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分析
1
作者 高明秀 付华斌 +2 位作者 李秀景 祁革 赵会懂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SCH误诊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中1例因反复紧张不安、心烦、腹胀、食欲差半年,加重伴消瘦1个月就诊,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SCH误诊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中1例因反复紧张不安、心烦、腹胀、食欲差半年,加重伴消瘦1个月就诊,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胃炎;1例因情绪不稳、烦躁、记忆力减退、自我评价下降、睡眠差2年就诊,误诊为焦虑抑郁状态;1例因持续紧张害怕、胸闷心烦、头昏、食欲减退半年,加重伴疲乏感半个月就诊,曾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例因心烦、胸闷、情绪低落、体力下降、睡眠差1年,加重2周就诊,误诊为贫血、高脂血症。误诊时间0.5~2年。予相应处理效果不佳,经查甲状腺功能确诊为SCH。4例确诊后给予左甲状腺素等针对性治疗2个月~半年,均效果良好,达到临床治愈。结论SCH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早期阶段,发病率高,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表现各异且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认识,及时行相关检查和专科会诊,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误诊 胃炎 焦虑 围绝经期综合征 高脂血症 甲状腺功能试验 甲状腺素
下载PDF
精神科安全管理缺陷及持续改进措施 被引量:14
2
作者 祁革 朱宏日 +1 位作者 王宁 张新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7期81-82,共2页
目的:分析精神科安全管理中产生缺陷的因素,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减少缺陷发生率。方法:回顾精神科安全管理中发生的缺陷,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措施。结果:针对精神科安全管理缺陷的具体表现,制定了护理措施,强化了护理人员... 目的:分析精神科安全管理中产生缺陷的因素,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减少缺陷发生率。方法:回顾精神科安全管理中发生的缺陷,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措施。结果:针对精神科安全管理缺陷的具体表现,制定了护理措施,强化了护理人员素质培训,转变了护理理念;强化了举证意识,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结论:分析缺陷发生原因,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是精神科护理人员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措施
下载PDF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中不安全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祁革 朱宏日 +1 位作者 王宁 张新菊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0-71,74,共3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方法统计2003年5月—2012年2月MECT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引发MECT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有精神症...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方法统计2003年5月—2012年2月MECT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引发MECT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有精神症状驱使、并发症观察处置不到位、麻醉意外、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未认真落实告知制度。防范措施为制定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措施,认真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熟练处置麻醉意外,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及认真落实告知制度。结论针对MECT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防范措施是治疗成功与保证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精神病 精神病护理学
下载PDF
无抽搐电痉挛围治疗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祁革 朱宏日 +1 位作者 韩淑惠 张新菊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在电痉挛治疗前使用静脉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并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对大脑分析后释放出与大脑电波相一致的微电波,抑制大脑异常活动,控制精神症状,同时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在电痉挛治疗前使用静脉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并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对大脑分析后释放出与大脑电波相一致的微电波,抑制大脑异常活动,控制精神症状,同时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血氧含量,以营养脑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治疗措施因减轻抽搐明显、适应证广、起效快、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惊厥疗法 心理过程 心理护理
下载PDF
提高精神科护士素质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祁革 付春华 张新菊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04-205,共2页
护士的素质是指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它不仅体现于仪表、风度、动作等外在形象,更体现于护士的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内在的素养。根据护士的服务对象和职业特点,要求她们必须具备特殊的职业素质,使它成为护理实践中思想和行动的... 护士的素质是指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它不仅体现于仪表、风度、动作等外在形象,更体现于护士的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内在的素养。根据护士的服务对象和职业特点,要求她们必须具备特殊的职业素质,使它成为护理实践中思想和行动的准则[1]。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特殊的患者,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还要有超人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科 医院 护士 人员素质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人自缢的抢救及预防 被引量:1
6
作者 祁革 朱宏日 张新菊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9-50,共2页
自缢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自杀方法,引起死亡的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重力压迫颈动脉使大脑缺氧;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变弱或停止,致使脑供血受阻,引起脑细胞缺氧;颈部受外力作用气管被压扁,甚至完全闭塞,此时病人无... 自缢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自杀方法,引起死亡的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重力压迫颈动脉使大脑缺氧;颈部受压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变弱或停止,致使脑供血受阻,引起脑细胞缺氧;颈部受外力作用气管被压扁,甚至完全闭塞,此时病人无法呼吸,气体进出通道被切断,造成病人严重缺氧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精神病人 自我伤害行为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祁革 朱宏日 +2 位作者 黄敏捷 宋翠平 安红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S02期343-345,共3页
目的研究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法进行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临床实际效果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研究... 目的研究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法进行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临床实际效果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研究组40例患者,两组的治疗方法均在基础常规治疗方法之上进行开展,为对照组40例患者选择假刺激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高频rTMS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连续治疗10 d。然后对比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对抑郁症状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统计HAMD分数并对比,研究组40例患者的HAMD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40例患者的HAMD分数,此数据在两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对于显效的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的统计过程中,研究组4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4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此数据在两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而言,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率,增加治疗质量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临床治疗
下载PDF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伏迎春 周小东 +3 位作者 黄敏捷 祁革 谢红梅 唐学珍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57-58,共2页
猝死是指意外而突然的自然性死亡。死前无明显症状,但可能有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碍[1]。国内报道,精神病住院患者院内猝死率约为0.7%[2],猝死难以预料、抢救困难、成活率低,易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进行分析... 猝死是指意外而突然的自然性死亡。死前无明显症状,但可能有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碍[1]。国内报道,精神病住院患者院内猝死率约为0.7%[2],猝死难以预料、抢救困难、成活率低,易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进行分析,从护理角度探讨积极预防和应对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精神病人 猝死 因素分析 护理
下载PDF
音乐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宏日 祁革 周小东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S1期99-100,共2页
音乐治疗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音乐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赴利比里亚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宏日 周小东 +4 位作者 高明秀 祁革 方向明 唐翔宇 崔示德 《华北国防医药》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初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运输分队和工兵分队共463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①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 目的分析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初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运输分队和工兵分队共463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①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②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EPQ内外向维度与SCL-90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神经质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除躯体化、强迫因子外,精神质维度与SCL-90其余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掩饰性维度与抑郁、焦虑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③运输分队的强迫、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工兵分队(P<0.05)。结论赴利比里亚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自身的人格特征相关;工兵分队相对运输分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精神卫生 人格评价 症状自评量表 艾森克个性问卷
下载PDF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抽搐发作质量纵向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知源 周小东 +5 位作者 付华斌 朱宏日 祁革 宁卫东 田晓馨 赵云云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2-33,共2页
目的纵向观察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过程中抽搐发作质量随着治疗次数增加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106例在我院精神科顺序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排除MECT禁忌证,给予1~8次MECT。采用抽搐发作时间(EEG seizure du-ration,ESD)、平均抽搐... 目的纵向观察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过程中抽搐发作质量随着治疗次数增加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106例在我院精神科顺序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排除MECT禁忌证,给予1~8次MECT。采用抽搐发作时间(EEG seizure du-ration,ESD)、平均抽搐发作能量指数(average seizure energy index,ASEI)、发作后抑制指数(postictal suppression index,PSI)和最大持续一致性(maximum sustained coherence,MSC)等指标评估每次MECT治疗后的抽搐发作质量。结果除MSC外,ESD、ASEI和PSI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对MECT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能需要关注抽搐发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抽搐发作质量 纵向研究
下载PDF
改良电痉挛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郭永芳 周小东 +7 位作者 付华斌 朱宏日 路巍 刘知源 祁革 李秀景 罗克勇 宁卫东 《四川精神卫生》 201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MECT组进行MECT治疗,41名未行MECT的患者为药物组,另选... 目的探讨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MECT组进行MECT治疗,41名未行MECT的患者为药物组,另选取健康人82名为对照组,三组间性别、年龄均相匹配。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采用PANSS量表测评精神症状。结果 1MECT治疗4次后男性血清CRP浓度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ECT组治疗4次后、6次后血清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药物组治疗2周后血清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ECT治疗前后血清IL-1、IL-4、IL-6、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T治疗4次后血清CRP浓度高于其他治疗时间点(P<0.05);4MECT组有效率为63.8%,药物组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CT可能不引起细胞因子的显著变化,但会引起C-反应蛋白的应激性增高,且男性较女性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T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漏诊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自主呼吸恢复延迟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宏日 付华斌 +2 位作者 祁革 路巍 周小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5期8-8,共1页
1病例资料女,56岁。因睡眠差、烦躁、兴趣缺乏、行为消极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差、烦躁、兴趣缺乏、情绪低落,有轻生意念,20d前服农药自尽,被家属发现后送外院抢救脱险。1周前到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抑郁症,... 1病例资料女,56岁。因睡眠差、烦躁、兴趣缺乏、行为消极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差、烦躁、兴趣缺乏、情绪低落,有轻生意念,20d前服农药自尽,被家属发现后送外院抢救脱险。1周前到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抑郁症,给予盐酸舍曲林每日50mg口服,阿普唑仑0.8mg每晚口服,效果差,故收入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化合物 中毒 抑郁症 电惊厥疗法
下载PDF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家属焦虑心理分析与调适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宏日 祁革 周小东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S1期104-104,共1页
现代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痉挛治疗(ECT)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改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使患者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
关键词 精神病 电惊厥疗法 家属 心理疗法
下载PDF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增军 周小东 +3 位作者 刘知源 朱宏日 祁革 伏迎春 《华北国防医药》 2008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和丙泊酚(Propofol)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ern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障碍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n=43)、丙泊酚组(n=39)和对照组(n=30)3组,采用标准...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和丙泊酚(Propofol)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ern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障碍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n=43)、丙泊酚组(n=39)和对照组(n=30)3组,采用标准的电痉挛治疗(ECT)程序进行治疗,比较3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治疗后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均不少于25s,丙泊酚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30±9)s,依托咪酯组为(35±8)s,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丙泊酚组治疗后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及13.47%,对照组为37.50%,2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依托咪酯及丙泊酚均不会影响MECT治疗效果,但依托咪酯对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小于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电惊厥疗法 无抽搐 依托咪酯 丙泊酚 癫痫
下载PDF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新菊 祁革 李春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S1期81-82,共2页
舒适护理(comfort 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现代护理模式,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电惊厥疗法 舒适护理
下载PDF
不同静态电阻值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小东 朱宏日 +4 位作者 刘知源 崔雅丽 祁革 李亚强 张新菊 《华北国防医药》 2007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治疗前不同静态电阻值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精神障碍患者138例,随机分成三个研究组,每组46例。三组治疗前静态电阻值分别为第1组150~1000n、第2组1100~2000n、第3组2100~2900n。按常规进... 目的:观察治疗前不同静态电阻值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精神障碍患者138例,随机分成三个研究组,每组46例。三组治疗前静态电阻值分别为第1组150~1000n、第2组1100~2000n、第3组2100~2900n。按常规进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每例均进行10次。观察治疗后30分钟~8小时内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和延迟性意识障碍发生率。同时选择40例康复期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除不给予电刺激以外,余过程同研究组。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为5.80%(80例次)、恶心呕吐2.39%(33例次)、延迟性意识障碍为0.15%(2例次);对照组分别为1.50%(6例次)、0.75%(3例次)和0.00%(0例次)。第1组头痛发生率较第2和第3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2和第3组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和第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5)。恶心呕吐和延迟性意识障碍发生率在三组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2和第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前静态电阻值的大小对治疗后头痛发生率的影响较为明显,这是影响患者后续治疗依从性的关键性因素,如将静态电阻值控制在150~1000n范围内,其发生率最低,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电惊厥疗法 电阻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强化礼仪培训与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敏捷 王鑫 +1 位作者 祁革 赵云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6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礼仪 护士 综合素质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引发不自主运动障碍13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宏日 高明秀 +1 位作者 祁革 周小东 《人民军医》 2008年第4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电休克治疗 运动障碍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MMPI测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知源 李秀珍 +5 位作者 周小东 朱宏日 祁革 秦爱粉 徐振红 李凤竹 《华北国防医药》 2005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的MMPI特征。方法:使用网络心理CT系统对3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34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进行MMPI测试,并与58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效度量表与临床量表:除量表说谎...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的MMPI特征。方法:使用网络心理CT系统对3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34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进行MMPI测试,并与58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效度量表与临床量表:除量表说谎、男女子气外,大部分量表均示两患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与抑郁症组比较,后者在疑病、抑郁、癔症、精神衰弱、社会内向等量表高于前者(P<0.05);②心理防御机制量表两患者组在退缩、转移、投射等量表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与抑郁症组比较,后者在量表转移一项高于前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均有明显的MMPI偏离模式;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要注重对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MMPI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