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造山带蟒岭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秦海鹏 吴才来 +2 位作者 武秀萍 雷敏 侯振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3-793,共11页
蟒岭花岗岩位于东秦岭地区商南—丹凤断裂带北侧的北秦岭构造带上,呈北西西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本文报道了该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数据和地球化学数据,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总结了该岩体的年代学特征。结果显示,蟒... 蟒岭花岗岩位于东秦岭地区商南—丹凤断裂带北侧的北秦岭构造带上,呈北西西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本文报道了该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数据和地球化学数据,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总结了该岩体的年代学特征。结果显示,蟒岭花岗岩的岩浆演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二长花岗岩(158.4±1.8Ma~160.5±1.3Ma)和早白垩世中期的钾长花岗岩(124.1±2.0Ma)。此外,样品09CL264获得锆石继承核部年龄为1883±36Ma、1860±35Ma,可能代表了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上,早期的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碱,K2O/Na2O>1,以及高Sr、低Yb、Y的特征,而晚期的钾长花岗岩具有高硅、碱,K2O/Na2O<1,低Sr、低Y、Yb的特征。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二长花岗岩(09CL260)的εHf(t)值变化于-9.4~-3.1,暗示其可能具有多源特征,源岩主要为下地壳元古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蟒岭花岗岩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秦岭蟒岭高Sr花岗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9
2
作者 秦海鹏 吴才来 +2 位作者 武秀萍 雷敏 侯振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54-266,共13页
蟒岭花岗岩体位于商丹构造带北侧的北秦岭构造带上,为一呈近东西走向的中生代花岗岩基。蟒岭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I型花岗岩,其w(SiO2)=67.3%~73.7%,w(Al2O3)=14.0%~16.3%,w(Na2O)=3.17%~3.93%、w(K2O)=3.9%~6.3%... 蟒岭花岗岩体位于商丹构造带北侧的北秦岭构造带上,为一呈近东西走向的中生代花岗岩基。蟒岭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I型花岗岩,其w(SiO2)=67.3%~73.7%,w(Al2O3)=14.0%~16.3%,w(Na2O)=3.17%~3.93%、w(K2O)=3.9%~6.3%,具高Sr、Ba、LREE、Sr/Y、La/Y,低HREE、Y、Mg#(<50)、Rb/Sr,亏损Nb、Ta、Ti和P,无明显负Eu异常的特征,与中国东部的高Sr、Ba低HREE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锆石εHf(t)值为-9.4~-3.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于1.4~1.8 Ga,暗示蟒岭高Sr花岗岩的原岩主要为中新元古代地壳物质,并混入少量幔源物质;源区残留石榴石,而角闪石、斜长石为主要熔融相。蟒岭高Sr花岗岩形成于陆内造山阶段,由增厚的下地壳物质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形成,而底侵的镁铁质岩浆可能为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蟒岭 花岗岩 锆石Lu-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北秦岭
下载PDF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和梨园堂花岗岩类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与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春花 吴才来 +3 位作者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李名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02-2420,共19页
东江口、柞水和梨园堂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南侧。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表明,东江口花岗闪长岩、柞水花岗岩、梨园堂石英二长岩和梨园堂花岗岩等4个样品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46.8±2.5Ma(早三叠纪),233.6±1.3Ma(中... 东江口、柞水和梨园堂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南侧。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表明,东江口花岗闪长岩、柞水花岗岩、梨园堂石英二长岩和梨园堂花岗岩等4个样品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46.8±2.5Ma(早三叠纪),233.6±1.3Ma(中三叠纪),956.1±4.5Ma(新元古代),203.6±2.2Ma(晚三叠纪)。锆石的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锆石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4~1.6Ga、1.0~1.3Ga、1.0~1.3Ga和1.0~1.3Ga。勉略洋闭合(约250Ma)之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发生碰撞,导致扬子陆块俯冲至南秦岭地块之下并发生小规模的部分熔融形成早-中三叠纪(246.8~233.6Ma)花岗岩类。碰撞结束(约220Ma)后,扬子陆块板片断离诱发软流圈物质上涌,同时俯冲的扬子陆壳开始折返,在地幔热和构造减压的条件下,俯冲陆壳及上覆岩石圈地幔发生广泛的部分熔融,形成不同程度具埃达克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晚三叠纪(199.0~224.8Ma)花岗岩类及伴生的镁铁质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锆石U Pb定年 Lu Hf同位素 东江口 柞水 梨园堂 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南召地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名则 吴才来 +2 位作者 雷敏 秦海鹏 刘春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7-442,共16页
板山坪岩体和南召岩体位于北秦岭构造带的东部,分别侵入于宽坪群和二郎坪群。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板山坪岩体的年龄分别为496.0±8.1Ma和486.9±9.3Ma,南召岩体的年龄为452.3±6.2Ma。板山坪岩体以石英闪... 板山坪岩体和南召岩体位于北秦岭构造带的东部,分别侵入于宽坪群和二郎坪群。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板山坪岩体的年龄分别为496.0±8.1Ma和486.9±9.3Ma,南召岩体的年龄为452.3±6.2Ma。板山坪岩体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少量的花岗闪长岩,南召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板山坪岩体和南召岩体均显示出I型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属性,两个岩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物质来源均以壳源为主,并可能有幔源物质参与。根据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笔者等认为,这两个岩体的形成与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有关,板山坪岩体侵入时间为板块碰撞初期阶段,而南召岩体侵入于块体碰撞抬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体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物质来源 岩浆作用
下载PDF
秦岭东江口和柞水花岗岩的矿物成分特征及其形成的温压条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春花 吴才来 +2 位作者 雷敏 秦海鹏 李名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54,共14页
对南秦岭东江日和柞水岩体的似斑状花岗岩类进行了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两种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更~奥长石)、钾长... 对南秦岭东江日和柞水岩体的似斑状花岗岩类进行了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两种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更~奥长石)、钾长石、镁角闪石和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等。岩浆成分的变化可能是矿物环带结构和环斑结构形成的原因之一。东江口和柞水花岗岩类锆石结晶时岩浆温度为759~784℃,平均771℃;稀土元素在岩浆中饱和时岩浆的温度为741~800℃,平均773℃;斜长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24~641℃,平均632℃;角闪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10~668℃,平均632℃。岩体侵位深度约5.8km,压力约1.77×100Pa,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学 矿物学 P-T条件 秦岭 东江口 柞水
下载PDF
秦岭沙河湾Ⅰ型花岗岩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春花 吴才来 +2 位作者 雷敏 秦海鹏 李名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5-608,共14页
南秦岭沙河湾岩体紧临商丹断裂南侧,是具有环斑结构的似斑状-粗粒结构石英二长岩。本文通过化学全分析、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对沙河湾岩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与构造背景进行... 南秦岭沙河湾岩体紧临商丹断裂南侧,是具有环斑结构的似斑状-粗粒结构石英二长岩。本文通过化学全分析、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对沙河湾岩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与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主量元素SiO2=66.40%~70.08%,Al2O3=14.36%~14.95%,Fe2O3=0.93%~1.73%,FeO=1.22%~1.65%,CaO=1.94%~2.78%,Na2O+K2O=7.88%~8.56%,K2O/Na2O=1.02~1.11,δ﹤3.3,为高钾钙碱性的过铝质I型花岗岩类;ΣREE平均151×10-6,LREE/HREE平均13.63,(La/Yb)N平均20.54,δEu平均0.89,δCe平均0.95,表明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和Ce异常不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右倾型,亏损Nb、Ce、Zr、Ti等高场强元素,略富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更(奥)长石-钠长石)、钾长石、镁角闪石和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钛铁矿和少量的石榴石等;初始岩浆温度平均755~780℃;角闪石和斜长石结晶温度约621~623℃;岩浆侵位深度约4km,压力约1.26×108Pa,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沙河湾石英二长岩形成于中温、富水、中氧逸度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学 矿物学 P—T条件 秦岭 沙河湾
下载PDF
南秦岭新院岩体及其包体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雷敏 吴才来 +4 位作者 武秀萍 郜源红 吴锁平 陈其龙 秦海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899,共11页
南秦岭新院岩体位于略阳县城以北约35km处,呈椭圆形,出露面积约200km2,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岩体中含有大量的铁镁质微粒包体和细晶岩脉。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19.6±4.6Ma,其中的铁镁质微粒包体... 南秦岭新院岩体位于略阳县城以北约35km处,呈椭圆形,出露面积约200km2,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岩体中含有大量的铁镁质微粒包体和细晶岩脉。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19.6±4.6Ma,其中的铁镁质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为221.5±4.2Ma,晚于勉县—略阳洋盆闭合时期(242~221Ma)。根据岩体及其包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该岩体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即印支期扬子板块向北发生俯冲碰撞之后(即主造山期后),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导致地幔软流圈物质上涌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花岗质岩浆,同时,部分幔源基性岩浆上侵到花岗质岩浆房,发生岩浆混合,形成花岗闪长岩,尚未混合的基性岩浆团块形成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新院岩体 地球化学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岩浆混合
下载PDF
南秦岭麻池河乡和沙河湾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春花 吴才来 +3 位作者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李名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56,共21页
麻池河乡和沙河湾花岗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南侧。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表明,麻池河乡花岗岩岩浆结晶年龄为(490.8±2.9)Ma(加里东期早奥陶世);沙河湾石英二长岩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40.6±1.5)^(228.2±1.5)Ma(印支... 麻池河乡和沙河湾花岗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南侧。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表明,麻池河乡花岗岩岩浆结晶年龄为(490.8±2.9)Ma(加里东期早奥陶世);沙河湾石英二长岩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40.6±1.5)^(228.2±1.5)Ma(印支期中三叠世)。麻池河乡花岗岩锆石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759~1 096Ma。沙河湾石英二长岩tDM2为891~1 516Ma。麻池河乡花岗岩源岩为新元古代和中元古代亏损地幔物质。沙河湾石英二长岩的源岩主要为中元古代壳幔混合物质,还含有少量新元古代壳幔物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秦岭洋壳向北俯冲于北秦岭地块之下,俯冲的洋壳和上覆地幔相互作用产生的杂化熔液通过结晶分异形成麻池河乡花岗岩。沙河湾岩体经历了至少两期地质事件,时间跨度为(240.6±1.5)^(228.2±1.5)Ma和214~197Ma。约250Ma勉略洋闭合之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在秦岭地区发生碰撞,导致扬子陆块俯冲至南秦岭地块之下并发生小规模的部分熔融形成早—中三叠世((240.6±1.5)^(228.2±1.5)Ma)花岗岩类。约220Ma碰撞结束后,板片断离诱发软流圈物质上涌,同时俯冲陆壳开始折返,在地幔热和构造减压的条件下,俯冲陆壳及上覆岩石圈地幔发生广泛的部分熔融,形成不同程度具埃达克岩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晚三叠世(214~197Ma)花岗岩类及伴生的镁铁质暗色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秦岭 沙河湾 麻池河乡
下载PDF
有机固体废弃物等离子气化制氢工艺过程研究
9
作者 谭兵 关银伟 +1 位作者 段鹏 秦海鹏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157-159,共3页
提出了两种以有机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等离子气化制氢工艺,即城市污泥等离子体气化制氢工艺、城市污泥等离子体气化耦合化学链制氢工艺,综合分析了热力效率和经济效益。前者制氢能力更强,单位污泥产氢量较后者高21.22%。后者热力学效率高... 提出了两种以有机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等离子气化制氢工艺,即城市污泥等离子体气化制氢工艺、城市污泥等离子体气化耦合化学链制氢工艺,综合分析了热力效率和经济效益。前者制氢能力更强,单位污泥产氢量较后者高21.22%。后者热力学效率高达74.14%,总投资和产品成本分别比常规工艺降低5.73%和31.49%。以蓝藻、绿藻、褐藻为原料,探讨了废弃物元素组成对等离子气化制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和氢是影响废弃物产氢能力的主要因素,蓝藻、绿藻产氢能力大于褐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体废弃物 等离子气化 氢生产
下载PDF
祁连东部西格拉高Sr/Y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秦海鹏 吴才来 +4 位作者 王次松 李欣 雷敏 刘春花 李名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59-3771,共13页
西格拉花岗岩体位于祁连东部的米屈花岗岩带上,空间上呈NW-NWW向展布,岩体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正长岩组成,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格拉花岗闪长岩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年龄分别为465.6±6.5Ma、443.2... 西格拉花岗岩体位于祁连东部的米屈花岗岩带上,空间上呈NW-NWW向展布,岩体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正长岩组成,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格拉花岗闪长岩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年龄分别为465.6±6.5Ma、443.2±4.8Ma,其中,前者与祁连洋俯冲极性发生转变的时限(~463Ma)相近,而后者与祁连洋闭合的时间(~445Ma)相似。早期淡色花岗闪长岩具正铕异常(δEu=2.44),晚期暗色花岗闪长岩则为弱负/正铕异常(δEu=0.94~1.32),两者均显示出高Si、Al,富Na贫K,富集Ba、Sr、LREE,高Sr/Y值,低Y、HREE含量,亏损HFSE(Nb、Ta、Ti、P)的特征,与Martin et al.(2005)划分的高硅埃达克岩(HSA)相似。其源区可能均残留石榴子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金红石,而斜长石则大量参与部分熔融过程,推测早期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深度可能超过50km;整体上,由早期→晚期反映出加厚地壳减薄、地幔组分贡献增强的趋势;两者可能均为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正铕异常 祁连地区
下载PDF
五大连池新期火山区自然景观分类 被引量:4
11
作者 秦海鹏 刘永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8-62,共5页
应用SPOT4多光谱遥感数据,对五大连池老黑山与火烧山新期火山熔岩区及其周边进行了分类.利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了粗校正、决策树I、SODATA分类,形成研究区的地貌类型分类图.其中对水体和渣状熔岩的区分进行了着重研究,由于所... 应用SPOT4多光谱遥感数据,对五大连池老黑山与火烧山新期火山熔岩区及其周边进行了分类.利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了粗校正、决策树I、SODATA分类,形成研究区的地貌类型分类图.其中对水体和渣状熔岩的区分进行了着重研究,由于所获得的SPOT4数据的4个波段,光谱均方差太大,导致所选的样本数据的光谱范围出现较大重合,论文中采取了样本优化,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SPOT4数据易获得,分辨率较TM数据高,在地貌分类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决策树 样本数据.
下载PDF
基于含水煤岩声发射特性的矿井底板突水智能监测仪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海鹏 童敏明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12期1-4,共4页
为了提高矿井突水量的预测精度,依据在不同应力速率作用下、不同含水量煤岩破裂时声发射频谱存在差异的特性,介绍了一种基于声发射特性的矿井底板突水智能监测仪,给出了突水危险判断模型,详细介绍了该监测仪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最后对该... 为了提高矿井突水量的预测精度,依据在不同应力速率作用下、不同含水量煤岩破裂时声发射频谱存在差异的特性,介绍了一种基于声发射特性的矿井底板突水智能监测仪,给出了突水危险判断模型,详细介绍了该监测仪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最后对该监测仪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监测仪能为井下突水实时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含水煤岩 底板突水 监测仪 声发射 频谱差异 数量化理论 突水判断模型
下载PDF
山洪预警广播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海鹏 徐超 《中国防汛抗旱》 2012年第4期75-75,76,共2页
随着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大规模快速推进,山洪预警广播系统的终端数量越来越庞大,这些设备大多安装在偏远农村山区,给各地的防汛抗旱主管机关在管理上带来很大压力。山洪预警广播作为应急通信设备在平时使用率较低,即... 随着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大规模快速推进,山洪预警广播系统的终端数量越来越庞大,这些设备大多安装在偏远农村山区,给各地的防汛抗旱主管机关在管理上带来很大压力。山洪预警广播作为应急通信设备在平时使用率较低,即使出现故障也很难及时发现,当突然出现异常情况时个别的设备发挥不出作用,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严重缺乏专业人员的情况下如何将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将设备的隐患信息及时反馈,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山洪预警广播终端自动化管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广播系统 山洪 预警 自动化管理系统 通信设备 应用 生命财产安全
下载PDF
铜陵中酸性侵入岩成因及锆石SHRIMP定年 被引量:55
14
作者 吴才来 高前明 +5 位作者 国和平 郭祥炎 刘良根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630-2652,共23页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包括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包括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中含有富云母包体和微粒闪长质包体以及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与区内的...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包括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包括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中含有富云母包体和微粒闪长质包体以及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与区内的铜(金)矿化关系密切;橄榄安粗岩系列岩体中含多种深源堆积岩包体,与金(铜)、银、铅、锌等矿化关系密切。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石英二长闪长岩为140Ma左右,花岗闪长岩为142~146Ma,辉长闪长岩为143Ma,辉石二长闪长岩为138~142Ma,二长岩为143Ma,可见两个系列侵入岩的年龄既有一定的差别,也有一些重叠。岩石地球化学及包体岩石学研究表明,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可能为幔源碱性玄武质岩浆分异后形成,高钾钙性系列岩石可能为分异的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定年 高钾钙碱性和橄榄安粗岩系列 侵入岩 成因 铜陵
下载PDF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花岗岩类锆石SHRIMP U-Pb定年、Lu-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56
15
作者 吴才来 郜源红 +5 位作者 雷敏 秦海鹏 刘春花 李名则 B Ronald FROST Joseph L WOODE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97-2323,共27页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闪长岩为466±5Ma,阿卡龙山花岗岩为469±6Ma。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大多数为正值,少数继承性锆石为负值,反映了它们的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同时,也混有少量的古大陆壳的成分。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各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划分为3期,第一期(465~469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岛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404~411Ma)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三期(264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也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 花岗质岩浆活动期次 岩石成因 南阿尔金
下载PDF
南天山拜城县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锆石U-Pb定年及其Lu-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春花 吴才来 +3 位作者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李名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5-1614,共20页
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岩体位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及邻区的近东西向碱性侵入岩带上,主要岩石类型为霓石钠闪石英碱长正长岩、霓石钠闪碱长花岗岩、黑云母碱长正长岩。全岩SiO2:68.97%~74.14%,Na20+K20=9.67%~11.19%... 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岩体位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及邻区的近东西向碱性侵入岩带上,主要岩石类型为霓石钠闪石英碱长正长岩、霓石钠闪碱长花岗岩、黑云母碱长正长岩。全岩SiO2:68.97%~74.14%,Na20+K20=9.67%~11.19%,A1,O,=13.72%~15.26%,Fe20,=0.18%~1.41%,FeO=0.91%-1.51%,CaO=0.35%-0.63%。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298×10~-1286×10~,平均706×10~,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强烈的Eu负异常,呈“右倾海鸥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zr+Nb+ce+Y=936×10-6 —3684×10-6,平均1813×10-6。为A1型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早二叠纪。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87.7~291.6Ma,平均289.8Ma,岩体形成后,在279.1~282Ma左右经历了后期热液流体的改造。锆石εHf(t)值为-6.3—9.0,两阶段模式年龄(trj。)跨越古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岩浆平均温度832~839℃,形成于非造山的板内构造环境,且具高温、无水、低氧逸度的成岩特点。该岩体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类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波孜果尔 南天山
下载PDF
铜陵地区铜官山矿田侵入岩锆石SHRIMP定年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吴才来 高前明 +6 位作者 国和平 郭祥炎 刘良根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陈其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46-1758,共13页
铜陵铜官山矿田的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本文对该矿田内的铜官山岩体和天鹅抱蛋岩体进行了锆石的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铜官山和天鹅抱蛋石英二长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几... 铜陵铜官山矿田的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本文对该矿田内的铜官山岩体和天鹅抱蛋岩体进行了锆石的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铜官山和天鹅抱蛋石英二长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几乎相同,分别为141.8±1.0Ma和141.3±1.3Ma,反映它们是同一次岩浆侵入作用的产物。结合锆石CL分析得出,两岩体中均含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岩浆型的继承性锆石核,说明本区岩浆的源岩含有古老的下地壳成分,锆石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也表明其为陆壳而非洋壳成因,结合同位素和包体特征,得出岩浆来自富集地幔并含有古老地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定年 锆石稀土微量元素 侵入岩 铜官山矿田 安徽铜陵
下载PDF
东北伊春地区桃山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才来 陈安泽 +4 位作者 高前明 郑元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4-1332,共9页
伊春桃山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且缓向右倾斜、重稀土元素较为平坦、具有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高场强元素(HFS)Zr和Ga,亏损Ba、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与区域上晚二... 伊春桃山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且缓向右倾斜、重稀土元素较为平坦、具有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高场强元素(HFS)Zr和Ga,亏损Ba、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与区域上晚二叠世-早侏罗世的正长-碱长花岗岩具有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锆石CL图像表明,锆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核和新生的边,核部的稀土微量元素变化较大,而新生的锆石边部稀土微量元素较稳定,说明部分锆石的核部受到了后期热事件的影响,而边部则是溶解后再沉淀的产物,即岩浆结晶作用形成。但无论是核部还是边部,它们的微量元素特征都指示其形成于大陆地壳环境,而非洋壳环境。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继承性锆石核具有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540±10Ma和2471±12Ma,新生的锆石边部平均年龄为1821±10Ma。结合上述特征,我们认为,桃山花岗岩的源岩年龄为2.54Ga,区域上构造热事件的年龄为2.47Ga,而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82Ga,因此,桃山花岗岩所在的地区可能为一前寒武纪的古老微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稀土微量元素 SHRIMP U-PB定年 桃山 伊春
下载PDF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包体的成因和矿物温压计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雷敏 吴才来 +6 位作者 高前明 国和平 刘良根 郭祥炎 郜源红 陈其龙 秦海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1-288,共18页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前者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后者为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两个系列岩石的组成矿物种类相似,但在不同岩石中的含量不同,主要造岩...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前者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后者为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两个系列岩石的组成矿物种类相似,但在不同岩石中的含量不同,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中含有大量的深源包体,包括辉石堆积岩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角闪石辉长质堆积岩包体,主要矿物为辉石、角闪石,其次为尖晶石、斜长石、磷灰石、金云母;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中含大量的微粒闪长质包体、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和富云母包体,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在考虑温压计使用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温压计计算了两个系列侵入岩及包体形成的温压条件。结果表明,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侵位深度(4~6km)略小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6~7km),各种堆积包体形成于45~65km的深位岩浆房,微粒闪长质包体形成于12~15km的浅位岩浆房,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是早期侵入岩的边缘相,而富云母包体可能为地壳部分熔融的残余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侵入岩 包体 矿物化学 温压计 铜陵
下载PDF
川西义敦岛弧稻城花岗岩体和海子山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楠 吴才来 +4 位作者 秦海鹏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陈红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27-3245,共19页
义敦岛弧形成于晚三叠世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过程中,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羌塘地体之间。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分别为义敦岛弧上出露的晚三叠世和白垩纪花岗质岩体。结合野外考察,本文对上述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 义敦岛弧形成于晚三叠世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过程中,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羌塘地体之间。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分别为义敦岛弧上出露的晚三叠世和白垩纪花岗质岩体。结合野外考察,本文对上述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1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等;钠质斜长石颗粒,以及钾长石和石英不连续出现,表明二者均属于低熔线花岗岩,是含水条件下,在与造山事件有关的环境中形成。2稻城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17.4Ma,属晚三叠世花岗岩侵入体,εHf(t)为-7.1^-0.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26~1.7Ga,表明在中元古代与扬子克拉通经历了共同的地壳演化历史;海子山岩体的形成时代为98.3 Ma,为白垩纪时期产物,εHf(t)变化于-12.1^+2.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0~1.93Ga。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稻城岩体源岩可能是与扬子克拉通有关的中元古代的下地壳物质,在甘孜-理塘洋俯冲闭合后的同碰撞造山阶段,因地幔岩浆底侵作用而发生了部分熔融,同时伴有少量的亏损地幔成分加入,之后上升侵位于中—上地壳,并且侵位后经历了快速的冷却过程。海子山岩体是与俯冲有关的造山后伸展环境下形成的A2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同样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在白垩纪时侵位于地壳较浅部位,之后亦同样经历了快速的冷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敦岛弧 稻城花岗岩体 海子山花岗岩体 矿物学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地质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