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中泥沙作用研究进展及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禹雪中 钟德钰 +1 位作者 李锦秀 廖文根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80,F003,共7页
首先分析了泥沙在微观和宏观方面 ,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影响。泥沙通过吸附、解吸作用 ,同时通过泥沙运动 ,共同影响着污染物的赋存状态 ,从而影响着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在泥沙吸附解吸污染物机理、影响因素、数学... 首先分析了泥沙在微观和宏观方面 ,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影响。泥沙通过吸附、解吸作用 ,同时通过泥沙运动 ,共同影响着污染物的赋存状态 ,从而影响着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在泥沙吸附解吸污染物机理、影响因素、数学模型等方面 ,已经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并讨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污染物 泥沙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河流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数学模型 被引量:35
2
作者 禹雪中 杨志峰 +1 位作者 钟德钰 彭期冬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5,共6页
本文分析了水流-泥沙-污染物系统中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对水体污染物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推导了描述吸附态、溶解态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方程。对于河床水体之间泥沙交换产生的环境变化,建立了泥沙冲淤对污染物影响的表达式,对于吸附解吸作... 本文分析了水流-泥沙-污染物系统中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对水体污染物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推导了描述吸附态、溶解态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方程。对于河床水体之间泥沙交换产生的环境变化,建立了泥沙冲淤对污染物影响的表达式,对于吸附解吸作用则采用以实验为基础的泥沙吸附动力学模式。根据三峡地区实测水沙、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模拟泥沙冲淤过程中污染物的交换,并且可以反映泥沙吸附作用对水环境的动态影响,可以应用于河流及水库泥沙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模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泥沙 污染物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22
3
作者 禹雪中 苏德慧 +3 位作者 黄金池 崔青安 杨志轩 张爱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9-51,59,共4页
介绍了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系统结构、系统特点 ,提出将水环境相关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结合 ,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快捷、方便的决策支持。采用该系统能够以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为目标 ,提供水环境数据维护、数据... 介绍了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系统结构、系统特点 ,提出将水环境相关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结合 ,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快捷、方便的决策支持。采用该系统能够以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为目标 ,提供水环境数据维护、数据查询、水质评价、统计分析、水质预测等功能 ,将各种水环境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该系统的运用 ,可以替代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管理 功能区划 决策支持 管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禹雪中 杨志峰 廖文根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22,共3页
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主要是着眼于解决我国当前突出存在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水利工程调度方式的调整和优化,改善流域水环境,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支持,文中主要结... 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主要是着眼于解决我国当前突出存在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水利工程调度方式的调整和优化,改善流域水环境,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支持,文中主要结合水库、湖泊的生态与环境调度,从实施调度的必要性、国内外发展研究状况、关键技术和研究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研究的总体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调度 环境改善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我国建立绿色水电认证制度的探讨 被引量:21
5
作者 禹雪中 廖文根 骆辉煌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共4页
绿色水电认证的目的是把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并且为电力消费者提供可信并可接受的生态标志。通过对瑞士和美国绿色水电认证的产生、标准和作用的分析,指出建立认证制度是解决我国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制约的有效途径... 绿色水电认证的目的是把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并且为电力消费者提供可信并可接受的生态标志。通过对瑞士和美国绿色水电认证的产生、标准和作用的分析,指出建立认证制度是解决我国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制约的有效途径,是对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补充和完善,而且认证已经具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社会基础。为了在我国建立绿色水电认证制度,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规和管理机制、政府对认证制度和企业的支持、公正机构的主持和广泛的参与、制定符合中国特点的绿色水电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绿色水电 认证 水电工程
下载PDF
河流水污染损失补偿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禹雪中 李锦秀 +1 位作者 骆辉煌 吴金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我国水污染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省际间、地区间水污染纠纷接连不断,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流域不同主体之间建立水污染补偿机制,可以把水污染造成的环境外部损失内部化,从而促使污染者在治污成本和经济补偿之间进行权衡,促进... 我国水污染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省际间、地区间水污染纠纷接连不断,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流域不同主体之间建立水污染补偿机制,可以把水污染造成的环境外部损失内部化,从而促使污染者在治污成本和经济补偿之间进行权衡,促进水污染治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和水污染纠纷的解决。在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估的基础上,以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影响关系,进而把超量排放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联系起来,对模型的基本特征、处理方法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并且以太湖流域范围内的京杭运河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河流水污染损失补偿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污染 经济损失 补偿 模型
下载PDF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析 被引量:57
7
作者 禹雪中 冯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19,共6页
补偿标准核算是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选取政策视角归纳了我国10个省份已经发布和实施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基本内容,对这些政策的补偿标准核算方法进行了分类,提出以成本和价值作为补... 补偿标准核算是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选取政策视角归纳了我国10个省份已经发布和实施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基本内容,对这些政策的补偿标准核算方法进行了分类,提出以成本和价值作为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类的依据。结合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外政策,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政策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策层面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建议。为了体现经济规律,同时增强生态补偿制度的激励作用,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补偿标准在污染赔偿方面需要进一步体现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在保护补偿方面需要体现水资源保护的经济价值。在未来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过程中,相关方面协商确定补偿标准的趋势将会日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量化核算和调查方法可以发挥比较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的分析结果对于推动国家层面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政策制定或规范地方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核算方法 政策分析
下载PDF
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8
8
作者 禹雪中 杨志峰 彭期冬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39,34,共6页
建立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适当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减轻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筑坝的水电工程,提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体系框架。按照健康河流的生态环境要素... 建立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适当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减轻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筑坝的水电工程,提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体系框架。按照健康河流的生态环境要素,考虑我国水电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指标体系分为水文特征、河流水质、河流形态、河流连通性、生物生境、生物群落、河流景观7个类别,进而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准则以及可以定量或定性的指标。以工程设计与管理主要内容与河流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为基础进行了指标的识别,提出了工程设计与运行涉及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河流 生态环境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标准计算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禹雪中 杨桐鹤 骆辉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4,共5页
综合考虑了水量和水质2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利用环境水力学方法对上下游水环境影响关系进行描述,然后结合下游地区的引水量,对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效果影响下游地区的范围和程度进行量化,反映了水环境影响的自然过程。另一方面,采用环境经... 综合考虑了水量和水质2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利用环境水力学方法对上下游水环境影响关系进行描述,然后结合下游地区的引水量,对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效果影响下游地区的范围和程度进行量化,反映了水环境影响的自然过程。另一方面,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对水环境保护成本进行描述,对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量化。最后,将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影响的自然过程描述与保护成本的经济量化结合起来,建立了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标准的计算模型。采用建立的计算模型,以新安江水库的生态补偿问题作为实例,进行了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和分析。该模型能够更加客观和精细地反映水环境影响和经济补偿关系,能够为我国流域生态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环境水力学
下载PDF
水环境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禹雪中 李锦秀 廖文根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5,20,共6页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内容体系以及结构体系,将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引入到水环境信息系统中,结合水环境数据库,可进行区域水污染经济损失核算,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内容。
关键词 水环境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 内容体系 结构体系 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估
下载PDF
三峡库区泥沙对磷吸附热力学实验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禹雪中 吕平毓 彭期冬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6-29,共4页
利用三峡库区原状水沙开展泥沙吸附磷的热力学实验,以获得泥沙吸附磷的热力学方程和临界平衡磷浓度(EPC0)。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磷在水沙之间的分配关系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并且不同泥沙含量对应于不同的等温式。基于实验数据,对传... 利用三峡库区原状水沙开展泥沙吸附磷的热力学实验,以获得泥沙吸附磷的热力学方程和临界平衡磷浓度(EPC0)。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磷在水沙之间的分配关系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并且不同泥沙含量对应于不同的等温式。基于实验数据,对传统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反映泥沙含量影响的吸附等温式,并且得到了河流原型观测数据的验证。基于实验数据得到不同泥沙含量相应的临界平衡磷浓度,结果显示相同泥沙背景吸附条件下的EPC0同样与泥沙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泥沙 吸附 热力学实验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水质信息发布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禹雪中 马巍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3期35-36,46,共3页
为满足水环境信息公开、直观、图像化发布的新要求 ,提出将WebGIS技术引入水质信息管理系统 ,构建基于WebGIS的水质信息发布系统 ,实现更加便捷的水质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 ,并对系统的工作方式、体系结构。
关键词 水质信息 信息系统 WEBGIS 系统环境 信息管理系统 水环境
下载PDF
淮河流域洪水预报系统的模型集成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禹雪中 李纪人 +1 位作者 张建立 彭期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11-316,共6页
根据淮河流域洪水特征和水系构成,分析了水文学与水力学模型在洪水过程、洪水要素和空间范围方面的集成方式,并且介绍了两种模型针对淮河流域特点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法。为实现两种模型的充分集成,采用了数据-模型-应用3层结构的总体集... 根据淮河流域洪水特征和水系构成,分析了水文学与水力学模型在洪水过程、洪水要素和空间范围方面的集成方式,并且介绍了两种模型针对淮河流域特点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法。为实现两种模型的充分集成,采用了数据-模型-应用3层结构的总体集成框架,通过模型应用过程的模块化处理和数据有效交换,建立了集模拟、率定和预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计算平台。本文所建立的集成模型采用长系列实测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建立的集成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洪水预报系统 水文学模型 水力学模型 集成
下载PDF
引江济太泥沙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禹雪中 彭期冬 +1 位作者 廖文根 张红举 《中国水利》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基于实测资料进行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引水区泥沙含量、泥沙级配特征的分析,为了解泥沙影响的基本趋势提供了依据,为数学模型提供了计算条件。分别采用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二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进行了引水泥沙在望虞河及贡湖运动... 基于实测资料进行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引水区泥沙含量、泥沙级配特征的分析,为了解泥沙影响的基本趋势提供了依据,为数学模型提供了计算条件。分别采用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二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进行了引水泥沙在望虞河及贡湖运动过程的模拟,重点对含沙量和淤积量空间分布、不同引水方式对淤积趋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引水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泥沙 望虞河 贡湖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数字流域中的水环境信息化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禹雪中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49,共3页
数字流域是我国流域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流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水环境信息化作为数字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对流域水环境进行监测、管理、分析、控制的综合手段.文中提出了流域水环境信息化综合系统的结构,分析了流域水环境... 数字流域是我国流域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流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水环境信息化作为数字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对流域水环境进行监测、管理、分析、控制的综合手段.文中提出了流域水环境信息化综合系统的结构,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对其中的主要环节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水环境 信息化 流域管理
下载PDF
绿色小水电评价的作用、内容及标准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禹雪中 冯时 贾宝真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2年第7期1-7,共7页
绿色小水电评价是从环境、社会、经济和安全四个方面,对处于运行阶段的小水电站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小水电站以经济、政策或技术方面的激励。在分析国际水电环境认证制度、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和我国相关技术... 绿色小水电评价是从环境、社会、经济和安全四个方面,对处于运行阶段的小水电站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小水电站以经济、政策或技术方面的激励。在分析国际水电环境认证制度、水电可持续性评估规范和我国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小水电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实施技术评价和激励机制为核心的绿色小水电评价,从而发挥行业引导作用,促进实现小水电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的基本目标。本文分析了绿色小水电评价的含义和作用,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安全运行四个方面分析了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且探讨了评价基线和标准阈值两个评价标准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小水电 评价 作用 内容 标准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对长江中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影响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彭期冬 廖文根 +1 位作者 李翀 禹雪中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28-232,共5页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具有宝贵的种质资源价值,但近年来,其早期资源量逐年下降明显。合适的涨水条件和水温是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重要条件,严重的气体过饱和可能威胁到四大家鱼鱼卵和幼鱼的存活。分别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对四大家鱼自然繁...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具有宝贵的种质资源价值,但近年来,其早期资源量逐年下降明显。合适的涨水条件和水温是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重要条件,严重的气体过饱和可能威胁到四大家鱼鱼卵和幼鱼的存活。分别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上述三方面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运行对家鱼自然繁殖期涨水过程没有明显的改变,由于水温的推迟引起下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时间后移,使得相应的涨水条件较天然情况下发生变化。三峡水库的泄洪会引发较为明显的气体过饱和现象,可能对家鱼鱼卵和幼苗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缓解这些影响,建议开展针对性的三峡工程生态调度工作。为了更好地保护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建议对家鱼产卵场开展研究和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自然繁殖 影响 四大家鱼
下载PDF
引水调控改善太湖湖湾水环境及其效果预测 被引量:21
18
作者 马巍 廖文根 +2 位作者 李锦秀 彭静 禹雪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在总结太湖水污染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水流缓慢、动力掺混能力弱、水流交换不畅、水体自净能力差、纳污能力小、入湖污染负荷量大且远超过湖湾的纳污能力是梅梁湖湾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区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 在总结太湖水污染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水流缓慢、动力掺混能力弱、水流交换不畅、水体自净能力差、纳污能力小、入湖污染负荷量大且远超过湖湾的纳污能力是梅梁湖湾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区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引水调控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其关键控制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给出了太湖梅梁湖湾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引江济太调水试验,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预测引水调控对梅梁湖湾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大流量集中调水和小流量维持性调水的水环境影响,为太湖梅梁湖湾及其它类似水域的水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梅梁湖湾 水污染治理 引水调控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纳污能力核算的风场设计条件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马巍 廖文根 +1 位作者 匡尚富 禹雪中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3-1319,共7页
分析了东南风、西北风及东北风3种不同主导风场下太湖的风生湖流形态特征、环流结构及湖流流速大小变化,研究了不同风生湖流特征条件下环湖入湖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规律和湖区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差异,以及在不同主导风场和常年主导风向下风... 分析了东南风、西北风及东北风3种不同主导风场下太湖的风生湖流形态特征、环流结构及湖流流速大小变化,研究了不同风生湖流特征条件下环湖入湖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规律和湖区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差异,以及在不同主导风场和常年主导风向下风速变化对太湖各主要湖湾纳污能力的影响。同时,参照水情设计条件要求,选择相对不利的主导风向和保证率为90%时的风速,对太湖进行了纳污能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平均风速1.0m/s的西北风和枯水年型设计来水条件下,太湖的CODMn、TP、TN指标纳污能力分别为29 732t/年、393t/年和7 550t/年,较常年主导风向及多年平均风速条件下的纳污能力分别减小13.5%、11.3%、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纳污能力 风场 设计条件 太湖
下载PDF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确定方法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锦秀 马巍 +1 位作者 史晓新 禹雪中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2-817,共6页
本文针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入水体的途径和季节不同,而水体纳污能力也是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特点,从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又能保护环境等多重目的出发,提出了将90%保证率枯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的差额... 本文针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入水体的途径和季节不同,而水体纳污能力也是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特点,从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又能保护环境等多重目的出发,提出了将90%保证率枯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的差额作为点源排放总量控制定额,而将90%保证率丰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减去枯水期纳污能力的差额作为面源总量控制定额。并以滇池为例进行了滇池点源与面源总量控制定额计算,为滇池水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 面源 总量控制定额 滇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