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脉利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任弋 苏梅 +3 位作者 郑静 秦引林 陈涛 季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确定经口给予受试药脑脉利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除伪手术组外的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测定、脑含水量计算、病理组织学评分以及... 确定经口给予受试药脑脉利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除伪手术组外的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测定、脑含水量计算、病理组织学评分以及脑组织生化指标的测定来评价脑脉利颗粒的抗脑缺血、抗脑水肿和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脑脉利颗粒在6和3 g/kg的剂量下能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病理组织学评分、降低脑组织H2O2和MDA含量、提高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此外,6 g/kg剂量组还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学损伤、减少脑含水量,增加脑组织中GSH含量、提高GSH-Px、SOD酶活力。结果提示,脑脉利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自由基 抗氧化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中芍药苷、益母草碱、黄芪甲苷及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 被引量:4
2
作者 苏梅 陈涛 +2 位作者 韩承业 秦引林 吴尧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建立脑脉利颗粒中芍药苷、益母草碱、黄芪甲苷及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酸水等不同的溶剂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等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脑脉利颗粒中含有芍药苷4.241 mg·g-1,益母草碱0.17... 目的:建立脑脉利颗粒中芍药苷、益母草碱、黄芪甲苷及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酸水等不同的溶剂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等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脑脉利颗粒中含有芍药苷4.241 mg·g-1,益母草碱0.173 mg·g-1,黄芪甲苷0.01 mg·g-1,盐酸水苏碱3.798 mg·g-1。结论:制剂中其他组分与所测定的各组分分离良好,不干扰测定。本法可用于脑脉利颗粒中芍药苷、益母草碱、黄芪甲苷及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芍药苷 益母草碱 黄芪甲苷 盐酸水苏碱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及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梅 娄雅静 +3 位作者 姜雅琼 郭胜亚 徐懿乔 秦引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年第5期24-29,共6页
目的 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 目的 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和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 脑脉利颗粒在250和5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且在500μg/ml浓度时能明显上调VEGFR1基因表达(P<0.01),在10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栓形成预防作用(P<0.01)。结论 脑脉利颗粒具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R1的表达有关,且对血栓形成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斑马鱼 血管新生 VEGFR1 血栓预防
下载PDF
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梅 陈涛 +1 位作者 秦引林 马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328-1334,共7页
目的:评价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血症模型,尾静脉连续给药18 d,观察给药后各实验组大鼠的存活率;SD大鼠进行CLP手术后每日尾静脉给药一次,于术后28、52、76 h... 目的:评价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血症模型,尾静脉连续给药18 d,观察给药后各实验组大鼠的存活率;SD大鼠进行CLP手术后每日尾静脉给药一次,于术后28、52、76 h观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采集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匀浆,测定白介素-1(IL-1)、IL-6、IL-10、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GMB1)、心肌肌钙蛋白-I(c TN-I)、心肌肌钙蛋白-T(c TNT)、C反应蛋白(CRP)及脑尿钠肽(BNP)等因子的水平。结果:大鼠连续给药18 d,诺新康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脓毒血症大鼠的生存率;大鼠连续使用诺新康3次后,治疗作用进一步体现,表现为较为全面地改善左心功能指标,显著降低除IL-1及IL-10以外的所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P<0.01)。诺新康的治疗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心肌病理学分析的结果亦支持这一治疗特点。结论: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在连续用药3次后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新康注射液 脓毒血症 心肌损伤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对大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苏梅 娄雅静 +1 位作者 王姗 秦引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1年第6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脑脉利颗粒对大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隐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建立大鼠ASO模型,通过检测大鼠下肢动脉血流情况、下肢动脉狭窄情况以及血清中TG、TC、LDL、HDL、TNF-α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改... 目的研究脑脉利颗粒对大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隐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建立大鼠ASO模型,通过检测大鼠下肢动脉血流情况、下肢动脉狭窄情况以及血清中TG、TC、LDL、HDL、TNF-α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改善大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结果脑脉利颗粒组可以恢复ASO大鼠下肢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P<0.01),改善血管狭窄,降低血清中TG、TC、LDL、TNF-α、IL-1β、IL-6和ET-1的含量(P<0.05),升高血清中HDL、NO和VEGF的含量(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能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脂质代谢紊乱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氧糖剥夺/复氧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梅 娄雅静 +1 位作者 王姗 秦引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9期13-18,共6页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确定药物处理细胞的适合浓度范围。从中选取3个浓度STS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细胞建模后通...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确定药物处理细胞的适合浓度范围。从中选取3个浓度STS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细胞建模后通过流式分析检测凋亡率、细胞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形态和纤维化程度以及免疫荧光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表达量。结果 STS处理H9c2细胞的安全浓度为≤15μM。5μM、10μM和15μM的STS均能显著且剂量依赖性下调OGD/R模型中细胞的凋亡率。Masson染色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TS处理后与模型组比较其着色减弱,表明STS能一定程度地减轻细胞因造模导致的纤维化。免疫荧光双染结果表明,经过中、高浓度的STS处理后,能显著回调大鼠心肌细胞H9c2 OGD/R模型中PCNA和cTnT的表达水平,且细胞密度趋近正常,细胞形态得到改善。结论 STS能有效预防和修复因OGD/R所造成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H9C2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氧糖剥夺/复氧损伤模型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梅 郭丽娟 秦引林 《现代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的对脑脉利颗粒中原有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标准提高。方法在原标准基础上,对鉴别(2)丹参酮ⅡA的鉴别研究替换展开剂“苯”;鉴别(4)采用姜黄对照药材对姜黄进行鉴别。对于含量测定项目,将原薄层扫描法(TLCS)测定盐酸水苏碱含量提高为... 目的对脑脉利颗粒中原有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标准提高。方法在原标准基础上,对鉴别(2)丹参酮ⅡA的鉴别研究替换展开剂“苯”;鉴别(4)采用姜黄对照药材对姜黄进行鉴别。对于含量测定项目,将原薄层扫描法(TLCS)测定盐酸水苏碱含量提高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检测,外标两点对数法计算盐酸水苏碱含量。结果对建立的鉴别方法进行了专属性和耐用性方法学研究,均符合规定。对提高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方法学研究,包括专属性、线性与范围、溶液稳定性、精密度、耐用性、准确度等。并采用提高后的标准方法对生产的10批样品进行了检测。结论提高后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仪器方法更先进,专属性更强,准确度更高,控制脑脉利颗粒的质量更加精准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TLC鉴别 HPLC-ELSD含量测定 盐酸水苏碱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中丹参酮ⅡA姜黄素人参皂苷Rg1含量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梅 倪辉 +1 位作者 秦引林 陈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1期3282-3284,3288,共4页
目的建立脑脉利颗粒中丹参酮ⅡA、姜黄素、人参皂苷Rg1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脑脉利颗粒中丹参酮ⅡA、姜黄素、人参皂苷Rg1含量测定。结果脑脉利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2.25 mg/10 g,姜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脑脉利颗粒中丹参酮ⅡA、姜黄素、人参皂苷Rg1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脑脉利颗粒中丹参酮ⅡA、姜黄素、人参皂苷Rg1含量测定。结果脑脉利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2.25 mg/10 g,姜黄素的含量为0.47 mg/10 g,人参皂苷Rg1的含量为12.53 mg/10 g。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灵敏、准确,无干扰测定,可用于脑脉利颗粒制剂中丹参酮ⅡA、姜黄素、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丹参酮ⅡA 姜黄素 人参皂甙 脑脉利颗粒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研究
9
作者 苏梅 娄雅静 +2 位作者 王姗 李双利 秦引林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6期24-29,共6页
目的:探究脑脉利颗粒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野生型斑马鱼、转基因型血管内皮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flil:EGFP)斑马鱼和转基因型中性粒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mpx:EGFP)斑马... 目的:探究脑脉利颗粒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野生型斑马鱼、转基因型血管内皮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flil:EGFP)斑马鱼和转基因型中性粒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mpx:EGFP)斑马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并进行给药,在6 dpf时,通过体视显微镜和qPCR等方法检测斑马鱼体内葡萄糖水平、眼睛大小、视网膜血管直径、炎症程度(IL-1β、IL-6、TNF-α)、NO和CT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视网膜血管直径增大(P<0.05),体内血糖浓度、血管中中性粒细胞数量、CTGF mRNA、IL-1β mRNA、IL-6 mRNA、TNF-α mRNA、N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低、高剂量组和脑脉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斑马鱼视网膜血管直径减小(P<0.05),体内血糖浓度、血管中中性粒细胞数量、CTGF mRNA、IL-1βmRNA、IL-6 mRNA、TNF-α mRNA、N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模型有治疗作用,这种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减轻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降低体内炎症水平等机制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脑脉利颗粒 斑马鱼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磺酸钠体内外促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苏梅 秦引林 +3 位作者 娄雅静 汪飞云 徐玉兰 张建革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934-940,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海绵植入小鼠模型对丹参酮Ⅱ_A磺酸钠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体外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诱导模型,利用细胞迁移及小管生成实验评价丹参酮Ⅱ_A磺酸钠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影响;体内实验采用... 目的通过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海绵植入小鼠模型对丹参酮Ⅱ_A磺酸钠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体外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诱导模型,利用细胞迁移及小管生成实验评价丹参酮Ⅱ_A磺酸钠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影响;体内实验采用海绵植入小鼠模型,通过QPCR测定不同剂量丹参酮Ⅱ_A磺酸钠对VEGF-A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不同剂量丹参酮Ⅱ_A磺酸钠对微血管生成及VEGF蛋白释放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40、80μg/m L剂量组的迁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丹参酮Ⅱ_A磺酸钠与形成的结节数目呈现一定剂量相关性,且丹参酮Ⅱ_A磺酸钠80μg/mL剂量组的小管生成节结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12、24mg剂量组VEGF-Am RNA相对表达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丹参酮Ⅱ_A磺酸钠12mg剂量组作用最强,优于阳性药丹参多酚酸盐。丹参酮ⅡA磺酸钠12、16、24mg剂量组的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丹参酮Ⅱ_A磺酸钠12mg剂量组,VEGF蛋白表达量最高,荧光面积最大,优于阳性药丹参多酚酸盐。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VEGF-A mRNA的表达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_A磺酸钠 血管新生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海绵植入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关键技术体系创建及临床推广应用
11
作者 张敏州 +13 位作者 郭力恒 王萧 毛帅 祁建勇 安冬青 林谦 朱明军 秦引林 曾锐祥 周袁申 招煦杰 张晓璇 陈茂生 孔勇杰 《中国科技成果》 2022年第18期53-53,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且死亡率高的严重心血管疾病。目前主要依赖于冠脉再灌注治疗,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易导致严重并发症,造成生存质量低下,远期预后差。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优势特色明显,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且作用机制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且死亡率高的严重心血管疾病。目前主要依赖于冠脉再灌注治疗,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易导致严重并发症,造成生存质量低下,远期预后差。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优势特色明显,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且作用机制不清。该项目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历经20年临床验证,在病因病机理论创新、诊疗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创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理、法、方、药关键技术体系,推动中医理论、实践原始创新,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经陈可冀院士和张伯礼院士为组长的专家委员会鉴定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化痰法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理论 循证医学证据 中医药治疗 中医诊疗 心血管疾病 临床验证
原文传递
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步伐
12
作者 胡勤刚 秦引林 《江苏政协》 2016年第7期34-34,共1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费用相对低廉,特别是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有利于对病因复杂的慢性病综合治疗与康复。但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中医药产业基...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费用相对低廉,特别是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有利于对病因复杂的慢性病综合治疗与康复。但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中医药产业基础薄弱,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投入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产业 康复能力 医药治疗 人体功能 毒副作用 中医药优势 抗病能力 中医药人才 医保政策 医药研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