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预处理对黑芝麻乳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春艳 孙好翯 +4 位作者 李升 禹晓 李冰心 钱彩虹 拓妮妮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以黑芝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微波预处理时间(0~12 min)对黑芝麻物性特征和全籽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会诱导黑芝麻体积膨胀,外种皮呈凹凸不平状,其中微波预处理12 min时,外种皮发生破裂;微波预处理显著降低了黑芝麻的硬度... 以黑芝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微波预处理时间(0~12 min)对黑芝麻物性特征和全籽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会诱导黑芝麻体积膨胀,外种皮呈凹凸不平状,其中微波预处理12 min时,外种皮发生破裂;微波预处理显著降低了黑芝麻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回弹性(P<0.05),其中微波预处理9 min时,均达到最小值;随着微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黑芝麻乳的平均粒径从1.21μm增加至1.52μm(P<0.05),Zeta-电位从-26.90 mV降低至-31.91 mV(P<0.05),并伴随着物理稳定性的明显提升,以微波预处理9 min时效果最佳,表现为Turbiscan稳定性指数(TSI)曲线斜率明显降低,以及背散射(ΔBS)曲线底部和顶部的轻微变化;微波预处理使黑芝麻乳静态体系的弹性行为增强、流动性减弱,表观黏度逐渐降低,动态黏弹性增加,其中微波预处理9 min时最为明显;微波预处理使黑芝麻乳中脂滴数量和粒径明显增加,连续相中贮藏蛋白构成的多孔片层结构减少,提示优先参与乳体系中脂滴重构。因此,适宜时长微波预处理能够改善黑芝麻物性特征和全籽乳稳定性,拓宽黑芝麻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预处理 黑芝麻 物性特征 物理稳定性 乳液体系重构
下载PDF
亚麻油的制油工艺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禹晓 邓乾春 +4 位作者 黄庆德 黄凤洪 钮琰星 郭萍梅 刘昌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亚麻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45%~65%,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营养保健油。主要综述亚麻油的制油工艺及其在食品、医药保健品以及饲料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和研究进展,并对亚麻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亚麻油 Α-亚麻酸 制油工艺 开发利用
下载PDF
α-亚麻酸对高脂模型大鼠组织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禹晓 邓乾春 +2 位作者 黄凤洪 黄庆德 杨金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4,共10页
研究不同ALA含量油脂对高脂模型大鼠组织脂肪酸代谢的影响。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组、花生油组、13%、27%和55%ALA含量油脂组,除正常组和高脂组外,其余各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采用灌胃方式连续给予2 mL/kg.bw剂量的受... 研究不同ALA含量油脂对高脂模型大鼠组织脂肪酸代谢的影响。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组、花生油组、13%、27%和55%ALA含量油脂组,除正常组和高脂组外,其余各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采用灌胃方式连续给予2 mL/kg.bw剂量的受试油。试验6周后分别测定大鼠各组织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高脂饮食能够降低大鼠各组织n-3脂肪酸含量,但摄入不同ALA油脂可显著增加组织n-3脂肪酸含量,并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但ALA及其代谢产物EPA、DPA和DHA的累积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肾和心组织中ALA累积高于血浆、脑及肝组织,肝和脑组织中EPA和DPA含量增加较显著,而肾和心组织中EPA含量不变,各组织DHA含量增加不显著。不同ALA油脂组C18∶3(n-6)和C20∶3(n-6)差异不显著,但与花生油组相比,其血浆、脑和肾组织C20∶4含量显著降低。因此,富含ALA含量的油脂能够增加组织中ALA及其代谢产物在组织中的含量,提高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比例,这可能是ALA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和促进脑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麻酸 高脂饮食 大鼠 脂肪酸代谢
下载PDF
亚麻籽油的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4
作者 邓乾春 禹晓 +4 位作者 黄庆德 黄凤洪 钮琰星 郭萍梅 刘昌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4期715-721,共7页
亚麻籽油的营养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对于其功效及作用机制分别以人或动物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油脂风味、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和氧化稳定性四个影响亚麻籽油营养价值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亚麻... 亚麻籽油的营养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对于其功效及作用机制分别以人或动物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油脂风味、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和氧化稳定性四个影响亚麻籽油营养价值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亚麻籽油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认知功能和改善眼睛疾病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风味 脂肪酸组成 微量营养成分 氧化稳定性 营养特性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亚麻籽油降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邓乾春 禹晓 +3 位作者 许继取 黄庆德 黄凤洪 杨金娥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2,共5页
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获得的亚麻籽油的降脂活性。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高脂对照组(HFD)、花生油组(PO)、热榨精炼亚麻籽油组(HRFO)和冷榨亚麻籽油组(CFO),除Cont组外,其余各组饲喂含各自受试油的高脂饲料4,周后分别... 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获得的亚麻籽油的降脂活性。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高脂对照组(HFD)、花生油组(PO)、热榨精炼亚麻籽油组(HRFO)和冷榨亚麻籽油组(CFO),除Cont组外,其余各组饲喂含各自受试油的高脂饲料4,周后分别测定组织脂质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与PO相比,HRFO和CFO均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与HRFO相比,CFO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及肝组织TC、TG水平,其中血浆和肝组织TC水平均降低19%(P<0.05),TG水平分别降低8%和19%(P<0.05),LDL-C降低11%(P<0.05);与HRFO相比,CFO显著增加大鼠血浆及肝组织抗氧化水平(P<0.05),其中血浆及肝组织T-AOC水平分别增加11%和40%,GSH水平增加32%和37%,SOD水平增加21%和26%,MDA水平降低12%和27%,VE含量增加27%和24%。因此与热榨精炼亚麻籽油相比,冷榨亚麻籽油具有更显著的降脂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加工工艺 降脂活性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栗俊广 张旭玥 +4 位作者 王昱 禹晓 庞杰 陈历水 白艳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1,共6页
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125%、0.25%、0.5%和1%)的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eacetylated konjac glucomannan,DKGM)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结构和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其凝胶强度、保水性、水分分布、微观结... 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125%、0.25%、0.5%和1%)的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eacetylated konjac glucomannan,DKGM)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结构和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其凝胶强度、保水性、水分分布、微观结构和凝胶分子力的变化,探究DKGM对MP凝胶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MP凝胶强度随着DKGM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添加量为0.25%时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1.55倍;DKGM的加入可以减缓水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凝胶持水力;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添加DKGM可以促进凝胶形成更为均匀致密的网络结构;结构和作用力分析表明适量添加DKGM可以促进MP分子的展开和疏水基团的暴露,增加活性巯基的含量,诱导更多α-螺旋向β-折叠转变,增强MP凝胶的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从而改善MP凝胶强度和持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肌原纤维蛋白 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 凝胶特性 二级结构 二硫键
下载PDF
强化微量营养成分对亚麻籽油降脂活性的影向
7
作者 邓乾春 禹晓 +4 位作者 黄凤洪 许继取 黄庆德 杨金娥 刘昌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02期82-86,共5页
研究强化VE和植物甾醇成分对亚麻籽油降脂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热榨全精炼业麻籽油组(HRFO组)、低剂量VE和植物甾醇强化亚麻籽油组(L-VE-PS-HRFO组)、高剂量VE和植物甾醇强化亚麻籽油组(H-VE-PS-HRFO组)3个组... 研究强化VE和植物甾醇成分对亚麻籽油降脂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热榨全精炼业麻籽油组(HRFO组)、低剂量VE和植物甾醇强化亚麻籽油组(L-VE-PS-HRFO组)、高剂量VE和植物甾醇强化亚麻籽油组(H-VE-PS-HRFO组)3个组别.结果表明,复合添加VE和植物甾醇对亚麻籽油的降脂活性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优化高脂模型大鼠血浆及肝组织脂质形式同时,降低脂质过氧化,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强化VE和植物甾醇能提高亚麻籽油降脂活性,并抑制高含量α-亚麻酸(α-linolcnic,ALA)对机体造成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VE 植物甾醇 降脂活性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禹晓 禹继华 《泰山卫生》 2008年第1期38-38,共1页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建立健全手术室管理手册,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手术室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 技术过程 护理操作
下载PDF
剖宫产并发羊水栓塞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禹晓 禹继华 《泰山卫生》 2008年第1期46-46,共1页
患者,女,25岁,足月妊娠,因为珍贵儿,决定行剖宫产结束分娩,患者于11点25分入室。入室时血压为120/80mmHg,麻醉成功后开始手术,于11点32分娩出一男婴,胎盘自然剥离,娩出完整。胎盘娩出不到一分钟,产妇突然头偏向一侧,血压... 患者,女,25岁,足月妊娠,因为珍贵儿,决定行剖宫产结束分娩,患者于11点25分入室。入室时血压为120/80mmHg,麻醉成功后开始手术,于11点32分娩出一男婴,胎盘自然剥离,娩出完整。胎盘娩出不到一分钟,产妇突然头偏向一侧,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为70%,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以减轻肺水肿,改善脑缺氧,地塞米松15mgiv、阿托品0.2mgiv、安定10mgiv,同时快速输液,产妇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病情好转,5分钟后产妇意识清醒,血氧饱和度为95%,于12点10分手术结束该患者病情恢复,顺利安返病房,出室时血压为110/6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羊水栓塞 血氧饱和度 胎盘娩出 并发 血压下降 病情恢复 手术结束
下载PDF
新生儿常见皮肤病和护理
10
作者 禹晓 翟桂荣 《泰山卫生》 2004年第2期42-42,共1页
新生儿的皮肤发育不完善,表皮很薄,皮下毛细血管丰富。由于组织结构的特点,使新生儿的表皮防护功能较成人差,容易损伤,易受刺激,细菌也很容易侵入。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皮肤病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 新生儿 皮肤病 护理 红臀 尿布疹 脓疱疮 新生儿红斑 擦烂红斑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南极磷虾油乳液理化稳定性和流变特性
11
作者 段子强 秦晓鹏 +5 位作者 禹晓 望运滔 吴楠 白艳红 邓乾春 李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1,共7页
比较分析不同质量分数(0%、1.5%、3%、6%)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对水包油型南极磷虾油(Antarctic krill oil,AKO)(30%,m/m)乳液理化特性、物理稳定性、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WPI的AKO乳液平均... 比较分析不同质量分数(0%、1.5%、3%、6%)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对水包油型南极磷虾油(Antarctic krill oil,AKO)(30%,m/m)乳液理化特性、物理稳定性、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WPI的AKO乳液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值分别为516.67 nm和-14.03 mV;随着WPI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6%,乳液平均粒径显著降低了42.28%(P<0.05),而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加了18.05%(P<0.05),乳液物理稳定性明显提高。剪切流变学测试显示,随着WPI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表观黏度逐渐增大。微流变学测试显示,乳液体系中WPI引入使脂滴运动速率减慢、弹性行为增加,而流动性降低。微观结构观察发现,WPI添加能够使乳液网络结构趋于完整且均一,进而束缚更多脂滴以维持乳液体系稳定;WPI质量分数达到6%时,过多的蛋白会使乳液发生絮凝,进而削弱乳液体系稳定性。因此,适量WPI添加能够减小乳液粒径、增加脂滴电斥力、提高乳液黏弹性、增强蛋白网络结构束缚等,从而有效改善AKO乳液的稳定性。本研究为高载量、高稳定性AKO乳液体系的构建及拓宽其在健康食品中应用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乳清分离蛋白 乳液稳定性 流变行为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及其乳液递送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梦嘉 邓乾春 +4 位作者 全双 禹晓 陈洪建 陈亚淑 陈春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5-230,共16页
工作环境与生活状态的改变导致人群亚健康状态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膳食补充剂对人体健康有多种保护功能,已经成为消费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类胡萝卜素不仅是光合生物中发挥关键活性的天然色... 工作环境与生活状态的改变导致人群亚健康状态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膳食补充剂对人体健康有多种保护功能,已经成为消费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类胡萝卜素不仅是光合生物中发挥关键活性的天然色素,也常被用作营养补充剂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行业中。然而类胡萝卜素对加工生产条件、环境因素的高敏感性与自身的强疏水性等特性,限制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及其在复杂加工食品中的广泛应用;食品基质中存在的其他营养素如脂质、纤维素、蛋白质、矿物元素等也对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乳液这一特殊的递送体系,能够在保护类胡萝卜素免受环境因素破坏的同时,提高其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本综述从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多重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乳液递送体系对其生物利用率调控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展望类胡萝卜素乳液递送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物利用率 乳液递送体系 食品加工 生物可及性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万寿菊色素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成功 黄文书 +3 位作者 苏亚洲 赵娟 禹晓 冯作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年第12期43-46,共4页
本文采用万寿菊为实验材料,通过试验确定了微波提取万寿菊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万寿菊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处理时间20s,微波功率560w,料液比1∶20。微波提取万寿菊色素所需时间短,得率... 本文采用万寿菊为实验材料,通过试验确定了微波提取万寿菊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万寿菊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处理时间20s,微波功率560w,料液比1∶20。微波提取万寿菊色素所需时间短,得率高,是万寿菊色素提取的一种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提取 万寿菊色素 工艺条件
下载PDF
青稞非淀粉多糖-植物乳杆菌共微胶囊化对益生菌存活率的影响
14
作者 朱莹莹 尹丽莎 +5 位作者 杜艳 仵华君 冯学伟 禹晓 郝静 申瑞玲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6-275,共10页
从青稞麸皮中分别提取纯化戊聚糖(AX)和β-葡聚糖(BG),这2种非淀粉多糖均能被植物乳杆菌有效利用并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具有潜在的肠益生功效。将植物乳杆菌GIM1.191分别与AX(M-AX)和BG(M-BG)共微胶囊化,评价其对微胶囊包埋率、胃肠耐... 从青稞麸皮中分别提取纯化戊聚糖(AX)和β-葡聚糖(BG),这2种非淀粉多糖均能被植物乳杆菌有效利用并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具有潜在的肠益生功效。将植物乳杆菌GIM1.191分别与AX(M-AX)和BG(M-BG)共微胶囊化,评价其对微胶囊包埋率、胃肠耐受性和储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青稞多糖组(M-S)相比,M-AX和M-BG的包埋率分别提高了1.4倍和1.6倍。模拟胃肠道消化结束后,M-S组中未检测到植物乳杆菌活性,M-AX和M-BG组中测得活菌数分别为5.70 lg(CFU/g)和6.3 lg(CFU/g)。4℃时AX和BG将微胶囊储藏期【活菌数>6 lg(CFU/g)】从21 d延至35 d,26℃时微胶囊在储藏期(14 d)的活菌数显著提高(P<0.05)。本研究结果为青稞麸皮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麸皮 戊聚糖 Β-葡聚糖 植物乳杆菌 微胶囊
下载PDF
不同品种亚麻籽组成及抗氧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禹晓 黄沙沙 +3 位作者 程晨 黄凤洪 邓乾春 黄庆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9-888,共10页
分析了我国不同产区不同品种亚麻籽的组成及体外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除基本组成成分外,不同品种亚麻籽主要活性组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差异。α-亚麻酸、木酚素、总酚酸、黄酮、生育酚、植物甾醇含量范围分别为33. 42%~59.... 分析了我国不同产区不同品种亚麻籽的组成及体外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除基本组成成分外,不同品种亚麻籽主要活性组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差异。α-亚麻酸、木酚素、总酚酸、黄酮、生育酚、植物甾醇含量范围分别为33. 42%~59. 74%,120~918mg/100g,209~491mg/100g,33. 04~75. 63mg/100g,8. 68~20. 75mg/100g,340~596mg/100g。亚麻籽提取物DPPH值和FRAP值分别为4 357~8 146μmol Trolox/100g,8 289~15 058μmol Trolox/100g。此外,不同品种亚麻籽抗营养因子生氰糖苷含量差异较为显著(5. 57~11. 34mg HCN/100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木酚素、总酚酸和黄酮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主要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主要依赖于亚麻籽品种特性,而非种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活性组分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甜菊糖苷在我国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禹晓 杨媚 +4 位作者 翟娅菲 相启森 申瑞玲 黄凤洪 邓乾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5-220,共6页
甜菊糖苷作为天然的高甜度、低热量甜味剂,已广泛应用在食品、饮料产品。新近的研究表明,甜菊糖苷除了能够作为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外,还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但目前对我国已获批准的含甜菊糖苷保健食品应用现状的... 甜菊糖苷作为天然的高甜度、低热量甜味剂,已广泛应用在食品、饮料产品。新近的研究表明,甜菊糖苷除了能够作为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外,还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但目前对我国已获批准的含甜菊糖苷保健食品应用现状的研究仍鲜有涉及,不利于指导甜菊糖苷在健康食品行业的应用。拟对我国获批的含甜菊糖苷的保健食品进行文献学和统计学的特征分析,并进一步阐述甜菊糖苷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甜菊糖苷类物质作为功能性成分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糖苷 非营养型甜味剂 生理功能 保健食品 应用现状
下载PDF
人乳寡糖体外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翟娅菲 禹晓 +3 位作者 相启森 张华 张星稀 申瑞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8-352,共5页
人乳寡糖的益生作用被确定之后,其合成方法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人乳寡糖(HMOs)的合成方法分为化学法和生物法,详细阐述了每种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优劣势。通过对人乳寡糖合成方法的深入了解,将为实现人乳寡糖... 人乳寡糖的益生作用被确定之后,其合成方法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人乳寡糖(HMOs)的合成方法分为化学法和生物法,详细阐述了每种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优劣势。通过对人乳寡糖合成方法的深入了解,将为实现人乳寡糖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寡糖 化学法 生物法 合成
下载PDF
大学生营养与美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18
作者 禹晓 翟娅菲 +2 位作者 相启森 申瑞玲 董吉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2期153-155,共3页
基于大学生面临的营养学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良等问题,并结合大学生青年群体对自身健美的强烈追求,营养与美容已逐渐成为工科院校公选课程体系的一门重课程。在教育转型发展新形势下,针对学生营养学背景知识参差不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 基于大学生面临的营养学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良等问题,并结合大学生青年群体对自身健美的强烈追求,营养与美容已逐渐成为工科院校公选课程体系的一门重课程。在教育转型发展新形势下,针对学生营养学背景知识参差不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营养与美容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引导学生科学地看待膳食、营养与美容保健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以营养促进美容的健康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营养与美容 公共选修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亚麻籽胶结构及功能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禹晓 黄沙沙 +4 位作者 聂成镇 翟娅菲 相启森 申瑞玲 邓乾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亚麻籽胶是一种阴离子杂多糖,主要存在于亚麻籽外种皮最外层,含量占亚麻籽重量9%左右。作为一种亲水性胶体,亚麻籽胶具有黏稠性、乳化性、胶凝性、抗氧化等特性,能够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与食品体系中其它组分产生交互作用协同提高食品加... 亚麻籽胶是一种阴离子杂多糖,主要存在于亚麻籽外种皮最外层,含量占亚麻籽重量9%左右。作为一种亲水性胶体,亚麻籽胶具有黏稠性、乳化性、胶凝性、抗氧化等特性,能够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与食品体系中其它组分产生交互作用协同提高食品加工特性。此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亚麻籽胶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肠道菌群和减肥等作用。该文主要探究亚麻籽胶精细结构、功能特性、生物活性和应用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亚麻籽胶高值化加工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胶 精细结构 功能特性 生物活性 应用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对亚麻籽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禹晓 聂成镇 +4 位作者 秦晓鹏 陈彬云 黄沙沙 相启森 邓乾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9-277,共9页
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技术对亚麻籽胶的物理改性效应,该研究以5 mg/m L亚麻籽胶溶液为对象,比较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0~120 s)对亚麻籽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亚麻籽胶溶液p H值、Zeta电位绝... 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技术对亚麻籽胶的物理改性效应,该研究以5 mg/m L亚麻籽胶溶液为对象,比较了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0~120 s)对亚麻籽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亚麻籽胶溶液p H值、Zeta电位绝对值和平均分子量逐渐减小,而对亚麻籽胶的多糖骨架结构和单糖组成无明显影响。等离子体处理降低亚麻籽胶的炭化和聚合反应温度、表观黏度和界面吸附能力。冷场扫描电镜结合稳定性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结果显示,0~15 s等离子体处理在不明显降低亚麻籽胶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同时,明显改善了亚麻籽胶构建亚麻籽油乳液的稳定性(P<0.05)。因此,等离子体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能够用于亚麻籽胶的适度改性研究,以拓宽其在健康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PH值 亚麻籽胶 分子结构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