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延安各界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1
作者 秦林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延安各界对“战国策派”的批判,始于批判剧作《野玫瑰》,终于批判《民族文学》杂志。对于《野玫瑰》,延安各界明确作出否定性判断,其意义主要在于以此表明其对“战国策派”的批判态度。与“战国策派”作为综合性思想文化(文学)派别的性... 延安各界对“战国策派”的批判,始于批判剧作《野玫瑰》,终于批判《民族文学》杂志。对于《野玫瑰》,延安各界明确作出否定性判断,其意义主要在于以此表明其对“战国策派”的批判态度。与“战国策派”作为综合性思想文化(文学)派别的性质相契合,延安各界还将这一批判由文艺延展到其他领域。他们从历史哲学、伦理思想、政治理论等层面进一步展开批判,重点揭露和抨击了“战国策派”所鼓吹的政治集权和英雄崇拜。这显现出了批判“战国策派”的整体性思路。在延安整风运动蓬勃掀起之际,延安各界之所以展开对“战国策派”的批判,是因为“战国策派”的相关言论迎合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需要。因此,批判“战国策派”的相关言论,同时也是在抨击国民党的专制政治,其中寄寓着延安各界在抗日统一战线内部对于阶级利益的合理关切和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各界 “战国策派” 《野玫瑰》 批判
下载PDF
卞之琳“邦家大事”书写中的“趣味”追求
2
作者 秦林芳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6-196,I0005,共12页
从1938年8月至1941年初,卞之琳在书写“邦家大事”中表现出了对于趣味的自觉追求。在内容层面上,他在表现“邦家大事”这一重大题材时,从自己“小处敏感”的特性出发,精心选择和穿插了许多有趣和有意味的细节。在艺术表现层面上,为了凸... 从1938年8月至1941年初,卞之琳在书写“邦家大事”中表现出了对于趣味的自觉追求。在内容层面上,他在表现“邦家大事”这一重大题材时,从自己“小处敏感”的特性出发,精心选择和穿插了许多有趣和有意味的细节。在艺术表现层面上,为了凸显和放大这些细节中所包蕴的趣味,他采用了对比、反讽、物象化呈现等多种生动有效的方法。他对抗战形势的乐观认识、对书写对象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对接受对象审美需求的真切认知,是推动其作品趣味追求的重要动力;而既往京派趣味观念的浸润及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开展的艺术实践,又使之锤炼出了趣味表现的能力。卞之琳以其相关书写在反映解放区斗争生活方面拓展出了一个新的表现视角,丰富了解放区前期文学创作的审美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邦家大事” 趣味 解放区文学
下载PDF
解放区前期对鲁迅“启蒙主义者”形象的建构
3
作者 秦林芳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3期1-17,共17页
在解放区前期,那些从国统区来到解放区、服膺鲁迅启蒙精神的作家把鲁迅看作一个“作家”,重点通过对鲁迅的“立人”理想和批判精神的揭示,建构出了鲁迅“启蒙主义者”的形象。他们之所以着意凸显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启蒙主义者的一面,全... 在解放区前期,那些从国统区来到解放区、服膺鲁迅启蒙精神的作家把鲁迅看作一个“作家”,重点通过对鲁迅的“立人”理想和批判精神的揭示,建构出了鲁迅“启蒙主义者”的形象。他们之所以着意凸显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启蒙主义者的一面,全力建构鲁迅“启蒙主义者”的形象,是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民众的觉醒对于抗战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为了救亡必须进行启蒙;而要启蒙,就必须继承和弘扬鲁迅启蒙主义的精神传统,使之成为他们可以汲取的精神资源。与此同时,一些虽主要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诠释者出现的理论工作者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也理性地呈现并积极地评价了鲁迅(特别是“前期鲁迅”)的启蒙精神,从而也为这一建构提供了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启蒙主义 “立人” 批判精神 解放区前期
下载PDF
艾青与延安后期文艺运动
4
作者 秦林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3期11-23,共13页
艾青与延安后期文艺运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艾青本人的转变是在延安后期文艺运动促进下发生的,同时,他也以自己的转变对这一运动发挥了推动作用。他积极参加批判王实味的斗争,以深入群众的方式改造自我。这从作家思想感情改造层面助... 艾青与延安后期文艺运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艾青本人的转变是在延安后期文艺运动促进下发生的,同时,他也以自己的转变对这一运动发挥了推动作用。他积极参加批判王实味的斗争,以深入群众的方式改造自我。这从作家思想感情改造层面助推了延安后期文艺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他一方面以举办“街头诗”和创作《吴满有》等活动,将诗歌这一“最高”的文学转化成了“通俗”的文学;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积极参与和理论探索,将处在文坛“边缘”的秧歌剧这一民间文艺推到了“中心”。这又从文艺大众化层面助推了延安后期文艺运动的发展。艾青是主流意识形态在延安文艺界所成功地构造出来的“有机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代表。正是有了像艾青这样的知识分子作家根据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积极参与延安的文艺生活,才使延安后期文艺运动的发展获得了不竭的内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延安后期文艺运动 思想感情改造 文艺大众化 秧歌剧
下载PDF
丁玲创作中的两种思想基因——以1931年创作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秦林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6,共5页
1931年,当"革命意识"成为丁玲最自觉的显意识时,她对"个性思想"却仍然有所持守。这造成了其思想结构中"革命意识"与"个性思想"的"二元并置",并引发了其创作在思想性质上的矛盾性:一... 1931年,当"革命意识"成为丁玲最自觉的显意识时,她对"个性思想"却仍然有所持守。这造成了其思想结构中"革命意识"与"个性思想"的"二元并置",并引发了其创作在思想性质上的矛盾性:一方面,她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取到人物的设定,都表现出了对革命功利性的诉求;另一方面,她又在"革命"叙事的架构中融入自己的个性话语,或以个人化的题材张扬自我,从而显示了其个性主义精神。1931年以后,这两种思想基因作为其精神的两极,以二元并置或此消彼长的方式,统领了其所有的创作,并演化为创作中的巨大矛盾。丁玲1931年的创作建立起了其此后创作的思想范型,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思想基因 革命意识 个性思想 1931年创作
下载PDF
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国民性批判 被引量:8
6
作者 秦林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0-135,共6页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自主性人格的缺失、狭隘自私的小农观念、残酷的暴力情结等三个方面对附着在农民身上的国民精神痼疾展开批判,从而表现出了启蒙主义的立人诉求。政治式写作与立人诉求的交会,革命意识与启蒙话语的并存,使...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自主性人格的缺失、狭隘自私的小农观念、残酷的暴力情结等三个方面对附着在农民身上的国民精神痼疾展开批判,从而表现出了启蒙主义的立人诉求。政治式写作与立人诉求的交会,革命意识与启蒙话语的并存,使作品在意识倾向和主题蕴涵上形成了巨大张力,表现出了复杂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国民性 启蒙
下载PDF
论李广田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4
7
作者 秦林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27,共14页
关键词 李广田 诗歌创作 散文创作 新诗 文坛 诗人 文学 年代 抗战 北京大学
下载PDF
解放区后期文学价值观论析——从《血泪仇》说起 被引量:6
8
作者 秦林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106,共10页
解放区后期文学的价值观以追求功利性为目的,其功利性主要是以阶级利益为中心,通过阶级—政治倾向性表现出来的。剧作《血泪仇》的创演及反响,说明了解放区后期文学功利性价值观在内涵上已发生了从重在“为民族”到重在“为阶级”的转... 解放区后期文学的价值观以追求功利性为目的,其功利性主要是以阶级利益为中心,通过阶级—政治倾向性表现出来的。剧作《血泪仇》的创演及反响,说明了解放区后期文学功利性价值观在内涵上已发生了从重在“为民族”到重在“为阶级”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和导引之下发生的。它提出的“文艺工农兵方向”和文艺工作者“立场问题”以及“态度问题”,反映了“阶级的功利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作为必须执行的“党的文艺政策”和解放区文艺的“方向”,它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对各解放区文学发生了重大影响,使之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形成了以“阶级的功利主义”为主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后期文学 价值观 “阶级的功利主义” 《血泪仇》
下载PDF
鲁迅小说传统与萧红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5
9
作者 秦林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5,共9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鲁迅 萧红 小说 比较研究 影响研究
原文传递
论浅草—沉钟社的个性主义思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林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1-174,共4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浅草—沉钟社在十余年的活动时间里始终高扬着个性主义的思想旗帜。同仁们以自我、个性为立足点,强调人的尊严、自主性、隐私和自我发展;并且从维护自我的个性出发,积极鼓吹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和...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浅草—沉钟社在十余年的活动时间里始终高扬着个性主义的思想旗帜。同仁们以自我、个性为立足点,强调人的尊严、自主性、隐私和自我发展;并且从维护自我的个性出发,积极鼓吹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和敢于坚持的意志力,表现出了坚持个性主义思想的彻底性。在对个性主义价值的理解及其思想来源上,他们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既将个性主义价值观的建构当作终极性的目的,又在接受本色的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比较充分地从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中汲取了有益的思想资源。这是他们的特色所在,也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社团 浅草-沉钟社 个性主义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丁玲的“瞿秋白书写”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林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8-173,共6页
综而观之,在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瞿秋白书写"中,丁玲揭示了瞿秋白作为"战士"和"文人"的双重身份和二重人格。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里所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和心境不同,丁玲的"瞿秋白书写"多次转移了... 综而观之,在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瞿秋白书写"中,丁玲揭示了瞿秋白作为"战士"和"文人"的双重身份和二重人格。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里所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和心境不同,丁玲的"瞿秋白书写"多次转移了自己的视点和重心。这显示出了在"政治"与"文学"的张力场中丁玲自我意识倾向的波动和迁移。瞿秋白这个被书写的"他者",实际上成了人们观照丁玲复杂"自我"的一面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书写” 丁玲 意识倾向 复杂自我
下载PDF
“实录”与主体性的消泯:丁玲陕北后期写作的发生学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林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7-212,共6页
随着延安整风运动后思想转变的发生,陕北后期的丁玲将文学创造的主体性作为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之表现,作了自觉的清算和弃置。主体性的消泯,导致其此期写作步入误区:在材料积累上,她采用有意获取的方法,努力拓展了材... 随着延安整风运动后思想转变的发生,陕北后期的丁玲将文学创造的主体性作为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之表现,作了自觉的清算和弃置。主体性的消泯,导致其此期写作步入误区:在材料积累上,她采用有意获取的方法,努力拓展了材料范围;但由于材料与内心体验之间联系的阙如和阻隔,消泯了其艺术发现的可能;这一"创造性的劳动"的缺失,使之在"实录"中呈现出了肤浅与平面化的客观主义倾向。这是她在理念上清算写作中"个人的主观主义"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陕北后期写作 “实录” 主体性
下载PDF
从圈内到圈外——论抗日战争前后李广田思想的嬗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林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9,共6页
李广田趋避政治而从思想文化层面介入生活的消极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在大学文化的浸染和京派同人的影响下,在抗日战争前得到了强化表现。他重建了“新的生活态度”,从消极自由主义者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其思想嬗变的发生,是诸... 李广田趋避政治而从思想文化层面介入生活的消极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在大学文化的浸染和京派同人的影响下,在抗日战争前得到了强化表现。他重建了“新的生活态度”,从消极自由主义者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其思想嬗变的发生,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他对救国之路的思考和探寻,是最深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广田 思想嬗变 消极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书写“内心的战斗历史”——论陕北前期丁玲的个性化写作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林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166,共6页
陕北前期丁玲的个性化写作,以人性视角、个性立场和批判精神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真实地书写了自我"内心的战斗历史"。它赓续"五四"个性传统,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切和对特定文化环境的批判,坚守并张扬了知识分... 陕北前期丁玲的个性化写作,以人性视角、个性立场和批判精神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真实地书写了自我"内心的战斗历史"。它赓续"五四"个性传统,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切和对特定文化环境的批判,坚守并张扬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陕北前期丁玲的个性化写作,具有双重的文学史价值:一方面,它与"政治化写作"的并列,维系了其创作最初转型以来所形成的二元并置的基本格局,使丁玲此期创作仍然保持了必要的张力;另一方面,丁玲以此与其他来自国统区的作家一起,共同开启了延安文学的启蒙潮流,共同谱写了延安文学的启蒙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个性化写作 人性视角 个性立场 批判精神 陕北前期
下载PDF
解放区“演大戏”现象评价的演变与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林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9-226,共8页
1940年代解放区"演大戏"现象的评价问题,是解放区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解放区对于"演大戏"的评价,经历了讨论和结论两个阶段。在前期讨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肯定性评价;在后期讨论中,占主导地位... 1940年代解放区"演大戏"现象的评价问题,是解放区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解放区对于"演大戏"的评价,经历了讨论和结论两个阶段。在前期讨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肯定性评价;在后期讨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则是批评性意见。尽管如此,前后期讨论中肯定与否定两种不同评价的并存与相同的个体化、学理化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了解放区前后期的文学批评在观念上和方式上的关联。之后,有关主管部门以一种"决定"的方式得出结论,并以组织化、行政化的手段予以了落实,形成了一种在推动整个解放区文学演变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引导机制,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大戏” 解放区文学 引导机制
下载PDF
独立性·真实性·批判性——40年代初期丁玲启蒙文艺思想论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林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129,共9页
40年代初,作为延安"文抗"派主要代表,丁玲在文艺思想上继承和发扬"五四"启蒙文学传统,鼓吹文学的独立性、真实性和批判性,开启并引领了延安启蒙文学思潮。在经历了"左联"时期思想上的急转之后,丁玲此期重... 40年代初,作为延安"文抗"派主要代表,丁玲在文艺思想上继承和发扬"五四"启蒙文学传统,鼓吹文学的独立性、真实性和批判性,开启并引领了延安启蒙文学思潮。在经历了"左联"时期思想上的急转之后,丁玲此期重归"五四"启蒙文学传统,在外因上,与延安此期民主、宽松的文化环境和"文抗"同人的相互砥砺有关;在内因上,则源于丁玲本人责任意识的萌生和对新文学批判性资源的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文艺思想 独立性 真实性 批判性
下载PDF
乡间“画廊”中的人性之光——论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乡土散文的思想倾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林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0-94,共5页
李广田在 2 0世纪 30年代的乡土散文创作以忆旧视角、乡土题材和人性主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倾向。他继承“五四”“人的文学”传统 ,从超越政治、关注人生的独特的文学功利观出发 ,在对都市文明失望的同时 ,通过乡间的“画廊” ,展... 李广田在 2 0世纪 30年代的乡土散文创作以忆旧视角、乡土题材和人性主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倾向。他继承“五四”“人的文学”传统 ,从超越政治、关注人生的独特的文学功利观出发 ,在对都市文明失望的同时 ,通过乡间的“画廊” ,展示出灿烂的人性之光 ,表现出了弘扬健康人性、以文学的道德力量重塑民族性格的热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倾向 忆旧视角 乡土题材 人性主题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半量激素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30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林芳 张绿凤 宋纯东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20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探讨雷公藤多甙片(Tripterygium Wilfordii,TW)联合半量激素(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IMN的患者30例,给予TW(120mg/d)和泼尼松(30mg/d),并... 目的:观察探讨雷公藤多甙片(Tripterygium Wilfordii,TW)联合半量激素(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IMN的患者30例,给予TW(120mg/d)和泼尼松(30mg/d),并逐渐减量,同时给予补钙、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记录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ALB)、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等相关生化指标,动态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个月时24h尿蛋白、TC、TG均有所下降,ALB有所提升,ALT、Scr基本无变化,6个月时各项指标较3个月时明显好转,12个月时各项指标均基本正常。结论:运用TW和半量激素(泼尼松)治疗IMN效果良好,患者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雷公藤 泼尼松
下载PDF
论李广田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忆旧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林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49,共4页
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注重客观忆旧视角对作者创作情思的审美启示作用。在思想内容的挖掘、展示上,李广田30年代的散文创作着力在童年时期的乡土生活中开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内容的提炼上,李广田30年代散文通过忆旧而净... 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注重客观忆旧视角对作者创作情思的审美启示作用。在思想内容的挖掘、展示上,李广田30年代的散文创作着力在童年时期的乡土生活中开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内容的提炼上,李广田30年代散文通过忆旧而净化其创作的乡土情怀,从而形成了质朴纯净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广田 乡土散文 忆旧视角
下载PDF
历史转型期的文化反思——《霜叶红似二月花》思想意蕴新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林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5,共7页
《霜叶红似二月花》继承“五四”思想革命的思想传统和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 ,从思想文化的高度 ,通过对历史题材的精心选择、对家庭生活的重点描写 ,对历史转型期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 ,表现出作者对反封建... 《霜叶红似二月花》继承“五四”思想革命的思想传统和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 ,从思想文化的高度 ,通过对历史题材的精心选择、对家庭生活的重点描写 ,对历史转型期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 ,表现出作者对反封建思想革命重要性的体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文化视角 文化反思 反封建思想 文学评论 历史转型 茅盾 小说 《霜叶红似二月花》 思想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