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H19靶向miR-4735-3p激活NF-κB信号通路调控宫颈癌顺铂耐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烈宏 祁青玲 +3 位作者 王乾印 高文君 王爱敏 曾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揭示lncRNA H19调控宫颈癌细胞顺铂(DDP)耐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建立顺铂耐药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DDP。qRT-PCR检测H19和miR-4735-3p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DDP作用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IC50值。克隆形成实验评... 目的揭示lncRNA H19调控宫颈癌细胞顺铂(DDP)耐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建立顺铂耐药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DDP。qRT-PCR检测H19和miR-4735-3p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DDP作用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IC50值。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Caspase3(c-Casp3)及NF-κB信号通路蛋白(p-IκBα/IκBα和p-p65/p65)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交互沉降实验验证H19和miR-4735-3p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H19在HeLa/DDP细胞中高表达。敲低H19增强HeLa/DDP对顺铂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凋亡。H19能够与miR-4735-3p靶向结合,敲低H19上调HeLa/DDP细胞中miR-4735-3p的表达。过表达miR-4735-3p增强HeLa/DDP对顺铂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凋亡。抑制miR-4735-3p能够逆转H19敲低对HeLa/DDP顺铂敏感性的增强作用。敲低H19通过靶向miR-4735-3p抑制p-IκBα和p-p65蛋白表达。结论H19通过靶向miR-4735-3p,抑制NF-κB通路活性,增强HeLa/DDP细胞的顺铂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顺铂 lncRNA H19 miR-4735-3p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MUC1模拟表位肽致敏DC对宫颈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2
作者 汪祖春 王烈宏 祁青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1)模拟表位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对宫颈癌荷瘤小鼠生长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并刺激DC成熟,MUC1模拟表位肽处理构建负载MUC1模拟表位肽的DC。构建稳定表达MUC1的宫颈癌U14细胞株的荷瘤BAL...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1)模拟表位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对宫颈癌荷瘤小鼠生长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并刺激DC成熟,MUC1模拟表位肽处理构建负载MUC1模拟表位肽的DC。构建稳定表达MUC1的宫颈癌U14细胞株的荷瘤BALB/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注射0.2 ml生理盐水)、DC组(注射2×10^(5)个未加MUC1模拟表位肽的DCs)和DC+MUC1组(注射2×10^(5)个负载MUC1模拟表位肽的DCs),免疫1周后进行二次免疫。治疗前和二次免疫1周后测量肿瘤体积;二次免疫1周后取小鼠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取小鼠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4^(+)T、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6、IL-10、TGF-β、VEGF浓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白对照组、DC组和DC+MUC1组肿瘤体积增大(P<0.05),治疗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免疫1周后,DC+MUC1组肿瘤体积小于空白对照组和DC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和DC+MUC1组小鼠抑瘤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DC+MUC1组小鼠抑瘤率高于DC组(P<0.05);DC+MUC1组小鼠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DC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UC1组CD4^(+)CD25^(+)Foxp^(3+)Treg和血清IL-6、IL-10、TGF-β、VEGF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和DC组,空白对照组和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C1模拟表位肽致敏DC可抑制宫颈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及细胞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 模拟表位肽 树突状细胞 宫颈癌 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T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Ⅱb~IV期宫颈癌的效果
3
作者 汪祖春 王烈宏 祁青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44-0047,共4页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TP方案联合强调放疗治疗Ⅱb-Ⅳ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80例Ⅱb-Ⅳ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TP方案联合调强化疗,观察组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TP方...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TP方案联合强调放疗治疗Ⅱb-Ⅳ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80例Ⅱb-Ⅳ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TP方案联合调强化疗,观察组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TP方案联合强调放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调强放疗在Ⅱb-Ⅳ期宫颈癌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明显增强患者免疫能力,值得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调放疗 TP方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宫颈癌 Ⅱb-Ⅳ期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贝伐珠单抗+同步放化疗治疗作用分析
4
作者 汪祖春 王烈宏 祁青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63-0066,共4页
分析贝伐珠单抗+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效果。方法 2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结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结果 观察组相关评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的单独同步放化疗治... 分析贝伐珠单抗+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效果。方法 2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结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结果 观察组相关评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的单独同步放化疗治疗,结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效果更加显著。针对这一背景,本文以同步放化疗及结合贝伐珠单抗的分组对比方式,进行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方案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贝伐珠单抗
原文传递
微小RNA-375靶向ERBB2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祁青玲 王烈宏 曾慧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9-815,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75(miR-375)对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ERBB2)表达的靶向作用及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切除的35例卵巢癌组织的miR-375水平。选取卵巢癌细胞SKOV3作为体外实验对象... 目的探讨微小RNA-375(miR-375)对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ERBB2)表达的靶向作用及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切除的35例卵巢癌组织的miR-375水平。选取卵巢癌细胞SKOV3作为体外实验对象,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采用脂质体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NC序列)和过表达组(转染miR-375模拟物mimics)。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评估miR-375差异表达对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TargetScan在线预测筛选出miR-375的潜在靶点ERBB2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两者的靶向关系。结果35例卵巢癌组织的miR-375水平为0.724±0.054,低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012±0.044,而ERBB2水平为1.392±0.068,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034±0.061(P<0.05),且卵巢癌组织中miR-375和ERBB2水平呈负相关(r=-0.766,P<0.05)。与其余两组相比,过表达组SKOV3细胞转染后的miR-375水平升高,而增殖活力降低(P<0.05);过表达组的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0.424±4.738)%和(114.375±13.618)个,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69.214±3.792)%和(251.624±15.372)个及阴性对照组的(72.670±3.536)%和(268.307±10.414)个(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ERBB2野生型载体和NC共转染细胞相比,ERBB2野生型载体和miR-375 mimics共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而ERBB2突变型载体和miR-375共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较ERBB2突变型载体和NC共转染细胞无变化。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的MMP-9和ERBB2水平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75能够通过负调控其靶点ERBB2,对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产生抑制作用,有望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微小RNA-375 侵袭 迁移 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
下载PDF
高原地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祁青玲 王烈宏 +1 位作者 杨慧林 马英兰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4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高原地区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进行封闭抗体检测,并分离患者丈夫淋巴细胞,采用前臂皮下注射的方式进...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高原地区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进行封闭抗体检测,并分离患者丈夫淋巴细胞,采用前臂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封闭抗体治疗。结果:接受治疗后,120例患者中有103例封闭抗体转为阳性,转阳率为85.8%。阳性妊娠成功88例,成功率85.4%,仍有17例患者为阴性,其中仅5例妊娠成功,成功率2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3,P<0.05)。全部病例中,有93例妊娠成功,成功率为77.5%。结论:针对高原地区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法简单、廉价、可靠,能取得较高的妊娠成功率,患者容易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主动免疫治疗 原因不明 习惯性流产
下载PDF
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指引淋巴结切除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祁青玲 汪祖春 曾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指引淋巴结切除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腹腔镜分期手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术前给予吲哚菁绿注射,采集淋巴显影图,术... 目的探究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指引淋巴结切除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腹腔镜分期手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术前给予吲哚菁绿注射,采集淋巴显影图,术后对显影、非显影淋巴结送检、分析,观察腹膜后淋巴显影情况、多区域淋巴显影的影响因素以及显影淋巴结对肿瘤转移状态的诊断效能,随访患者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中,共有33例成功显影,占94.29%,21例仅表现为盆腔淋巴结显影,11例为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显影,1例仅腹主动脉旁区域显影;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显影效果与临床医师注射经验密切相关(P<0.05);显影淋巴结肿瘤状况对淋巴结转移预测灵敏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5.67%、14.32%;阴性预测值为96.43%,准确率为97.12%。结论针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给予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安全、可行,能够有效预测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在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分期手术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子宫内膜癌 分期手术 淋巴结切除 腹腔镜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型别与p53对子宫颈癌老年妇女放射治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祁青玲 王烈宏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型别与p53对子宫颈癌老年妇女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ⅠB+ⅡA期组与ⅡB+ⅢA期组患者各66例。对两组患者的p53表达和HPV DNA感染类型进...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型别与p53对子宫颈癌老年妇女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ⅠB+ⅡA期组与ⅡB+ⅢA期组患者各66例。对两组患者的p53表达和HPV DNA感染类型进行检测,且所有患者均经单纯放疗方法进行盆腔内和盆腔外照射。记录放疗敏感与不敏感患者HPV分型分布,分析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患者p53表达和HPV DNA感染类型与放疗敏感性关系。结果放疗敏感患者中HPV16最多,放疗不敏感组患者中HPV18最多。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患者中放疗不敏感患者阳性率均高于敏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两组患者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患者中放疗不敏感患者HPV DNA多重感染率高于敏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与ⅡB+ⅢA期两组患者HPV DNA多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和HPV18是常见的感染亚型,p53高表达对放疗敏感性产生影响,HPV DNA多重感染患者的放疗敏感性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老年 人乳头瘤病毒 P53 敏感性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祁青玲 王烈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患者46例,给予帕罗西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46例,...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患者46例,给予帕罗西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46例,给予单纯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和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EPDS、HAMD、SDS评分以及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1);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6)。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西酞普兰能够提高产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和机体炎性反应,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西酞普兰 产后抑郁 炎性因子 疗效
下载PDF
醋酸和卢戈氏碘液染色肉眼观察法(VIA和VILI)在青海农牧地区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及重要意义
10
作者 祁青玲 李永川 +2 位作者 马登云 王春梅 李洁 《青海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宫颈癌发生 肉眼观察法 碘液染色 青海 醋酸 应用 高发病率 地区发病率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CRP、IL-8、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魏顺英 王烈宏 +3 位作者 祁青玲 王乾印 王永花 贾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89-92,104,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根据美国...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根据美国生育协会评分标准(r-AFS)分期将其分为Ⅰ期(n=19)、Ⅱ期(n=25)、Ⅲ期(n=28)、Ⅳ期(n=21),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组)和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和腹腔液中CRP、IL-8、VEGF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CRP、IL-8、VEGF水平均高于子宫肌瘤组、对照组(P <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腹腔液中CRP、IL-8、VEGF水平高于子宫肌瘤组(P <0.05)。随着疾病分期的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腹腔液中CRP、IL-8、VEGF水平呈逐渐增加趋势(P <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中CRP、IL-8、VEGF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r=0.639、0.712、0.655,P <0.05),腹腔液CRP、IL-8、VEGF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r=0.682、0.764、0.670,P <0.05)。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最佳截断值为12.23 m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77、0.72,准确性为0.71;IL-8的AUC为0.884,最佳截断值为20.97 m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2、0.76,准确性为0.78;VEGF的AUC为0.889,最佳截断值为175.34 pg/m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2、0.78,准确性为0.80;CRP、IL-8、VEGF联合检测的AUC为0.931,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92、0.85,准确性为0.89。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RP、IL-8、VEGF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早期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后辅助丹莪妇康煎膏治疗效果评价
12
作者 祁青玲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3期8-9,共2页
本文通过评价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后辅助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后口服孕三烯酮的同时辅助丹莪妇康煎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子宫腺肌瘤剔除 丹莪妇康煎膏辅助治疗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永川 祁青玲 +2 位作者 艾小庆 刘玉嵚 冯海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284-4286,共3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确诊并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组,19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的患者(留取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蜡块...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确诊并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组,19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的患者(留取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VEGF-D的表达。结果两组HIF-1α和VEGF-D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HIF-1α和VEGF-D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HIF-1α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二者表达均与年龄无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HIF-1α和VEGF-D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中HIF-1α和VEGF-D表达升高可能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HIF-1α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剖宫产时极度胎头高浮转为臀位分娩术式探讨
14
作者 马冬惠 祁青玲 《青海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极度胎头高浮行剖宫产 ,转为臀位分娩的疗效 ;方法 :对 73例极度胎头高浮孕妇行剖宫产时转为臀位分娩 ,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子宫切口延裂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观察组从切开子宫肌层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 ,... 目的 :探讨极度胎头高浮行剖宫产 ,转为臀位分娩的疗效 ;方法 :对 73例极度胎头高浮孕妇行剖宫产时转为臀位分娩 ,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子宫切口延裂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观察组从切开子宫肌层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 ,而手术出血量及子宫切口延裂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窒息率 7.89% ,对照组 2 8.57% ,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极度胎头高浮转为臀位助产手术式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极度胎头高浮 臀位分娩术 新生儿窒息率 术式比较
下载PDF
两种术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和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汪祖春 王烈宏 祁青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0期22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入院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 目的探讨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入院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性功能评分、卵巢功能指标(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变化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皮下气肿及阴道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前性功能评分、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依次为(28.96±3.52)分、(249.41±15.39)pmol/L、(7.18±1.35)U/L。对照组术前性功能评分、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依次为(28.83±3.47)分、(248.98±15.47)pmol/L、(7.26±1.41)U/L。研究组术后性功能评分、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0.08±2.24)分、(185.76±16.93)pmol/L、(17.03±1.85)U/L、(181.91±9.75)mL、(65.86±9.76)min、(3.98±0.97)d、2.56%。对照组术后性功能评分、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6.53±1.98)分、(163.08±16.42)pmol/L、(20.49±1.94)U/L、(266.53±12.26)mL、(89.74±10.93)min、(6.43±1.02)d、17.95%。两组术前性功能评分、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较术前性功能评分、雌二醇水平更低,卵泡刺激素水平更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卵泡刺激素水平更低,性功能评分、雌二醇水平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显著,对患者性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且不会明显影响卵巢功能,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性功能 卵巢功能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
16
作者 王乾印 付田田 +4 位作者 田春兰 高文君 巩雪 祁青玲 王烈宏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29期33-33,35,共2页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于宫颈癌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对照组(n=3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于宫颈癌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对照组(n=38)与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的研究组(n=38),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情况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发生率较对照组呈较低显示,D-二聚体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呈较低显示(P<0.05)。结论临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较于阿司匹林肠溶片而言,具较高的血栓预防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下载PDF
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7
作者 祁青玲 王烈宏 +3 位作者 王乾印 王永花 贾佳 高文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078-1081,1086,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宫颈癌的患者50例作为宫颈癌组,在我院诊断为宫颈糜烂的患者78例作为宫颈糜烂组,同期在我院进行...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宫颈癌的患者50例作为宫颈癌组,在我院诊断为宫颈糜烂的患者78例作为宫颈糜烂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危型HPV感染率以及宫颈癌组、宫颈糜烂组患者宫颈病灶组织中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Prdx4、Nek2、Fhit、BLCAP)mRNA表达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宫颈糜烂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宫颈癌组患者这两项指标水平高于宫颈糜烂组(均P<0.05)。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病灶组织中Prdx4、Nek2 mRNA表达量高于宫颈糜烂组,Fhit、BLCAP mRNA表达量低于宫颈糜烂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高危型HPV感染率呈正相关,与癌基因(Prdx4、Nek2)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抑癌基因(Fhit、BLCAP)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较高,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及癌细胞增殖旺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糜烂 阴道微生态 高危型HPV 增殖基因
原文传递
新辅助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祁青玲 丁鑫 +3 位作者 李洁 万颜婕 郭桂兰 王烈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1期2113-2115,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静脉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放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新... 目的:探讨新辅助静脉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放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新辅助静脉化疗方案,21 d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VEGF水平及副作用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新辅助静脉化疗能够显著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减少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其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TNF-α、VE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静脉化疗 宫颈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LH水平的变化及对胚胎发育与临床结局的影响
19
作者 汪祖春 王烈宏 祁青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12-0014,共3页
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对象,观察经IVF-EF(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LH(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变化,分析对患者临床结局、胚胎发育的影响情况。方法 对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时段我院接收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对象,观察经IVF-EF(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LH(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变化,分析对患者临床结局、胚胎发育的影响情况。方法 对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时段我院接收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研究所选病例均予以IVF-EF治疗,同时,于患者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血清LH水平检测,结合检测结果,临床把患者分为两组,即LH未超过0.5U/L的低水平组(n=37例)、LH不低于0.5U/L的高水平组(n=53)。分析LH水平,及影响临床结局、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以低水平组为参照,高水平组胚胎发育获取卵数少(P<0.05),优质胚胎率高(P<0.05),妊娠率高(P<0.05),流产率低(P<0.05)。结论 于HCG注射日,就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患,若其血清LH水平递增,则会对其优质胚胎及获卵情况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的妊娠结局,增加其流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发育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清黄体生成素
下载PDF
妇科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点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祁青玲 王乾印 +2 位作者 贾佳 高文君 王烈宏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3-1356,1362,共5页
目的分析妇科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点及基因分型情况,指导临床抗感染防治。方法收集妇科患者宫颈内分泌物,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及基因分型。对患者临床资料及HPV感染情况,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5... 目的分析妇科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点及基因分型情况,指导临床抗感染防治。方法收集妇科患者宫颈内分泌物,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及基因分型。对患者临床资料及HPV感染情况,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5例妇科患者,感染患者数60例,感染率19.05%。20~35岁、36~45岁、46~55岁妇科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12.77%、28.43%、15.97%。妇科患者中,宫颈糜烂、尖锐湿疣、宫颈炎及其他宫颈疾病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28.13%、19.54%、16.35%、13.33%。首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个数≥2个、性生活频率4次/周以上的妇科患者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妊娠次数在≥2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妇科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以下、月收入<3000元/月的妇科患者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患者HPV单一感染率为61.67%,多重感染率为38.33%,差异显著。单一HPV感染类型中,高危型感染率56.67%,低危型感染率5.00%,差异显著;多重HPV感染类型中,二重感染率35.00%,三重感染率3.33%,差异显著。妇科患者发生HPV单重感染中,HPV16为主要型别,HPV18型次之;妇科患者发生HPV多重感染类型以HPV 16+HPV 18居多,HPV 16+HPV 39、HPV 16+HPV 33次之。结论年龄、宫颈疾病类型、性生活特点、妊娠次数、分娩方式、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都是影响妇科患者HPV感染的因素。妇科患者感染HPV类型以高危型为主,部分患者发生多重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患者 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