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
作者 江萌 李妍 +2 位作者 禚风麟 徐薇 李邻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70-672,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NL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评价者-受试者双盲、随机对照的非劣效试验设计,自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河南科技...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NL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评价者-受试者双盲、随机对照的非劣效试验设计,自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和应急总医院4个研究中心前瞻性纳入296例中重度N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每组各148例。国产组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进口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后0.5、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受试者两侧面部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注射后1、3、6、12个月的鼻唇沟皱纹严重程度分级(WSRS)和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改善分级(GAIS);比较两组受试者不良事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注射后0.5、1、2 h,国产组与进口组两侧面部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注射1、3、6、12个月的WSRS改善率分别为96.62%、89.19%、91.22%、35.14%,进口组分别为97.30%、90.54%、90.54%、29.73%,两组WSRS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3、6、12个月,国产组与进口组的GAIS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且实验室常规检查及生命体征组间均正常。结论国产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纠正中重度NLF的效果和安全性与进口产品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唇沟皱纹 透明质酸钠凝胶 皮肤填充 美容
下载PD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点阵CO_(2)激光治疗痤疮瘢痕术后皮肤屏障修复中的作用
2
作者 刘娟 禚风麟 +2 位作者 何东红 梁素蓉 李凌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在点阵CO_(2)激光治疗痤疮瘢痕术后皮肤屏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20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在点阵CO_(2)激光治疗痤疮瘢痕术后皮肤屏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20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皮损处均进行点阵CO_(2)激光治疗,术后予透明质酸面膜湿敷,实验组激光术后每日2次,连续1周外用rb-bFGF。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皮肤屏障相关指标[经皮水分丢失(TEWL)、皮肤表面酸碱值、角质层含水量、乳酸刺痛实验评分及黏脱蛋白含量]。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TEWL、pH、皮损处乳酸刺激实验总评分及黏脱蛋白质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TEWL、pH、皮损处乳酸刺激实验总评分及黏脱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52±3.78) g·h^(-1)·m^(-2)、5.58±0.49、(1.64±3.08)分、(29.87±9.51)μg,均低于对照组[(22.41±4.16) g·h^(-1)·m^(-2)、5.90±0.51、(3.82±2.19)分、(35.48±10.05)μg],角质层含水量为48.45±13.68,高于对照组(40.13±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色素沉着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色素沉着发生率为10.0%(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bFGF有助于点阵CO_(2)激光治疗痤疮瘢痕术后皮肤屏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皮肤屏障 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皮炎湿疹患者继发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禚风麟 赵暕 李邻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调查皮炎湿疹基础上继发皮肤感染的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皮炎湿疹继发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3~5月在全国31家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 208例符合标准的皮炎湿疹患者进行皮肤继发感染率的问卷调查,其中57例因信... 目的调查皮炎湿疹基础上继发皮肤感染的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皮炎湿疹继发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3~5月在全国31家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 208例符合标准的皮炎湿疹患者进行皮肤继发感染率的问卷调查,其中57例因信息不全排除。分析年龄、性别、瘙痒程度、过敏史、病程、皮肤干燥史、婴儿湿疹史、屈侧皮炎史与皮肤继发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皮炎湿疹患者皮肤继发感染率为8. 44%(525/6 208)。皮炎湿疹继发感染率排名前4位的是自家敏感性皮炎40. 9%(47/115)、变应性接触性皮炎25. 8%(60/233),盘状湿疹20. 9%(54/258),泛发性湿疹18. 9%(79/417)。性别、瘙痒程度、过敏史、病程、皮肤干燥史、婴儿湿疹史是皮炎湿疹患者皮肤继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7结论皮炎湿疹患者皮肤继发感染常见多发,临床诊疗工作中要关注皮炎湿疹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湿疹 皮肤继发感染 相关因素 多中心调查
下载PDF
ROS在长脉冲1064nm激光体外照射红色毛癣菌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禚风麟 张蕊娜 +1 位作者 王莉 赵俊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3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簇(ROS)在长脉冲1 064 nm激光体外照射临床分离的红色毛癣菌Y和红色毛癣菌N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应用长脉冲Nd:YAG 1 064 nm激光分别以200 J/cm2,400 J/cm2、600 J/cm2能量照射红色毛癣菌Y菌落(分离自临床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活性氧簇(ROS)在长脉冲1 064 nm激光体外照射临床分离的红色毛癣菌Y和红色毛癣菌N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应用长脉冲Nd:YAG 1 064 nm激光分别以200 J/cm2,400 J/cm2、600 J/cm2能量照射红色毛癣菌Y菌落(分离自临床激光治疗有效的病甲)和红色毛癣菌N菌落(分离自临床激光治疗无效的病甲),未行激光照射组为对照组,观察红色毛癣菌Y和N的菌落在激光照射第1、3、5、7天的生长曲线变化,同时应用比色法检测ROS(H2O2、OH-、O2-)表达水平。结果红色毛癣菌Y随着激光照射能量的增加,生长曲线下移,在激光照射能量为600 J/cm2时,菌落停止生长,其ROS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红色毛癣菌N随着激光照射能量的增加,各激光能量组生长曲线接近重合,菌落生长不受影响,其ROS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无明显变化。结论 ROS可能在长脉冲1 064 nm激光治疗红色毛癣菌甲真菌病中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活性氧簇 长脉冲1064nm激光 生长曲线 体外
下载PDF
纳米微球新型细胞活性因子面膜对面部年轻化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禚风麟 程海艳 +1 位作者 李邻峰 赵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963-966,共4页
目的评价纳米微球新型细胞活性因子面膜对面部年轻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招募2018年6~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健康女性志愿者35名,年龄18~35岁,每周2次应用纳米微球新型细胞活性因子面膜,连续4周,末次治疗后2 d(D30,第30天... 目的评价纳米微球新型细胞活性因子面膜对面部年轻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招募2018年6~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健康女性志愿者35名,年龄18~35岁,每周2次应用纳米微球新型细胞活性因子面膜,连续4周,末次治疗后2 d(D30,第30天)随访。治疗前(D0)、治疗后(D30)医师评价受试者肤质改善情况;皮肤生理指标变化应用CK多探头检测器检测,视觉模拟评分用VISIA成像系统检测。结果最终34名志愿者完成本研究。D30随访,医师评分显示,82. 35%(28/34)志愿者皮肤保湿度增加,61. 76%(21/34)志愿者皮肤光泽度增加,67. 65%(23/34)志愿者皮肤质地(细腻度)改善;黑色素值、紫外斑值、棕色斑值、皮肤纹理检测结果显示较D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0. 001、0. 011、0. 000),皮肤水合度较D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红色素值(包括CK和Visia检测)、经皮失水、眼周皱纹较D0无显著差异(P=0. 100、0. 101、0. 006、0. 056)。结论连续应用纳米微球新型细胞活性因子面膜可以淡化色素,改善皮肤纹理,保湿,是面部年轻化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年轻化 纳米微球 面膜 新型细胞活性因子
下载PDF
点阵CO2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胫前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禚风麟 赵暕 +1 位作者 程海艳 李邻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评价点阵CO2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胫前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0月-2018年8月诊治的60例胫前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随机分为点阵CO2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组(试验组,31例)和卤米松乳膏治... 目的评价点阵CO2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胫前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0月-2018年8月诊治的60例胫前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随机分为点阵CO2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组(试验组,31例)和卤米松乳膏治疗组(对照组,29例),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治愈率及有效率,色素沉着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与EASI评分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P <0.05及t=4.14,P <0.05)。试验组治愈率为51.6%,对照组治愈率为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34 <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有效率为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13 <0.05)。试验组色素沉着发生率为19.3%(6/31),对照组为13.8%(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 0.05)。结论点阵CO2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胫前慢性单纯性苔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苔藓 慢性 点阵激光 CO2 卤米松乳膏
原文传递
长脉冲Nd:YAG 1064nm激光对红色毛癣菌生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禚风麟 张蕊娜 +1 位作者 王莉 赵俊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8期451-454,共4页
目的:确定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对临床分离红色毛癣菌Y生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以200 J/cm^2、400 J/cm^2、600 J/cm^2能量体外照射含有等菌量的红色毛癣菌Y菌落,观察照射后菌落生长的变化,同时将激光... 目的:确定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对临床分离红色毛癣菌Y生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以200 J/cm^2、400 J/cm^2、600 J/cm^2能量体外照射含有等菌量的红色毛癣菌Y菌落,观察照射后菌落生长的变化,同时将激光照射前后的菌落制备成标本,分别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能量为400 J/cm^2时,可抑制红色毛癣菌Y菌落的生长,600 J/cm^2时,红色毛癣菌Y菌落停止生长。激光照射后的红色毛癣菌Y菌落,在扫描电镜下菌丝结构由光滑变为粗糙,延长变为皱缩、截短,膨大;透射电镜下菌体细胞壁及细胞器结构破坏。可见髓样小体及蛋白凝固体。600 J/cm^2处理组:菌体崩解、坏死。结论:长脉冲Nd:YAG 1064 nm激光可抑制或终止红色毛癣菌菌落的生长,改变菌体的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脉冲Nd YAG 1064 nm激光 红色毛癣菌Y
下载PDF
长脉冲Nd:YAG 1064nm激光对不同表型红色毛癣菌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禚风麟 张蕊娜 +1 位作者 王莉 赵俊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4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探讨长脉冲Nd:YAG 1 064 nm激光对临床分离不同表型红色毛癣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长脉冲Nd:YAG 1 064 nm激光分别以200 J/cm2、400 J/cm2、600 J/cm2能量体外照射含有等菌量的红色毛癣菌Y菌落(绒毛型)和红色毛癣菌N菌落(沟纹型),将... 目的探讨长脉冲Nd:YAG 1 064 nm激光对临床分离不同表型红色毛癣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长脉冲Nd:YAG 1 064 nm激光分别以200 J/cm2、400 J/cm2、600 J/cm2能量体外照射含有等菌量的红色毛癣菌Y菌落(绒毛型)和红色毛癣菌N菌落(沟纹型),将激光照射前后的菌落制备成标本,分别在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对绒毛型T.rubrum Y菌落,随着激光照射能量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绒毛型T.rubrum Y菌丝的形态结构破坏明显。表现为SEM下,菌丝结构变得粗糙、表面有凹陷、局部形成膨大,皱瘪非常明显;TEM下,菌体双层细胞壁及细胞器结构模糊或破坏,胞浆内可见脂滴和空泡变性,髓样小体及蛋白凝固体(为凋亡的表现),甚至菌体崩解、坏死。对沟纹型T.rubrum N菌落,随着激光照射能量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沟纹型T.rubrum N菌丝的形态结构破坏不显著。表现为SEM下菌丝结构变得弯曲、粗糙,表面有少量凹陷,菌丝局部膨大,无明显皱瘪;TEM下,菌体双层细胞壁及细胞器结构模糊或不连续,胞浆内可见脂滴和空泡变性,无凋亡及坏死表现。结论绒毛型红色毛癣菌Y菌落在激光照射后,其菌丝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而沟纹型红色毛癣菌N菌落在激光照射后,其菌丝形态变化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长脉冲Nd:YAG1064nm激光 形态变化 表型
下载PDF
留学生皮肤科见习带教体会
9
作者 禚风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96-396,398,共2页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近年来医学留学生的数量剧增,而留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首都医科大学国际部2006级医学留学生的数量达到了100人。2012年2月末至3月中旬我科承担了32名留学生的皮肤科临床...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近年来医学留学生的数量剧增,而留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首都医科大学国际部2006级医学留学生的数量达到了100人。2012年2月末至3月中旬我科承担了32名留学生的皮肤科临床见习带教工作,此次为皮肤科首次为数十人的留学生带教。现就我们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留学生 临床见习 带教
下载PDF
Nd:YAG1064nm激光、伊曲康唑治疗轻中度甲真菌病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婧 禚风麟 +1 位作者 张蕊娜 赵俊英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Nd:YAG1064nm激光治疗机、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60例,病甲共125个。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Nd:YAG1064nm激光治疗;B组予以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组均于第8周、第16周、... 目的观察Nd:YAG1064nm激光治疗机、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60例,病甲共125个。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Nd:YAG1064nm激光治疗;B组予以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组均于第8周、第16周、第24周时随访,随访时予以真菌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A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78.9%、52.6%、52.6%,B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80.9%、66.2%、67.6%。A、B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在轻中度甲真菌病患者中,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激光 伊曲康唑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暕 禚风麟 李邻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神经性皮炎在湿疹皮炎患者中的现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瘙痒程度、皮损部位、皮损类型、过敏史、皮肤干燥史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全国31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 208例湿疹、皮炎患者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处理。结果神经性... 目的了解我国神经性皮炎在湿疹皮炎患者中的现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瘙痒程度、皮损部位、皮损类型、过敏史、皮肤干燥史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全国31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 208例湿疹、皮炎患者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处理。结果神经性皮炎患者占所有湿疹、皮炎患者的6.1%(379/6 028),其患病率在湿疹、皮炎患者不同诊断中排名第6;男性神经性皮炎患者占所有男性湿疹、皮炎患者的6.4%(203/3 183),与女性(5.8%,176/3 02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卡方检验,P〉0.05);年龄1~85岁,平均年龄(41.6±15.7)岁,其中18岁以下患者17例(4.5%,17/379),18岁及以上患者362例(95.5%,362/379),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logistic回归,β=0.012),年龄每增加1岁,患神经性皮炎的概率增加1.2%;累及最多的两个皮损部位为项部(26.9%)和颈侧(20.6%),累及最少的两个皮损部位为肛周(14.7%)和腋部(4.5%),男性与女性相比,更容易累及胸部、大腿和臀部(卡方检验,P〈0.05);最常见的皮损类型是苔藓样变(64.4%,244/379),男性与女性相比,更容易出现丘疱疹、斑块(卡方检验,P〈0.05);98.4%(373/379)有痒感,25.6%(97/379)为轻度瘙痒,58.8%(223/379)为中度瘙痒,14.0%(53/379)为严重瘙痒;神经性皮炎患者中13.2%有过敏史,低于非神经性皮炎的湿疹、皮炎患者(21.8%,卡方检验,P〈0.001);神经性皮炎患者9.5%有皮肤干燥史,低于非神经性皮炎的湿疹、皮炎患者(21.6%,卡方检验,P〈0.001)。结论我国神经性皮炎在湿疹、皮炎中很常见,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以成人为主,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最多累及项部、颈侧,最常见皮损类型是苔藓样变,瘙痒为最常见的症状,且以中度瘙痒为主,与其它湿疹、皮炎患者相比,较少出现过敏史和皮肤干燥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发病特点 相关因素 多中心调查
下载PDF
面部脓肿分枝杆菌感染2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彦 禚风麟 +2 位作者 丁晓岚 蔡林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6,共3页
报告2例美容注射手术后面部感染脓肿分枝杆菌。例1.女,32岁。肉毒素注射1周后面部出现多发脓肿。例2.女,35岁。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2周后注射部位出现多发性脓肿。通过对2例患者脓液行各项检查鉴定出脓肿分枝杆菌,证实2例患者均为脓肿分... 报告2例美容注射手术后面部感染脓肿分枝杆菌。例1.女,32岁。肉毒素注射1周后面部出现多发脓肿。例2.女,35岁。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2周后注射部位出现多发性脓肿。通过对2例患者脓液行各项检查鉴定出脓肿分枝杆菌,证实2例患者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例1治疗3个月后基本痊愈,例2仍在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脓肿分枝杆菌 美容
下载PDF
湿疹皮炎患者的全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暕 禚风麟 李邻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7期736-741,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湿疹皮炎患者瘙痒情况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全国50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4966例湿疹皮炎患者的瘙痒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调查时间是2014年3月14日至2014年5月29日以及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结果 97... 目的了解我国湿疹皮炎患者瘙痒情况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全国50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4966例湿疹皮炎患者的瘙痒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调查时间是2014年3月14日至2014年5月29日以及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结果 97.4%(14577/14966)的湿疹皮炎患者有瘙痒。严重瘙痒最常见的是泛发性湿疹(384/1264,30.4%); 97.7%(7618/7743)的男性湿疹皮炎患者有瘙痒,高于女性湿疹皮炎患者[97.1%(7174/7348),χ~2=11.025 9,P <0.001];严重瘙痒的湿疹皮炎患者的瘙痒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严重瘙痒、中度瘙痒、轻度瘙痒和无瘙痒的湿疹皮炎患者中,累及皮损部位最多的部位依次是胸部(4849/14 966,32.4%)、足(9893/14966,66.1%)、颈侧(4610/14966,30.8%)和面(509/14966,3.4%),皮损类型最多见的依次是糜烂(4624/14966,30.9%)、苔藓样变(9773/14966,65.3%)、结节(5852/14 966,39.1%)和皮肤干燥(389/14966,2.6%)。在年龄、性别、病程、可疑细菌感染、过敏性疾病史、皮肤干燥史、屈侧皮炎史、婴儿湿疹史方面,湿疹皮炎患者的瘙痒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我国湿疹皮炎患者瘙痒很常见,男性更容易瘙痒,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严重瘙痒,不同皮损部位、不同皮损类型的瘙痒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可疑细菌感染、过敏性疾病史、皮肤干燥史、婴儿湿疹史均会影响湿疹皮炎患者的瘙痒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皮炎 瘙痒 相关因素 多中心调查
下载PDF
泛发性湿疹的全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暕 禚风麟 李邻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对泛发性湿疹患者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全国50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湿疹皮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入组湿疹皮炎患者14966例,其中泛发性湿疹患者1264例(8.4%),男770例(60. 9%),女494例(39. 1%),男女比例为1.6:... 目的对泛发性湿疹患者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全国50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湿疹皮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入组湿疹皮炎患者14966例,其中泛发性湿疹患者1264例(8.4%),男770例(60. 9%),女494例(39. 1%),男女比例为1.6:1。患者年龄0~92岁,平均(41.4±19. 63)岁;病程0~70年,平均2年(1,4年);80岁以上发病比例最高(22.6%)。累及最多的三个部位是小腿(44.4%)、大腿(43. 8%)和上肢(41. 1%);累及最少的三个部位是肛周(2. 8%)、阴部(4. 4%)和眼睑(5. 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更容易累及胸部和腰部(P<0. 05)。最常见的皮损类型是红斑(69. 3%),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更多见(P<0. 05);98. 6%的患者有痒感,其中16. 1%轻度瘙痒,52.1%中度瘙痒,30. 4%严重瘙痒;泛发性湿疹患者中有过敏史(23. 0%)、皮肤干燥史(28.3%)、屈侧皮炎史(17.2%)、可疑细菌感染(58. 1%),均高于其他湿疹皮炎患者(P<0. 001)。结论泛发性湿疹男性比女性高发,80岁以上发病比例最高,主要累及小腿,最常见的皮损类型是红斑,以中度瘙痒为主,与其他湿疹皮炎患者相比,更容易出现过敏、皮肤干燥、屈侧皮炎和可疑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性湿疹 发病情况 临床特征 多中心调查
下载PDF
不同激光设备不同方案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蕊娜 禚风麟 +5 位作者 王东坤 林冠廷 徐婧 于思思 马李智 赵俊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应用不同设备不同方案评估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2011—2014年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应用不同的激光设备对182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不同次数不同方案治疗后的疗效差异。Pinpointe^(TM) Footlaser^(... 目的:应用不同设备不同方案评估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2011—2014年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应用不同的激光设备对182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不同次数不同方案治疗后的疗效差异。Pinpointe^(TM) Footlaser^(TM)长脉宽Nd∶YAG1 064 nm激光(Laser M)治疗102例,分为4次治疗组、8次治疗组及12次治疗组;欧洲之星^(TM)靓甲^(TM) Nd:YAG1 064 nm长脉宽激光(Laser S)治疗59例,分为追加治疗组及8次治疗组;奇致^(TM)ML-3420型Nd∶YAG1 064 nm脉冲激光(laser N)治疗21例,均为4次治疗。结果:激光M:4次治疗组24周有效率为37.4%,8次治疗组24周有效率为44.0%,12次治疗组24周有效率为55.4%。激光S:追加治疗方案24周有效率为39%;8次治疗方案24周有效率62.5%。激光N:4次治疗方案24周有效率为52.6%。结论:3种激光设备治疗甲真菌病均有显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同一激光设备增加治疗次数可以提高有效率;相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激光治疗有效率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医师操作手法及参数选择有关;治疗间隔不宜过长,应该在真菌恢复生长能力之前或增长至治病数量之前予以巩固治疗;轻中度甲真菌病患者或者病甲数目较少或患者有基础疾病伴有肝肾功能不良者可单纯选择激光治疗,重度甲真菌病或是病甲数目较多的患者应考虑药物和激光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Nd:YAG1064nm激光
原文传递
甲醛和甲醛释放剂在北京高校学生中的致敏情况研究及其在常见化妆品中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暕 禚风麟 李邻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的对一般人群中甲醛及甲醛释放剂的接触过敏情况及其在常见化妆品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招募北京高校学生进行斑贴试验,并分析常见化妆品中是否含有甲醛及甲醛释放剂。结果入组201例志愿者,甲醛及甲醛释放剂斑贴试验阳性率与201... 目的对一般人群中甲醛及甲醛释放剂的接触过敏情况及其在常见化妆品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招募北京高校学生进行斑贴试验,并分析常见化妆品中是否含有甲醛及甲醛释放剂。结果入组201例志愿者,甲醛及甲醛释放剂斑贴试验阳性率与2010年相比无显著增加(P>0.05),男性甲醛斑贴试验阳性率与女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醛斑贴试验阳性率与年龄无关(P=0.057);甲醛和甲醛释放剂同时过敏23.1%,仅甲醛过敏53.8%,仅甲醛释放剂过敏23.1%;所有化妆品均不含甲醛,64.0%化妆品含有甲醛释放剂,50.0%面霜和洗面奶、60.0%防晒霜、90.0%洗发水及70.0%浴液含甲醛释放剂,30.0%洗发水和10.0%浴液含2种甲醛释放剂(甲基异噻唑啉酮和DMDM乙内酰脲)。结论正常人群甲醛及甲醛释放剂过敏均较常见,甲醛过敏与性别、年龄无关,甲醛释放剂过敏不能通过使用甲醛斑贴试验进行检测,反之亦然,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甲醛在市面常见化妆品中没有分布,甲醛释放剂(尤其是甲基异噻唑啉酮、DMDM乙内酰脲)分布较为普遍,部分化妆品含不止一种甲醛释放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甲醛释放剂 斑贴试验 化妆品
下载PDF
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抑制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广程 程海艳 +2 位作者 孙欣 陈葵 禚风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抑制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120例,按入组时间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抑制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120例,按入组时间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40例。A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B组在A组上再加皮下注射胸腺五肽,C组在A组上再给胸腺肽和白细胞介素-2局部病变部位皮下注射治疗。治疗4个月,停药6个月后随访平均复发次数,评定疗效;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变等实验数据。结果A组有效率为30.00%,B组有效率为55.00%,C组有效率为87.50%,C组的有效率更高,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的SCL-90加权总分、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3组SCL-90加权平均总分、HAMD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组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抑制治疗均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频率,提高生活质量,伐昔洛韦与胸腺肽+白介素联用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的效果最好,可在有条件的医院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免疫治疗 长期抑制疗法 生活质量 症状自评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甲泼尼龙治疗三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莉 钟珊 +3 位作者 禚风麟 徐薇 高广程 赵俊英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81-182,共2页
例1女,67岁。主因发热9d,全身红斑水疱伴糜烂4d,于2009年12月14日就诊。患者9d前发热,体温最高39.5℃,口服阿莫西林、复方麻黄碱、骨痛康等治疗后好转;6d前再次发热,并呕吐暗红色胃内容物,口服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 例1女,67岁。主因发热9d,全身红斑水疱伴糜烂4d,于2009年12月14日就诊。患者9d前发热,体温最高39.5℃,口服阿莫西林、复方麻黄碱、骨痛康等治疗后好转;6d前再次发热,并呕吐暗红色胃内容物,口服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肌内注射柴胡注射液及安痛定;4d前全身出现红斑、水疱,并迅速增多,形成大疱,表皮大面积剥脱、糜烂以及眼睛、口腔、外生殖器出现糜烂。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表皮松解坏死性 大疱性 治疗
原文传递
5%羟基乙酸复合物对轻、中度面部痤疮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暕 周博洋 +2 位作者 侯燕 李邻峰 禚风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评价5%羟基乙酸复合物治疗轻、中度面部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招募2019年3月1日至5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诊断的28例轻、中度面部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睡前外涂5%羟基乙酸复合物于清洁后... 目的评价5%羟基乙酸复合物治疗轻、中度面部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招募2019年3月1日至5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诊断的28例轻、中度面部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睡前外涂5%羟基乙酸复合物于清洁后的面部肌肤,连续8周。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2周对疗效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皮损数、皮损评分、CK检测、皮肤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ISIA)检测及不良反应。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前后患者平均皮损数量由(41.82±17.96)个降至(12.43±10.54)个,皮损评分由(38.95±23.00)分降至(9.64±9.4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皮损减退率为61.03%,治疗有效率为89.29%(25/28)。在客观指标检测方面,治疗前后经皮水分丢失由(26.38±4.89)g/(m^(2)·h)下降至(24.63±4.21)g/(m^(2)·h),水合度由49.14±15.99提高至57.44±14.64,黑色素值由326.36±85.14降至273.11±65.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5%羟基乙酸复合物治疗轻、中度面部痤疮疗效肯定,且能改善皮肤屏障,减少色素沉积,不良反应小,为痤疮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5%羟基乙酸 疗效评价 不良反应
下载PDF
Th1相关细胞因子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诱导特应性皮炎大鼠炎症加剧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颖 禚风麟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颗粒物(PM)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二醛加重特应性皮炎(AD)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幼鼠为实验对象,于出生后第21天断奶,通过内皮下注射辣椒素构建AD模型,利用乙二醛蒸汽循环装置对幼鼠进行乙二醛干预。根据实验要求,将4... 目的探讨颗粒物(PM)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二醛加重特应性皮炎(AD)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幼鼠为实验对象,于出生后第21天断奶,通过内皮下注射辣椒素构建AD模型,利用乙二醛蒸汽循环装置对幼鼠进行乙二醛干预。根据实验要求,将40小鼠随机分为乙二醛AD组(Gly-AD组)、单纯AD组(AirAD组)、单纯乙二醛组(Gly-naive组)和对照组(Air-naive组)。每周定期检测皮肤瘙痒和皮炎症状。采集大鼠皮肤和血液,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定植、抗菌肽和免疫球蛋白产生、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等免疫学特征。结果①乙二醛可加重AD大鼠的瘙痒和皮炎,但未引起幼鼠的任何症状。②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D大鼠皮肤表皮层中LL-37和β-defensin-2的表达显著高于幼鼠。与金葡菌定植结果相似,暴露于乙二醛后,AD和幼鼠表皮中LL-37和β-防御素-2的表达也明显升高。这表明抗菌肽表达的变化与乙二醛对金葡菌定植的增加有关。③乙二醛暴露后,AD大鼠TNF-α和IFN-γ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幼鼠TNF-α和IFN-γmRNA表达增加不明显。同时,暴露于乙二醛对AD和幼鼠IL-4和IL-5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且无论是AD大鼠还是幼鼠,暴露于乙二醛后血清IgG2b及IgE水平均保持不变。这表明,暴露于乙二醛可上调AD大鼠皮肤中的Th1免疫反应,而对Th2免疫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在AD大鼠中,暴露于乙二醛加剧了皮肤瘙痒和炎症,这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的定植增加和Th1型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乙二醛 颗粒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