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流域生态-岩土协同减灾原理与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祁生文 刘方翠 +7 位作者 徐梦珍 王学良 薛雷 柳金峰 陈剑刚 黄科翰 孙娟娟 丁昊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雨事件增多,导致山区小流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小流域防灾减灾形式多样,其中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相结合协同减灾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措施在不同时间段的减灾作用,而且能够增加整体...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雨事件增多,导致山区小流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小流域防灾减灾形式多样,其中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相结合协同减灾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措施在不同时间段的减灾作用,而且能够增加整体减灾功效。目前,受限于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协同减灾原理不明,评估方法缺乏,导致二者无法有机结合并开展综合减灾效益评估。本文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小流域生态-岩土措施协同减灾的原理,即利用生态工程与岩土工程协作,通过坡面防护和沟道调控,形成稳定阶梯-深潭结构的生态工程-岩土工程措施协同减灾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最优化原理,给出基于能量消减的小流域生态工程-岩土工程协同减灾功效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物种选择以及生态工程与岩土工程对策的结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 能量消减 生态-岩土协同减灾
下载PDF
藏北高原班戈县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
2
作者 刘春玲 司维兵 +2 位作者 姚翔龙 刘海洋 祁生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9-258,共10页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虽然开展多年,但是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难以评价和量化,承灾体数据难以调查和获取,区域风险评价的质量和精度一直不高,研究进展缓慢;更兼藏北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山峰多为冰川所覆盖,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虽然开展多年,但是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难以评价和量化,承灾体数据难以调查和获取,区域风险评价的质量和精度一直不高,研究进展缓慢;更兼藏北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山峰多为冰川所覆盖,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研究程度极低,基础地质资料及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接近空白,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减灾防灾和应急管理的需求。本文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20年、2021年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基本查明了班戈县2.8×10^(4)km^(2)范围内地质灾害的数量、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并采用“信息量法”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全县地质灾害1∶50000的风险评价,对全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性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表明,班戈县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台面,地广人稀,地质灾害风险程度总体不高,承灾体主要分布在城镇周边,因此98%的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城镇周边;此评价结果为班戈县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风险管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地质灾害 信息量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山区公路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规范》(T/CSRME 033—2023)发布
3
作者 祁生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48-2348,共1页
由祁生文、张新来、俞永华、苏立君、苏天明、晏长根、刘春玲、马洪生、刘卫民、何乃武、邹宇、王学良、詹志发、姚翔龙、郭松峰、向波、陈云瑶、胡梦泉、邹强、包含、许江波、熊峰、贺鹏、李涛、孙巍锋、邓小龙、王东、郑博文、李永超... 由祁生文、张新来、俞永华、苏立君、苏天明、晏长根、刘春玲、马洪生、刘卫民、何乃武、邹宇、王学良、詹志发、姚翔龙、郭松峰、向波、陈云瑶、胡梦泉、邹强、包含、许江波、熊峰、贺鹏、李涛、孙巍锋、邓小龙、王东、郑博文、李永超、郭忻怡、鲁晓为主要起草人,历时3年时间倾情编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针对山区公路的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规范——《山区公路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规范》T/CSRME 033—2023(以下简称规范)已于近日出版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山区公路 出版发行 主要起草人 T/C 斜坡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分布及其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鲁晓 祁生文 +13 位作者 郑博文 郭忻怡 李永超 郭松峰 邹宇 唐凤娇 姚翔龙 宋帅华 马丽娜 张琳鑫 刘方翠 罗光明 梁宁 台大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8-735,共18页
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新构造运动活跃,具有山高谷深、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是我国崩滑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保障廊道内相关工程的顺利建设和... 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新构造运动活跃,具有山高谷深、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是我国崩滑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保障廊道内相关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后期安全运营,本文以线路两侧一级分水岭为界,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获得川藏交通廊道雅安—林芝段崩滑灾害共4509处,在此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水系、公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降雨共9个因子分析了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建立了频率比法与逻辑回归方法耦合模型,并运用到高原山区重大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1)廊道沿线各县区段的崩滑灾害面密度在空间上总体呈从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有利于灾害发生的条件分别是:高程1~4 km,坡度大于20°,S、SW和W坡向,较软弱、较坚硬和坚硬岩组,距断裂6.4 km范围内,距水系3.2 km范围内,距公路800 m范围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年均降雨量大于1100 mm。(3)将研究区危险性等级划分为极低危险(18.64%)、低危险(26.18%)、中等危险(24.75%)、高危险(19.82%)、极高危险(10.61%)5级,其中: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断裂附近和坡度较陡的区域。(4)耦合模型的AUC值达到了0.737,优于单一的频率比模型的0.712,表明耦合模型的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相关工程的规划、建设和未来运营过程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交通廊道 崩滑灾害 危险性 频率比 逻辑回归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应力场及地下工程灾害风险研究
5
作者 李金轩 郭松峰 +5 位作者 祁生文 张亚国 郑博文 唐凤娇 马行东 张世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6-749,共14页
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发育着深大活动断裂带,强烈控制着高原东缘区域应力场。本文基于收集的178个点位1181组原位应力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反演得出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影响下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力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应力场呈现出明显的非... 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发育着深大活动断裂带,强烈控制着高原东缘区域应力场。本文基于收集的178个点位1181组原位应力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反演得出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影响下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力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应力场呈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特征,应力量值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然后,利用ArcGIS分析青藏高原东缘埋深100~2000 m岩爆及大变形趋势,岩爆集中产生于次级板块内部,岩爆范围基本不随深度变化;而大变形产生于次级板块边界,并随深度增加面积逐渐向板块内部扩大;岩爆及大变形风险等级随埋深呈现规律性变化。最后,通过二郎山隧道隧址区以及双江口水电站两个工程实例探讨了本研究在工程建设中对岩爆及大变形趋势预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青藏高原东缘地下工程灾害趋势与基于强度应力比方法获得的岩爆倾向性以及工程实例中岩爆现象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地应力 岩爆 大变形 地质工程
下载PDF
地震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被引量:173
6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1 位作者 刘春玲 丁彦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2792-2797,共6页
归纳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把边坡分为2大类7亚类,分析了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对地震边坡的失稳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边坡的失稳是由于地震惯性力的作用以及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和累积作用这两... 归纳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把边坡分为2大类7亚类,分析了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对地震边坡的失稳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边坡的失稳是由于地震惯性力的作用以及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和累积作用这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不同的边坡类型,导致边坡动力失稳的主导因素也不同。塑性流动失稳破坏是由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作用起主导作用;崩塌型、层体弯折型则是地震惯性力起决定作用;对于滑动型破坏一般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震 边坡 稳定性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 被引量:93
7
作者 祁生文 许强 +3 位作者 刘春玲 张兵 梁宁 童立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9,共11页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的次生斜坡灾害,本次研究区域为汶川大地震的11个重灾区,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平武、茂县、江油、彭州、什邡、绵竹、理县等市县。通过对重灾区航片、卫片、雷达图像的解译研究发现,重灾区次生斜坡...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的次生斜坡灾害,本次研究区域为汶川大地震的11个重灾区,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平武、茂县、江油、彭州、什邡、绵竹、理县等市县。通过对重灾区航片、卫片、雷达图像的解译研究发现,重灾区次生斜坡灾害的主要灾种表现为崩塌、滑坡以及崩塌、滑坡高速运动解体形成的碎屑流(个别地方由于水的参与表现为泥石流)以及它们堵江形成的堰塞湖。研究发现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丛集性规律。从区域上看,次生斜坡灾害明显呈带状,沿龙门山断裂带展布,并主要受北川—映秀断裂控制。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以灾害分布面积来排序,汶川县灾害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57km2,其余9个县(市)灾害面积相差不大,均介于6~17km2,其中理县灾害面积最小,为6.25km2。各灾种的发育在不同地段发育的规模、频率差别较大。青川县、平武县灾种主要为滑坡,汶川县、茂县、安县、理县灾种主要表现崩塌转化的碎屑流,北川的主要灾种则为碎屑流,其次为滑坡,什邡、彭州、绵竹、江油等地主要灾种为崩塌。灾种发育的这种地域性差别主要受控于地层岩性,除此而外,还与构造特征、地形地貌等因素紧密相关。研究表明:岩性对灾害种类的展布有决定性控制作用。统计发现,岩性越坚硬,崩塌、碎屑流发育率越高,滑坡则在软岩地区、较软岩地区和较坚硬区发育率最高,泥石流则在软岩地区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对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有重要影响,统计表明,崩塌、碎屑流以及泥石流在1200~2000m坡段范围内发育率最高,其次为800~1200m坡段;而滑坡则在800~1200m坡段范围发育率最高。对坡度而言,除11°~20°坡度范围外,崩塌和碎屑流的发育率总体具有随坡度增高而增大的特点;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育率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在1°~20°范围内发育率最大。坡向对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影响不明显。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发育规律表明,地震斜坡灾害的发生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本身,并沿活动构造呈带状展布,同时受场地条件如岩性、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灾害 分布 机理
下载PDF
从工程地质类比的角度看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深部裂缝的形成 被引量:35
8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1 位作者 丁振明 刘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80-1384,共5页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陡边坡内部水平向很大深度上发育了大量裂缝。合理解释这一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成为工程地质学的新课题。从工程地质类比的角度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4个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比较,指出了区域的地壳活动水平和...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陡边坡内部水平向很大深度上发育了大量裂缝。合理解释这一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成为工程地质学的新课题。从工程地质类比的角度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4个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比较,指出了区域的地壳活动水平和构造应力场强度是普斯罗沟左岸边坡深部裂缝形成的本质原因和前提条件,但是仅仅具备这个条件并不一定在边坡内部出现深部拉裂,普斯罗沟左岸边坡的边坡坡体结构以及岩性组合是深部裂缝形成的物质基础。从力学机制上来讲,它与三滩左岸边坡的变形力学机制应该相同,只是岩性和岸坡结构导致的变形破坏形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锦屏一级水电站 工程地质类比 裂缝 边坡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普斯罗沟左岸深部裂缝成因的工程地质分析 被引量:50
9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兰恒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6-599,共4页
通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普斯罗沟坝址左岸深部裂缝空间发育规律、深部裂缝变形特征的考察 ,从地质、力学、数值方法多方面分析了造成深部裂缝发育规律和变形特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 ,普斯罗沟左岸深部裂缝的成因就是边坡在自重应... 通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普斯罗沟坝址左岸深部裂缝空间发育规律、深部裂缝变形特征的考察 ,从地质、力学、数值方法多方面分析了造成深部裂缝发育规律和变形特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 ,普斯罗沟左岸深部裂缝的成因就是边坡在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的复合应力场卸荷的结果 ,没有超出常规意义下边坡卸荷作用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普斯罗沟 工程地质 深部裂缝 成因 卸荷
下载PDF
小湾水电站坝基开挖岩体卸荷裂隙发育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3 位作者 庄华泽 刘彤 晏长根 柴建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907-2912,共6页
小湾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和巨型电站,设计坝型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92m,是世界上在建的第二高拱坝。由于河谷狭窄,谷坡高陡,地应力值较高,在坝基开挖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卸荷松弛,使得岩体性质劣化,带来了... 小湾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和巨型电站,设计坝型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92m,是世界上在建的第二高拱坝。由于河谷狭窄,谷坡高陡,地应力值较高,在坝基开挖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卸荷松弛,使得岩体性质劣化,带来了一系列工程问题。介绍小湾水电站坝址区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坝基开挖卸荷裂隙的宏观特征,发现:(1)当高程由大变小,坝基开挖卸荷裂隙的倾角由大逐渐变小;(2)两岸卸荷裂隙倾向相反,相对产出;(3)裂隙面发育与坝基开挖面近于平行,形成兜底缝。把卸荷裂隙分为继生型卸荷裂隙、扩展型卸荷裂隙以及新生型卸荷裂隙三类,分析其生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监测资料和声波分析资料,确定坝基开挖卸荷裂隙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范围。这对于岩体开挖卸荷问题的研究及岩体加固处理措施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小湾水电站 开挖 卸荷裂隙
下载PDF
三峡地区奉节县城缓倾层状岸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2 位作者 常中华 刘海燕 司维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结合奉节缓倾层状岸坡的特点,分析认为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近水平的岸坡结构,加之垂直层面的密集短小节理的切割构成了奉节地区独特的岸坡结构形式。岸坡变形破坏主要以压致拉裂、差异卸荷、重力蠕变-滑移-倾倒和结构沉陷等4种模式进... 结合奉节缓倾层状岸坡的特点,分析认为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近水平的岸坡结构,加之垂直层面的密集短小节理的切割构成了奉节地区独特的岸坡结构形式。岸坡变形破坏主要以压致拉裂、差异卸荷、重力蠕变-滑移-倾倒和结构沉陷等4种模式进行。巴东组第二段(T2b2)紫红色泥岩的易风化,崩解特性以及第三段(T2b3)泥灰岩的脆性,易溶蚀特性使得该区边坡岩体结构被深度改造,导致岩体结构沉陷,使得岸坡出现了似滑非滑、似塌非塌的变形破坏特征,存而导致了关于其破坏模式认识上出现了很大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缓倾层状岸坡 变形破坏模式
下载PDF
盘石头水库泄洪洞、导流洞进出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兰恒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359,共7页
首先分析了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对边坡岩体进行了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对岩体参数进行分析,提出该区边坡破坏模式,然后利用定性定量多种方法对边坡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盘石头水库 高边坡 破坏模式 稳定性 泄洪洞 导流洞
下载PDF
青藏高原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及工程扰动灾害分布浅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祁生文 李永超 +12 位作者 宋帅华 兰恒星 马凤山 李志清 陈晓清 崔振东 张路青 刘春玲 陈卫忠 邹宇 唐凤娇 鲁晓 郭松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9-608,共10页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相继实施以及某交通线路等重大工程的逐渐上马,青藏高原上的工程活动日趋增多。受快速隆升影响,高原内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合理的场址选择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本文利...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相继实施以及某交通线路等重大工程的逐渐上马,青藏高原上的工程活动日趋增多。受快速隆升影响,高原内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合理的场址选择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取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地形地貌作为评价因子,基于最大隶属度准则,对青藏高原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显示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22.48%、18.01%、28.79%、22.72%和8.00%。对青藏高原全区的重大工程及其扰动灾害进行解译,共识别出重大工程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等2176处;重大工程扰动灾害6562处,主要分布在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占比约69.66%。初步分析表明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结果对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然灾害高发地段与工程扰动灾害有较高重合度。切坡扰动灾害主要发生在滑坡路段、厚层崩坡积路段以及强卸荷坡段,而水库诱发灾害主要类型表现为滑坡复活以及松散堆积物中的滑塌,并且随着蓄水年限增加灾害数量迅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 工程扰动灾害 重大工程
下载PDF
瑞雷波勘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3
14
作者 祁生文 孙进忠 何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630-635,共6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瑞雷波勘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国内外关于瑞雷波勘探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目前日益增多 .本文对国内外瑞雷波勘探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从正演、频散曲线的求取、反演三个方面对瑞雷... 作为一种新兴的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瑞雷波勘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国内外关于瑞雷波勘探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目前日益增多 .本文对国内外瑞雷波勘探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从正演、频散曲线的求取、反演三个方面对瑞雷波勘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总结 ,并探讨了当前瑞雷波勘探中存在的实践和理论问题 ,展望了该方法的发展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波勘探 正演 频散曲线 发展趋势 反演
下载PDF
玉树Ms7.1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区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祁生文 刘春玲 +1 位作者 常中华 翟文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24-228,241,共6页
研究玉树地震灾区4县27乡镇的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定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震烈度4个因素作为评价分区指标,构建了单因素指标评价准则,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 研究玉树地震灾区4县27乡镇的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定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震烈度4个因素作为评价分区指标,构建了单因素指标评价准则,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分别给出了基于自然单元、乡镇以及各乡镇工程建设用地、特别是极重灾区结古镇镇址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除奔达乡、真达乡、洛须镇、正科乡、尕多乡等5乡镇所在地分布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和极差区,不具备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外,其余各乡镇所在地均处于工程地质较好和良好区,具备重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古镇原镇址85%的建筑用地分布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只有零星的建筑用地分布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和极差区,活动断裂穿越,距离地质灾害易发地较近,重建时要注意避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区划 玉树
原文传递
瞬态瑞雷波勘探方法的一点改进 被引量:13
16
作者 祁生文 孙进忠 万志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6-468,共3页
作为一种岩土工程勘探的新手段,瞬态瑞雷波法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本文对传统计算相位差的方法进行了修正,即对瑞雷波振相提取方法和相位差计算方法的加以改进。同时强调了震相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瑞雷波相速度提取的可... 作为一种岩土工程勘探的新手段,瞬态瑞雷波法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本文对传统计算相位差的方法进行了修正,即对瑞雷波振相提取方法和相位差计算方法的加以改进。同时强调了震相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瑞雷波相速度提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瑞雷波勘探 频散曲线 岩土工程 相位差 震相分析 相速度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普斯罗沟左岸深部裂缝变形模式 被引量:26
17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7-820,共4页
通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普斯罗沟坝址左岸深部裂缝的发育特点及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深部裂缝4种变形模式,即缓剪陡张型、缓倾张剪带型、顺剪反张型和引张型。发现变形的结果是岩体拉张位移主矢量以一定倾角指向河流,正是岸坡卸载特点,这从... 通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普斯罗沟坝址左岸深部裂缝的发育特点及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深部裂缝4种变形模式,即缓剪陡张型、缓倾张剪带型、顺剪反张型和引张型。发现变形的结果是岩体拉张位移主矢量以一定倾角指向河流,正是岸坡卸载特点,这从一定程度说明了深部裂缝的卸荷变形实质,揭示了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普斯罗沟 深部裂缝 机理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TBM施工岩体质量分级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5-1229,共5页
根据隧道掘进机(TBM)施工进度将围岩分为施工条件好、施工条件较好、施工条件较差和施工条件差4个等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UCS和岩体完整性指标KV,分别建立UCS和KV关于TBM施工岩体质量4级分级的隶属度函数。采用单... 根据隧道掘进机(TBM)施工进度将围岩分为施工条件好、施工条件较好、施工条件较差和施工条件差4个等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UCS和岩体完整性指标KV,分别建立UCS和KV关于TBM施工岩体质量4级分级的隶属度函数。采用单极性S形函数,分别构建UCS和KV的权重函数。这样,基于模糊数学的最大隶属度准则,就可以对TBM施工的岩体质量进行分级。同时,给出3个施工实例,演算表明,预测的结果与TBM施工实际相吻合,表明该分级方法简单而实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掘进机(TBM) 围岩分级 模糊数学法
下载PDF
江垭水库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9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9-262,共4页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在水库蓄水后,大坝和附近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抬升现象。为了研究水库运营期间库水位变化对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变形的影响规律,预测这种变形的发展趋势,利用FLAC^3D进行了详尽的数值分析,揭示了水库蓄水是导致大坝及近坝...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在水库蓄水后,大坝和附近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抬升现象。为了研究水库运营期间库水位变化对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变形的影响规律,预测这种变形的发展趋势,利用FLAC^3D进行了详尽的数值分析,揭示了水库蓄水是导致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的本质原因,说明循环的蓄水和排水过程中坝基和近坝山体没有显著的不可逆抬升变形,并且预测水库在未来运营期间,最大抬升量和目前最高库水位情形下的最大抬升量应该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 蓄水 抬升变形 排水 坝基 水位 三维数值模型
下载PDF
高地应力地区河谷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60-1464,共5页
利用数值模拟以及地应力实测资料,研究了高地应力区河谷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对于无卸荷带的均质弹性边坡,从坡表到坡内可以划分为应力降低区(σ1<γh)、应力平稳区(σ1=γh)2个区;对于存在卸荷带的边坡,从坡表到坡内可以划分为3个... 利用数值模拟以及地应力实测资料,研究了高地应力区河谷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对于无卸荷带的均质弹性边坡,从坡表到坡内可以划分为应力降低区(σ1<γh)、应力平稳区(σ1=γh)2个区;对于存在卸荷带的边坡,从坡表到坡内可以划分为3个区:应力降低区(σ1<γh)、应力升高区(σ1>γh)、应力平稳区(σ1=γh)。卸荷带的存在是最大主应力从坡表至坡内出现3个带的本质原因。高地应力区边坡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存在,使得边坡应力集中的水平明显提高,集中的范围明显变大,边坡常常存在较宽卸荷带,因此,高地应力地区高陡边坡的应力场也可以大致划分为应力降低区、应力升高区、应力平稳区3个带。但一些高地应力地区边坡内部发育深部卸荷裂缝,其应力集中区向坡体内部转移,应力降低区内的应力出现波动变化,深部裂缝存在部位应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坡 应力场 卸荷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