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种骨基质明胶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秦书俭 赵宝东 +3 位作者 周桂芬 汪翠华 赵玉莲 李国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133,T004,共4页
用异种骨基质明胶(BMG)修复20只家兔胫骨洞性骨缺损。通过 X 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BMG 吸收明显,周围形成丰富的纤维性骨痂,其中有散在的小淋巴细胞分布;第8周,BMG 基本消失,骨痂中出现许多骨母细胞团和成骨细胞;第12周,... 用异种骨基质明胶(BMG)修复20只家兔胫骨洞性骨缺损。通过 X 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BMG 吸收明显,周围形成丰富的纤维性骨痂,其中有散在的小淋巴细胞分布;第8周,BMG 基本消失,骨痂中出现许多骨母细胞团和成骨细胞;第12周,植骨区有大片新骨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异种 BMG 具有排斥反应轻和诱导成骨作用强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填充骨缺损的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 骨基质明胶 诱导成骨 胫骨
下载PDF
不同胚龄昆明小鼠胚胎获取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秦书俭 张海锋 单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最佳胚龄。方法分别从孕3.5 d和4.5 d的母鼠子宫中分离收集桑椹胚和囊胚,比较体外培养时胚胎的贴壁率、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形成率、形成ES细胞克隆率(P1)和形成ES细胞亚克隆率(...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最佳胚龄。方法分别从孕3.5 d和4.5 d的母鼠子宫中分离收集桑椹胚和囊胚,比较体外培养时胚胎的贴壁率、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形成率、形成ES细胞克隆率(P1)和形成ES细胞亚克隆率(P2)。结果孕3.5 d采集的胚胎多为桑椹胚,孕4.5 d采集的胚胎多为囊胚,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后者的胚胎贴壁率、ICM形成率和ES细胞克隆形成率均高于前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囊胚较桑葚胚更适合作为体外分离培养昆明小鼠ES细胞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鼠 胚胎干细胞 胚龄
下载PDF
外源性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在兔骨髓基质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及其诱导成骨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秦书俭 刘学 +2 位作者 郑德宇 梅晰凡 谷学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3963-396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携带外源性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bonemor-phorgeneticprotein-2,hBMP-2)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MSCs)生物学性状变化和检测MSC分泌hBMP-2的含量,探讨hBMP-2基因在MSC中的稳定表达。方法:应用脂质... 目的:通过观察携带外源性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bonemor-phorgeneticprotein-2,hBMP-2)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MSCs)生物学性状变化和检测MSC分泌hBMP-2的含量,探讨hBMP-2基因在MSC中的稳定表达。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携带hBMP-2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3-hBMP2导入体外培养的兔MSC中,用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应用ELISA检测MSC表达并分泌hBMP-2水平,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从细胞的培养基中可检测到hBMP-2蛋白质。转染后阳性细胞的倍增时间和生长时间没有因为目的基因的导入而改变,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hBMP-2基因在MSC中可获得较高水平的稳定表达并能分泌hBMP-2蛋白质,为骨缺损修复中内源性hBMP-2作用的发挥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髓细胞 转染
下载PDF
小儿胫骨皮质的血液供应 被引量:3
4
作者 秦书俭 张怀瑫 +1 位作者 杨玉田 郑靖中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237-239,301,共4页
本文采用血管灌注、显微镜观察骨切片的方法,研究了40侧小儿胫骨皮质的血液供应。骨皮质血管主要由毛细血管和静脉窦组成。二者粗细不等,相互吻合成网。滋养动脉是骨皮质的主要血供来源,供应骨皮质深层的3/4左右。骨皮质浅层由骨膜动脉... 本文采用血管灌注、显微镜观察骨切片的方法,研究了40侧小儿胫骨皮质的血液供应。骨皮质血管主要由毛细血管和静脉窦组成。二者粗细不等,相互吻合成网。滋养动脉是骨皮质的主要血供来源,供应骨皮质深层的3/4左右。骨皮质浅层由骨膜动脉供应。两组血供来源在骨皮质内有广泛吻合。小儿胫骨皮质血管由骨干中部向两侧干骺端呈放射状分布。骨皮质的静脉血主要经皮质窦回流到骨髓静脉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胫骨皮质
下载PDF
胫骨滋养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秦书俭 贾本智 +2 位作者 钱红 李俭 陈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用解剖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2侧成人、5侧婴儿下肢骨滋养动脉的起始、长度、口径、走行及骨内分布进行观测.胫骨滋养动脉一支者占96.88%,起始于胫后动脉者占69.70%, 主干平均长度42.41±9.53mm.起始处外径1.41±0.61mm.人骨处外径0... 用解剖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2侧成人、5侧婴儿下肢骨滋养动脉的起始、长度、口径、走行及骨内分布进行观测.胫骨滋养动脉一支者占96.88%,起始于胫后动脉者占69.70%, 主干平均长度42.41±9.53mm.起始处外径1.41±0.61mm.人骨处外径0.71±0.14mm.髓腔内,滋养动脉分为升降二支髓动脉,后者向胫骨两端呈树状分支.在骨皮质内,髓动脉与骨膜动脉的分支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滋养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质与骨基质明胶复合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秦书俭 赵宝东 周桂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8-50,共3页
根据诱导成骨理论,由动物鲜骨提取无排斥反应、诱导成骨作用强的骨形成蛋白质,与骨基质明胶复合修复26只家兔侥骨缺损。通过X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查结果表明,术后第4周,植骨区的纤维性骨痴中有成骨细胞形成;第8周,植骨区大片新... 根据诱导成骨理论,由动物鲜骨提取无排斥反应、诱导成骨作用强的骨形成蛋白质,与骨基质明胶复合修复26只家兔侥骨缺损。通过X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查结果表明,术后第4周,植骨区的纤维性骨痴中有成骨细胞形成;第8周,植骨区大片新骨形成;12周植骨区基本为新生骨填充;16周骨缺损修复过程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质 骨基质明胶 骨缺损
下载PDF
婴幼儿胫骨骨髓的血液供应 被引量:2
7
作者 秦书俭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361-363,451,共4页
本文报道用血管注射、显微摄影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42侧婴幼儿胫骨的骨髓血液供应。滋养动脉是骨髓的主要血供来源。干骺端动脉增强干骺部的血液供应。骨髓静脉比动脉更为丰富。骨髓静脉血主要经由髓静脉窦、集合静脉窦、中央静脉... 本文报道用血管注射、显微摄影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42侧婴幼儿胫骨的骨髓血液供应。滋养动脉是骨髓的主要血供来源。干骺端动脉增强干骺部的血液供应。骨髓静脉比动脉更为丰富。骨髓静脉血主要经由髓静脉窦、集合静脉窦、中央静脉和滋养静脉回流。干骺端的部分血液经干骺端静脉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髓 动脉供应 静脉回流
原文传递
成人颅骨的角度测量与性别、年龄的判别 被引量:7
8
作者 秦书俭 李泽山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98-101,共4页
本文按不同的性别和年龄,测定了180例干燥颅骨的十一个角度项目。发现颅骨的两项角度值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六项角度值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根据测量结果,本文探讨了颅骨发育过程中的部分变化规律。
关键词 颅骨 角度测量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肱骨滋养动脉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3
9
作者 秦书俭 金丽慧 +2 位作者 王丹阳 鞠培新 陈玉秀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4-16,共3页
解剖成人上肢标本34例,观察、测量肱骨滋养动脉39支。结果表明,肱骨滋养动脉多起于肱动脉,占79.41%;起于肱深动脉者占8.82%;其它起于尺侧上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肱骨滋养动脉起始端外口径1.16毫米,入滋养孔处外口径0.67毫米。滋养动脉... 解剖成人上肢标本34例,观察、测量肱骨滋养动脉39支。结果表明,肱骨滋养动脉多起于肱动脉,占79.41%;起于肱深动脉者占8.82%;其它起于尺侧上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肱骨滋养动脉起始端外口径1.16毫米,入滋养孔处外口径0.67毫米。滋养动脉主干平均长度为22.5毫米。另外发现,滋养动脉长度和入骨位置均与其起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滋养动脉 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hBMP-2基因转染的MSC与BGC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10
作者 秦书俭 郑德宇 +3 位作者 陈亚斌 张玉华 刘学 谷学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BMP-2)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与生物活性陶瓷(Bioactive glass ceramics,BGC)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BMP-2)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与生物活性陶瓷(Bioactive glass ceramics,BGC)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携带hBMP-2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3-hBMP2导入体外培养的MSC中,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继续扩增培养。细胞分为实验组(转染的细胞与BGC复合),对照组(单纯转染的细胞),在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原位杂交证实基因转染成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行为证实携带hBMP-2基因的MSC无致瘤性,转染的MSC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BGC均生长良好,BGC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基因转染的MS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BGC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基因转染的MSC复合BGC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生物活性陶瓷 组织工程学 骨髓基质细胞
下载PDF
异种骨基质明胶修复大鼠胫骨洞性缺损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秦书俭 赵宝东 周桂芬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163-167,共5页
作者利用羊骨基质明胶(BMG)修复了20只大鼠的洞性骨缺损。应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异种骨基质明胶对洞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结果表明:在植骨术后2~4周内,植骨区周围有轻度的排斥反应现象。术后第4周,植骨区出现明显的诱导成骨征象,... 作者利用羊骨基质明胶(BMG)修复了20只大鼠的洞性骨缺损。应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异种骨基质明胶对洞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结果表明:在植骨术后2~4周内,植骨区周围有轻度的排斥反应现象。术后第4周,植骨区出现明显的诱导成骨征象,排斥反应现象减退。异种骨基质明胶的成骨时间迟于自体骨2周左右。作者认为,如何减低异种骨基质明胶的抗原性将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实验结果也说明,异种骨基质明胶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新型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 骨基质明胶 洞性骨缺损 诱导成骨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BMP)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秦书俭 赵宝东 +2 位作者 周桂芬 赵玉莲 汪翠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8-11,共4页
作者利用异种、同种、半脱钙骨基质明胶和羟基磷灰石四种材料植入20只大鼠肌肉内,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了各种材料的吸收速度、抗原性和成骨情况。结果表明,异种骨基质明胶在植骨早期有轻度的排斥反应。羟基磷灰石不易被吸收,无诱导... 作者利用异种、同种、半脱钙骨基质明胶和羟基磷灰石四种材料植入20只大鼠肌肉内,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了各种材料的吸收速度、抗原性和成骨情况。结果表明,异种骨基质明胶在植骨早期有轻度的排斥反应。羟基磷灰石不易被吸收,无诱导成骨作用。同种骨基质明胶适合作为较小骨缺损的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修复较大骨缺损,半脱钙骨基质明胶是较佳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骨基质明胶
下载PDF
小儿胫骨骨膜动脉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秦书俭 张怀韬 +1 位作者 郑靖中 杨玉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2期90-92,123,共4页
本文用整骨透明、X线摄片、腐蚀铸型和解剖等方法,在88侧儿尸胫骨标本上观察了小儿胫骨的骨膜动脉分布。除胫骨后面中1/3外,其它部分的骨膜动脉来源、分布比较恒定。胫骨下1/3段骨膜动脉来源少、分布稀疏,可能是该区骨折不易愈合的原因... 本文用整骨透明、X线摄片、腐蚀铸型和解剖等方法,在88侧儿尸胫骨标本上观察了小儿胫骨的骨膜动脉分布。除胫骨后面中1/3外,其它部分的骨膜动脉来源、分布比较恒定。胫骨下1/3段骨膜动脉来源少、分布稀疏,可能是该区骨折不易愈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动脉 干骺端 骨折
下载PDF
婴幼儿胫骨软骨管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秦书俭 张怀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4-76,共3页
用血管灌注方法对40侧出生到3岁婴幼儿胫骨骺内的软骨管进行了研究。软骨管起源于软骨骺骨膜动脉,主要经骺的前、后面进入骺内。关节软骨内无软骨管。近侧骺生长板内偶有血管穿过。对软骨管的形态特征与临床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胫骨 软骨管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同种骨基质明胶修复骨缺损实验性研究
15
作者 秦书俭 赵宝东 +2 位作者 周桂芬 汪翠华 姚玉莲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5期281-284,共4页
本文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同种骨基质明胶(BMG)对24只家兔和大鼠胫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同种骨基质明胶的排斥反应很小,而且诱导成骨作用明显。在术后第8周,植骨区已有大片新骨形成。因此同种骨基质明胶很有希望能成为... 本文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同种骨基质明胶(BMG)对24只家兔和大鼠胫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同种骨基质明胶的排斥反应很小,而且诱导成骨作用明显。在术后第8周,植骨区已有大片新骨形成。因此同种骨基质明胶很有希望能成为一种新的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基质明胶 骨缺损 修复 诱导成骨
下载PDF
国人颅骨颌型的研究
16
作者 秦书俭 李泽山 +1 位作者 王凤林 孙风云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测量了180例干燥颅骨的总面角、鼻面角和齿槽面角三项角度项目;分析了颅骨在性别和年龄上的颌型差异;探讨了颅骨发育中的某些变化趋势。
关键词 颅骨 颌型 总面角 鼻面角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优势临床观察 被引量:72
17
作者 王浩 郑德宇 +1 位作者 秦书俭 吕建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76-77,共2页
目的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传统治疗效果、微创治疗效果,归纳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意识状态特点、出血位置特点、出血量特点、神经功能... 目的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传统治疗效果、微创治疗效果,归纳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意识状态特点、出血位置特点、出血量特点、神经功能缺损特点,对比分析微创治疗较传统治疗的临床优势。结果临床表现以偏瘫为主;主要人群的GCS评分为6~9分,约占37.78%;主要人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30分,约占63.33%;出血位置主要在基底节区,约占52.22%;出血量主要范围为10~29 ml,约占53.33%;伴有较多并发症,约占71.11%。微创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6)。结论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早行微创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特点 微创治疗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基质明胶修复大鼠桡骨缺损 被引量:16
18
作者 田志逢 秦书俭 +2 位作者 王瑞芳 柏永刚 谷学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801-2805,共5页
目的:在骨组织工程学领域内,主要集中种子细胞、支架载体和细胞支架复合体的构建3个方面的研究,在干细胞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为理想,支架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却没有一种理想的载体。实验拟通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在骨组织工程学领域内,主要集中种子细胞、支架载体和细胞支架复合体的构建3个方面的研究,在干细胞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为理想,支架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却没有一种理想的载体。实验拟通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植入骨缺损处成骨性细胞的变化以及钙化情况,认识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基质明胶修复大鼠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8在辽宁医学院解剖学试验室与科学实验中心完成。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纯化、扩增、Brd-U体外标记后并在体外与骨基质明胶复合培养,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②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治疗组、单纯骨基质明胶治疗组和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每组20只;每组分2,4,8,12周4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③制备同种异体SD大鼠桡骨骨干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治疗组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单纯骨基质明胶治疗组缺损处植入单纯骨基质明胶(骨基质明胶由完全培养液同等条件下培养7d),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缺损处植入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rd-U标记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密度1×109个/L)。④大体观察大鼠的术肢活动情况;X射线放射学、组织学对比观察各组大鼠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治疗组有1例动物因麻醉过深死亡外,其余59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术后各时间段骨缺区X射线片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治疗组:2周桡骨缺损处略见骨痂形成,8周可见明显形成骨缺损区的桥接,12周骨缺损区完全被新生骨组织填充,已有骨髓腔出现。单纯骨基质明胶治疗组:12周骨缺损区骨痂形成增多,但未出现桥接,并可见两端有骨质硬化现象。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12周可见两断端有骨质硬化现象,最后形成骨不连。术后2,4,8,12周复合体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2,4,8,12周复合体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对节段性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可以选择的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基质明胶 异种 细胞培养 骨缺损 组织构建
下载PDF
1,3,7,9-四甲基尿酸激活SirT3/AMPK/ACC信号通路减少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肪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军 王国恩 +3 位作者 章时杰 何蓉蓉 栗原博 秦书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研究嘌呤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甘油三酯蓄积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7周诱导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连续6周给予theacrine后,分别对肝组织切片进行HE和苏丹IV染色,... 目的研究嘌呤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甘油三酯蓄积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7周诱导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连续6周给予theacrine后,分别对肝组织切片进行HE和苏丹IV染色,测定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AMPK及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应用compound C抑制HepG2细胞中AMPK磷酸化,检测theacrine干预后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heacrine能减少高脂饮食小鼠肝脏中TG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状态,增加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及AMPK和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内AMPK的磷酸化后,theacrine仍能激活SirT3,但抑制了ACC的磷酸化作用。结论 Theacrine对SirT3的激活不依赖于AMPK的激活,而对ACC的磷酸化依赖于AMPK的激活。其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肪化的作用可能与激活SirT3/AMPK/ACC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acrine 嘌呤生物碱 高脂饮食 单纯性脂肪肝 SirT3 AMPK ACC
下载PDF
地黄多糖在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对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红阳 付海燕 +2 位作者 马刚 包翠芬 秦书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2-1206,共5页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取第3代细胞,分为对照组、β-巯基乙醇诱导组(5mmol/L BME)和地黄多糖诱导组(0.2 mg/mL)进行诱导实验...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取第3代细胞,分为对照组、β-巯基乙醇诱导组(5mmol/L BME)和地黄多糖诱导组(0.2 mg/mL)进行诱导实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细胞生长周期改变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Notch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otch蛋白胞内片段(NICD)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地黄多糖诱导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S+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不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各诱导组诱导后产生特异性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其中地黄多糖组nestin及NSE阳性细胞率高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P<0.05);GFAP阳性细胞率低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地黄多糖诱导组诱导前为Notch1蛋白强阳性或阳性染色,并随诱导时间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地黄多糖诱导组诱导分化24 h后细胞内NICD含量逐渐下降,到第5天时,低于诱导前水平,且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地黄多糖可能通过抑制Notch1蛋白表达而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且主要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多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OTCH1蛋白 诱导 神经样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