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骨关节炎大鼠敏化穴区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秦萍萍 丁宁 +4 位作者 刘潇潇 王巧侠 胡嘉同 许艺元 李志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1期46-49,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鹤顶、委中在腧穴敏化过程中局部穴区肥大细胞(MC)超微结构改变,探讨腧穴敏化的MC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单碘乙酸盐膝关节注射的方法制备大...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鹤顶、委中在腧穴敏化过程中局部穴区肥大细胞(MC)超微结构改变,探讨腧穴敏化的MC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单碘乙酸盐膝关节注射的方法制备大鼠KOA模型。造模后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CTX-Ⅱ水平;取鹤顶、委中穴区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MC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模型组鹤顶穴穴区MC周围有颗粒脱出,颗粒膜相互融合,脱颗粒后遗留有空泡;ELISA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CTX-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生理盐水组(P <0. 01);模型组鹤顶穴穴区MC胞内致密颗粒占比较正常组及生理盐水组均明显降低(P <0. 01);模型组委中穴穴区MC胞内致密颗粒占比与正常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C参与了与疾病相关的腧穴敏化过程,特定疾病状态下的腧穴敏化具有腧穴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敏化 肥大细胞 膝骨关节炎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腧穴敏化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丁宁 姜婧 +5 位作者 王巧侠 秦萍萍 许艺元 刘潇潇 胡嘉同 李志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69-72,共4页
腧穴敏化是指在病理状态下,穴位从"静息态"到"激活态"的动态转化过程。然而既往对腧穴敏化的判断基本凭借医患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评判标准。近年来对腧穴敏化过程中的生物物理特性变化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系... 腧穴敏化是指在病理状态下,穴位从"静息态"到"激活态"的动态转化过程。然而既往对腧穴敏化的判断基本凭借医患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评判标准。近年来对腧穴敏化过程中的生物物理特性变化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研究从腧穴电敏化、光敏化、热敏化、微循环敏化、压痛敏化、声敏化6个方面入手,综述了当前腧穴敏化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进展。文献回顾表明腧穴敏化具有疾病特异性,表现形式多元且携带有多种疾病相关信息,是与疾病状态相关联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提出未来研究应重点把握腧穴敏化动态过程中基础性规律,并着力构建和明确腧穴敏化的生物物理特性评判体系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敏化 生物物理特性 综述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相关穴位敏化的肥大细胞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巧侠 丁宁 +5 位作者 姜婧 刘潇潇 秦萍萍 许艺元 胡嘉同 李志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0期51-55,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鹤顶、阳陵泉和委中穴在穴位敏化的第7天穴区肥大细胞功能和形态的变化,说明穴位敏化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选取150~160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NS)、轻度关节炎组(A)、中度关...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鹤顶、阳陵泉和委中穴在穴位敏化的第7天穴区肥大细胞功能和形态的变化,说明穴位敏化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选取150~160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NS)、轻度关节炎组(A)、中度关节炎组(B)和重度关节炎组(C) 5组,在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单碘乙酸盐(MIA)制备模型。造模成功后于造模的第7天取1. 5 mm×1. 5 mm×1. 5 mm体积的鹤顶、阳陵泉、委中3穴的穴区皮肤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MC的募集和脱颗粒;免疫荧光观察MC脱颗粒释放的介质与MC共表达情况。结果:在穴位敏化的第7天,A、B、C 3组鹤顶穴区MC数量和脱颗粒率高于N组和NS组(P <0. 01),而阳陵泉和委中穴区未见明显变化,A、B、C 3组组间比较发现鹤顶穴区MC数量和脱颗粒率随疾病程度加重呈递增增长。A、B、C 3组鹤顶穴一些MC脱颗粒有类胰蛋白酶、5-HT、HA的释放,而阳陵泉和委中穴则未观察到这种变化。结论:在第7天时,鹤顶穴发生了穴位敏化,且敏化效应是即时的,敏化过程中伴随了MC的募集和脱颗粒,且MC的变化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穴位发生敏化具有特异性,每个穴位致敏的条件不同,MC脱颗粒所释放的类胰蛋白酶、5-HT、HA可能是穴位敏化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穴位敏化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5-羟色胺 组胺
下载PDF
硝普钠对山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一氧化氮疗效及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少华 徐鑫荣 +2 位作者 许戟 左祥荣 秦萍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6-209,i002,共5页
目的 观察硝普钠(SNP)对山羊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吸入一氧化氮(NO)疗效(血流动力学和肺气体交换)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山羊内毒素性ARDS模型6只,吸入4 0×10 -6NO 30min后,联合静脉泵入SNP... 目的 观察硝普钠(SNP)对山羊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吸入一氧化氮(NO)疗效(血流动力学和肺气体交换)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山羊内毒素性ARDS模型6只,吸入4 0×10 -6NO 30min后,联合静脉泵入SNP 1 0 μg·kg-1·min-1。通过肺动脉导管、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测定基础、ARDS、NO吸入治疗30min和联合SNP静脉泵入治疗30min后血流动力学和肺气体交换参数,直视下取右下肺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NO吸入治疗显著降低ARDS山羊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 ,P <0 .0 1) ,增加PaO2 (P <0 0 1) ,减少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 a) O2 ]和肺内分流率(Qs/Qt) (P值均<0 0 5 ) ;与吸入NO比较,联合小剂量SNP静脉注入后平均动脉压降低(P <0 0 5 ) ,心排血量、MPAP、PaO2 、P(A a) O2 和Qs/Qt无明显变化(P值均>0 0 5 )。吸入NO不能减轻ARDS肺损伤,联合SNP则加重肺损伤。结论 在吸入4 0×10 -6NO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入小剂量SNP ,内毒素性ARDS肺气体交换并无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山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疗法 一氧化氮 肺损伤 NO ARDS 肺血管
下载PDF
近十年来我国信息生态理论研究概况 被引量:2
5
作者 秦萍萍 《现代情报》 CSSCI 2011年第11期169-173,共5页
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1-2011年期间我国学者在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信息生态方面的论文,从年代分布、硕博论文情况、刊物分布、核心著者分布、论文合著情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近十... 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1-2011年期间我国学者在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信息生态方面的论文,从年代分布、硕博论文情况、刊物分布、核心著者分布、论文合著情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信息生态理论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在此方面的基本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生态 信息生态理论 综述
下载PDF
黄鳝成体性腺组织生殖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6
作者 廖高鹏 赵梅 +4 位作者 马海立 彭新星 秦萍萍 李万程 肖亚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97,共4页
通过黄鳝成体性腺组织的体外培养,探讨黄鳝成体性腺生殖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分离黄鳝性腺组织进行植块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利用H.E、油红0染色、碱性磷酸酶(AP)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培养细胞进... 通过黄鳝成体性腺组织的体外培养,探讨黄鳝成体性腺生殖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分离黄鳝性腺组织进行植块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利用H.E、油红0染色、碱性磷酸酶(AP)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黄鳝成体性腺组织原代培养3~5d,可见组织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15d左右,生长晕直径可达3~3.2mm,生长晕中的细胞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神经样细胞、类生殖干细胞三种类型.成纤维细胞呈不对称的长梭形,突起短而多,细胞核较浅,核仁明显,有2~3个核仁,是生长晕的主要细胞成分.神经样细胞具有放射丝状细胞突起,油红O染色呈阳性反应.类生殖干细胞呈圆形,单核或多核,核质比大,AP染色呈现出阳性反应.探索了适于黄鳝成体性腺组织体外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并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了初步鉴定,为进一步利用体外培养的黄鳝成体性腺生殖干细胞开展黄鳝性逆转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性腺 生殖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山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一氧化氮疗效及肺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刘少华 徐鑫荣 +2 位作者 许戟 左祥荣 秦萍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2-725,共4页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对山羊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吸入一氧化氮(NO)疗效(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山羊感染性ARDS模型6只,吸入40×10-6NO30min后,联合静脉泵入NE0·5...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对山羊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吸入一氧化氮(NO)疗效(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山羊感染性ARDS模型6只,吸入40×10-6NO30min后,联合静脉泵入NE0·5μg·kg-1·min-1。通过股动脉、Swan-Ganz导管分别取动脉血、混合静脉血分析血气,测定或计算基础、ARDS、NO吸入治疗30min和联合NE静脉泵入治疗30min后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参数,直视下取右下肺组织,光镜观察肺损伤变化。结果:NO吸入治疗显著降低ARDS山羊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P<0·01),增加动脉氧分压(PaO2,P<0·01)、减少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和肺内分流率(Qs/Qt,均P<0·05),基本不影响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联合NE静脉泵入不影响吸入NO后降低的MPAP,增加吸入NO后升高PaO2(P<0·05),降低NO吸入后减少的P(A-a)O2和Qs/Qt(均P<0·05),亦不影响PvO2升高吸入NO后无改变的平均动脉压(P<0·05);吸入NO及联合应用NE治疗均不改变ARDS山羊的心排血量;吸入NO不能减轻ARDS肺损伤,联合小剂量NE静脉泵入则能减轻。结论:静脉注入小剂量NE增强吸入NO改善感染性ARDS肺氧合的疗效并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一氧化氮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损伤
下载PDF
羊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徐鑫荣 刘少华 +2 位作者 许戟 左祥荣 秦萍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动物模型 AIDS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9
作者 秦萍萍 《现代情报》 CSSCI 2011年第7期47-50,54,共5页
在知识经济社会大环境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对知识这一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目标。该文以知识管理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理论,对... 在知识经济社会大环境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对知识这一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目标。该文以知识管理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理论,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耗散结构理论这一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耗散结构 视角
下载PDF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外周血清BNDF、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艺元 李志刚 +2 位作者 王巧侠 秦萍萍 刘潇潇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12期59-6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海马内及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五羟色胺(5-TH)含量的变化,探讨电针对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不接受任何刺... 目的:通过观察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海马内及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五羟色胺(5-TH)含量的变化,探讨电针对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不接受任何刺激;其余3组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建立抑郁模型。模型组不接受任何刺激,电针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电针治疗,药物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予百忧解灌胃。各组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内BDNF及5-TH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大鼠外周血清当中BDNF与5-H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处于开放臂时间比明显降低(P<0.05),抑郁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时间比明显增加(P<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更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BDNF、5-HT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TH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中BDNF与5-HT的表达都要稍高。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外周血BDNF、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HT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BDNF及5-TH含量显著降低,而电针和抗抑郁药均可以有效提高大鼠海马内及外周血清内BDNF及5-TH含量,改善大鼠抑郁状态及行为活动,且电针效果更优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5-羟色胺 电针
下载PDF
阿普米司特片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曹丽华 秦萍萍 文晓婷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阿普米司特片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外用卤米松乳膏;观察组采用口服阿普米... 目的探讨阿普米司特片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外用卤米松乳膏;观察组采用口服阿普米司特片联合外用卤米松乳膏。2组均干预16周。分析2组治疗前后PASI、DLQI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SI、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红斑、鳞屑、脱屑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TNF-α、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普米司特片能有效改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普米司特片 银屑病 斑块状 中重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联合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临床观察
12
作者 刘润秋 秦萍萍 +1 位作者 蒋燕南 文晓婷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观察硫酸羟氯喹联合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72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的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化至对照组或试验组,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和外敷生理盐水,试验组硫酸羟氯喹和外用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疗程均... 目的 观察硫酸羟氯喹联合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72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的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化至对照组或试验组,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和外敷生理盐水,试验组硫酸羟氯喹和外用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疗程均为8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症状评分改善及有效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8周后红斑及次要症状均获得显著改善,试验组红斑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8周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硫酸羟氯喹联合医用皮肤护理贴敷料可有效的改善毛细血管扩张型的玫瑰痤疮患者的症状,且效果优于硫酸羟氯喹和外敷生理盐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羟氯喹 皮肤护理贴 玫瑰痤疮
下载PDF
不同剂型的复方甘草酸苷对常规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
13
作者 刘润秋 刘龙丹 +2 位作者 曹丽华 文晓婷 秦萍萍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的复方甘草酸苷对常规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且常规变应原筛查系列斑贴试验至少有一项变应原强阳性(++)的皮炎湿疹类患者98例,给予复方甘草酸...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的复方甘草酸苷对常规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且常规变应原筛查系列斑贴试验至少有一项变应原强阳性(++)的皮炎湿疹类患者98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后进行第二次斑贴试验。统计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前后斑贴试验各类过敏原皮肤反应程度的患者例数。结果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58例患者首次斑贴试验共有67例次强阳性(++)。第2次斑贴试验,34例次仍为强阳性(++),7例次转为阴性(-),26例次转为弱阳性(+)。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前后斑贴试验结果定性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646,P=0.008);定量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5.340,P<0.001)。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组40例患者首次斑贴试验共有52例次强阳性(++)。第2次斑贴试验,12例次仍为强阳性(++),30例次转为阴性(-),10例次转为弱阳性(+)。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前后斑贴试验结果定性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5.477,P<0.001);定量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5.826,P<0.001)。结论不同剂型的复方甘草酸苷对常规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建议斑贴试验前停用各种剂型的复方甘草酸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贴试验 复方甘草酸苷 变应原
下载PDF
李志刚教授“通督启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经验 被引量:17
14
作者 牟秋杰 秦萍萍 +3 位作者 刘俊彤 赵江豪 杨利娟 李志刚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5期25-28,共4页
通过典型病例探讨李志刚教授采用"通督启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抑郁症 通督启神 针刺 李志刚
下载PDF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反比通气治疗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少华 徐鑫荣 +2 位作者 许戟 左祥荣 秦萍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 :观察吸入一氧化氮 (NO)联合反比通气 (IRV)对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羊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和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的羊感染性 ARDS模型 12只 ,随机均分为两组。 NO组吸入 4 0× 10 - ... 目的 :观察吸入一氧化氮 (NO)联合反比通气 (IRV)对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羊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和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的羊感染性 ARDS模型 12只 ,随机均分为两组。 NO组吸入 4 0× 10 - 6 NO,复合组联合容量控制反比通气 (VC IRV)和吸入 4 0× 10 - 6 NO。通过肺动脉导管、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 ,测定基础、ARDS和治疗 30 m in后肺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记录相应时间点的气道峰压 (PIP)、平均气道压 (Pm)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i)。结果 :NO组和复合组治疗期间平均肺动脉压较 ARDS时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1) ,动脉血压和心排血量则无明显变化 ;治疗 30 m in后 ,两组均能明显提高 ARDS的 Pa O2 (P均 <0 .0 1) ,减少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 A a) O2 〕和肺内分流 (Qs/ Qt,P均 <0 .0 1) ,复合组更为显著 (P均 <0 .0 5 ) ;NO组各监测时间点 PIP、Pm均无明显变化 ,复合组的 Pm较治疗前及NO组对应时间点高 (P均 <0 .0 5 ) ,PIP则低 (P均 <0 .0 5 )。复合组治疗时 ,PEEPi为 (2 .5± 0 .5 )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结论 :吸入 NO复合 IRV可协同改善 ARDS肺氧合 ,不影响体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反比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医学成像技术在腧穴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6
16
作者 丁宁 姜婧 +5 位作者 胡嘉同 刘潇潇 秦萍萍 王巧侠 许艺元 李志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151-1156,共6页
医学成像技术很好地满足了腧穴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客观化、可视化需要,极大地推动与深化了腧穴有关研究。文章从活体光学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红外热成像六个方面入手,结合腧穴研究中的关... 医学成像技术很好地满足了腧穴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客观化、可视化需要,极大地推动与深化了腧穴有关研究。文章从活体光学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红外热成像六个方面入手,结合腧穴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对医学成像技术在腧穴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文献回顾表明,医学成像技术在阐释腧穴作用及其相关配伍的中枢与外周机制、论证腧穴特异性及其机制、探讨腧穴主治的中枢与外周基础、深化腧穴解剖结构及安全性研究、促进腧穴定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有关研究存在的成像技术缺乏合理与深度运用、对腧穴的动态性与整体性有所忽略、细胞与分子水平成像相对缺乏的三方面不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促进成像技术升级与合理运用,完善基于腧穴特性的科研设计及其标准化,借助分子影像学技术将腧穴基础研究推进至细胞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医学成像技术 应用概况 展望
下载PDF
“通督启神”法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牟秋杰 秦萍萍 +5 位作者 李昱颉 赵江豪 卢梦晗 刘俊彤 杨利娟 李志刚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9期23-26,35,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启神"法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7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以8只相同遗传背景的C... 目的:观察"通督启神"法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7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以8只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DAB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含量。结果:药物组和电针组在隐蔽平台试验中逃避潜伏时间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占比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DAB染色结果表明,药物组和电针组COX-2、TGF-β_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药物组和电针组COX-2、TGF-β_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通督启神"法电针治疗能够提高APP/PS1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抑制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启神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小鼠 COX-2 TGF-Β1
下载PDF
李志刚教授针刺敏化腧穴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牟秋杰 秦萍萍 +4 位作者 李昱颉 刘俊彤 赵江豪 杨丽娟 李志刚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0期76-78,87,共4页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李志刚教授创新性的将穴位敏化与痉挛性斜颈的治疗结合起来,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穴位敏化 针刺 名医经验 李志刚
下载PDF
磁絮凝工艺处理初期雨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萍萍 朱德成 +2 位作者 贾晓晨 丁晔 冯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148,共5页
为了快速处理初期雨水,作者采用改良的Stob?er法制备Fe3O4/SiO2磁种(FS),通过聚合氯化铝(PAC)和磁种、聚丙烯酰胺(PAM)进行了磁絮凝分离实验,研究了磁絮凝-磁鼓分离处理初期雨水,对影响磁絮凝-磁鼓分离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 为了快速处理初期雨水,作者采用改良的Stob?er法制备Fe3O4/SiO2磁种(FS),通过聚合氯化铝(PAC)和磁种、聚丙烯酰胺(PAM)进行了磁絮凝分离实验,研究了磁絮凝-磁鼓分离处理初期雨水,对影响磁絮凝-磁鼓分离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AC、PAM加药量分别为25 mg/L、0.5 mg/L,Fe3O4/SiO2粒径400目、磁种Fe3O4/SiO2加药量200 mg/L,添加顺序宜为先加PAC和FS、慢速搅拌开始前再添加PAM。在此运行条件下,出水COD和浊度分别为148 mg/L和2.24 NTU,去除率分别为62%和98%。该技术启动快、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处理负荷高、分离快速,耐水力冲击、减少工艺占地面积,可推广应用于城市初期雨水应急治理工程的预处理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 磁絮凝 Fe3O4/SiO2 磁分离 水处理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对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山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20
作者 徐鑫荣 刘少华 +2 位作者 许戟 左祥荣 秦萍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反比通气(IR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和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山羊模型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和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山羊感染性ARDS模型,随机均分为5组。NO组持续吸入... 目的观察反比通气(IR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和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山羊模型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和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山羊感染性ARDS模型,随机均分为5组。NO组持续吸入40×10-6g/LNO;IV组容量控制反比通气(吸呼比为2∶1);IN组IRV(吸呼比为2∶1)复合吸入40×10-6g/LNO;PP组持续PEEP(6cmH2O);PN组6cmH2O通气复合吸入40×10-6g/LNO。通过肺动脉导管和动脉、混合静脉血气分析,测定基础、治疗前和治疗30min后血流动力学和肺气体交换参数。记录相应时点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和内源性PEEP(PEEPi)。结果(1)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能够诱导稳定的感染性ARDS山羊模型。模型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PIP和Pm均无明显变化(P>005)。(2)IV组、IN组、PP组和PN组治疗后的MAP和CO轻度下降,但组内前后及组间相应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O组、IN组和PN组治疗后,MPAP均明显下降(P<001)。(3)各治疗组前后比较,PaO2显著升高(P<001),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和肺内分流(Qs/Qt)明显减小(P<001);组间比较,PN组最明显(与其他各组比较,P值均<005)。(4)IV组和IN组治疗后PIP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P 一氧化氮吸入 ARDS 治疗后 肺气体交换 PN 反比通气 升高 静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