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胸苷激酶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1
作者 宋晓龙 秦晋铝 +2 位作者 杨茹 魏龙 周建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PTC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次全切组(53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全切组(125例,行甲状腺全切术62例、行甲状腺...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PTC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次全切组(53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全切组(125例,行甲状腺全切术62例、行甲状腺全切术+~(131)I治疗63例)。根据患者术后12个月的恢复情况将178例PTC患者分为疗效满意(ER)组(153例)和疗效不满意(NER)组(2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血清TK1、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TK1、Tg水平判断PTC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T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ER组与NER组之间年龄、肿瘤多灶性、肿瘤最大直径、T分期、N分期、转移淋巴结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被膜侵犯情况、治疗方式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R组术后各时间节点血清TK1水平均高于ER组(P<0.05)。次全切组和全切组NER患者术后6、12个月血清TK1水平均高于ER患者(P<0.05)。全切组NER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血清Tg水平均高于ER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血清TK1水平判断次全切PTC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其次为术后6个月血清TK1水平(AUC为0.835);术后12个月TK1和Tg联合检测判断全切PTC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最高(0.964),其次为术后6个月TK1和Tg联合检测(AUC为0.94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术前Tg≥62.08 IU·L~(-1)是PT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5.060、2.908,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2.593~9.875、1.004~8.421,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TK1有助于评估PTC患者次全切术后疗效,联合检测血清TK1、Tg水平有助于行全切术患者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激酶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血清TK1表达水平联合甲状腺超声特征构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及验证
2
作者 宋晓龙 魏龙 +2 位作者 秦晋铝 杨茹 周建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5,7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联合甲状腺超声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陕...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联合甲状腺超声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CLNM的PTC患者110例为观察组,同期无CLNM的PTC患者104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检测sTK1等指标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sTK1等指标的水平差异,卡方检验分析颈部超声结果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选取2022年1~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80例PTC患者对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观察组sTK1水平高于对照组(2.06±0.75pmol/L vs 1.59±0.6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P<0.001),而血清TSH,TG,TGAb水平与是否发生CLNM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75,0.61,均P>0.05)。sTK1预测PTC患者CLN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8,截断值为1.50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6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 TK1>1.5pmol/L,边界不清、结节微钙化、肿瘤数目、肿瘤直径>1cm和淋巴结明显血流信号是PTC患者CLNM的独立风险因素(χ^(2)=5.24~26.72,均P<0.05),而性别、年龄、低回声、纵横比>1、肿瘤位置与CLNM无关(χ^(2)=0.27~7.16,均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准确度验证,采用建模原始数据进行内部验证AUC为0.826,验证队列进行外部验证AUC为0.809,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准确度。结论PTC患者术前sTK1表达水平联合甲状腺超声特征构建CLNM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当sTK1>1.5 pmol/L,边界不清、结节微钙化、肿瘤多灶、肿瘤直径>1cm,淋巴结有明显血流信号时,发生CLNM的概率较高,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清胸苷激酶 中央区淋巴结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