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酶解物对大黄鱼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张露 熊宇明 +8 位作者 董黎黎 梁萍 秦志清 王磊 江和基 黄志坚 殷光文 林建斌 王登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9-1833,共15页
为明确海藻酶解物饲喂大黄鱼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2022年11—12月在福建宁德海域使用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和0.5%海带酶解物的自配饲料饲养网箱养殖的大黄鱼8周,测定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肠... 为明确海藻酶解物饲喂大黄鱼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2022年11—12月在福建宁德海域使用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和0.5%海带酶解物的自配饲料饲养网箱养殖的大黄鱼8周,测定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肠道内容物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特定菌群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0.5%的复合海藻酶解物或0.5%的海带酶解物均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0.5%复合海藻酶解物组大黄鱼肠道中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达1353种,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主,而0.5%海带酶解物组大黄鱼肠道中ASVs仅242种,各样本中以厚壁菌门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为主,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低,均与对照组(749个ASVs,各样本中菌门相对丰度无规律)有较大差异;基于KEGG的肠道菌群功能分析显示在淀粉和蔗糖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氰基氨基酸代谢、亨廷顿病和其他糖降解上3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0.5%复合海藻酶解物增加了大黄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并提高了拟杆菌属及丁酸合成相关细菌的相对丰度,而0.5%海带酶解物则降低了大黄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但可抑制肠道中假单胞菌属细菌的生长,且体外培养试验证实褐藻寡糖可极显著抑制变形假单胞菌生长(P<0.01)。综上可知,本试验制备的2种海藻酶解物可调节大黄鱼形成不同的肠道菌群结构,并均可促进大黄鱼的健康和生长,该结果可为大黄鱼海藻类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通过调整大黄鱼肠道菌群改善大黄鱼健康和生长的饲料添加剂研发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海藻酶解物 健康 生长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蛋白质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志清 梁萍 +6 位作者 林建斌 高苏蕊 邱曼丽 李学贵 刘银华 赖铭勇 吴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4-1146,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蛋白质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旨在探讨黑脊倒刺鲃幼鱼的蛋白质需要量。选择初始体重为(8.4±0.1)g的黑脊倒刺鲃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蛋白质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旨在探讨黑脊倒刺鲃幼鱼的蛋白质需要量。选择初始体重为(8.4±0.1)g的黑脊倒刺鲃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红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9.83%、33.96%、38.52%、42.43%、46.33%和50.67%的6种等能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46.33%蛋白质水平组终末体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29.83%、33.96%、38.52%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蛋白质水平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83%蛋白质水平组肠长指数(ILI)均显著低其他各组(P<0.05),38.52%、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肥满度(CF)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2)42.43%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胰蛋白酶(TP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8.52%、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TPS活性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50.67%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脂肪酶(LPS)活性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LPS活性显著高于29.83%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淀粉酶(AMS)活性显著低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AMS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血清尿素氮(UN)和氨含量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50.67%蛋白质水平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ALT活性显著高于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AST活性显著高于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5)42.43%蛋白质水平组肠道皱壁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2.43%蛋白质水平组肠道上皮细胞高度显著高于29.83%、33.96%、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杯状细胞个数显著高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蛋白质水平过低时,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缓慢,TPS活性低,肠道形态发育不良;而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时,则会影响黑脊倒刺鲃幼鱼肝胰脏功能和肠道发育。在本试验条件下,以SGR和FCR为评价指标,得出黑脊倒刺鲃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42.10%~4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脊倒刺鲃 蛋白质水平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蛋白质代谢 肠道形态
下载PDF
脆化饲料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3
作者 秦志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1-46,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脆化饲料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尾鱼,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市售罗非鱼商品饲料,试验组罗非鱼饲喂自制脆化饲料,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罗非... 试验旨在研究脆化饲料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尾鱼,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市售罗非鱼商品饲料,试验组罗非鱼饲喂自制脆化饲料,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罗非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CR)、脏体指数(VIS)和肝体脂数(HSI)有所提高。试验组罗非鱼肌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罗非鱼肌肉赖氨酸(Lys)、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呈味氨基酸(UAA)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和必需脂肪酸总量(ΣEFA)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罗非鱼肌肉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罗非鱼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菌群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研究表明,脆化饲料降低了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改变了肠道菌群结构,但显著改善了肌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脆化饲料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2月龄斑鳜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田田 张风光 +6 位作者 王茂元 黄洪贵 秦志清 赖铭勇 刘银华 黄柳婷 吴妹英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34,共9页
为探析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早期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随机选取同一批次2月龄斑鳜100尾,精确测量体质量(Y)及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体高(X5)、体宽(X6)、眼径(X7)、眼间距(X8)、尾柄长(X9)和尾柄高(X10)10... 为探析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早期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随机选取同一批次2月龄斑鳜100尾,精确测量体质量(Y)及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体高(X5)、体宽(X6)、眼径(X7)、眼间距(X8)、尾柄长(X9)和尾柄高(X10)10个形态性状,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构建最优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探讨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2月龄斑鳜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具有最大选育潜力;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长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应用逐步引入-剔除法构建全长、体高、吻长和眼径与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1.578+0.093X1+0.550X5+0.263X4+0.490X(7 R2=0.968);通径分析显示,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417),体高次之(0.307),吻长和眼径较小(0.168和0.146),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67。综上,以体质量作为2月龄斑鳜的选育目标时,全长、体高、吻长和眼径可作为重要的形态测量指标,其中全长和体高可作为首选形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雄性中国鲎不同组织重金属含量分析和比较
5
作者 陈志 周洪磊 +3 位作者 何家博 蒋奕雄 高苏蕊 秦志清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29,共6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天然海区野生平均体质量(1.23±0.12)kg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结缔组织、血液、书鳃和肌肉中Pb、Cd、Cu和Zn的含量,旨在揭示海洋典型重金属类污染物在雄性中国鲎体内组织特异性富集特征...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天然海区野生平均体质量(1.23±0.12)kg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结缔组织、血液、书鳃和肌肉中Pb、Cd、Cu和Zn的含量,旨在揭示海洋典型重金属类污染物在雄性中国鲎体内组织特异性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肌肉中Pb、Cu和Zn的蓄积最高,其次是书鳃;Cd在书鳃中蓄积最高,其次是肌肉、血液和结缔组织。中国鲎不同组织的均值污染指数(PI)由大到小排序为:书鳃>肌肉>血液>结缔组织,其中结缔组织属于微污染级别,血液属于中污染级别,书鳃和肌肉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因此,食用中国鲎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可为濒危物种中国鲎种群数量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重金属元素 富集特征 污染指数
下载PDF
海藻酶解物对体外培养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登峰 张露 +6 位作者 梁萍 秦志清 王磊 江和基 黄志坚 林建斌 殷光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560-6573,共14页
为明确大黄鱼肠道菌群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s)的情况和相关的细菌以及海藻酶解物对体外培养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GAM培养基(对照组)、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的GAM培养基以及添加0.5%海带酶解物的GA... 为明确大黄鱼肠道菌群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s)的情况和相关的细菌以及海藻酶解物对体外培养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GAM培养基(对照组)、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的GAM培养基以及添加0.5%海带酶解物的GAM培养基厌氧培养4尾大黄鱼的肠道菌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方法检测培养物中7种SCFAs的含量,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培养物中菌群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大黄鱼肠道菌群可以体外合成SCFAs,使用GAM培养基培养时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约为94∶5∶1,在GAM培养基中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可增加丁酸合成量,使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变为92∶4∶4,并提升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分类未定细菌门(unidentified_Bacteria)的相对丰度。SCFAs合成与肠道菌群联合分析显示,大黄鱼肠道中以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和肠鼠杆菌(Muribaculum intestinale)为代表的拟杆菌属细菌是增加丁酸合成的主要细菌;在GAM培养基中添加0.5%海带酶解物时丁酸合成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间无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群。本研究证实大黄鱼肠道菌群可以合成SCFAs,拟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与丁酸的合成量呈正相关,且体外试验表明复合海藻酶解物可显著提升大黄鱼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促进具有抗炎作用的丁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丁酸 海藻酶解物
下载PDF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吉富罗非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秦志清 林建斌 +6 位作者 樊海平 朱庆国 陈度煌 梁萍 王茂元 钟全福 李金秋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研究了在25.5~30.0℃条件下分别饥饿0、5、10、15 d后,再恢复投喂15 d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吉富罗非鱼体重损失率显著增大,水分和灰分的质量分数逐渐升高;... 研究了在25.5~30.0℃条件下分别饥饿0、5、10、15 d后,再恢复投喂15 d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吉富罗非鱼体重损失率显著增大,水分和灰分的质量分数逐渐升高;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下降速率逐渐减慢,3个饥饿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在饥饿前期下降不明显,饥饿5 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饥饿后期下降较明显,饥饿10、15 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鱼体能量不断下降,除饥饿5 d组外,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体成分和鱼体能量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饥饿处理组恢复投喂期间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饥饿5 d组吉富罗非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0、15 d幼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这种补偿生长效应可能主要是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饥饿 补偿生长 摄食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脆化专用饲料对罗非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秦志清 林建斌 +6 位作者 朱庆国 钟全福 梁萍 陈度煌 樊海平 王茂元 李金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7,共4页
为考察脆化饲料对罗非鱼(Tilapia)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脆化饲料(试验组)喂养体质量为(115.30±23.69)g的罗非鱼99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和脆化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为185.25%、94.96%;饲料系数... 为考察脆化饲料对罗非鱼(Tilapia)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脆化饲料(试验组)喂养体质量为(115.30±23.69)g的罗非鱼99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和脆化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为185.25%、94.96%;饲料系数为1.87、2.94;肥满度为15.23、12.50;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9.40%、18.26%;粗脂肪含量为0.75%、1.32%;胶原蛋白为2.03、2.91;肌原纤维耐折力为33.93μm、64.84μm;滴水损失为2.59%、1.82%。与对照组相比,在生长方面,脆化饲料组罗非鱼增重率、肥满度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而粗脂肪含量、胶原蛋白含量和肌原纤维耐折力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脆化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Tilapia) 脆化饲料 生长 肌肉品质
下载PDF
8种常用渔药对半刺厚唇鱼幼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秦志清 杜全新 +3 位作者 樊海平 薛凌展 钟全福 余培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在19.5~21.8℃的水温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8种常用渔药对半刺厚唇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8种渔药对半刺厚唇鱼幼鱼的安全剂量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霉菌净(4.437 1mg·L^(-1))、高锰酸钾(2.191 9mg·L^(-1))、... 在19.5~21.8℃的水温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8种常用渔药对半刺厚唇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8种渔药对半刺厚唇鱼幼鱼的安全剂量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霉菌净(4.437 1mg·L^(-1))、高锰酸钾(2.191 9mg·L^(-1))、虫菌特杀(0.945 5mg·L^(-1))、溴氯海因(0.657 3mg·L^(-1))、漂白粉(0.452 6mg·L^(-1))、敌百虫(0.303 2mg·L^(-1))、鱼虫敌(0.116 2mg·L^(-1))和硫酸铜(0.039 1mg·L^(-1))。溴氯海因、霉菌净、鱼虫敌和虫菌特杀等4种常用渔药的生产实际常用剂量均低于安全剂量,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可安全使用;高锰酸钾、敌百虫和漂白粉的生产实际常用剂量接近或高于安全剂量,在生产中应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而硫酸铜的安全剂量显著低于生产常用剂量,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刺厚唇鱼 幼鱼 渔药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漠斑牙鲆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秦志清 林越赳 +3 位作者 张雅芝 刘冬娥 黄瑞芳 何伟湃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2-481,共10页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对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73±0.211mm.在培育水温18.1—23.0℃和盐...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对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73±0.211mm.在培育水温18.1—23.0℃和盐度为33—34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7日龄为前期仔鱼,6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8日龄至30日龄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1日龄至45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46日龄进入幼鱼期.冠状幼鳍的消长、右眼的移位以及体色的左右不对称是漠斑牙鲆早期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外部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早期发育 仔鱼 稚鱼 幼鱼
下载PDF
光照对漠斑牙鲆仔鱼摄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秦志清 林越赳 +2 位作者 张雅芝 黄瑞芳 何伟湃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研究了光照对漠斑牙鲆仔鱼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摄食的较适宜光照度范围为10-600lx.在该光照条件下,仔鱼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饵料转换期最短.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均不利于仔鱼的生长发育.黑暗条件下仔鱼在2... 研究了光照对漠斑牙鲆仔鱼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摄食的较适宜光照度范围为10-600lx.在该光照条件下,仔鱼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饵料转换期最短.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均不利于仔鱼的生长发育.黑暗条件下仔鱼在27日龄时大部分因饥饿而死亡.在生产上,夜间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缩短育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仔鱼 光照 摄食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不同开口饵料对半刺厚唇鱼仔鱼摄食、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秦志清 樊海平 +1 位作者 林建斌 梁萍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在水温23~25℃下,将刚开口摄食的5日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饲养在60cm×50cm×50cm玻璃缸中,密度为300尾/缸,投喂淡水轮虫(10ind./mL)、水蚯蚓浆(过150μm筛网)、蛋黄(250μm纱布揉洗)、鱼苗开口料和虾奶... 在水温23~25℃下,将刚开口摄食的5日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饲养在60cm×50cm×50cm玻璃缸中,密度为300尾/缸,投喂淡水轮虫(10ind./mL)、水蚯蚓浆(过150μm筛网)、蛋黄(250μm纱布揉洗)、鱼苗开口料和虾奶粉,以筛选半刺厚唇鱼仔鱼的适宜开口饵料。22d的饲养结果表明:摄食不同饵料的半刺厚唇鱼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生长速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淡水轮虫组初次摄食率最高(98.89%),生长速率最快(日增全长0.43mm),存活率97.33%;水蚯蚓浆组初次摄食率亦达到95.56%,平均日增全长为0.36mm,存活率为85.44%;蛋黄组虽然初次摄食率(90.00%)较高,但其生长速率(日增全长0.13mm)和成活率(57.00%)均较低,显著低于淡水轮虫组和水蚯蚓浆组(P<0.05);而开口饲料组和虾奶粉组的初次摄食率和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总之,淡水轮虫是半刺厚唇鱼仔鱼的最适开口饵料;水蚯蚓浆为适宜开口饵料,缺乏淡水轮虫时可用其替代作为半刺厚唇鱼仔鱼的开口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刺厚唇鱼 开口饵料 仔鱼 初次摄食率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半刺厚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志清 樊海平 +2 位作者 薛凌展 钟全福 梁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6-490,共5页
利用从南平、龙岩地区相关水域采集的野生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开展亲本培育、人工繁育及苗种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半刺厚唇鱼在土池和水泥池人工饲养条件下均能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土池培育效果更佳;2015~2016... 利用从南平、龙岩地区相关水域采集的野生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开展亲本培育、人工繁育及苗种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半刺厚唇鱼在土池和水泥池人工饲养条件下均能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土池培育效果更佳;2015~2016年对培育的亲鱼采用人工催产、挤卵和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平均催产率78.9%,平均受精率74.8%,平均孵化率73.7%;受精卵适宜孵化方式为流水孵化和充气孵化,或流水结合充气孵化;仔鱼经过39~51d的培育,平均全长可达3cm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为70.9%;对6~30日龄的仔、稚、幼鱼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全长(Y_L)与日龄(X)、体重(Y_H)与日龄(X)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全长(Y_L)与体重(Y_H)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_L=1.4605e^(0.0271x)(R^2=0.9982)、Y_H=0.0217e^(0.0967x)(R^2=0.9876)和Y_L=0.0059Y_H^(3.4886)(R^2=0.9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刺厚唇鱼 繁育 孵化 生长
下载PDF
漠斑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志清 林越赳 +3 位作者 张雅芝 刘冬娥 黄瑞芳 何伟湃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7-324,共8页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漠斑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23℃时,仔鱼在孵出第6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漠斑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23℃时,仔鱼在孵出第6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对288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表明,其摄食率达83.0%,消化道饱满系数波动在0.9%~6.6%之间,日摄食指数在6.8%~29.6%;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一昼夜中仔鱼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在12:00和翌日08:00,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0:00~14:00,幼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2:00,但12:00~20:00均保持较高的摄食水平.仔、稚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有少量摄食.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Y=0.0307w+0.0505,全长(LT)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T=2.6661e^0.0433D,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65e^0.169 3D,全长(LT)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018LT^3.6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仔鱼 稚鱼 幼鱼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不同投喂模式下新吉富罗非鱼的补偿生长 被引量:6
15
作者 秦志清 樊海平 +4 位作者 钟全福 黄洪贵 齐巨龙 薛凌展 王茂元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22,共4页
在23.7℃~31.2℃条件下,将初始体重约为31.65g的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养在12只直径1.0m的圆形不锈钢桶中,每桶20尾,采用4种不同投喂模式饲喂47d:A组(每天投喂,对照组)、B组(隔天投喂)、C组(隔1d投喂3d)和D组... 在23.7℃~31.2℃条件下,将初始体重约为31.65g的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养在12只直径1.0m的圆形不锈钢桶中,每桶20尾,采用4种不同投喂模式饲喂47d:A组(每天投喂,对照组)、B组(隔天投喂)、C组(隔1d投喂3d)和D组(隔1d投喂5d),研究了不同投喂模式对新吉富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D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包括对照组)(P<0.05),达到164.76%;B、C、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D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都达到70%以上。B组和C组新吉富罗非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而D组显示了超补偿生长效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但饲料效率的提高对补偿生长也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结果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及其补偿生长效应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 投喂模式 饥饿 补偿生长
下载PDF
投喂蚕豆对草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秦志清 林建斌 +3 位作者 朱庆国 梁萍 陈度煌 李学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0-32,共3页
本试验以浸泡蚕豆、配合饲料(对照组)饲喂体重为(1540.9±57.5)g的草鱼以考察蚕豆对草鱼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投喂蚕豆使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肌肉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胶原蛋白含量和肌原纤维长度显著增加(... 本试验以浸泡蚕豆、配合饲料(对照组)饲喂体重为(1540.9±57.5)g的草鱼以考察蚕豆对草鱼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投喂蚕豆使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肌肉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胶原蛋白含量和肌原纤维长度显著增加(P<0.05)。蚕豆组草鱼肌肉肌原纤维长度、失水率均与喂养时间呈现指数关系,其中肌原纤维长度与喂养时间呈现正指数关系,方程式为y=25.789ln x+43.007(R2=0.9946),失水率与喂养时间呈现负指数关系,方程式为y=-7.4083ln x+28.441(R2=0.9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草鱼 肌肉品质
下载PDF
盐度对漠斑牙鲆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志清 张雅芝 +2 位作者 林越赳 黄瑞芳 何伟湃 《水产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就盐度对漠斑牙鲆幼鱼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漠斑牙鲆幼鱼适宜盐度范围为0~36,最适盐度范围为6~18。在适宜盐度下,漠斑牙鲆幼鱼生长快,存活率高。过高或过低的盐度对幼鱼的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漠斑牙鲆 幼鱼 盐度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半刺厚唇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秦志清 林建斌 +3 位作者 梁萍 章兆兴 邱曼丽 李学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1期192-194,共3页
[目的]为半刺厚唇鱼肌肉脂肪酸营养评价及其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半刺厚唇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半刺厚唇鱼肌肉中共检出2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0种、不饱和脂肪酸(UFA)16种;各脂肪... [目的]为半刺厚唇鱼肌肉脂肪酸营养评价及其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半刺厚唇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半刺厚唇鱼肌肉中共检出2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0种、不饱和脂肪酸(UFA)16种;各脂肪酸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油酸(C18∶1,26.7%),其次分别为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5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占脂肪酸总量(FA)的80%以上;肌肉脂肪酸种类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比达63.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EPA+DHA+AA和必需脂肪酸(EFA)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2.3%、21.6%、10.3%和10.3%。[结论]半刺厚唇鱼是一种脂肪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淡水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刺厚唇鱼 肌肉 营养成分 脂肪酸
下载PDF
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与窒息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志清 樊海平 +1 位作者 薛凌展 许钊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2-1076,共5页
采用封闭式流水装置,测定2种不同规格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即大规格试验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低于小规格试验鱼;不同规格半刺厚唇鱼的耗氧... 采用封闭式流水装置,测定2种不同规格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即大规格试验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低于小规格试验鱼;不同规格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属于"昼伏夜出型"。综合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耗氧率昼夜变化节律及窒息点表现,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建议饲料投喂的适宜时间为9:00~11:00和17:00~19:00,同时注意确保养殖水体中溶氧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刺厚唇鱼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罗非鱼越冬期斜管虫和车轮虫并发病的防治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志清 曾占壮 +2 位作者 樊海平 钟全福 阙炳根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12期50-51,共2页
2012年初,笔者在福建漳州地区开展项目工作时,接到四例罗非鱼斜管虫和车轮虫并发病死鱼报告,分别为芗城区、南靖县、平和县和长泰县。发病时间集中在1-2月,水温14~18℃,发病鱼体规格为200~300g/尾。在罗非鱼发病前期,养殖户防... 2012年初,笔者在福建漳州地区开展项目工作时,接到四例罗非鱼斜管虫和车轮虫并发病死鱼报告,分别为芗城区、南靖县、平和县和长泰县。发病时间集中在1-2月,水温14~18℃,发病鱼体规格为200~300g/尾。在罗非鱼发病前期,养殖户防范意识不强;到发病后期,又盲目下药,导致罗非鱼批量死亡。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病 罗非鱼 车轮虫 斜管虫 防治 越冬期 漳州地区 发病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