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衰老细胞促进病毒感染诱导的炎症并抑制病毒复制
1
作者 崔湘铧 邬开朗 祝成亮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15,共7页
目的:探究衰老对病毒感染和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阿霉素(DOX)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衰老(衰老组),常规培养的A549细胞为对照组。利用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对照组和衰老组A... 目的:探究衰老对病毒感染和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阿霉素(DOX)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衰老(衰老组),常规培养的A549细胞为对照组。利用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对照组和衰老组A549细胞。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8周龄为年轻组(n=3),15月龄以上为年老组(n=3),腹腔注射VSV病毒1×10~7PFU/只,24h后采集肝、脾、肺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干扰素-β(IFN-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以及病毒复制;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核因子κB p65蛋白、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p65)蛋白表达量;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VSV病毒和HSV病毒复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组细胞周期阻滞蛋白P16、P21显著升高;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也明显增多;两组细胞同时感染VSV病毒,衰老组细胞IFN-β显著降低,而IL-6、IL-1β显著升高;同时NF-κB通路关键蛋白p65、p-p6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细胞感染VSV及HSV病毒,衰老组细胞相应的病毒复制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年轻组小鼠相比,年老组小鼠感染VSV病毒后脾和肺中炎症反应显著增强,肝中无明显变化。结论:DOX可以诱导细胞衰老。衰老细胞和衰老个体感染病毒后表现为较高的炎症反应,衰老细胞感染病毒还表现较低的抗病毒反应,这些可能是衰老导致病毒疾病进程延长的潜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病毒感染 炎症反应 干扰素 病毒复制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祝成亮 周新 +1 位作者 刘芳 胡汉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113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0 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型进行分析,并对其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高脂血症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113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0 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型进行分析,并对其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高脂血症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5 )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 ;在载脂蛋白E的3种基因型中以载脂蛋白E3/3型多见,高脂血症患者中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5 )。结论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高脂血症患者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实验诊断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祝成亮 吴鹏 邬开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136-138,共3页
对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最新实验方式引入教学环节并以多样化的形态学教学内容补充到手工实验中,结合理论课中循证医学的思路,探讨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载脂蛋白M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祝成亮 刘芳 周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59-661,共3页
载脂蛋白M是分子量为26 kDa的糖蛋白,在血浆中,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M是非典型的载脂蛋白,根据其基本结构,认为它属于Lipocalin家族。Lipocalin含有一个β平行桶状三级结构,能够运输疏水小分子复合物。载脂蛋白M基因的表达... 载脂蛋白M是分子量为26 kDa的糖蛋白,在血浆中,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M是非典型的载脂蛋白,根据其基本结构,认为它属于Lipocalin家族。Lipocalin含有一个β平行桶状三级结构,能够运输疏水小分子复合物。载脂蛋白M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仅在肝脏和肾脏表达,然而它在高密度脂蛋白代谢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其功能可能与肝脏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参与胆固醇逆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载脂蛋白M的研究 综述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逆转运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上调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祝成亮 李艳 +2 位作者 叶芳丽 刘兴晖 赵佩珍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2497-2498,共2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对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的影响。方法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FH-1株HCV病毒感染的Huh7.5.1细胞及其对照细胞中CTHR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THRC1血清学含量。...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对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的影响。方法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FH-1株HCV病毒感染的Huh7.5.1细胞及其对照细胞中CTHR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THRC1血清学含量。结果 HCV感染的Huh7.5.1细胞CTHR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细胞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丙肝患者CHTRC1血清学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HCV能够在体内外上调CTHRC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对白细胞介素32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祝成亮 李艳 +1 位作者 刘兴晖 叶芳丽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2708-2709,共2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体内外对白细胞介素32(IL-32)表达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uh7.5.1细胞中IL-3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32的血清含量。结果 HCV感染的Huh7.5.1细胞IL-32 mRN...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体内外对白细胞介素32(IL-32)表达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uh7.5.1细胞中IL-3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32的血清含量。结果 HCV感染的Huh7.5.1细胞IL-3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细胞高,HCV患者IL-32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 HCV能够在体内外促进IL-32的合成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表达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5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祝成亮 李艳 袁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将HBV感染性克隆pHBV1.3及其启动子pHBV-Luc分别转染HepG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L-35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将HBV感染性克隆pHBV1.3及其启动子pHBV-Luc分别转染HepG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L-35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水平;采用Luminometer荧光检测仪分析HBV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 IL-35能够抑制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及细胞内HBV cccDNA的拷贝数,并下调HBV启动子的活性。结论 IL-35能够在HepG2细胞中抑制HB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3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复制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7启动子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祝成亮 王适群 +2 位作者 张蕊 刘芳 汪宏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922-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7 p28基因启动子区-964A/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和152例健康对照者白细胞介素27 p28启动子区-964A/G多态性...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7 p28基因启动子区-964A/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和152例健康对照者白细胞介素27 p28启动子区-964A/G多态性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7血清学水平。结果慢性乙肝感染组白细胞介素27 p28启动子区-964位点的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R=1.75;95%CI:1.12-2.72;P=0.013);白细胞介素27水平在慢性乙肝患者显著升高(P<0.001)。结论白细胞介素27 p28启动子区-964A/G多态性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易感的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多态性 限制性片断长度 白细胞介素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祝成亮 李艳 +1 位作者 汪明 高国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2期2947-2948,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GFBP3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IGFBP3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FBP3血清学含量。结果 IGFBP3mRNA...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GFBP3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IGFBP3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FBP3血清学含量。结果 IGFBP3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HepG2.2.15高;乙肝患者IGFBP3血清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能够在体内、外抑制IGFBP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表达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对白细胞介素35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祝成亮 李艳 +1 位作者 袁丽 刘兴晖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2874-2875,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15例健康对照者IL-35的血清含量,将HBV感染性克隆p HBV1.3转染THP-1细胞,采用逆转录PCR(RT-PCR)及ELISA检测细胞I...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15例健康对照者IL-35的血清含量,将HBV感染性克隆p HBV1.3转染THP-1细胞,采用逆转录PCR(RT-PCR)及ELISA检测细胞IL-35 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HBV患者IL-35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P-1细胞转染p HBV1.3后IL-35m 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 HBV能够上调IL-35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3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表达
下载PDF
HBV感染患者LP(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11
作者 祝成亮 李艳 +3 位作者 高国生 张平安 叶芳丽 刘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7期2137-2138,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脂蛋白(a)[LP(a)]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V感染患者和健康者血清LP(a)水平,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HF)和肝细胞癌(HCC)患者LP(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HBV感染患...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脂蛋白(a)[LP(a)]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V感染患者和健康者血清LP(a)水平,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HF)和肝细胞癌(HCC)患者LP(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HBV感染患者血清LP(a)水平低于健康者(P<0.05);CHB患者LP(a)水平高于HF患者和HCC患者(P<0.05)。结论 HBV能够抑制LP(a)的表达,其血清水平与疾病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脂蛋白A 肝硬化 肝肿瘤
下载PDF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4A对乙肝病毒复制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祝成亮 李艳 +1 位作者 叶芳丽 汤兆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13-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4A(KIF4A)对乙肝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不同质量的KIF4A真核表达载体Flag2B-KIF4A转染HepG2.2.15细胞后,采用ELISA法对细胞上清液中的HBsAg和HBeAg进行定量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闭合环...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4A(KIF4A)对乙肝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不同质量的KIF4A真核表达载体Flag2B-KIF4A转染HepG2.2.15细胞后,采用ELISA法对细胞上清液中的HBsAg和HBeAg进行定量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水平;将不同质量的Flag2B-KIF4A与HBV感染性克隆pHBV1.3、启动子pHBV-Luc共转染HepG2细胞后,采用荧光检测仪检测HBV启动子活性。结果 KIF4A能够上调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和cccDNA的水平,并上调HBV启动子活性,且调节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KIF4A在HepG2细胞可以促进HB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驱动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转染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表达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祝成亮 李艳 +1 位作者 汪付兵 刘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1期2790-2791,2794,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BV感染性克隆pHBV1.3与IGFBP7基因启动子pIGFBP7-Luc共转染HepG2细胞,并测定IGFBP7基因启动子pIGFBP7-Luc荧光素酶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BV感染性克隆pHBV1.3与IGFBP7基因启动子pIGFBP7-Luc共转染HepG2细胞,并测定IGFBP7基因启动子pIGFBP7-Luc荧光素酶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GFBP7mRNA和IGFBP7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pBlue-ks和pHBV1.3后,IGFBP7基因启动子pIGFBP7-Luc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265.7±20.8)RUL/μg和(955.4±39.8)RUL/μg;IGFBP7mRNA和IGFBP7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HBV通过上调IGFBP7基因启动子活性来上调IGFBP7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荧光素酶活性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后大鼠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蒙兰青 黄瑞雅 +3 位作者 祝成亮 韦世革 李雪斌 黄建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形成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98只随机分为A、B、C 3个部分,分别检测脑含水量、AQP4蛋白和AQP4 mRNA,每部分又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形成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98只随机分为A、B、C 3个部分,分别检测脑含水量、AQP4蛋白和AQP4 mRNA,每部分又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测定脑含水量、AQP4蛋白和AQP4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和模型组12 h之后脑含水量增加(P<0.05),1天时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3天时脑含水量达到高峰并持续到5天,在相同的时间点,治疗组脑含水量比模型组明显少(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12 h之后AQP4蛋白和AQP4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1天时明显升高(P<0.01),3天达到高峰持续至5天,以后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在各时间点AQP4蛋白、AQP4 mRNA均在低水平表达(P<0.05),1-5天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三七总皂甙 水孔蛋白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低剂量FK506对伤段组织电解质水含量失衡的早期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峰 祝成亮 +2 位作者 陈安民 郭风劲 陶凤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415-1417,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抗移植排斥药物—FK506对伤段脊髓组织钙、镁离子及水含量的影响,明确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抗移植排斥药物—FK506对伤段脊髓组织钙、镁离子及水含量的影响,明确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做椎板切除术。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术后6、12、24h取材,采用干湿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钙、镁离子含量。[结果]伤段脊髓组织中水含量及钙离子水平升高,两者均于伤后12h达高峰,而镁离子水平降低,应用FK506可显著改善上述变化(P<0.05,P<0.01)。[结论]低剂量FK506可减轻伤段脊髓组织水肿和电解质失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水肿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脊髓冲击伤后应用低剂量FK506抑制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峰 陈安民 +2 位作者 郭风劲 祝成亮 陶凤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968-1973,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冲击伤后应用低剂量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根据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暴露脊髓T10节段,以重量为10g的铁锤从4cm高处自由落下,造成...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冲击伤后应用低剂量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根据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暴露脊髓T10节段,以重量为10g的铁锤从4cm高处自由落下,造成T10段脊髓冲击伤。假手术组5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技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实验组病理学观察和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神经细胞凋亡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于伤后7d达高峰,两者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K506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脱噬作用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FK506
下载PDF
低剂量他克莫司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峰 陈安民 +1 位作者 郭风劲 祝成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27-931,I0017,共6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损伤组(30只)和FK506治疗组(3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T10脊髓,假手术组仅做... 目的:探讨低剂量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损伤组(30只)和FK506治疗组(3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T10脊髓,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术。FK506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致伤后30min、6h、24h、48h、72h取伤段脊髓组织行病理观察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伤后1、3、7、14、21d行脊髓功能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结果:伤后3、7、14、21d,FK506治疗组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明显优于损伤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各时间点FK506治疗组脊髓损伤区出血坏死较损伤组轻;伤后6、24、48、72h神经细胞凋亡FK506治疗组较损伤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他克莫司(0.3mg/kg)治疗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凋亡 神经保护药 他克莫司 大鼠
原文传递
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潘峰 陈安民 +1 位作者 祝成亮 陶凤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天分别采用Tarlov评分和BBB(... 目的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天分别采用Tarlov评分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对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大鼠BBB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Tarlov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只在1、3、7天时差异才非常显著(P<0.01);评分值按百分制换算后,假手术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仅在伤后7天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差异较大,伤后1、3、7天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BBB评分的敏感性和区分度优于Tarlov评分,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下肢 行为学 评估标准 比较研究 大鼠
下载PDF
FK506抑制脊髓挫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峰 陈安民 +3 位作者 郭风劲 祝成亮 陶凤华 赵东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挫伤后早期应用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脊髓挫伤后5 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生...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挫伤后早期应用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脊髓挫伤后5 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生理盐水。伤后3,7,14,21 d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NOS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同时行脊髓组织尼氏染色病理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病理学观察和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iNOS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于伤后7 d达高峰,两者表达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K506能抑制大鼠脊髓挫伤后iNOS表达,减轻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FK506 大鼠
下载PDF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欢 陈娟娟 +1 位作者 祝成亮 张平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AFP联合检测对诊断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19年9月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225例,其中HBV感染导致的HCC患者(HCC组)97例,慢性乙型肝...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AFP联合检测对诊断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19年9月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225例,其中HBV感染导致的HCC患者(HCC组)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41例,健康体检者(NC组)87例,分别测定三组人群的GDF15和AFP水平。计量资料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法检验各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性,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GDF15和AFP联合的回归模型,并绘制GDF15和AFP单独或联合检测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HCC组、CHB组和NC组的GDF15和AF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77、119.12,P值均<0.01);HCC组GDF15水平明显高于CHB组和NC组(P值均<0.01);HCC组和CHB组AFP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且HCC组AFP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DF15、AFP及二者联合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2、74.0%和68.3%,0.660、45.8%和85.4%,0.816、88.4%和68.5%。结论GDF15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HBV相关HCC的诊断性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生长分化因子 甲胎蛋白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