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西段夏日哈木-苏海图早古生代榴辉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82
1
作者 祁生胜 宋述光 +2 位作者 史连昌 才航加 胡继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45-3356,共12页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东昆仑西段昆中断裂以北的北昆仑变质基底中发现了呈构造透镜分布的榴辉岩及其退变质的榴闪岩,沿小灶火-苏海图-夏日哈木-拉宁灶火断续延伸长达20km。榴辉岩经历了强烈的退变质作用,大部分已退变为榴闪岩,由峰期...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东昆仑西段昆中断裂以北的北昆仑变质基底中发现了呈构造透镜分布的榴辉岩及其退变质的榴闪岩,沿小灶火-苏海图-夏日哈木-拉宁灶火断续延伸长达20km。榴辉岩经历了强烈的退变质作用,大部分已退变为榴闪岩,由峰期变质矿物组合石榴石+绿辉石+金红石+钛铁矿和后期退变矿物组合普通角闪石(绿色)+斜长石组成,石榴石边缘发育似针状普通角闪石及微粒状斜长石组成的后合成晶结构,形成宽0.15~1cm的"白眼圈"结构。石榴石成分为Alm52-53And4.2Spess0.7-1.2Gros21.7-22Pyrope19-20,绿辉石中硬玉分子量30.14mol%~37.7mol%。估算榴辉岩相变质温压条件P≈20kbar、T≈660~700℃,榴闪岩相退变温压条件P≈7kbar、T≈550℃,岩石经历了明显的降温降压过程。榴辉岩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大部分具有扇形分带或"杉树叶"结构,17颗锆石Th/U极低,在0.007~0.09之间,其(LA-ICP-MS)U-Pb年龄411.1±1.9Ma代表了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年龄,结合区域构造岩浆事件,确定本次高压变质的峰期时代为晚志留-早泥盆世,其形成可能与大规模的陆-陆碰撞事件有关,这一发现为研究东昆仑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昆仑变质基底 榴辉岩 榴闪岩 金水口岩群 早泥盆世 高压变质 东昆仑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晚泥盆世辉绿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祁生胜 邓晋福 +2 位作者 叶占福 刘荣 王国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5-1393,共9页
东昆仑造山带是横亘青海省中部的一条复合造山带,北部祁漫塔格一带有大量NW向延伸的辉长岩、辉绿岩及辉绿玢岩呈岩墙分布。其中,有一期侵入到元古宙—志留纪地质体中的基性岩墙TiO2平均含量为1.63%,为典型的高钛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成... 东昆仑造山带是横亘青海省中部的一条复合造山带,北部祁漫塔格一带有大量NW向延伸的辉长岩、辉绿岩及辉绿玢岩呈岩墙分布。其中,有一期侵入到元古宙—志留纪地质体中的基性岩墙TiO2平均含量为1.63%,为典型的高钛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与板内玄武岩一致,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较低,微量元素蛛网图呈现出明显的Ba、Ta和Nb"谷"。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获得辉绿岩中22颗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80.3Ma±1.5Ma(MSWD=1.4),精确地表明中晚泥盆世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进入陆内伸展阶段,区域构造由志留纪—早泥盆世的碰撞挤压体制转变为后造山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祁漫塔格 基性岩墙群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晚泥盆世 后造山伸展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印支期高分异花岗岩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秉璋 潘彤 +5 位作者 王强 李五福 祁生胜 郑英 金婷婷 刘金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2-2428,共27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全岩Nd同位素资料。阿斯合塔岩体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含石榴子石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分散分布,主要介于248~232Ma,独居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3.0±1.1Ma和246.3±1.0Ma。岩石具高SiO_(2)(76.56%~77.70%)和K_(2)O+Na_(2)O(7.81%~8.50%),低Fe_(2)O_(3)T(0.50%~0.73%)和MgO(0.003%~0.072%)的特征,分异指数(DI)为94~96,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09,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K、Rb、Th、U和Pb,强烈亏损Ba、Sr、P、Eu和Ti,高Rb/Sr比值(12~93)、低Zr/Hf比值(11~18)和K/Rb比值(61~93),全岩εNd(t)为-5.53~-5.26,锆石εHf(t)为-5.1~0.2。阿斯合塔岩体主体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岩浆源于元古代陆壳物质组成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镁铁质岩浆混合或新生地壳的加入。综合分析表明,阿斯合塔岩体高分异花岗岩具有形成以Be为主稀有金属矿的可能,该地区Li-Be矿化呈现多期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伟晶岩 阿斯合塔岩体 Ⅰ-型花岗岩 稀有金属 Li-Be矿化 锆石、独居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晚泥盆世高铝玄武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祁生胜 邓晋福 +3 位作者 张林 刘荣 刘永成 刘春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7-186,共10页
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沱沱河—开心岭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中新发现的高铝玄武岩,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测试的锆石206Pb-238U年龄(380.1±5.6)Ma(MSWD=0.21),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玄武岩具有高Al2O3(平均20.16%)和低Si... 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沱沱河—开心岭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中新发现的高铝玄武岩,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测试的锆石206Pb-238U年龄(380.1±5.6)Ma(MSWD=0.21),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玄武岩具有高Al2O3(平均20.16%)和低SiO2(平均48.32%)、低Na2O(平均2.29%)、低K2O(平均0.39%)、低TiO2(均值0.754%)、低Alk(均值2.68%)的特点,并有(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向钙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CIPW标准矿物属石英拉斑玄武岩(Q含量2.77%~9.32%),高铝、低钾、贫碱的特点与典型的高铝玄武岩一致。岩石的稀土总量均一且总体偏低,ΣREE含量为32.69×10-6~41.01×10-6,稀土配分模式近水平,δEu为1.12~1.28,均值为1.2,具有较强的正Eu和Ce异常。岩石富集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Sr、Ba、Ce正异常和Nb负异常,岩石化学特点及相关的一系列岩石化学图解均表明其为岛弧玄武岩,表明分布于昌都—兰坪地块的晚泥盆世高铝玄武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它的发现为三江地区古生代火山地层的确定、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羌塘—三江地区 晚泥盆世 高铝玄武岩 LA-ICP-MS 岛弧环境
下载PDF
青海省同仁地区早白垩世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的确定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祁生胜 邓晋福 +2 位作者 陈健 付军 史连昌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0-32,共13页
西秦岭西端在同仁地区沿近南北向断裂分布一套典型的灰紫色陆相火山岩,岩性组合为灰紫色块层状-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灰紫色厚层状复成分砾岩、灰紫色—青灰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砂岩和灰紫色薄层状泥岩,火山岩以碱... 西秦岭西端在同仁地区沿近南北向断裂分布一套典型的灰紫色陆相火山岩,岩性组合为灰紫色块层状-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灰紫色厚层状复成分砾岩、灰紫色—青灰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砂岩和灰紫色薄层状泥岩,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地球化学显示轻稀土富集,Eu具轻度正异常,不相容元素富集,岩石具有较高的87Sr/86Sr、143Nd/144Nd、εNd和206Pb/204Pb特点。岩石的εNd均值为7.69,εSr均值为-10.7,其物源与典型的EM或HIMU型洋岛玄武岩明显不同,物源受部分大陆壳的混染,岩浆源成分属于EM与HIMU幔源间混合成因。综合分析其为大陆板块内部拉张环境下的岩浆活动产物,是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类似于大陆裂谷环境的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碱性玄武岩 陆相火山岩 早白垩世 大陆裂谷
下载PDF
西秦岭造山带早白垩世大陆裂谷存在的依据——青海同仁地区麦秀山群新建的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祁生胜 邓晋福 +3 位作者 赵呈祥 胡旭丽 史连昌 陈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6-1715,共10页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砂砾岩新建为多禾茂组(K1d),为一套典型的陆相裂隙式喷发的碱性玄武岩+陆相红层沉积建造,上部的紫红色砂砾岩组合延用万秀组(K1w),为一套冲积扇相陆相红层的类磨拉石建造,二者之间为明显的整合接触关系。根据麦秀山群与上下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多禾茂组火山岩中的同位素年龄和万秀组的昆虫、叶肢介、植物化石,可确定麦秀山群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沿近南北向张裂带分布,是在早白垩世陆内环境下产生并在陆内环境下消亡的陆内裂谷相沉积,它的形成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早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早白垩世 麦秀山群陆内裂谷伸展环境
下载PDF
唐古拉山北坡中新世霓辉石正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时代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祁生胜 王毅智 +4 位作者 范桂兰 刘生军 陈健 霍成胜 祁兰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78-1685,共8页
阿多霓辉石正长岩是分布在唐古拉山北坡的碱性侵入岩,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霓辉石、白榴石、霞石等碱性矿物。侵入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心的白榴石霓辉石正长岩为典型的碱性岩,而边部或呈岩脉状出现的霓辉石正长斑岩为酸性程度较高的霓... 阿多霓辉石正长岩是分布在唐古拉山北坡的碱性侵入岩,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霓辉石、白榴石、霞石等碱性矿物。侵入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心的白榴石霓辉石正长岩为典型的碱性岩,而边部或呈岩脉状出现的霓辉石正长斑岩为酸性程度较高的霓辉石正长岩,岩石具有富钾、高硅和低铁镁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无Eu异常。霓辉石正长岩侵入于早—中侏罗世雁石坪群中,上新世曲果组不整合于其上。在黑云母霓辉石正长斑岩中获得了10.71Ma±0.08Ma和11.26Ma±0.16Ma正长石和黑云母的Ar39/Ar40坪年龄,其侵位时代为中新世。构造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这表明在10Ma左右青藏高原处在构造体制转换时期,这些碱性岩是造山带崩塌早期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拉山北坡 霓辉石正长岩 中新世 造山带崩塌早期阶段
下载PDF
唐古拉地区尕羊晚二叠世碰撞型花岗岩的确定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祁生胜 王毅智 +3 位作者 何世豪 宋生春 祁正林 王福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35,共10页
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北侧,沿青海省囊谦县尕羊及其以西,新发现呈北西向带状分布的晚二叠世正长花岗岩侵入体。其岩性为中细粒含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以酸性程度高、富硅、富碱、富铝及非常高的稀土含量为特点,岩石的铝过饱和指... 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北侧,沿青海省囊谦县尕羊及其以西,新发现呈北西向带状分布的晚二叠世正长花岗岩侵入体。其岩性为中细粒含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以酸性程度高、富硅、富碱、富铝及非常高的稀土含量为特点,岩石的铝过饱和指数ASI平均值达1.166,CIPW标准矿物中刚玉分子平均为5.08,为典型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其岩石类型相当MPG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ΣREE高达466.55×10-6~682.80×10-6,具有强的Eu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06,微量元素含量富不相容元素(LILE),贫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典型的S型花岗岩的特征,与冈底斯碰撞花岗岩特征近一致,构造分析相当于Maniar花岗岩分类中的CCG花岗岩(大陆碰撞花岗岩)。在尕羊正长花岗岩中获得了251.4±0.6Ma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其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与在乌兰乌拉湖-澜沧江结合带内获得的251.5±2.6Ma和249±49Ma热年代信息一致,反映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热事件的存在,可能属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乌兰乌拉湖-澜沧江结合带陆-陆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拉地区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 晚二叠世 碰撞型 过铝质花岗岩
下载PDF
青海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与成矿作用特征 被引量:38
9
作者 祁生胜 《青海国土经略》 2013年第5期53-62,共10页
1 概述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腹地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北部.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复杂的地质背景,一直被众多的国内外科学家所关注,尤其是地学革命以来,甚至认为包括青海省在内的青藏高原是打开地球动力学奥... 1 概述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腹地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北部.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复杂的地质背景,一直被众多的国内外科学家所关注,尤其是地学革命以来,甚至认为包括青海省在内的青藏高原是打开地球动力学奥秘的一把“金钥匙”,或者说是“天然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地层 东昆仑 柴北缘 矿床 岩浆弧 海相火山岩 早古生代 矿藏 下古生代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蛇绿混杂岩带 青海省
下载PDF
晋宁运动在东昆仑东段的表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祁生胜 王秉璋 +1 位作者 王瑾 安勇胜 《青海地质》 2001年第B12期17-21,共5页
东昆仑东段晋宁运动表现为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有碰撞型花岗岩侵入体形成,而且使基底岩系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和变形。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晋宁运动的活动时期在957~746MaB.P.,在晋宁运动早期开始的大规模碰撞拼合在晋宁晚期达到高峰... 东昆仑东段晋宁运动表现为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有碰撞型花岗岩侵入体形成,而且使基底岩系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和变形。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晋宁运动的活动时期在957~746MaB.P.,在晋宁运动早期开始的大规模碰撞拼合在晋宁晚期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震旦纪早期,它可能是全球范围内Rodinia超大陆形成时的构造热过程在东昆仑地区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宁运动 东昆仑 碰撞拼合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兴海地区中高压混杂岩片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祁生胜 王秉璋 刘生军 《青海地质》 2001年第1期9-15,共7页
分布于昆秦接合部—苦海—赛什塘构造混杂带中的混杂岩片,经历了中高压绿片岩相变质和同期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经推算其变质条件P=0.5~0.7GPa,T=400~450℃,地热梯度为16~22℃/Km,属不典型的中高压变质作用产物。经研究确定,物质沉积... 分布于昆秦接合部—苦海—赛什塘构造混杂带中的混杂岩片,经历了中高压绿片岩相变质和同期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经推算其变质条件P=0.5~0.7GPa,T=400~450℃,地热梯度为16~22℃/Km,属不典型的中高压变质作用产物。经研究确定,物质沉积混杂的时代为P_1—P_2,变质变形作用时间为263~278Ma,经历最后一次变质并折返时间为220~279Ma,三个时期分别代表着本区经历的古特提斯洋壳俯冲、弧陆碰撞—陆内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岩片 中高压变质作用 古特提斯 俯冲碰撞 陆内造山作用 兴海地区
下载PDF
对原“苦海群”的重新认识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祁生胜 宋泰钟 《青海地质》 2002年第1期22-30,共9页
原称“苦海群”是分布于昆秦接合部苦海-兴海构造混杂带的一套元古宙裂解岩片,其原岩建造和变质变形历史与东昆仑金水口岩群明显不同,可将其解体为苦海片麻杂岩、措泥大理岩、沙乃亥副片麻岩和龙通片岩四个岩石组合,其中前三个组合... 原称“苦海群”是分布于昆秦接合部苦海-兴海构造混杂带的一套元古宙裂解岩片,其原岩建造和变质变形历史与东昆仑金水口岩群明显不同,可将其解体为苦海片麻杂岩、措泥大理岩、沙乃亥副片麻岩和龙通片岩四个岩石组合,其中前三个组合内有元古代基性岩墙侵入分布,形成时代在23-22亿年之间,龙通片岩中则缺乏岩墙侵入事件,形成时代约19亿年。这些上述岩石组合先后经历吕梁、晋宁、加里东-早海西、晚海西及印支期等五期构造热事件,是昆秦接合部构造演化的完整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海群 裂解块体岩片 元古宙 昆秦接合部 变质作用 形成时代 深变质岩
下载PDF
羊曲地区元古宙地层的确定及意义
13
作者 祁生胜 朱迎堂 +1 位作者 王秉璋 解玉海 《青海地质》 2000年第2期10-14,共5页
在1:5万羊曲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通过采取非史密斯地层理论及构造岩片为核心的多重划分方法,确定羊曲地区分布的元古宙地层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变质程度属低角闪岩相,为红柱石一矽线石型低中压变质相系。经区域地层对比,该套地层为扬子... 在1:5万羊曲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通过采取非史密斯地层理论及构造岩片为核心的多重划分方法,确定羊曲地区分布的元古宙地层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变质程度属低角闪岩相,为红柱石一矽线石型低中压变质相系。经区域地层对比,该套地层为扬子地块裂解块体的一部分,其与二叠纪火山弧岩片及弧前复理石岩片共同构成昆秦接合部构造混杂带的北东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宙地层 构造混杂带 地质特征 变质作用
下载PDF
青海南部杂多地区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的特征及Ar-Ar定年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毅智 祁生胜 +1 位作者 安守文 许长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8-674,共7页
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和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青海杂多地区的双湖-澜沧江结合带中发现了一套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该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沿北西—南东向区域构造线多呈岩脉状侵入在早石炭世杂多群中,局部... 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和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青海杂多地区的双湖-澜沧江结合带中发现了一套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该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沿北西—南东向区域构造线多呈岩脉状侵入在早石炭世杂多群中,局部呈构造透镜体分布在断裂带中或呈包体分布在白垩纪花岗岩中,出露规模不大,局部侵入体具有层状侵入杂岩体的特征。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石橄榄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高Ti、Fe、Al、Ga和LREE中等富集的特征。橄榄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得到275.3Ma±1.9Ma的坪年龄,表明这套超镁铁—镁铁质岩石可能为早、中二叠世弧后盆地拉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双湖-澜沧江结合带 早二叠世 超镁铁质-镁铁质岩 岩石地球化学 AR-AR定年
下载PDF
青海三江北段治多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因及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秉璋 罗照华 +2 位作者 曾小平 王毅志 祁生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青海三江北段治多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显示该地区大面积出露的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治多县东北部巴颜喀拉岩区内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U-Pb法年龄为(212.38±7.1)Ma,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96.... 青海三江北段治多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显示该地区大面积出露的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治多县东北部巴颜喀拉岩区内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U-Pb法年龄为(212.38±7.1)Ma,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96.8±0.3)Ma:治多西南部分布于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石英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15.4±0.8)Ma。通过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可以初步确定这些地区晚印支—早燕山阶段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岩浆具有多源区特点,形成可能与岩石圈的拆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三江北段 治多地区 花岗岩 U—Pb定年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杂多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陆相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善平 王毅智 +3 位作者 沈存祥 许长青 祁生胜 曾小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5-681,共7页
在北羌塘盆地东部杂多县特龙赛等地首次厘定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该火山岩形成于陆相环境,由4个爆发一溢流相火山韵律组成一个完整的火山旋回。这些火山岩主要由强蚀变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屑晶屑凝灰岩、杏仁状安山岩等组成,Ti... 在北羌塘盆地东部杂多县特龙赛等地首次厘定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该火山岩形成于陆相环境,由4个爆发一溢流相火山韵律组成一个完整的火山旋回。这些火山岩主要由强蚀变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屑晶屑凝灰岩、杏仁状安山岩等组成,TiO_2含量(1.33%~1.76%)与峨眉山低Ti玄武岩相当,MgO含量较低(2.23%~7.52%,平均为5.02%),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16~13.44,平均为6.5),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85~1.02,平均0.96),Nb、Ta轻度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拉斑玄武岩相似。各种微量元素判别图解显示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陆内裂谷区。结合区域研究成果,晚古生代时整个羌塘地区很可能处于一种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盆地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陆相火山岩 陆内裂谷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查涌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善平 陈有顺 +2 位作者 李伍福 王钦元 祁生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0-1038,共9页
查涌蛇绿岩为甘孜—理塘缝合带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治多地区的北延部分,由基性堆晶岩、辉绿岩墙群、基性喷出岩及沉积成因的硅质岩组成,缺乏地幔橄榄岩。受后期构造强烈破坏,岩石变质变形较强,多呈被肢解的构造岩块、岩片产出。堆晶岩... 查涌蛇绿岩为甘孜—理塘缝合带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治多地区的北延部分,由基性堆晶岩、辉绿岩墙群、基性喷出岩及沉积成因的硅质岩组成,缺乏地幔橄榄岩。受后期构造强烈破坏,岩石变质变形较强,多呈被肢解的构造岩块、岩片产出。堆晶岩包括蚀变橄榄辉石岩、辉长岩,蚀变橄榄辉石岩具有低SiO2、TiO2、P2O5含量及高MgO含量的特征,Rb、Th、Cr等元素呈强富集型,Sr、Nb、Y等元素具亏损型;辉长岩低SiO2及K2O含量,高MgO、TiO2及Al2O3含量;辉绿岩墙以Rb、Ba、Th等元素的明显富集和Y、Yb的轻微亏损为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曲线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玄武岩具高TiO2含量、低K2O含量,属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明显,具有轻稀土富集型,铕不显异常,玄武岩REE模式呈近平坦型曲线,与大洋玄武岩特征相似。由上述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等特征,推测查涌蛇绿岩产于洋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羌塘盆地 蛇绿岩 甘孜-理塘缝合带 洋盆环境
下载PDF
沱沱河地区埃达克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连昌 祁生胜 +2 位作者 王文 陈健 安守文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的沱沱河地区,发育了一套新生代始新世特殊的侵入体。依据岩石组合系列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灰白色闪长玢岩和灰白色石英闪长玢岩两种侵入岩,由13个侵入体组成,出露总面积为26.85km2。这些岩石具有高... 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的沱沱河地区,发育了一套新生代始新世特殊的侵入体。依据岩石组合系列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灰白色闪长玢岩和灰白色石英闪长玢岩两种侵入岩,由13个侵入体组成,出露总面积为26.85km2。这些岩石具有高铝、高锶而贫重稀土的特征,与区域上其他时代、类型的侵入岩形成显明对比。这套岩石组合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的特征一致,却与典型的埃达克岩形成环境又不同,其为挤压消减环境,值得关注。笔者重点探讨这套新生代埃达克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和环境分析,以及对区域地质研究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沱河地区 发现 埃达克岩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青海南部杂多地区新建扎青组的地层层序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毅智 叶占福 +6 位作者 李琳业 宋泰忠 任二峰 祁生胜 王伟 裴生菊 许长青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0-27,共8页
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青海南部,青海省杂多县扎青乡地区的然者涌一带,发现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具大陆板内裂谷拉斑玄武岩喷发特点的一套火山地层。该地层底部角度不整合接触覆盖在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 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青海南部,青海省杂多县扎青乡地区的然者涌一带,发现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具大陆板内裂谷拉斑玄武岩喷发特点的一套火山地层。该地层底部角度不整合接触覆盖在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组、九十道班组之上,其上被晚三叠世结扎群甲丕拉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主要岩性为灰绿—灰紫色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及流纹岩、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夹少量流纹岩和紫红色岩屑砂岩及细砾岩,其特征与峨眉山低钛玄武岩相似,具陆相喷发-沉积特征。区域对比在北羌塘地区具有独特地层特征,可与四川峨眉山玄武岩地层进行对比。而区域上该地区晚二叠世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建造,未发现陆相火山岩出露,本文建立正式地层单位扎青组,以供参考,其时代暂归晚二叠—早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地块 新建扎青组 晚二叠—早三叠世 陆相碱性火山岩 角度不整合
下载PDF
柴北缘前震旦纪地层系统的新认识 被引量:30
20
作者 辛后田 郝国杰 +3 位作者 王惠初 陈能松 韩英善 祁生胜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柴北缘的变质基底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除成因迥异的多期变质深成侵入体外,还包括变质程度不同的表壳岩。南带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出露大理岩、石英岩、含石榴石片岩和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等以副变质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共同构成了中元古界... 柴北缘的变质基底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除成因迥异的多期变质深成侵入体外,还包括变质程度不同的表壳岩。南带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出露大理岩、石英岩、含石榴石片岩和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等以副变质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共同构成了中元古界沙柳河岩群;而出露在北带全吉山、德令哈等地的中高级变质表壳岩系,则为形成于古元古代并具有较强的钾质混合岩化的达肯大坂岩群。柴北缘的榴辉岩分布在南带,除以规模较小的透镜体状赋存于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外,还和沙柳河岩群共生,但在北带的达肯大坂岩群中没有出现。全吉群的时代为南华纪至震旦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前震旦纪 沙柳河岩群 柳辉岩 变质基底 南华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