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深层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
作者 祝晓彬 吴吉春 +2 位作者 叶淑君 赵建康 吴孟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3,共6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做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心,对该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该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数值模拟,避免了以前将各行政区边界作为研究区边界分别来模拟各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所带来的人为误差。对... 长江三角洲地区做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心,对该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该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数值模拟,避免了以前将各行政区边界作为研究区边界分别来模拟各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所带来的人为误差。对如此大面积、条件复杂的多层含水层系统,建立了反映该区地下水贮存和总体运移特征的三维模型,在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国际通用标准软件GMS对其进行精细剖分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进一步对该区地下水资源几种不同开采方案进行了评价,为该区今后建立水资源管理模型提供依据,为其经济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用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深层 地下水资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GMS在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深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祝晓彬 吴吉春 +2 位作者 叶淑君 赵建康 吴孟杰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9,33,共5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引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其基础和前提是对该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调查和评价。由于长江三角洲面积大 ,含水层系统结构复杂 ,...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引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其基础和前提是对该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调查和评价。由于长江三角洲面积大 ,含水层系统结构复杂 ,所以准确评价该区的地下水资源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本文采用GMS ,实现了对该区长江以南深层地下水的三维数值模拟。应用过程及模拟结果表明GMS具有操作简便、三维可视效果好、前后处理能力强等突出优点 ,即便用于长江三角洲如此大范围、条件复杂、实际工作量非常大地区的地下水数值模拟 ,仍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 长江三角洲 地下水资源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地下水模拟系统(GMS)软件 被引量:202
3
作者 祝晓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3-55,共3页
国外在应用通用标准软件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时,GMS软件以其友好的使用界面,强大的前处理、后处理功能及其优良的三维可视效果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对GMS软件各模块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 国外在应用通用标准软件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时,GMS软件以其友好的使用界面,强大的前处理、后处理功能及其优良的三维可视效果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对GMS软件各模块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列举了该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以供使用GMS软件的工作人员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软件 地下水 数值模拟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渗水规律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祝晓彬 吴吉春 +2 位作者 陈景雅 张健康 高建新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36,共5页
以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饱和-非饱和带渗水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设计两种不同模拟方案,第一方案是为检验已存在隔、排水措施的性能,计算中央分隔带底部设置的排水管流出的水量;第二方案是假定中央分隔带现有... 以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饱和-非饱和带渗水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设计两种不同模拟方案,第一方案是为检验已存在隔、排水措施的性能,计算中央分隔带底部设置的排水管流出的水量;第二方案是假定中央分隔带现有隔、排水措施不存在的情况下,中央分隔带顶部入渗水量引起天然潜水面上升的高度,模拟饱和-非饱和界面的运移过程。两种不同模拟方案的计算结果为中央分隔带的隔、排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其它饱和-非饱和带渗水规律的研究具有借鉴和类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中央分隔带 渗水
原文传递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及进化求解 被引量:11
5
作者 骆乾坤 吴剑锋 +2 位作者 林锦 祝晓彬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3,共7页
采用模拟-优化方法建立了一个用于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包括最小化监测费用、污染物质量评估误差、污染羽一阶矩评估误差和二阶矩评估误差等4个目标函数,以充分揭示减少地下水污染监测费用与提高污染监测精度之... 采用模拟-优化方法建立了一个用于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包括最小化监测费用、污染物质量评估误差、污染羽一阶矩评估误差和二阶矩评估误差等4个目标函数,以充分揭示减少地下水污染监测费用与提高污染监测精度之间的权衡关系。将改进小生境Pareto遗传算法与地下水流模拟程序和污染物运移模拟程序相耦合用于求解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多目标设计模型。算例研究表明,采用进化算法求解监测网的多目标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各个目标函数间的权衡关系,并且不用考虑传统方法中惩罚因子的影响。与单目标优化模型相比,多目标优化模型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优化问题的一系列Pareto权衡解,以利于相应条件下决策者选择最为经济有效的地下水污染监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监测网设计 多目标优化 遗传算法 权衡
下载PDF
基于含水层DNAPL污染修复替代模型的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宋健 吴剑锋 +2 位作者 杨蕴 祝晓彬 吴吉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90-3396,共7页
基于Kriging方法建立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DNAPL污染含水层的替代模型,与混合多目标算法NSGAII-HCS(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Hill climber with step)耦合,实现修复成本最小化和治理效率最大化的多目标优化.以三维非... 基于Kriging方法建立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DNAPL污染含水层的替代模型,与混合多目标算法NSGAII-HCS(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Hill climber with step)耦合,实现修复成本最小化和治理效率最大化的多目标优化.以三维非均质承压含水层中PCE污染物的运移与修复过程为例,采用UTCHEM程序模拟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含水层过程.将Kriging替代模型与多相流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对比,两种模型得到的含水层中PCE去除效率的平均相对拟合误差为0.80%,相关系数为0.9992,表明Kriging模型可以有效替代多相流模型.进一步将替代模型的Pareto最优解与相应的多相流模型的模拟值进行比较,得到两种模型的平均相对拟合误差仅为0.70%,相关系数达0.9998,表明在多目标优化的迭代求解过程中可以直接调用Kriging替代模型,而无须重复调用多相流模型的大负荷运算,从而为制定表面活性剂强化含水层修复决策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增强含水层修复 DNAPL 混合多目标算法 替代模型 UTCHEM
下载PDF
混合地质建模方法刻画复杂含铀砂层地质结构 被引量:5
7
作者 苏学斌 祝晓彬 +8 位作者 翁海成 张宇 刘正邦 杨蕴 原渊 周根茂 吴吉春 李宏星 刘双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219,227,共9页
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的地层建模与岩性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中。对于矿区地质结构复杂、透镜体大量发育、矿层与围岩交互发育的地质结构,单纯使用地层建模方法很难划分地层层序,岩性建模方法难以刻画地层的连续性,且在局部... 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的地层建模与岩性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中。对于矿区地质结构复杂、透镜体大量发育、矿层与围岩交互发育的地质结构,单纯使用地层建模方法很难划分地层层序,岩性建模方法难以刻画地层的连续性,且在局部缺乏钻孔资料时容易出现突变现象。提出一种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地层建模方法构建矿区层序清晰的标志地层,并确定地质模型标志层架构及分布范围;然后采用岩性建模方法构建具有复杂交互结构的含水层及含矿砂层;最后将地层建模和岩性建模部分通过模型拼接,最终构建砂岩型铀矿床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以北方某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含铀砂体及其围岩地质结构为例,依据提出的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并采用EVS(Earth Volumetric Studio)软件完成了复杂的含铀砂层地质建模,并与岩性建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层/岩性混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建模精度,可用于刻画含铀砂层非连续发育的砂岩型铀矿床的复杂地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地质结构 三维地质建模 地层建模 岩性建模 EVS
下载PDF
死端孔隙对溶质运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余期冲 祝晓彬 +2 位作者 吴吉春 吴剑锋 曹萌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0-164,172,共6页
拖尾分布是溶质运移规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死端孔隙、透镜体等空间结构形成的非均质性以及密度变化产生的指状流会导致溶质运移拖尾分布。论文选择保守性溶质氯化钠作为示踪剂,采用砂柱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以死端孔隙导致的非均质性以及... 拖尾分布是溶质运移规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死端孔隙、透镜体等空间结构形成的非均质性以及密度变化产生的指状流会导致溶质运移拖尾分布。论文选择保守性溶质氯化钠作为示踪剂,采用砂柱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以死端孔隙导致的非均质性以及由不同浓度和温度形成的变密度条件对溶质运移拖尾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死端孔隙的存在会延迟溶质运移穿透曲线出峰时间,降低峰值及出现拖尾分布,随着死端孔隙介质体积或数量的增加这一现象越明显;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拖尾现象越明显,且温度的升高会加剧这一现象。对比死端孔隙、温度和浓度三者对溶质运移拖尾分布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死端孔隙,其次是浓度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端孔隙 拖尾分布 变密度流 溶质运移
下载PDF
TOUGH2在低中放核素地下水迁移模拟中的应用与改进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亮 吴吉春 +1 位作者 祝晓彬 徐月平 《工程勘察》 2013年第6期38-42,65,共6页
本文在TOUGH2源程序的基础上,改进了用于模拟放射性核素在饱和-非饱和地下水中运移的模块EOS7R,使之可以同时计算多种核素组分。改进后的程序经检验运行正常。本文同时设计一个理想算例,考虑多种常见低中放核素,按半衰期与分配系数等特... 本文在TOUGH2源程序的基础上,改进了用于模拟放射性核素在饱和-非饱和地下水中运移的模块EOS7R,使之可以同时计算多种核素组分。改进后的程序经检验运行正常。本文同时设计一个理想算例,考虑多种常见低中放核素,按半衰期与分配系数等特征分类比较。结果表明,吸附作用是核素通过包气带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提出的针对TOUGH2源程序的改进思路,实现了多种核素组分模拟的目的,并且有效节省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有限差分法 放射性核素 数值模拟 TOUGH2 多组分
原文传递
场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期冲 祝晓彬 +2 位作者 吴吉春 吴剑锋 杨仪 《地下水》 2015年第3期24-27,62,共5页
基于野外实际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和长时间抽灌实验,构建场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水热耦合模型,进行场地地下水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场地群井观测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诸观测孔各时段的绝对误差均值为0.38℃,平均相对误差率为2.00%,... 基于野外实际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和长时间抽灌实验,构建场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水热耦合模型,进行场地地下水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场地群井观测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诸观测孔各时段的绝对误差均值为0.38℃,平均相对误差率为2.00%,表明模型模拟结果良好。模型经验证后,预测不同抽灌模式下温度场分布,发现季节性交替抽灌结果优于正常抽灌,但均产生热贯通现象,说明现状抽灌井距(30 m)偏小。设计不同抽灌井距情况模拟回灌井对抽水井的影响,得到研究场地合理井距为50 m。进一步研究渗透系数、热弥散度、抽灌水量和回灌水温差对合理井距的影响,发现抽灌水量和回灌水温差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热量运移 合理井距
下载PDF
“地下水动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11
作者 曾献奎 祝晓彬 吴吉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7期69-72,共4页
“地下水动力学”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课时多、理论公式推导多、前沿热点科学问题多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新形势下的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地下水动力学”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课时多、理论公式推导多、前沿热点科学问题多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新形势下的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通过在线教学移动平台实现互馈式课堂教学。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式探索学习,有机整合多元化的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拓展教学,采用全过程多元化的综合测评方式评价学习效果。这些探索举措,实现了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效评估、互馈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力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 虚拟仿真 互馈式学习 综合测评
下载PDF
不同方法求解疏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骆勇 祝晓彬 +5 位作者 郭飞 吴吉春 蒋建国 曾献奎 范亚民 王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157,共8页
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疏排水过程引起的地面沉降是一个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过程。基于算例模型,分别采用目前常用的基于渗流-沉降分步计算的土力学经验公式、渗流-沉降部分耦合的GMS软件中SUB模型以及目前少用的基于渗流-沉降全耦合的COMSO... 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疏排水过程引起的地面沉降是一个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过程。基于算例模型,分别采用目前常用的基于渗流-沉降分步计算的土力学经验公式、渗流-沉降部分耦合的GMS软件中SUB模型以及目前少用的基于渗流-沉降全耦合的COMSOL Multiphysics模型对疏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对比不同方法计算结果表明,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疏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可行且计算结果较经验公式法、GMS中SUB模型的结果更为合理、更符合实际沉降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和GMS中SUB模型对比研究了不同渗透系数对地面沉降计算的影响,结果进一步验证了COMSOL Multiphysics求解疏排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SOL MULTIPHYSICS 疏排水 地面沉降 GMSSUB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优化模型的水质评价与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分析——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饮用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窦小涵 潘叶 +3 位作者 王腊春 陈睿东 祝晓彬 马小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83,190,共12页
[目的]明确富矿岩溶区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和重金属元素健康危害程度,完善水源地环境管控措施,为当地饮用水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水体重金属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饮用水源地为例,监测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 [目的]明确富矿岩溶区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和重金属元素健康危害程度,完善水源地环境管控措施,为当地饮用水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水体重金属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饮用水源地为例,监测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水质常规指标和重金属Fe, Mn, Cu, Zn, As, Pb的含量,结合单一熵权法和聚类权法,引入相对隶属度和级别特征值对水体进行水质模糊评价,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丰枯两季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水源地水质总体达到模糊综合优化模型评价结果的Ⅲ类,总氮和总大肠菌群为主要超标因子,地表水水源地中Fe, Pb最大值超过Ⅲ类水标准。Fe, Zn和Pb主要来源于采矿业和工业,Mn和As主要来源于农业,Cu主要来源于农业和交通污染。[结论]基于组合权和模糊综合优化模型的水质评价结果较单一权重的常规模型更加可信合理,致癌重金属As是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儿童较成人更易受到重金属危害,需加强对重金属健康风险的管控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组合权重法 饮用水源地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层状非均质结构包气带入渗过程单相流与两相流数值模拟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靖勋 冯洪川 +4 位作者 祝晓彬 吴吉春 吴剑锋 卫云波 王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共9页
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定量研究层状非均质岩性结构和入渗速率对其影响,有助于解决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单相流模型或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的问题。结合填埋场等场地地层条件及污废水入渗特征,分别建立了“... 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定量研究层状非均质岩性结构和入渗速率对其影响,有助于解决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单相流模型或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的问题。结合填埋场等场地地层条件及污废水入渗特征,分别建立了“上细下粗”和“上粗下细”包气带层状非均质岩性结构水分入渗单相流和水气二相流模型,探讨不同层状非均质岩性结构条件下模型的适用性。在“上粗下细”岩性结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入渗速率对水气两相运移结果的影响。基于论文模型研究表明:(1)在包气带岩性结构为“上细下粗”的条件下,气相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可直接采用单相流模型对包气带水分运移进行模拟;在“上粗下细”岩性结构和本次模型设定的底部压力保持不变及污废水泄漏前场地未接受降水入渗补给等条件下,当包气带上下层介质渗透率比值大于16倍时,气相会对水相运移产生明显影响,且下层介质渗透率越小、上下层介质渗透率比值越大,单相流与两相流的运移结果差别越大,需要采用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包气带水分运移。(2)在包气带“上粗下细”岩性结构条件下,入渗速率越大,气相对水流入渗的阻滞作用越明显,此时包气带水分运移模拟应采用水气二相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层状非均质岩性结构 TOUGH2 水气二相流 入渗速率 包气带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微生物场及多场耦合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贵耀 吴吉春 +3 位作者 杨蕴 祝晓彬 刘梦雯 宋亚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9-199,共11页
了解污染场地中微生物群落对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是高效修复治理有机污染场地的基础。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以“场”的形式通过与水动力场、温度场、化学场等耦合作用,发挥其在维护生态稳定性及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功能。微生物与有机物... 了解污染场地中微生物群落对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是高效修复治理有机污染场地的基础。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以“场”的形式通过与水动力场、温度场、化学场等耦合作用,发挥其在维护生态稳定性及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功能。微生物与有机物关联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关于微生物和有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及有机物的迁移转化3个方面及一系列的关联研究中,而关于将微生物以“场”的形式定量刻画微生物在物质循环转化和维持生态稳定性方面作用的研究几乎没有。为此,本文通过研究给出了微生物场的定义,提出了有机污染场地中的微生物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分析了微生物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构建了微生物场与水动力场、温度场、化学场之间耦合的本构模型。最后,对微生物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场 场地污染 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 多场耦合
下载PDF
防渗墙和水力截获井防控填埋场污染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明皓 吴吉春 +2 位作者 祝晓彬 廖朋辉 王栋 《工程勘察》 2018年第4期28-35,74,共9页
本文基于算例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渗透性和含水层厚度条件下,垂直防渗墙和水力截获井的污染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含水层厚度越大,渗透系数越高,水力截获井的效果越明显,水力截获井间距可以越大,通过截获井的优化布局,... 本文基于算例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渗透性和含水层厚度条件下,垂直防渗墙和水力截获井的污染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含水层厚度越大,渗透系数越高,水力截获井的效果越明显,水力截获井间距可以越大,通过截获井的优化布局,可以实现防控效果等同于垂直防渗墙;对于含水层厚度小、含水介质渗透性较差的场地,水力截获井效果较差,建议使用垂直防渗墙。在此基础上,对某规划建设的危废填埋场的污染防控措施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不同防渗措施污染物运移模拟预测结果,推荐水力截获井技术作为该填埋场地污染防控措施。水力截获井污染防控效果可以等效垂直防渗墙,降低工程建设费用的同时可有效控制地下水污染风险,对条件相似填埋场污染防控措施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废填埋场 垂直防渗墙 水力截获井 污染防控 不同场地条件
原文传递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研究
17
作者 祝晓彬 《门窗》 2020年第23期176-177,共2页
作为建筑工程在实际实施中的最高行为准则之一,建筑工程合同有着规范实际签订双方的相关权利和义务、调节双方工作协定并以此作为法律上的相关纠纷与裁定上的根据等具体功能。由于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实际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一个... 作为建筑工程在实际实施中的最高行为准则之一,建筑工程合同有着规范实际签订双方的相关权利和义务、调节双方工作协定并以此作为法律上的相关纠纷与裁定上的根据等具体功能。由于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实际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一个比较严格且规范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机制和相关风险的规避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防范。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合同管理上已经非常成熟,各方面的相关标准和合同的范本也给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管理方式。但是由于环形经济所形成的连锁反应,也引起了建筑工程在合同管理上相关问题的大量出现,给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进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和索赔研究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合同管理 索赔研究
下载PDF
岩溶管道中悬浮物运移及等参替代数值模型研究——以广西某排泥库悬浮物运移预测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宇超 祝晓彬 +3 位作者 吴吉春 吴剑锋 曾献奎 郭飞 《地下水》 2017年第5期3-6,共4页
暗河发育岩溶地区地下暗河中污染物的运移模拟研究一直是难点。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传统数值模拟模型没有参数反应悬浮物的沉降作用,通常仅概化考虑悬浮物在地下暗河中的迁移而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进行预测,缺少其它方法进行有效... 暗河发育岩溶地区地下暗河中污染物的运移模拟研究一直是难点。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传统数值模拟模型没有参数反应悬浮物的沉降作用,通常仅概化考虑悬浮物在地下暗河中的迁移而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进行预测,缺少其它方法进行有效验证。本文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管径、悬浮物初始浓度、粒径、流速对管道中悬浮物沉降系数的影响,并初步探究数值模型机理相近的吸附系数等效替代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沉降系数的可行性,再进一步根据广西某岩溶区排泥库工程构建具体条件下吸附系数与沉降系数的等参替代关系,最后将其应用于数值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参数等效替代后的数值模拟方法比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数值模拟模型 吸附系数 沉降系数
下载PDF
入渗补给范围对包气带水气两相流运移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江训才 冯洪川 +3 位作者 祝晓彬 吴吉春 吴剑锋 熊贵耀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84,共7页
【目的】基于数值模拟方法揭示入渗补给范围对包气带中水气两相流运移过程的影响。【方法】基于多相流数值模拟软件TOUGH2/EOS3构建水气两相流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入渗补给范围对包气带中水分入渗补给过程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存... 【目的】基于数值模拟方法揭示入渗补给范围对包气带中水气两相流运移过程的影响。【方法】基于多相流数值模拟软件TOUGH2/EOS3构建水气两相流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入渗补给范围对包气带中水分入渗补给过程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存在临界入渗范围L0,大于和小于此临界入渗补给范围时,包气带中水分运移规律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临界入渗范围的因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毛管压力的变化对临界入渗范围的影响较大,不考虑毛管压力作用会使包气带中水分渗流在垂直方向更加集中,此时入渗范围对水分入渗的影响较小。【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包气带厚度与临界入渗范围呈正相关,补给速率与临界入渗范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水分运移 临界入渗范围 TOUGH2/EOS3 水气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下油罐泄漏区污染源的自动识别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鸣 吴剑锋 +2 位作者 林锦 祝晓彬 吴吉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51-3259,共9页
地下油罐泄漏隐蔽性大,不易被及时发现,而且泄漏出的烃类化合物毒性强,对地下水会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对某一地下油罐污染源位置和强度进行准确识别,本研究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建立了该地下油罐泄漏区的石油污染物反应运移模型.在基本确定... 地下油罐泄漏隐蔽性大,不易被及时发现,而且泄漏出的烃类化合物毒性强,对地下水会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对某一地下油罐污染源位置和强度进行准确识别,本研究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建立了该地下油罐泄漏区的石油污染物反应运移模型.在基本确定污染源泄漏区范围的前提下,进一步建立地下油罐泄漏区污染源的识别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泄漏区污染源的位置和泄漏强度进行了自动识别,进而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来评价和比较不同参数对污染物运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移模型中与地下水流场变化相关的特征参数(如开采量、水力坡度、渗透系数等)对污染物运移结果的影响相对比较明显.对于污染源来说,研究不同污染组分在含水层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源识别 资料不足 地下油罐泄漏 生物化学降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