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振荡技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疗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1
作者 李宇祺 祖萍 梁斌苗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51-454,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则是在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则是在COPD基础上,由于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的气道炎症加重,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急性加重和气道阻力的急性升高,需要额外的治疗^([2])。目前,肺通气功能检查贯穿于COPD患者的诊断、分级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振荡技术 呼吸系统症状 气道阻力 COPD患者 慢性气道炎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预后评估 气流受限
下载PDF
中学生视屏时间、心理亚健康与自伤行为 被引量:34
2
作者 付继玲 万宇辉 +5 位作者 孙莹 陶舒曼 祖萍 安静 王熙 陶芳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8-472,共5页
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视屏时间及自伤行为现状,探讨在不同心理亚健康状态下视屏时间与自伤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的中学生13817名,使用自伤行为及久坐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自伤行为和视屏时间,用青少年亚健康... 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视屏时间及自伤行为现状,探讨在不同心理亚健康状态下视屏时间与自伤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的中学生13817名,使用自伤行为及久坐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自伤行为和视屏时间,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心理亚健康状态。结果: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2085人(15.1%)、8077人(58.5%),心理亚健康状态者2997人(21.7%),有自伤行为者3899人(28.2%)。调整地区、性别、年级、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在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与自伤行为无统计学关联,而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27);无论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周末视屏时间>2 h/d均是自伤行的危险因素(OR=1.37、1.39)。结论:较长视屏时间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且视屏时间较长、心理亚健康状态可能和自伤行为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屏时间 自伤 少年 心理亚健康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体外应答功能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曲波 张宜俊 +3 位作者 刘惠萍 易学瑞 祖萍 章谷生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和T细胞对激活剂体外应答的功能。方法 用三色荧光染色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静息期和经激活剂激活后CD11c+DC和CD3 +/CD4+/CD69+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与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血中抗HB...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和T细胞对激活剂体外应答的功能。方法 用三色荧光染色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静息期和经激活剂激活后CD11c+DC和CD3 +/CD4+/CD69+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与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血中抗HBs阳性健康者相比 ,感染者组CD11c+型DC及其表达CD80和CD40共刺激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 ,以及经CD2 /CD2R强激活剂刺激后CD69+T细胞百分率等三项指标均呈明显低下的状态。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血中DC和T细胞对激活剂的体外刺激 ,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应答功能低下或缺陷 ,本研究涉及的三项细胞免疫检测方法有利于深入了解机体对病原体应答的能力 ,其结果有助于阐明发病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应答 分化抗原 检测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cAg特异性分泌γ-干扰素细胞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宜俊 夏书奇 +6 位作者 曾水娣 施理 祖萍 刘惠萍 易学瑞 田增遂 朱义鑫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应答不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数,探讨其在评价患者体内非溶细胞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83例免疫耐... 目的观察免疫应答不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数,探讨其在评价患者体内非溶细胞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83例免疫耐受期、49例免疫清除期患者和18名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为11—19个/4×10^5个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62.2%的免疫耐受期CHB患者低于正常值,44.9%的免疫清除期CHB患者高于正常值。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V DNA水平未发现有相关性,而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eAg S/N值在一定范围内有正相关趋势。13例免疫耐受期患者经乙型肝炎疫苗及草分枝杆菌制剂治疗3—6个月后,12例患者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采用ELISPOT测定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大多数CHB患者免疫应答能力,并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酶联免疫斑点法 Γ-干扰素
下载PDF
HBV转基因小鼠脾脏DC的TLR2、TLR9和T细胞Elispot检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光泽 熊一力 +4 位作者 刘慧萍 祖萍 杨富强 张宜俊 顾为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68,共2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HBV转基因小鼠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pot方法分别对转基因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的Toll样受体TLR2、TLR9和分泌γ干扰素T细胞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同种鼠比较,HBV转基因小鼠脾树突状细胞表达CD11c及T... 目的:进一步研究HBV转基因小鼠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pot方法分别对转基因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的Toll样受体TLR2、TLR9和分泌γ干扰素T细胞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同种鼠比较,HBV转基因小鼠脾树突状细胞表达CD11c及TLR2、TLR9无明显差异,但分泌IFN γ的T细胞对HBsAg特异性刺激产生的斑点数存在显著差异(P<0 0 5 )。结论:提示HBV转基因小鼠的先天和后天免疫状态是正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转基因小鼠 TLR2 TLR9 ELISPOT IFN-Γ
下载PDF
大剂量HBsAg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熊一力 刘惠萍 +2 位作者 祖萍 贾彦征 张宜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HBsAg疫苗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不同剂量HBsAg疫苗两次免疫小鼠后 ,用氚 -胸腺嘧啶核苷 ( [3 H]-TdR)掺入法 ,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 ,γ干扰... 目的 :探讨大剂量HBsAg疫苗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不同剂量HBsAg疫苗两次免疫小鼠后 ,用氚 -胸腺嘧啶核苷 ( [3 H]-TdR)掺入法 ,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 ,γ干扰素 (IFN -γ)含量及血清中抗HBsIgG2a阳转率。结果 :大剂量HBsAg疫苗单次免疫后 ,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强于对照组 (P <0 0 5 ) ;Th1型细胞因子IL - 2、IFN -γ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抗HBsIgG2a阳转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 (P <0 0 1)。加强免疫后 ,各项指标增高更显著 ,小剂量组才呈现显著性增高。结论 :大剂量HBsAg疫苗可诱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并使细胞免疫趋向Th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疫苗 乙型 免疫 细胞 小鼠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在伴Hp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薄文婷 祖萍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4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伴Hp感染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n=36)和常规护理组(n=36),均给予抗Hp的三联疗法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脑梗死常规综合治...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伴Hp感染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n=36)和常规护理组(n=36),均给予抗Hp的三联疗法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脑梗死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测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活化率,并统计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强化护理组Hp根除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护理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活化百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强化护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较长,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CD62p血小板百分率显著较低(P<0.05)。强化护理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0.55%(P<0.05)。结论综合性强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伴Hp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和凝血功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强化护理 幽门螺杆菌感染 急性脑梗死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鸡胚盘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易学瑞 祖萍 +3 位作者 刘慧萍 林伟英 孔祥平 张宜俊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1年第3期137-139,T002-T003,共5页
从鸡胚发育为 X期的鸡蛋中取胚盘细胞 ,经原代培养后用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作为标记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p L EGFP-C1转染鸡胚细胞观察 EGFP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在不同条件下的活细胞均见有 EGFP基因的稳定表达。这提示通过 EGF... 从鸡胚发育为 X期的鸡蛋中取胚盘细胞 ,经原代培养后用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作为标记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p L EGFP-C1转染鸡胚细胞观察 EGFP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在不同条件下的活细胞均见有 EGFP基因的稳定表达。这提示通过 EGFP基因转染鸡胚盘细胞可连续且直接观察活细胞中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鸡胚盘细胞 基因转染 脂质体 表达
下载PDF
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易学瑞 曾滢 +6 位作者 祖萍 朱征宇 刘光泽 甘建辉 袁有成 汪恩浩 张宜俊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3年第3期151-153,156,共4页
为研究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取经HBsAg免疫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制成5×106细胞悬液,分两份,一份经无佐剂HBsAg体外刺激48h后,取上清检测细胞因子;另一份细胞于培养56h后加入3H-TdR,继续培养16h,测定cpm值... 为研究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取经HBsAg免疫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制成5×106细胞悬液,分两份,一份经无佐剂HBsAg体外刺激48h后,取上清检测细胞因子;另一份细胞于培养56h后加入3H-TdR,继续培养16h,测定cpm值。结果表明,转基因鼠经多次免疫8个月后,其脾细胞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及T细胞增殖水平均较单次免疫一周后有显著性提高。而采用不同剂量HBsAg按常规免疫时并不能提高IL-2的水平。结果提示,反复大剂量的HBsAg可以打破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耐受,上调其细胞免疫功能,这为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转基因小鼠 免疫耐受 Thl细胞因子 T细胞增殖
下载PDF
大剂量HBsAg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0
作者 熊一力 刘惠萍 +2 位作者 祖萍 贾彦征 张宜俊 《实用临床医学(湖北)》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HBsAg疫苗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HBsAg疫苗两次免疫小鼠后,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 目的:探讨大剂量HBsAg疫苗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HBsAg疫苗两次免疫小鼠后,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含量及血清中抗HBs IgG2a阳转率。结果:大剂量HBsAg疫苗单次免疫后,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Tb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显著增高。(P均<0.05);抗HBs IgG2a阳转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1)。加强免疫后,各项指标增高更显著,小剂量组才呈现有意义增高。结论:大剂量HBsAg疫苗可诱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使细胞免疫趋向Th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HBSAG疫苗 小鼠 细胞免疫应答 调节作用 氚-胸腺嘧啶核苷 T淋巴 细胞增殖 测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斑蝥酊剂发泡液中的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邹晓军 刘惠萍 +3 位作者 程涛 施理 祖萍 张宜俊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3-825,共3页
目的:斑蝥酊剂可以引起皮肤产生水泡,通过检测发泡液中的成分从而研究斑蝥的发泡作用对机体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斑蝥酊剂作用于皮肤后8-12 h产生水泡,48 h后抽取发泡液,并用流工细胞术分析发泡液中的细胞组分。结果:发泡液大约有1... 目的:斑蝥酊剂可以引起皮肤产生水泡,通过检测发泡液中的成分从而研究斑蝥的发泡作用对机体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斑蝥酊剂作用于皮肤后8-12 h产生水泡,48 h后抽取发泡液,并用流工细胞术分析发泡液中的细胞组分。结果:发泡液大约有1×106-1×107/ml的细胞。其中大部分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还有树突状细胞(DC),而且发泡液的DC是外周血DC的3-10倍,并且还有Th1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结论:通过斑蝥的发泡作用可以局部富集DC并促进DC的成熟和分化,诱导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活化T细胞,并从局部到全身,激发人体机能的自身调节,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为通过发泡疗法治疗传染性疾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斑蝥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分化抗原
下载PDF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
12
作者 杨永红 祖萍 +1 位作者 刘瑛 潘苑芳 《护理学报》 1998年第3期16-17,共2页
对4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20例采用胸腺肽,13例采用干扰能,15例采用常规护肝降酶治疗。结果显示,胸腺肽能使70%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正常,55%患者HBeAg阴转,另 18/20例HBV DNA含量下降,病人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护理上要加... 对4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20例采用胸腺肽,13例采用干扰能,15例采用常规护肝降酶治疗。结果显示,胸腺肽能使70%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正常,55%患者HBeAg阴转,另 18/20例HBV DNA含量下降,病人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护理上要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控制输液速度,做好随访工作。同时,通过广泛的社会支持,增强患者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对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
全文增补中
HBcAg刺激对HBV慢性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晓岳 施理 +5 位作者 易学瑞 陈劼 刘惠萍 祖萍 孔祥平 张宜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慢性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PBM Cs)受HBV核心抗原 (HBVcoreantigen ,HBcAg)、表面抗原 (HBVsurfaceantigen ,HBsAg)刺激后分泌γ-干扰素 (interfero...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慢性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PBM Cs)受HBV核心抗原 (HBVcoreantigen ,HBcAg)、表面抗原 (HBVsurfaceantigen ,HBsAg)刺激后分泌γ-干扰素 (interferonγ ,IFN -γ)的免疫反应。方法 临床上选择 3 2例慢性HBV携带者 ,其中转氨酶升高的HBV免疫清除期患者及转氨酶正常的HBV免疫耐受期患者各半 ,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PBMCs ,体外用HBcAg、HBsAg刺激 ,并以 164 0培养基作为对照 ,用酶联免疫斑点 (enzymelinkim munalSpot,ELISPOT)方法检测PBMCs分泌IFN 0γ的免疫反应。结果 与 164 0刺激的对照相比 ,87 .5 %(14 /16例 )免疫消除期的HBV携带者PBMCs受HBcAg刺激 ,IFN -γ分泌实验阳性 ,而所有免疫耐受期的HBV携带者PBMCs受HBcAg刺激 ,IFN -γ分泌实验阴性 ,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BV免疫清除期与免疫耐受期患者PBMCs对HBcAg刺激的免疫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携带者 PBMC IFN-Γ 刺激 分泌 慢性携带者 免疫耐受期 密度梯度离心 斑点 培养基
下载PDF
不同剂量HBV疫苗接种产生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理 易学瑞 +4 位作者 陈劼 刘惠萍 祖萍 孔祥平 张宜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HBV疫苗接种产生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s ,CTL)反应。。方法  10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5组 :0 . 65、1 . 2 5、2 . 5、5组小鼠腹腔分别接种 0 . 65、1 . 2 .5、2 . 5、5 μg的HBV疫苗 ,其...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HBV疫苗接种产生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s ,CTL)反应。。方法  10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5组 :0 . 65、1 . 2 5、2 . 5、5组小鼠腹腔分别接种 0 . 65、1 . 2 .5、2 . 5、5 μg的HBV疫苗 ,其中一半小鼠 2周后加强免疫1次 :对照组小鼠同时按种 5 μg佐剂。分别在初次免疫后 4周或加强免疫后 2周 ,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 ;体外用HBV疫苗特异性CTL表位多肽S2 8 3 9 刺激 ;用特异性多肽S2 8 3 9、51 Cr标记的P815细胞作为靶细胞 ;4小时51 Cr释放实验检测CTL反应。结果 开始时随接种剂量增大CTL反应逐步增强 ,至 1 . 2 5 μg达到最大 ,以后又逐步减弱 ;加强免疫显著增强CTL反应。 结论 不同剂量HBV疫苗接种产生的CTL反应强弱不同 ,而且加强免疫能够提高CTL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疫苗 加强免疫 不同剂量 CTL反应 细胞毒T淋巴细胞 BALB/C小鼠 接种 多肽 靶细胞 特异性
下载PDF
小鼠接种rHBs疫苗产生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理 易学瑞 +4 位作者 陈劼 刘惠萍 祖萍 孔祥平 张宜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92-594,共3页
目的 研究小鼠免疫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vaccine,rHBs)产生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0.65、1.25、2.5、5 μg四组,腹腔分别接种0.65、1.25、... 目的 研究小鼠免疫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vaccine,rHBs)产生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0.65、1.25、2.5、5 μg四组,腹腔分别接种0.65、1.25、2.5、5 μg的rHBs,一半4、鼠2周后加强免疫1次。分别在初次免疫后2周或加强免疫后2周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实验组用rHBs(10 μg/m1)刺激脾T淋巴细胞,对照组用PBS代替rHBs刺激脾T淋巴细胞;3天后用3H掺入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以3H掺入的同位素cpm值及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实验组cpm值/对照组cpm值)表示。结果 只接受单次免疫的0.65,1.25,2.5,5 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55、1.93、2.41、2.81;而接受加强免疫的0.65、1.25、2.5、5 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61、2.05、3.74、3.62。结论 小鼠接种rHBs后产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加强免疫或增加接种剂量可以增强反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T淋巴细胞 BALB/C小鼠 HB 特异性 加强免疫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对照组 基因重组 刺激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新型佐剂及其与重组HBsAg结合物的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有成 易学瑞 +1 位作者 祖萍 张宜俊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正电荷脂质体免疫佐剂,研究其粒径、稳定性,及其与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结合率和结合物的稳定性。方法 合成DC胆固醇(DC-Chol),并采用薄膜法制备脂质体,电镜测其粒径。脂质体与HBsAg混合后高速离心,用 ELISA分别测定游...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正电荷脂质体免疫佐剂,研究其粒径、稳定性,及其与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结合率和结合物的稳定性。方法 合成DC胆固醇(DC-Chol),并采用薄膜法制备脂质体,电镜测其粒径。脂质体与HBsAg混合后高速离心,用 ELISA分别测定游离和结合的 HBsAg含量,计算HBsAg与脂质体的结合率。将 DC-Chol与HBsAg结合物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抗体的滴度。结果 合成DC-Chol的产率为67%,C、H、N含量与理论含量相比,在测量误差范围内。脂质体平均粒径180mm,4℃放置10个月约产生15%的沉淀。结合物明显沉淀,上清清亮,结合率在 98%左右。初次免疫 3周脂质体组的IgG1的 A值是铝佐剂组的 6倍,IgG 2a是 14.9倍。结论本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小,稳定性好,与HBsAg结合率高,能有效地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制备新型乙肝疫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荷脂质体 乙肝表面抗原 佐剂 理化性质 重组HBsAg结合物
下载PDF
大剂量 HBsAg 疫苗对 HBV 转基因小鼠细胞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惠萍 施理 +2 位作者 祖萍 熊一力 张宜俊 《传染病信息》 2003年第3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大剂量 HBsAg 疫苗对 HBV 转基因小鼠(Tg 鼠)细胞免疫应答影响。方法用大剂量HBsAg 疫苗免疫 Tg 鼠后,用流式细胞术、氚-胸腺嘧啶核苷(^+H-TdR)掺入法和 ELISA,分别检测其树突状细胞(DC)、T 淋巴细胞增殖及其诱生细胞因子 IL-2... 目的研究大剂量 HBsAg 疫苗对 HBV 转基因小鼠(Tg 鼠)细胞免疫应答影响。方法用大剂量HBsAg 疫苗免疫 Tg 鼠后,用流式细胞术、氚-胸腺嘧啶核苷(^+H-TdR)掺入法和 ELISA,分别检测其树突状细胞(DC)、T 淋巴细胞增殖及其诱生细胞因子 IL-2、IFNγ的水平。结果大剂量 HBsAg 疫苗组 DC 表面共刺激分子和 I-E^k 表达,特异 T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其诱生细胞因子 IL-2、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HBsAg 疫苗增强 Tg 鼠细胞免疫应答,恢复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HBSAG疫苗 HBV 转基因 小鼠 细胞免疫调节 实验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宜俊 王添章 +7 位作者 熊一力 祖萍 易学瑞 贾彦征 尤玉琴 曾滢 汪恩浩 武常青 《传染病信息》 2003年第2期87-90,共4页
探讨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免疫疗法+拉米夫定)76例,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38例。2组病例根据血清ALT、HBV标志物水平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疗法包括应用乙型肝炎疫苗、绿脓... 探讨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免疫疗法+拉米夫定)76例,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38例。2组病例根据血清ALT、HBV标志物水平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疗法包括应用乙型肝炎疫苗、绿脓杆菌菌毛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结果免疫清除期病例的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5/34(44.1%),对照组为2/17(11.8%),P<0.05。HBV DNA阴转率2组分别为82.5%和70.6%。免疫耐受期病例的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1/42(26.2%),对照组1/21(4.8%),P<0.05 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23/42(54.8%),对照组6/21(28.6%),P<0.05。结论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可以提高CHB患者HBeAg及HBV DNA阴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疗法 拉米夫定 联合治疗 治疗 应用
下载PDF
合肥市蜀山区2015~2016年昼夜温差影响死亡风险的时间序列研究
19
作者 徐峰生 田余红 +3 位作者 梁金凤 阚俊玲 祖萍 苏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索昼夜温差对合肥市蜀山区每日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2015~2016年每日主要监测数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PM_(2.5)、PM_(10)、NO_2、SO_2, CO和O_3,并收集同期蜀山区居民每日死亡监测数据。采用泊松广义线性回... 目的探索昼夜温差对合肥市蜀山区每日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2015~2016年每日主要监测数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PM_(2.5)、PM_(10)、NO_2、SO_2, CO和O_3,并收集同期蜀山区居民每日死亡监测数据。采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昼夜温差对死亡发生的影响。结果本地区昼夜温差同PM_(2.5)、NO_2、SO_2、O_3等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正相关。昼夜温差增大会增加死亡发生的风险,此效应在暴露后第1天出现,并可持续多天,在暴露后第3天达到最大。按死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学历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患有心血管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已婚者、高中以上学历者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男性和女性死亡者之间尚未发现差异。结论昼夜温差增大会增加人群死亡发生的风险,并存在一定滞后性。所以要降低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并在昼夜温差较大时适当的做好防护措施,以降低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温差 死亡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小鼠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反应
20
作者 施理 易学瑞 +4 位作者 陈吉力 刘惠萍 祖萍 孔祥平 张宜俊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观察小鼠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rHB)后,脾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方法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小鼠接种5μg佐剂,2、3、4组小鼠分别腹腔接种0·65、1·25和5·0μg的rHB,其中一半小鼠2周后加强免疫1... 目的观察小鼠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rHB)后,脾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方法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小鼠接种5μg佐剂,2、3、4组小鼠分别腹腔接种0·65、1·25和5·0μg的rHB,其中一半小鼠2周后加强免疫1次。分别在初次免疫后4周和加强免疫后2周,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用rHB刺激,检测释放IL-2及IFN-γ的水平。结果单次免疫后和加强免疫后各组IL-2和IFN-γ均显著升高,且有随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结论小鼠接种rHB后,脾T淋巴细胞分泌IL-2及IFN-γ显著增加,并与接种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细胞因子 释放反应 剂量 免疫接种 脾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