病理特性,总结出常见脑病的治疗原则,探讨可划归脑经的药物种类,试图体现脑病诊治上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思想,为指导脑病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的生理病理特性 脑病治则 归脑经中药
原文传递
李军从痰瘀论治脑病经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史嵩海 祁占宁 项荣 《河南中医》 2012年第6期683-685,共3页
李军教授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使痰浊、瘀血内生是脑病形成的真正原因,其对脑病痰瘀的辨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就是以痰证和瘀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抓住痰证和瘀证的证候特点,重点突出舌象尤其是舌下脉络的变... 李军教授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使痰浊、瘀血内生是脑病形成的真正原因,其对脑病痰瘀的辨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就是以痰证和瘀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抓住痰证和瘀证的证候特点,重点突出舌象尤其是舌下脉络的变化对痰瘀证做出诊断;微观方面就是结合现代医学,明确血脂与痰的联系以及血液高黏高凝的特点与瘀的关系。其治疗脑病时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常以脑泰通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脑泰通汤 李军
下载PDF
基于Wnt通路下调微小RNA-130a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细良 祁占宁 +2 位作者 张亮 方治军 孙智宏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694-2698,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Wnt通路下调微小RNA(miRNA)-130a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将3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干预组(20只),正常组不给予处理,对干预组大鼠采用Feeney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建立颅脑损伤大鼠模... 目的探究基于Wnt通路下调微小RNA(miRNA)-130a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将3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干预组(20只),正常组不给予处理,对干预组大鼠采用Feeney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建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共有19只大鼠建模成功。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下调miRNA-130a组(10只)。下调miRNA-130a组大鼠每日给予经尾静脉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甘酯钠注射液,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3组大鼠均连续注射7 d。干预7 d后,比较3组大鼠海马组织Wnt3a、β-联蛋白(β-catenin)的mRNA及miRNA-130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3组大鼠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下调miRNA-130a组海马组织Wnt3a mRNA、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血清丙二醛、IL-6、TNF-α、MCP-1、NSE水平均升高,血清SOD、BDNF、NGF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下调miRNA-130a组海马组织Wnt3a mRNA、β-catenin mRNA及miRNA-130a相对表达水平、血清丙二醛、IL-6、TNF-α、MCP-1、NSE水平均降低,血清SOD、BDNF、NGF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基于Wnt通路下调miRNA-130a表达水平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能够降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损伤 WNT通路 微小RNA-130a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大鼠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心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项颖 王宝梅 +12 位作者 刘永宏 陈绍华 何娟 冯丹 来海欧 姬利 蔡萍 刘莉蓉 宋长江 曾明礼 夏辉 祁占宁 王飒 《西部医学》 2018年第6期851-855,860,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血压变化与心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寻找适合该类患者的血压范围。方法收集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9例,进行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将血压值及其对应的缺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血...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血压变化与心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寻找适合该类患者的血压范围。方法收集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9例,进行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将血压值及其对应的缺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血压值分五个亚组:A组:70~120/40~80mmHg;B组:120~140/80~90mmHg;C组:140~160/90~100mmHg;D组:160~180/100~110mmHg;E组:180~260/110~150mmHg。缺血事件分四类:心脏缺血、脑缺血、心脑缺血及心脑均无缺血。观察各类缺血事件在各血压亚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心脑均无缺血事件主要分布在收缩压C、D组(χ~2=106.158,60.465,P<0.01)和舒张压B、C组(χ~2=79.196,55.099,P<0.01);心脑均无缺血事件随着血压的升高,其发生率先升高后降低。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心脑均无缺血事件的适宜血压范围是140~180/80~100mmHg;心脑均无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血压呈"倒U型"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冠心病 血压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自拟活血化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瘀水阻窍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祁占宁 郝孝盈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1期148-149,152,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化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瘀水阻窍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脑出血(瘀水阻窍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250例。...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化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瘀水阻窍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脑出血(瘀水阻窍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250例。常规组采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7 d后,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瘀水阻窍证)患者,可明显改善NIH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活血化瘀汤 急性脑出血 瘀水阻窍证
下载PDF
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肢体障碍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郝孝盈 刘静 +2 位作者 郭新荣 祁占宁 郭小雄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3184-318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肢体障碍康复的影响,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脑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肢体障碍康复的影响,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脑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51.13±3.22)分、(27.13±2.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9±3.09)分、(20.13±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GC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76.29±4.52)分、(12.15±2.13)分、(11.02±1.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8±4.11)分、(8.13±2.01)分、(8.79±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脑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大脑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针灸 神经肌肉刺激 肢体障碍 平衡功能 康复 疗效
下载PDF
赣龙抗栓胶囊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祁占宁 刘文 +2 位作者 来海欧 殷成龙 姬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6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赣龙抗栓胶囊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组(n=30,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 目的探讨赣龙抗栓胶囊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组(n=30,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赣龙抗栓胶囊组(n=30,赣龙抗栓胶囊治疗)、联合组(n=30,赣龙抗栓胶囊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组及赣龙抗栓胶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组及赣龙抗栓胶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组及赣龙抗栓胶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赣龙抗栓胶囊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改善,且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全方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龙抗栓胶囊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脑出血后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郝孝盈 刘静 +2 位作者 郭新荣 祁占宁 郭小雄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6期934-935,938,共3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凝血指标的疗效。方法以100例IS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bg)、...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凝血指标的疗效。方法以100例IS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降低,Barthel指数(B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升高,观察组下降/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IS的疗效理想,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可能与其调节凝血-纤溶指标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意识觉醒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袁媛 马苗苗 祁占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4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意识觉醒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5例,多感官促醒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 目的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意识觉醒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5例,多感官促醒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GCS、CRS-R和脑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1、2、3、4周时,观察组的DF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苏醒,提高患者的意识水平和脑功能,改善其生理状态,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促醒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意识觉醒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29
13
作者 夏辉 祁占宁 +2 位作者 王飒 来海欧 王战英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11-314,共4页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及检测意义。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血液并检测Hcy、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及检测意义。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血液并检测Hcy、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组患者随着患者脑梗死面积的加大,Hcy、MDA、NO、ET含量显著上升,SOD含量显著下降(P<0.05);PWV-β、压力-应变弹性指数(Ep)、僵硬度指数(β)和AI显著上升,AC显著下降(P<0.05);CBF、CBV和MTT显著下降,ICP显著上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随着血浆Hcy水平升高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DSA、CTA、TCD检查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来海欧 刘永宏 +2 位作者 胡新永 祁占宁 夏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1期1956-1958,共3页
颅内动脉狭窄(IAS)是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主要病理基础,IAS的缺血性临床表现随着其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将有临床症状的IAS定义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ICASS)[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CT血管造影术(CTA)及经颅... 颅内动脉狭窄(IAS)是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主要病理基础,IAS的缺血性临床表现随着其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将有临床症状的IAS定义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ICASS)[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CT血管造影术(CTA)及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方法在ICAS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TCD检查 患者 DSA 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化与心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项颖 冯丹 +12 位作者 刘永宏 王宝梅 姬利 蔡萍 来海欧 刘莉蓉 张东亚 赵掌权 田智斌 夏辉 殷成龙 祁占宁 王飒 《西部医学》 2018年第3期374-378,38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化对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寻找适合该类患者的血压范围。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107例,按照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组59例和非高血压组48例,进行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再将血压值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化对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寻找适合该类患者的血压范围。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107例,按照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组59例和非高血压组48例,进行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再将血压值按血压水平及定义分为5个亚组:A组:~120/~80mmHg,B组:120~140/80~90mmHg,C组:140~160/90~100mmHg,D组:160~180/100~110mmHg,E组:180~/110~mmHg;缺血事件分4类:心脏缺血、脑缺血、心脑缺血及心脑均无缺血。观察各类缺血事件在各血压亚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高血压组中,心脑均无缺血事件主要分布在收缩压C、D组(2=106.158,60.465,P<0.01)和舒张压B、C组(2=79.196,55.099,P<0.01);非高血压组中,心脑均无缺血事件主要分布在收缩压B、C组(2=56.090,123.131,P<0.01)和舒张压B、C组(2=124.196,74.130,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脑均无缺血事件,高血压组的合适血压范围为140~180/80~100mmHg;非高血压组的合适血压范围为120~160/80~10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冠心病 血压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宝梅 项颖 +8 位作者 刘永宏 陈绍华 杜素英 曾明礼 冯丹 来海欧 祁占宁 夏辉 殷成龙 《西部医学》 2019年第6期877-882,共6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寻找急性脑梗死患者适宜的血压区间.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入院第2天行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期间记录发生的脑缺血事件.根据血压监测前后NIHSS评分变化分为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组(...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寻找急性脑梗死患者适宜的血压区间.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入院第2天行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期间记录发生的脑缺血事件.根据血压监测前后NIHSS评分变化分为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组(加重组)和神经功能缺损无变化组.血压值分为五组:A:~120/~80mmHg,B:120~140/80~90mmHg,C:140~160/90~100mmHg,D:160~180/100~110mmHg,E:180~/110~mm-Hg.以收集的血压值及脑缺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压值主要分布区间及脑缺血事件发生较少的血压区间.结果加重组血压主要分布在A、E组;无变化组主要集中在B、C、D组,两组血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脑缺血事件在各血压组中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D组和舒张压C组发生脑缺血事件相对较少.无变化组脑缺血事件在各血压组中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有相关性,血压在160~180/90~100mmHg时脑缺血事件较少,该血压区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康玲 唐文艳 +1 位作者 赵掌权 祁占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5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斑块面积、IMT、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TG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能缩小斑块面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血脂
下载PDF
小续命汤联合西医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维雨 祁占宁 王晓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4期145-146,149,共3页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联合西医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续...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联合西医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续命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FMA、ADL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续命汤联合西医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神经损伤、肢体功能障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后遗症 小续命汤
下载PDF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玲 唐文艳 +1 位作者 赵掌权 祁占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0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 目的探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症状持续时间及出院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T、APTT均延长,FIB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眩晕、失语、行走不稳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改善凝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双重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序贯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丽娟 陈鹏 祁占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7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序贯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序贯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R、CD63、CD62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LP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序贯疗法治疗脑出血效果满意,可改善血小板活化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尼莫地平 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