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粮添加不同过瘤胃率裂壶藻粉对奶牛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及乳中DHA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秦学文 任澎 +5 位作者 刘宇 辛雅莉 余超 刘建新 王翀 任大喜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8-232,240,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过瘤胃率不同的裂壶藻粉(SP)和包被裂壶藻粉(CSP)对高产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及乳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的影响。将36头泌乳(130±10.9)d和产奶量(32.36±2.14)kg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过瘤胃率不同的裂壶藻粉(SP)和包被裂壶藻粉(CSP)对高产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及乳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的影响。将36头泌乳(130±10.9)d和产奶量(32.36±2.14)kg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150 SP组(基础日粮+每日补饲150 g SP)、300 CSP组(基础日粮+每日补饲300 g CSP)。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150 SP组和300 CSP组乳脂率和乳糖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3个组间的4%校正乳无差异;在奶牛日粮中添加SP和CSP可增加牛奶中DHA含量(P<0.05),饲喂7周后,150 SP组、300 CSP组乳中DHA含量分别可达25、44 mg/100 mL;饲喂5周后,150 SP组、300 CSP组DHA转化率分别稳定在14%、24%左右;与对照组相比,300 CSP组奶牛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下降(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所升高。由此可见,在奶牛日粮中添加150 g SP或者300 g CSP能显著提高原料乳中DHA含量,对奶牛生产性能、健康状况无不利影响,以添加300 g CSP的饲喂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壶藻粉 生产性能 二十二碳六烯酸 奶牛
下载PDF
胸前导联ST段压低范围和幅度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秦学文 陈淑清 +7 位作者 陈纪林 姚康宝 杨跃进 乔树宾 姚民 刘海波 吴永健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 :评价胸前导联 ST段压低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及探讨其可能发生机理。  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92年~ 1997年期间首次住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 183例。将患者分为 4组 :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 ( 组 ,n=5 6 ) ;胸前导联... 目的 :评价胸前导联 ST段压低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及探讨其可能发生机理。  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92年~ 1997年期间首次住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 183例。将患者分为 4组 :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 ( 组 ,n=5 6 ) ;胸前导联 ST段 V1~ 3压低组 ( 组 ,n=31) ;胸前导联 ST段 V4~ 6 压低组 ( 组 ,n=2 3) ;胸前导联 ST段 V1~ 6 压低组 ( 组 ,n=73)。资料分析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结果 :胸前导联 ST段压低患者比无胸前导联 ST段压低患者存在较大梗塞范围 ,心肌梗塞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较高。广泛 ST段压低时更显著 ,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分别为 45 .0 %、12 .3% (P<0 .0 5 )和 8.2 %(P<0 .0 1)。胸前导联 ST段广泛压低总和≥ 0 .8m V显示预后更差 ,住院病死率 9.4% ,同 ST段压低 <0 .2 m V比差异显著 (P<0 .0 5 )。 组和 组存在左前降支病变或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高于 组 ,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胸前导联 ST段压低分布范围和压低幅度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有一定价值。可能提示心肌梗塞范围较大 ,或同时存在前降支病变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ST段压低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秦学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肥厚型心肌病 诊断 处理 治疗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学文 李崇剑 +10 位作者 李晓东 高润霖 陈纪林 杨跃进 徐波 乔树宾 姚民 刘海波 陈珏 吴永健 袁晋青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和长期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8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84例,分为支架组45例与药物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和长期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8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84例,分为支架组45例与药物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药物组明显高(40·0%比17·9%,P<0·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置入72枚支架,每例患者平均置入支架1·6枚;支架平均长度18·48±5·15mm,支架平均直径3·14±0·34mm。操作成功率、支架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分别为88·9%,95·6%和93·3%。平均随访时间(24·0±11·5)个月,随访率92·86%。随访期间支架组与药物组各发生心源性死亡1例;支架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发生时间显著迟于药物组(14·3±5·6个月比9·1±6·0个月,P<0·05);支架组随访期间无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药物组。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支架置入术成功率较高,与单纯的药物组比较,可提高远期无MACE和心绞痛复发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预后
下载PDF
喹那普利——一种新转换酶抑制剂 被引量:1
5
作者 秦学文 刘力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3年第2期77-80,共4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的发展是当代心血管药理学进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目前已确定了ACE-Ⅰ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喹那普利是一种新的无巯基转换酶抑制剂,大量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该药作为第一线药物治疗高血压和充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的发展是当代心血管药理学进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目前已确定了ACE-Ⅰ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喹那普利是一种新的无巯基转换酶抑制剂,大量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该药作为第一线药物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安全有效。 1.药理学喹那普利(Quinapril,以下简Q)口服后迅速吸收,并很快水解为二羧酸型的喹那普利拉(Quinaprilate,简称Qt)。Qt是一种具有药理活性代谢产物 1.1对ACE的抑制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不仅存在于血浆中,而且也存在于局部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那普利 转换酶抑制剂 药理学
下载PDF
新疆五峰山火烧云式喷流-沉积型铅锌矿的发现——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成功案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元军 秦学文 +3 位作者 柳顺彬 李文祥 熊黎明 杨凯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五峰山铅锌矿是在优选1∶50万化探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缩小异常,利用1∶1万岩石剖面测量查证异常,进一步缩小靶区,获得重要发现。通过深部钻探验证,矿床达中型,实现了火烧云铅锌矿外围同类型矿床的找矿突破。该矿床... 五峰山铅锌矿是在优选1∶50万化探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缩小异常,利用1∶1万岩石剖面测量查证异常,进一步缩小靶区,获得重要发现。通过深部钻探验证,矿床达中型,实现了火烧云铅锌矿外围同类型矿床的找矿突破。该矿床的发现表明,利用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逐步聚焦异常查证,能有效提高找矿效率。同时证实了喀喇昆仑中生代沉积盆地中大面积出露的中侏罗统龙山组碳酸盐岩层位具寻找火烧云式铅锌矿的良好潜力,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地球化学 火烧云式铅锌矿 中侏罗统龙山组 五峰山
下载PDF
新疆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式
7
作者 余元军 秦学文 +3 位作者 柳顺彬 晋红展 刘传厚 宁东旭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产于喀拉昆仑-三江成矿省之林济塘Pb,Zn,Cu,Au,Mo,石膏矿带(Ⅳ级)内,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龙山组。矿区位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Pb,Zn,Cd,Mo,As,Sb,Ag综合异常内,其中Pb,Zn,Cd元素异常套合最好,与矿体基本对应,... 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产于喀拉昆仑-三江成矿省之林济塘Pb,Zn,Cu,Au,Mo,石膏矿带(Ⅳ级)内,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龙山组。矿区位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Pb,Zn,Cd,Mo,As,Sb,Ag综合异常内,其中Pb,Zn,Cd元素异常套合最好,与矿体基本对应,特别是Pb,Zn异常中心与矿体位置完全对应。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矿区表现为宽缓负磁场,异常幅值约10 nT。CSAMT测量和重力测量铅锌矿体部位显示低阻、高重力异常。在综合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遥感信息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该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找矿模式,以期为火烧云式铅锌矿床的发现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综合信息 找矿模式 火烧云 和田县
下载PDF
经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3005例——操作失败及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87
8
作者 戴军 姚民 +12 位作者 乔树宾 杨跃进 秦学文 安向光 侯宇 刘海波 陈珏 吴永健 袁晋青 吴元 尤世杰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失败和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3年 7月我院 3 0 98例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其中 3 0 0 5例穿刺成功经验介绍。记录临床和造影过程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失败和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3年 7月我院 3 0 98例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其中 3 0 0 5例穿刺成功经验介绍。记录临床和造影过程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97% ( 3 0 0 5 /3 0 98)穿刺成功。 1 9% ( 5 6/3 0 0 5 )因为右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锁骨下动脉以及无名动脉闭塞迂曲无法把导管送入升主动脉。 4% ( 13 4/3 0 0 5 )因为桡动脉痉挛改为股动脉 ,其中女性占 8 1% ,男性占 3 6%。1 2 % ( 3 7/3 0 0 5 )因主动脉根部扩张、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而无法经桡动脉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 :前臂张力性血肿占 0 5 % ( 16/3 0 0 5 ) ;鞘管或导管拔出困难占 0 2 7% ( 8/3 0 0 5 ) ;右桡动脉急性血栓 0 1%( 3 /3 0 0 5 )。升主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各占 0 0 3 % (均为 1/3 0 0 5 )。结论 :右桡动脉内反复导管操作易发生痉挛。老年人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迂曲常常造成操作困难。右桡动脉造影极少有严重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操作失败 并发症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 被引量:52
9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6 位作者 吴元 姚康宝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血管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87.8%,回旋支占12.2%,合并右心室心肌梗...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血管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87.8%,回旋支占12.2%,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RVI)占41.4%。②下壁AMI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时,血管闭塞位置多发生在第1右心室支开口以远(73.8%),合并RVI时其闭塞多发生在第1右心室支开口前(64.9%);下后壁伴侧壁AMI回旋支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时,其闭塞位置均在钝缘支发出前。③下壁AMI时Ⅰ、aVL导联ST段呈对应性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3.9%,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提示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54.5%,特异性为75.0%。与传统RVI诊断相比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提示RVI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49.3%。结论下壁AMI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AMI 心电图 相关动脉 闭塞位置 判断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80
10
作者 刘海波 高润霖 +4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乔树宾 秦学文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显示Ⅱ型斑块的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 ,从临床的角度探讨斑块破裂发生的原因。方法 :112例接受了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冠脉造影的斑块形态进行分型。根据斑块形态 ,患者分为两...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显示Ⅱ型斑块的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 ,从临床的角度探讨斑块破裂发生的原因。方法 :112例接受了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冠脉造影的斑块形态进行分型。根据斑块形态 ,患者分为两组 ,即Ⅰ型病变 (表面光滑 )组 (n =45 )及Ⅱ型病变 (表面不规则 )组 (n =6 7)。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采血进行血清CRP、全血心脏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 (CK MB)的测定。结果 :Ⅱ型病变组平均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Ⅰ型病变组 ( 4 32± 0 35mg/L对 2 18± 0 2 2mg/L ,P <0 0 0 0 1)。而两组患者之间 ,年龄、性别、4个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合并率、全血cTnT、血清CK及CK MB水平均无显著差别 (P>0 0 5 )。结论 :冠脉造影显示斑块破裂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从临床的角度提示 ,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 ,进而也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冠状动脉斑块形态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000例——单中心经验分析 被引量:50
11
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5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姚民 秦学文 姚康宝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果:在1 288 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 425 只。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DeNovostenting)928 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结果不理想置入支架404 只,PTCA 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置入支架(Bailoutstenting)54 只,在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39 只。置入支架平均直径3-00 ±0-37 mm ,平均长度17-05 ±5-63 mm 。该1 000 例中998 例(99-8 % ) 支架成功地置入靶病变部位,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88-5 ±22-1)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0-9 ±5-5) % 。重要并发症包括术中急性血栓形成4 例(0-4 % ) 、急性心肌梗塞6 例(0-6% ) 、在Bailoutstenting 过程中死亡1 例(0-1 % ) 。Bailoutstenting 患者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4-3% ,明显高于选择性置入支架者(0-5% ,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术 冠心病
下载PDF
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先天性变异分析 被引量:89
12
作者 姚民 陈珏 +7 位作者 吴元 高润霖 陈纪林 姚康宝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畸形 )的检出频度。  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 417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173例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5 0例 ,检出率为 1.2... 目的 :探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畸形 )的检出频度。  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 417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173例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5 0例 ,检出率为 1.2 % ,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42例 ,占 84.0 %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7例 ,占 14.0 % ,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均异常 1例 ,占 2 .0 % ;2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15例 ,检出率为 0 .4% ;3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瘘 2 8例 ,检出率为 0 .7% ,其中 18例(6 4.3% )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4其它少见冠状动脉变异 2例。  结论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 ,通常在心导管检查中被偶然发现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近15年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演变趋势 被引量:38
13
作者 郑昕 李建军 +10 位作者 杨跃进 陈纪林 袁晋青 陈纪春 吴永健 秦学文 郭远林 高展 华倚虹 慕朝伟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了解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4年~2008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和年龄演变趋势。方法:回顾1994年~2008年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历,根据时间段、首发和再发病例以及性别分别计算发病平均年龄、高峰发病年龄段和女性患者的比例,并... 目的:了解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4年~2008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和年龄演变趋势。方法:回顾1994年~2008年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历,根据时间段、首发和再发病例以及性别分别计算发病平均年龄、高峰发病年龄段和女性患者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94年至2008年期间,共收住11 859例,首发病例9 737例,再发病例2 122例。每年收治病例数呈上升趋势(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发和再发病例中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22.0%和20.5%。女性患者比例随时间增加未见显著变化。首发病例中男性平均年龄随年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发病例中女性平均年龄随年度增加未见显著变化。再发病例中男性平均年龄随年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发病例中女性平均年龄随年度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发病例中男性高峰发病年龄段2000年~2008年稳定在45~54岁;女性患者高峰发病年龄段1997年~2008年稳定在65~74岁。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发病患者中女性的比例保持稳定。男性和女性患者高峰发病年龄段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性别 年龄 趋势
下载PDF
国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袁晋青 靳翠彬 +9 位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陈珏 戴军 乔树宾 尤士杰 吴元 秦学文 杨跃进 姚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观察和评估国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3 0 5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封堵器治疗的患者 ,男性 2 2 9例 ,女性 76例。其中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 :观察和评估国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3 0 5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封堵器治疗的患者 ,男性 2 2 9例 ,女性 76例。其中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者 (诊断组 ) 161例 ,而接受PCI者 (PCI组 ) 14 4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10 0mg/d及氯吡格雷 75mg/d。通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的Judkins技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主要安全终点为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包括 :任何需要血管外科治疗 ,外周动脉的PCI或需超声引导的加压如假性动脉瘤 ,需输血的严重出血 ,腹膜后血肿 ,血栓形成或远端脉搏消失 ,腹股沟感染 ,明显腹股沟血肿 ,死亡。结果 :①诊断组及PCI组 ,成功放置封堵器分别为 98 8%和 98 6% (P >0 0 5 ) ,即刻止血分别为 96 9%和 94 4%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封堵器放置失败的所有患者经手工压迫和压力绷带包扎均成功止血。诊断组 7例 ,PCI组 8例( 4 4%vs 5 6% ,P >0 0 5 )必须经压力绷带包扎方能完全止血 ;② 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 0 98% ) ,诊断组 1例 ,PCI组 2例 ,其中 1例死亡。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诊断组 0 6% ,PCI组 1 4% ,P >0 0 5 )。结论 :在诊断性造影和PCI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封堵器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 止血 患者 临床应用 结论 终点 压迫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3
15
作者 刘海波 高润霖 +6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乔树宾 秦学文 姚民 吴永健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4-265,共2页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70例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CS)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测定血清CR...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70例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CS)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测定血清CRP水平。按 CRP水平将患者分为 2组 :即 A组 (CRP水平 <3mg/ L ,n=40 )及 B组 (CRP水平≥ 3mg/ L ,n=30 )。分析并记录每例患者术中冠脉夹层及血栓形成等的发生情况 ,并观察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严重冠脉事件。  结果 :B组患者 PTCA及 CS术中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A组 (分别为 36 .7%对 12 .5 % ,P=0 .0 17及 30 .0 %对 2 .5 % ,P=0 .0 0 1)。B组 PTCA术中斑块夹层的发生率显著大于 A组 (86 .7%对 6 0 .0 % ,P=0 .0 1)。B组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冠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大于 A组 (P=0 .0 4)。住院期间 2组患者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结论 :术前血清 CRP水平对 PTCA及 CS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提示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与病变的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C反应蛋白 并发症 预测 PTCA
下载PDF
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黄静涵 乔树宾 +17 位作者 吴永健 刘海波 陈珏 秦学文 杨跃进 袁晋青 徐波 姚民 胡奉环 杨伟宪 吴元 戴军 尤士杰 马卫华 李建军 陈纪林 陈在嘉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对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女性和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04至2008-12于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女性患者118例(女性组),另选同期男性患者319例作为对照(... 目的:对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女性和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04至2008-12于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女性患者118例(女性组),另选同期男性患者319例作为对照(男性组)。两组术后6个月后行临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所有患者完成1年临床随访。结果:女性组的发病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均高于男性组(P均<0.05);吸烟比例低于男性组(P<0.05);三支病变、分叉病变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靶病变血管直径、靶病变长度均少于男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的冠脉造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住院期心脏性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亚急性血栓发生率、院内靶病变血运重建及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女性患者和307例男性患者完成1年临床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女性组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晚期血栓、支架内再狭窄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IABP和心源性休克为住院期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女性为随访期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男性相比,女性STEMI患者年龄较高,合并危险因素比例多,女性组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脏性死亡率高于男性,两者有统计学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特点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4
17
作者 裴汉军 俞梦越 +11 位作者 吴永健 杨跃进 乔树宾 陈纪林 秦学文 陈珏 姚民 刘海波 尤士杰 袁晋青 戴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06-01至2008-12连续入院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1 9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两组:左主干病变组(n=693)和非左主干病变组(n=11 263),比较两组患者间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06-01至2008-12连续入院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1 9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两组:左主干病变组(n=693)和非左主干病变组(n=11 263),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以及优势冠状动脉。结果:全部患者平均年龄(55±10)岁,其中9 767例(81.70%)为男性,心肌梗死史5 383例(45.02%),不稳定性心绞痛5 624例(47.04%),合并瓣膜病819例(6.85%)。单因素分析表明左主干病变组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合并糖尿病史患者均高于非左主干病变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 1.047 95%CI 1.038-1.056;P<0.001)、性别(OR 2.061 95%CI 1.613-2.633;P<0.001)、糖尿病史(OR1.309 95%CI 1.024-1.675;P<0.05)、高胆固醇血症(OR 1.303 95%CI 1.007-1.686;P<0.05)和冠状动脉右优势型(OR0.454 95%CI 0.333-0.620;P<0.001)为左主干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为复杂高危病变,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史及优势冠状动脉可能在左主干病变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冠心病 糖尿病 优势冠状动脉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0
18
作者 何晨 唐晓芳 +13 位作者 袁晋青 杨跃进 陈纪林 陈珏 尤士杰 吴元 李建军 刘海波 吴永健 姚民 秦学文 戴军 乔树宾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测定其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以探讨LP-PLA2与各型冠心病的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程度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收住本院的患者分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测定其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以探讨LP-PLA2与各型冠心病的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程度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收住本院的患者分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44例为对照组。入选冠心病患者的确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的相关指南。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同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四组患者LP-PLA2浓度。所得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三组中的男性,高血压和吸烟史的比例较对照组高,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急性心肌梗死组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1MP-1)以及新喋呤均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在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中LP-PLA2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内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LP-PLA2的水平有逐步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支数相同时,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病变支数相同的患者合并结果显示:随着病变支数增加,LP-PLA2水平逐步升高,多支病变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脉病变的支数增加,LP-PLA2水平及Gensini积分呈现逐步升高趋势,3支病变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LP-PLA2的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R=0.02,P=0.82)、新喋呤(R=-0.11,P=0.14)、MMP-9(R=-0.15、P=0.40)以及TIMP-1(R=0.12,P=0.11)皆无相关性。结论:LP-PLA2的水平与冠脉的病变支数有着密切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脉的狭窄程度。LP-PLA2与冠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稳定与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实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炎症因子 冠心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5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徐波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对手术中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4 例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手术操作过程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 目的:探讨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对手术中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4 例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手术操作过程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的程度和支架是否置放满意以及手术中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是否充分等多种因素有关。采用同一型号或大一型号的球囊反复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同时加强术中和术后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可防止再次血栓形成。结论: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使用球囊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是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急性 血栓形成 原因 防治 再手术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文广 裴汉军 +11 位作者 吴永健 杨跃进 乔树宾 陈纪林 秦学文 陈珏 姚民 刘海波 尤士杰 袁晋青 戴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实施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次PCI术后的患者经临床无创检查(常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证实为复发性心肌缺血;经冠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实施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次PCI术后的患者经临床无创检查(常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证实为复发性心肌缺血;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既往置入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狭窄≥50%)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共入选684例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169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515例(非糖尿病组)。随访观察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半年随访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再次实施血管重建术均为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9.2±10.4)月,发现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3%,再次血运重建率为7.3%,死亡率为2%。非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7%;再次血运重建率为7.9%;死亡率为0.9%。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再狭窄糖尿病患者再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是治疗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