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h蛋白水平与肺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张国薇 周婷 +4 位作者 李连凤 卢芳菲 孔宪荣 秦灵芝 廖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8,共9页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肺组织内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肺腺癌切除术的235例患者基本信息、切除的肺组织样...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肺组织内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肺腺癌切除术的235例患者基本信息、切除的肺组织样本及肿瘤病理资料。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Shh蛋白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Shh蛋白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联。结果肺腺癌组织中Shh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肺腺癌与癌旁组织中Shh蛋白表达量的差值(癌/癌旁Shh蛋白表达量差值)和肿瘤大小显著负相关,癌/癌旁Shh蛋白IOD/Area差值、阳性细胞率差值及染色强度评分差值每增加1个单位,肿瘤发展为>7 cm的风险分别降低43%、4%和46%,其OR及95%CI分别为0.57(0.35,0.94)、0.96(0.94,0.99)和0.54(0.35,0.86);随着癌/癌旁Shh蛋白阳性细胞率差值的增加,肺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发展为>7 cm的风险逐渐降低(P趋势=0.01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癌/癌旁Shh蛋白IOD/Area差值每增加1个单位,肺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死亡的风险降低14%,其风险比(HR)为0.86,95%CI:(0.74,0.99);分层分析发现在中/高分化类型肿瘤和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中,癌/癌旁Shh蛋白IOD/Area差值每增加1个单位,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可分别降低19%和38%,其HR(95%CI)分别为0.81(0.67,0.99)和0.62(0.41,0.94)。结论肺腺癌及癌旁组织内Shh蛋白表达量的差值与肺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及术后死亡风险显著负相关,提示其可能是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为早期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音猬因子 肿瘤病理特征 预后 死亡风险
下载PDF
窦源性颅内曲霉菌病与鼻-眶-脑毛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
2
作者 蒋玙姝 李玮 +7 位作者 庞瑞 代淑华 秦灵芝 张弥兰 刘慧勤 王晓娟 李可 张杰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8-115,F0002,共9页
目的比较窦源性颅内曲霉菌病(ICA)和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7例窦源性ICA和6例RO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ROCM和57.1%窦源性ICA患者存在CNS真菌... 目的比较窦源性颅内曲霉菌病(ICA)和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7例窦源性ICA和6例RO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ROCM和57.1%窦源性ICA患者存在CNS真菌感染致病因素。ROCM患者更易出现眼部症状和体征,包括眼球突出、眶周肿胀和眼内炎,且易出现发热、面部肿胀和面神经麻痹等非眼部症状和体征。ROCM患者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升高更明显。头颅MRI显示窦源性ICA患者常见受累部位为鼻窦‑眶尖‑眶后‑海绵窦,ROCM患者易出现鼻窦炎症、骨质破坏和毛霉菌侵及脑血管表现。50%ROCM和42.9%窦源性ICA患者接受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50%ROCM和57.1%窦源性ICA患者接受药物+手术联合治疗。随访至2023年9月,共50%ROCM和28.6%窦源性ICA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窦源性ICA和ROCM病情进展迅速,伴有糖尿病的ROCM幸存者更易遗留残疾。及时诊断和启动抗真菌药物治疗,纠正潜在的诱发因素,以及积极的手术清创,是更好地治疗CNS真菌感染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真菌感染 曲霉菌 毛霉菌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代淑华 滕勇士 +4 位作者 蒋玙姝 秦灵芝 薛红飞 徐佳佳 李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6-129,134,共5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罕见的、高复发性、高致残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反复发作,症状逐渐累积,最终造成不可挽救的临床结局。因此,预防复发成为NMOSD治疗中的关键,阐明其复发的特点...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罕见的、高复发性、高致残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反复发作,症状逐渐累积,最终造成不可挽救的临床结局。因此,预防复发成为NMOSD治疗中的关键,阐明其复发的特点和病理机制也迫在眉睫。然而,目前对影响NMOSD患者复发频率、严重程度、复发形式的潜在因素知之甚少。本文对NMOSD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MOSD复发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人口统计学特征 水通道蛋白4 自身免疫性疾病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 水通道蛋白4抗体
下载PDF
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秦灵芝 李玮 +3 位作者 杨红旗 黄月 李书剑 张杰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2,共2页
眩晕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1]。眩晕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并且易导致各种脑血管疾病。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眩晕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1]。眩晕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并且易导致各种脑血管疾病。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2~65岁,平均51.4岁。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始发或主要症状,且符合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指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静滴治疗 丁苯酞 河南省人民医院 平衡感觉障碍 定向感觉障碍 脑血管疾病 空间关系
下载PDF
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内5-HT能终末与表达5-HT_(1A)受体的前庭-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被引量:3
5
作者 秦灵芝 张富兴 +1 位作者 李金莲 李云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NC)内5-羟色胺(5-HT)样阳性终末与表达5-HT1A受体(5-HT1AR)的前庭-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逆行束路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将四甲... 目的观察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NC)内5-羟色胺(5-HT)样阳性终末与表达5-HT1A受体(5-HT1AR)的前庭-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逆行束路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将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臂旁核后,在双侧VNC的各个核团内均可观察到许多TMR逆标神经元,但以同侧为主。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前庭内侧核(MVe)、前庭下核(SpVe)、前庭上核(SuVe)、前庭外侧核(LVe)、X核以及Y核的一些区域内,许多神经元表达5-HT1AR样免疫阳性,并可观察到大量5-HT样阳性纤维和终末。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可进一步观察到一些TMR逆标神经元同时呈5-HT1AR样免疫阳性,且有部分5-HT样阳性终末与TMR/5-HT1AR双标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结论提示5-HT可能通过5-HT1AR对前庭神经核复合体-臂旁核间的信息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核复合体 5-羟色胺 5-HT1A受体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秦灵芝 黄月 +4 位作者 李玮 卢芬 李书剑 杨红旗 张杰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3期43-44,共2页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01—2016-02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组,每组50例,进行相关鉴别诊断;同时将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01—2016-02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组,每组50例,进行相关鉴别诊断;同时将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免疫球蛋白、激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治疗。观察并比较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效果。结果自身免疫性脑炎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正常率(74.00%)、亚急性发作率(52.00%)、脑脊液与血清中抗NMDA抗体(54.00%)均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影像学累及颞叶率(12.00%)低于病毒性脑炎组;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大多亚急性发作,其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基本正常,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在脑脊液与血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同时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炎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秦灵芝 李玮 +2 位作者 黄月 唐胜南 张杰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3期91-92,共2页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02--2013-02收入我院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中关于TBM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0~78岁,...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02--2013-02收入我院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中关于TBM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0~78岁,平均(51.4±3.3)岁;治疗组40例中男17例,女2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结核性脑膜炎 甲泼尼龙
下载PDF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秦灵芝 李浩 任广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19-820,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岁的AMI病例32例(青年组)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病死率。同时选择32例≥65岁AMI病例(老年组)做对照。结果相对...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岁的AMI病例32例(青年组)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病死率。同时选择32例≥65岁AMI病例(老年组)做对照。结果相对于老年组患者,青年组患者临床症状典型(以典型胸痛就诊者>90%),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其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理平衡是降低青年AMI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危险因素 青年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oxLDL-Ab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秦灵芝 李玮 +3 位作者 杨红旗 黄月 李书剑 张杰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9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酶9(MMP-9)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酶9(MMP-9)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5天测定血清MMP-9、oxLDL-Ab,测定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MMP-9、oxLDL-A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观察组MMP-9、oxLDL-A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观察组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oxLDL-Ab水平,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普罗布考 基质金属酶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
下载PDF
强化降脂对PCI术后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灵芝 马跃龙 +1 位作者 胡奉环 霍中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降脂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降脂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观察。方法研究入选既往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择期PCI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强化治疗组在PCI术前12h给予负荷量的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术后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对照组给予20mg,均每晚1次口服。比较2组PCI前后LDL-C、TG、hs-CRP的浓度变化,并观察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组降低LDL-C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降低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I术后24h 2组hs-CRP浓度较术前均升高,术后2周均较术前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0d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了10%。结论围术期强化降脂可显著降低PCI术后LDL-C、hs-CRP水平、30d不良事件发生率,强化降脂获益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C反应蛋白 治疗
下载PDF
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灵芝 周玉容 罗丽丹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 使用情况调查 不合理使用 医药科学 综合医院 咸宁地区
下载PDF
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内5-羟色胺1A受体的分布
12
作者 秦灵芝 张富兴 +1 位作者 李金莲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9-623,共5页
为了研究5-羟色胺1A受体(5-HT1AR)亚型在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NC)内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5-HT1AR亚型免疫阳性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5-HT1AR免疫阳性产物在VNC各个核团全长均有分布,主要定位于VN... 为了研究5-羟色胺1A受体(5-HT1AR)亚型在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NC)内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5-HT1AR亚型免疫阳性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5-HT1AR免疫阳性产物在VNC各个核团全长均有分布,主要定位于VNC神经元的胞体和近侧端树突,呈弥散分布,但在胞浆中也观察到许多染色深浅不同、分布不均匀的点状阳性结构。其中5-HT1AR样阳性神经元在前庭内侧核的全长呈密集分布,在前庭下核的尾段呈中等密度分布,在前庭上核、前庭外侧核和X核的全长、前庭下核的吻段和中段以及Y核的中、尾段均呈低密度分布,Y核的吻侧呈稀疏分布。本文结果提示,5-HT1AR阳性结构广泛地分布于大鼠VNC内,它们可能在介导5-HT对神经元活动的调节,参与前庭信息的整合与加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5-羟色胺1A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前庭核 大鼠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INSM1和SOX11的表达及意义
13
作者 曹钟 岑红兵 +4 位作者 赵建红 梅俊 秦灵芝 廖伟 敖启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5-581,共7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 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和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1(SRY-related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1,SOX1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 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和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1(SRY-related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1,SOX1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56例PNET、42例SPN、16例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DACC)和8例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C)中检测INSM1、SOX11、Syn、CgA、CD56、β-catenin和CD99,比较INSM1和SOX11的组合与传统标记物(Syn、CgA、CD56、β-catenin和CD99)在诊断和鉴别诊断PNET和SPN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56例PNET中,INSM1表达于肿瘤细胞及胰岛细胞核,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07%(51/56);42例SPN、16例DACC和8例ACC均未见INSM1的阳性信号。INSM1在PNET中的阳性表达率与SPN、DACC和AC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2例SPN中,SOX11的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为92.86%(39/42);56例PNET中,SOX11的阳性表达率为8.93%(5/56),其阳性信号位于3例G 1型和2例G 3型PNET;16例DACC、8例ACC及肿瘤旁的正常胰腺组织均未见SOX11阳性信号;SOX11在SPN中的阳性表达率与PNET、DACC和AC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INSM1(+)/SOX11(-)免疫表型对PNET的敏感度为85.71%,与CD56(5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Syn(80.36%)和CgA(7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为100.00%,与Syn(42.86%)和CD56(47.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gA(92.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M1(-)/SOX11(+)免疫表型对SPN的敏感度为92.86%,与β-catenin(90.48%)和CD99(85.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为96.43%,与CD99(48.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β-catenin(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PNET和SPN中,INSM1和SOX11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级及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在PNET和SPN中,INSM1和SOX11分别呈阳性的表达模式有助于区分两种肿瘤,两者组合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优于一些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 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胰腺肿瘤 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 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11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灵芝 高艳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9期73-73,共1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CRP检测及眼底检查。结果:人体内CRP含量与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程度越高,其体内CRP水平显著升高...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CRP检测及眼底检查。结果:人体内CRP含量与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程度越高,其体内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高血压病 眼底动脉硬化
下载PDF
抑癌基因LKB1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秦灵芝 王曦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274-275,共2页
LKBl基因是一具有普遍作用的抑癌基因,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998年芬兰学者Hemminki和德国学者Jenne及他们的同事同时克隆出LKBl基因,并且发现其胚系突变是皮杰氏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 LKBl基因是一具有普遍作用的抑癌基因,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998年芬兰学者Hemminki和德国学者Jenne及他们的同事同时克隆出LKBl基因,并且发现其胚系突变是皮杰氏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高达90%的PJS病人中可检测到LKBI基因的胚系突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KBl基因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极性及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还与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LKB1 苏氨酸蛋白激酶 抑制细胞增殖 细胞能量代谢 胚系突变 致病因素 细胞极性
下载PDF
损毁孤束核对电针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碧兰 黄华 +1 位作者 余良主 秦灵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在电针(EA)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大白鼠56只随机分为应激组、EA+应激组、NTS电损毁组、NTS假损毁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电损毁大鼠孤束核,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分别...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在电针(EA)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大白鼠56只随机分为应激组、EA+应激组、NTS电损毁组、NTS假损毁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电损毁大鼠孤束核,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分别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U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应激组比较,EA+应激组UI明显减少(t=9.5071,P<0.01),SOD活性升高(t=3.8729,P<0.01),MDA降低(t=2.3578,P<0.05).NTS电损毁组分别与假损毁组和EA+应激组比较UI提高(t=4.4223,7.2579,均P<0.01),SOD活性降低(t=3.5625,3.7242,均P<0.01),MDA含量升高(t=2.9045,2.4960,均P<0.05).结论:电损毁孤束核后,电针足三里穴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电损毁 电针 应激性胃溃疡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参与电针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碧兰 王秋桂 +1 位作者 余良主 秦灵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014-2017,共4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参与电针(EA)对应激性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9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VP 100ng组、AVP 200ng组、AVP 300ng组和AVP-V_1受体阻断剂组.采用束缚冷应激胃黏膜...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参与电针(EA)对应激性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9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VP 100ng组、AVP 200ng组、AVP 300ng组和AVP-V_1受体阻断剂组.采用束缚冷应激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孤束核微量注射AVP,AVP-V_1受体阻断剂,大鼠胃黏膜血流量(GMBF)、溃疡指数(UI)、胃液酸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UI减少(t= 7.5201,P<0.01),GMBF(mv)增加(t=2.9606,P<0.05),胃液酸度降低(t=4.2090,P<0.01). AVP 100,200,300ng组分别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UI明显减少(t=2.2718,t=4.9082,t =6.0413:P<0.05-0.01),GMBF明显增加(t= 2.6845,t=3.8269,t=4.8795;P<0.05-P<0.01),胃液酸度明显降低(t=3.0526,t=3.8565,t= 5.6251;P<0.05-P<0.01),并且表现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r=0.9978,r=0.9980,r= 0.9829;P<0.05).AVP-V_1受体阻断剂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UI增大(t=5.6815,P<0.01),GMBF减少(t=2.3750,P<0.05),胃液酸度增高(t=2.2046,P<0.05).结论:孤束核内AVP参与了电针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孤束核 应激性胃溃疡 电针
下载PDF
加味复方血脂清对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德生 罗丽丹 +7 位作者 陈桂枝 秦灵芝 李映红 郑红花 刘红梅 王梅娟 周立勇 刘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9-910,共2页
目的探讨加味复方血脂清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复制化学性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加味复方血脂清对糖尿病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并与正常对照组、中药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及... 目的探讨加味复方血脂清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复制化学性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加味复方血脂清对糖尿病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并与正常对照组、中药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及糖尿病脂必妥治疗组大鼠血脂水平比较。结果成功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尿病大鼠的脂质代谢发生严重的紊乱,出现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加味复方血脂清能使糖尿病大鼠的血清TG,TC,LDL-C降低,HDL-C升高(P<0.01),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较胰岛素明显(P<0.05),与脂必妥作用相当(P>0.05);加味复方血脂清能使正常大鼠的HDL-C升高。结论加味复方血脂清对糖尿病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复方血脂清 高脂血症 糖尿病 大鼠
下载PDF
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及颈椎磁共振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书剑 秦灵芝 +1 位作者 李玮 张杰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点。方法收集11例平山病青少年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征,总结规律。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15~17岁,均隐匿起病,均以单侧上肢远端力弱、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点。方法收集11例平山病青少年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征,总结规律。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15~17岁,均隐匿起病,均以单侧上肢远端力弱、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均可见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主肌群不同程度肌力下降、肌萎缩伴肌束震颤。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见尺神经及正中神经CMAP波幅降低,针电极肌电图可见运动单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并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自发电位。颈椎磁共振可见下段颈髓受压变细并局部萎缩,过屈位磁共振可见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结论平山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需重视其诊断与早期治疗,神经电生理及颈椎磁共振检查尤其过屈位磁共振对于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临床 肌电图 颈椎磁共振
下载PDF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丽丹 秦灵芝 +2 位作者 罗德生 刘红梅 王梅娟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29-130,共2页
介绍了近年来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情况,探讨了在实验教学改革中,革新实验教材、内容、方法及完善实验教学管理等改革措施,提出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实验技术 教学改革 综合设计性 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