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202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李立群 王艳 +4 位作者 王彪 卢士强 雷坤 何柄震 程全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为了探究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09-202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大中型浮游生物及水质监测数据,通过盐度5‰和25‰等值线将长江口海域划分为口门区(盐度<5‰)、河口区(盐度5‰~25‰)和海水区(盐度>25‰)... 为了探究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09-202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大中型浮游生物及水质监测数据,通过盐度5‰和25‰等值线将长江口海域划分为口门区(盐度<5‰)、河口区(盐度5‰~25‰)和海水区(盐度>25‰),通过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排序分析法,分区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时间上,浮游植物物种数量和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群落结构以硅藻为主,甲藻占比近年来有所升高.浮游动物物种数量、密度和生物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群落组成以桡足类动物为主.空间上,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物种数量呈现出由口门区向海水区递增的趋势,与盐度分布较为一致.②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整体优于浮游植物,二者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其中,海水区浮游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高,结构复杂;口门区浮游生物种类少,但均匀度较高;河口区浮游生物种类较多但分布不均匀.③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盐度、光照、营养盐是影响浮游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除环境要素外,生物间的捕食作用对群落特征变化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口门区及部分河口区陆源输入带来了丰富的氮磷营养盐,加之河口区咸淡水混合,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海水区受黑潮影响,盐度高,营养盐含量丰富,黑潮携带大量浮游生物进入海域,提高了浮游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6-2021年长江口海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何柄震 王艳 +4 位作者 王彪 卢士强 雷坤 李立群 程全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为研究长江口海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6-2021年长江口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长江流域入海断面监测数据以及长江径流数据,根据长江口盐度(S)空间分布特点,将该海域分为口门区(S<5‰)、河口区(5‰<S<2... 为研究长江口海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6-2021年长江口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长江流域入海断面监测数据以及长江径流数据,根据长江口盐度(S)空间分布特点,将该海域分为口门区(S<5‰)、河口区(5‰<S<25‰)和海水区(S>25‰),从分区的角度探讨长江口海域溶解性无机氮(DIN)、磷酸盐(PO_(4)-P)、硅酸盐(SiO_(3)-Si)的浓度时空分布、营养盐结构及限制因子.结果表明:①时间上,2016-2021年DIN、PO_(4)-P浓度呈波动下降趋势,SiO_(3)-Si浓度则呈波动上升趋势.DIN浓度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PO_(4)-P和SiO_(3)-Si浓度则均呈现秋季>夏季>春季的趋势.②空间上,DIN、SiO_(3)-Si浓度均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递减的趋势,均表现为口门区>河口区>海水区,而PO_(4)-P浓度则表现为河口区>口门区>海水区.这说明DIN、PO_(4)-P、SiO_(3)-Si浓度都受到长江冲淡水的影响.PO_(4)-P浓度高值区通常位于最大浊度带附近,悬浮颗粒物(TSM)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O_(4)-P浓度的分布情况.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是营养盐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③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结构具有分布不均衡的特点,N/P、Si/P均远大于16∶1,Si/N则均接近1,这说明磷为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潜在限制因子.Chla浓度的相对高值区域大都处于磷限制,其值越高,N/P和Si/P则普遍越大,生物的吸收作用会使磷的限制程度加剧,说明浮游植物对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显示:长江口海域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长江冲淡水对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浮游植物的吸收作用是营养盐及其结构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营养盐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滦河流域TN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恩广 王艳 +4 位作者 杨坤 彭嘉玉 吕旭波 雷坤 程全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水体中氮元素浓度过高是影响河流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了解滦河流域TN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滦河流域TN浓度逐月监测数据,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将该流域划分为源头区、中上游区和下游区,开展TN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 水体中氮元素浓度过高是影响河流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了解滦河流域TN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滦河流域TN浓度逐月监测数据,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将该流域划分为源头区、中上游区和下游区,开展TN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通过探究TN浓度与降雨量、径流量、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分析TN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滦河流域TN浓度源头区水质状况良好,TN浓度保持在1.86mg/L左右;中上游区TN浓度较高,浓度最高断面超过10mg/L,这与该区域人口聚集、畜禽养殖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有关;下游区受到潘大水库对中上游汇水的调节,TN浓度较中上游区有所下降,稳定在5mg/L左右.②滦河流域TN浓度受降雨量影响显著,月降雨量小于250mm时,TN浓度与降雨量呈较强负相关,呈现TN浓度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少的趋势;月降雨量大于250mm时,土壤中的氮素受到冲刷被释放,河流中TN浓度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升高.③潘大水库的调蓄作用对水库下游的TN浓度影响显著,水库的大量泄水会极大增加河道径流,使水库底层沉积物中的氮素释放,从而增大河流中的TN浓度.④滦河流域的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地下水埋深较浅,枯水期地表水会受到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造成地表水NO_(3)^(-)-N浓度升高,进而导致TN浓度升高.研究显示,滦河流域的TN浓度呈现出中上游区>下游区>源头区的趋势,降雨量和潘大水库的调蓄作用对TN浓度的影响显著,丘陵区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是造成TN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流域 TN浓度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温州市鳌江水系叶绿素a和氮、磷的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研究
4
作者 王嗣彤 程全国 +4 位作者 雷坤 王艳 张志敏 孙明东 吕旭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6,共6页
为探究温州市鳌江水系氮、磷污染特征,选取17个采样断面,于2022年1月、2022年6月进行两次水样采集,并据此对水体理化指标、氮磷浓度与叶绿素a(Chl-a)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判别理化指标、氮磷营养盐与Chl-a的... 为探究温州市鳌江水系氮、磷污染特征,选取17个采样断面,于2022年1月、2022年6月进行两次水样采集,并据此对水体理化指标、氮磷浓度与叶绿素a(Chl-a)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判别理化指标、氮磷营养盐与Chl-a的相关性。同时运用氮磷比判定鳌江水系的营养限制因子,并初步判定鳌江水系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Chl-a、氮磷营养盐浓度存在时空差异;根据灰色关联度判定总氮、溶解性无机氮、氨氮是鳌江水系枯水期Chl-a的主要影响因子,氨氮、溶解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是丰水期Chl-a的主要影响因子;鳌江水系在丰水期主要表现为磷限制状态,枯水期主要表现为氮、磷共同限制状态;鳌江水系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丰水期富营养化较严重,下游河段较上游河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鳌江水系 叶绿素A 氮磷比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曹娥江流域水环境容量与污染负荷分配研究
5
作者 张志敏 翁巧然 +3 位作者 程全国 王艳 孙明东 雷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0,共8页
以曹娥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计算水环境容量,将其分配至各控制单元并细化到污染源类型,提出各控制单元污染物的削减量,以期提升曹娥江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1)2016—2021年,曹娥江流域内的屠家埠、汤曹汇合口和曹娥江大闸闸前3个监测断面的... 以曹娥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计算水环境容量,将其分配至各控制单元并细化到污染源类型,提出各控制单元污染物的削减量,以期提升曹娥江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1)2016—2021年,曹娥江流域内的屠家埠、汤曹汇合口和曹娥江大闸闸前3个监测断面的COD、氨氮、TP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要求。2)COD、氨氮、TN、TP入河量分别为16013.20、959.10、3658.53、416.05 t/a,且主要以非点源为主。3)基于满足曹娥江流域水体监测断面和入海断面水质达标的约束条件下,COD、氨氮、TN、TP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7945.18、2435.81、6863.19、474.98 t/a。流域内COD还有剩余水环境容量,不需削减,氨氮、TN、TP分别需削减6.91、501.52、128.34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江流域 控制单元 水环境容量 污染负荷分配
下载PDF
鳌江流域水质时空变化及主要污染物通量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全国 王嗣彤 雷坤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15,共9页
基于2016—2021年温州市鳌江流域5个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TP)、5日生化需氧量(BOD_(5))、总氮(TN)、溶解氧(DO)6个水质指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从时... 基于2016—2021年温州市鳌江流域5个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TP)、5日生化需氧量(BOD_(5))、总氮(TN)、溶解氧(DO)6个水质指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从时空变化特征对鳌江流域进行水质污染分析,并计算了埭头、江口渡监测断面的2016—2019年逐月的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顺溪、埭头断面、江屿断面均满足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水质标准,下游方岩渡、江口渡断面DO质量浓度低于标准值,未满足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水质标准;鳌江流域5个断面COD_(Mn)质量浓度整体上均呈现出丰水期高,枯水期低的特征,DO质量浓度整体上均呈现出丰水期低,枯水期高的特征;污染物质量浓度年变化在沿程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下游断面较高的现象;流域内埭头、江口渡断面污染物整体呈现出丰水期月通量大于枯水期月通量的变化;鳌江流域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月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非点源污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鳌江流域 水质 时空变化 污染物通量 污染源
下载PDF
飞云江水系氮磷污染及硝酸盐氮来源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刚 程全国 +3 位作者 雷坤 孙明东 孙乾航 樊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491,共6页
采集了飞云江水系干流和支流水样,分析了流域内不同区域水体的氮磷浓度,并通过Mix SIAR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了飞云江流域不同区域硝酸盐氮来源及其贡献。结果显示:(1)飞云江水系总氮为0.76~5.71 mg/L,从上游至下游浓度整体升高;总磷为0.... 采集了飞云江水系干流和支流水样,分析了流域内不同区域水体的氮磷浓度,并通过Mix SIAR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了飞云江流域不同区域硝酸盐氮来源及其贡献。结果显示:(1)飞云江水系总氮为0.76~5.71 mg/L,从上游至下游浓度整体升高;总磷为0.01~4.83 mg/L,上中游低、下游高。(2)飞云江水系15 N自然丰度(δ^(15)N)和18 O自然丰度(δ^(18)O)分别为3‰~8‰、-7‰~0,土壤有机氮、污水和粪便是飞云江水系硝酸盐氮的主要来源,其中水体通过硝化作用进行氮转化过程,不存在反硝化作用。(3)飞云江水系中大气沉降、化肥和降水中氨氮、土壤有机氮、污水和粪便这4个污染源的贡献率分别为6.6%~25.4%、7.4%~29.2%、23.1%~56.1%、22.3%~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云江 硝酸盐氮 MIX SIAR稳定同位素模型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
8
作者 樊荣 雷坤 +3 位作者 郎琪 孙明东 王刚 程全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55,462,共6页
为全面、详细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甬江流域氮污染水平较重,磷污染水平较轻,氮营养盐浓度表现为枯水期高... 为全面、详细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甬江流域氮污染水平较重,磷污染水平较轻,氮营养盐浓度表现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而磷营养盐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2)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与溶解态总氮(DTN)、总磷(TP)有正相关关系,林地面积占比与硝酸盐氮、TP、DTN有负相关关系。(3)建议根据不同河段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差异考虑不同防治策略,姚江及甬江干流流域应增加绿化用地面积,加强对建设用地点源废水排污控制;奉化江流域应加强化肥农药控制,实施“林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江流域 氮磷营养盐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沈阳市政污泥制备烧结砖的试验探究
9
作者 张钧羿 魏建兵 +3 位作者 韩冬 徐斌韬 陆庆轩 程全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7-1193,共7页
以沈阳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开展污泥混合煤矸石和页岩材料制烧结砖的操作过程和产品应用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原材料测试评价和正交试验优化混配材料比例来确定最佳烧结制度,在此基础上,评估污泥添加量对砖性能的影响和样砖的环境安全性... 以沈阳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开展污泥混合煤矸石和页岩材料制烧结砖的操作过程和产品应用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原材料测试评价和正交试验优化混配材料比例来确定最佳烧结制度,在此基础上,评估污泥添加量对砖性能的影响和样砖的环境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材料混配制砖的最佳烧结制度是污泥添加量为5%,烧结温度为1 050℃,烧结时间为9 h,该烧结制度下烧结砖样品检测指标达到或优于GB 5101—2003《烧结普通砖》的要求;混配材料试验中污泥添加量为0%~15%时,制得的烧结砖样品的抗压强度均能达到出厂标准;污泥添加量为0%~20%,烧结温度为1 050℃,烧结时间为9 h时,制得的烧结砖样品对环境安全无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污泥资源化 烧结砖 抗压强度 重金属
下载PDF
基于污泥破解制备生物絮凝剂资源化研究进展
10
作者 关强 程全国 +2 位作者 刘文杰 王博文 董晓锋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165-167,156,共4页
本文基于我国污泥产量大处置难及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处理现状,讨论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改善污泥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意义。分析絮凝剂种类以及使用各类絮凝剂处理污水时对环境和人体产生的影响。分别从化学、物理、生物的以及多种方法... 本文基于我国污泥产量大处置难及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处理现状,讨论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改善污泥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意义。分析絮凝剂种类以及使用各类絮凝剂处理污水时对环境和人体产生的影响。分别从化学、物理、生物的以及多种方法联合的角度对各种污泥破解法的利弊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的研究建议,为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污泥破解 生物絮凝剂 综述
下载PDF
中国低碳经济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全国 于明华 李晔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98-103,共6页
从中国现有文献入手,对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经济低碳、能源低碳、低碳城市、技术低碳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而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中国低碳经济的研究与实践... 从中国现有文献入手,对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经济低碳、能源低碳、低碳城市、技术低碳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而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中国低碳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法库县生态县建设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程全国 吕晓莹 王留锁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3,47,共3页
基于2002年统计数据,文章对法库县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法库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8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2.31hm2,生态盈余为0.47hm2。说明法库县当前处于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下载PDF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与治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全国 张书源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对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从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染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管理角度与治理技术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管理角度与技术措施两个方面给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农业 面源污染 管理 治理技术 农药污染
下载PDF
沈阳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全国 吕晓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45-547,共3页
近年来沈阳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沈阳原有的城市色彩,城市色彩中出现了杂乱等城市发展的通病。在沈阳的城市建设中,突出城市色彩具有重要的意义,应遵循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尊重城市历史色彩,重点规划设计行... 近年来沈阳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沈阳原有的城市色彩,城市色彩中出现了杂乱等城市发展的通病。在沈阳的城市建设中,突出城市色彩具有重要的意义,应遵循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尊重城市历史色彩,重点规划设计行政中心区域、商业区域、居住区、工业区、旅游风景区、历史建筑保护区,文教卫服务区等城市功能分区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色彩 设计与规划 主色调 功能区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辽宁省某化工园区及周边地下水PAHs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全国 王浩东 +1 位作者 李晔 高悦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175-182,共8页
基于US.EPA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引入蒙特卡罗模拟降低风险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定量评估了辽宁省某化工园区及周边地下水中9种PAH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辽宁省某化工园区及周边地下水中P... 基于US.EPA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引入蒙特卡罗模拟降低风险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定量评估了辽宁省某化工园区及周边地下水中9种PAH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辽宁省某化工园区及周边地下水中PAHs在饮水摄入和皮肤接触途径下对儿童和成人造成的致癌风险大于10^(-6),分别处于Ⅰ级和Ⅱ级风险评价标准区间,非致癌风险小于1,可忽略;苯并(a)蒽(BaA)是造成人体致癌风险的主要物质,萘(Nap)是造成人体非致癌风险主要物质;饮水摄入是最主要的暴露途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暴露期限是健康风险评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体重具有负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蒙特卡罗模拟 地下水 PAHS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网格化的某焦化厂荒煤气放散事故的人群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全国 张书源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13-217,F0003,共6页
以某市焦化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焦化厂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周围存在的人群区域,得知荒煤气放散事故为该焦化厂的主要环境事故.利用EIAProA 2018软件模拟事故情景,并将事故对周围人群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网格化分析.通过估算得出事... 以某市焦化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焦化厂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周围存在的人群区域,得知荒煤气放散事故为该焦化厂的主要环境事故.利用EIAProA 2018软件模拟事故情景,并将事故对周围人群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网格化分析.通过估算得出事故发生于7月及8月时对人群影响最为严重.该焦化厂可依据模拟及估算结果提出应对措施,以此降低事故对人群影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煤气 环境风险 环境事故 网格化 人群影响
下载PDF
城乡交错带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全国 刘剑 林静雯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367-373,共7页
以沈阳市大东区东北部城乡交错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功能划分为欧盟经济开发区、工业生活综合区和汽车产业区3个采样区域,分别对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盟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区和工业生活... 以沈阳市大东区东北部城乡交错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功能划分为欧盟经济开发区、工业生活综合区和汽车产业区3个采样区域,分别对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盟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区和工业生活综合区中占比最大的土壤利用类型为耕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分别为70.0%、32.8%和38.4%.3个采样区中都有耕地分布,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70.0%、22.8%和17.6%;3个采样区中邻苯二甲酸酯贡献率最高的土壤类型分别为:耕地(54.3%)、工业用地(43.7%)、居住用地(38.1%).3个采样区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城市化造成了土壤的迁移,随着由北向南推进,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分数增大.邻苯二甲酸酯单体污染物DEP、DBP和DMP的超标率均超过50%,是城乡交错带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城乡交错带 土壤 污染特征 贡献率
下载PDF
辽宁西北地区生态问题分析与生态保护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全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98-99,125,共3页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除科学技术外 ,政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辽宁西北地区生态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然、社会、经济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从重视植被的生态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增加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辽宁西北 生态问题 科学技术
下载PDF
辽宁省某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全国 王浩东 +1 位作者 李晔 高悦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74-381,429,共9页
以某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一个水文年内不同水期样品中的重金属As、Cd、Cr、Mn、Cu和Zn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6种重金属进行地下水环境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点位重金... 以某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一个水文年内不同水期样品中的重金属As、Cd、Cr、Mn、Cu和Zn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6种重金属进行地下水环境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点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的限值;总致癌风险数量级在10^(-6)~10^(-4)之间,处于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风险评价标准区间,总致癌风险偏高;总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饮用地下水途径在各点位的非致癌风险均高于皮肤接触途径下2~4个数量级;As和Cr对致癌风险贡献率较大,Cu对非致癌危害的贡献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地下水 重金属 US EPA模型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曹娥江流域水质特征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
20
作者 程全国 张志敏 +2 位作者 吕旭波 王艳 雷坤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430-441,共12页
基于2016—2021年曹娥江流域的水质和水文监测数据,研究了曹娥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估算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并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6—2021年期间,长诏水库出口、屠家埠、汤曹汇合口和曹娥江大闸闸前4个监测断... 基于2016—2021年曹娥江流域的水质和水文监测数据,研究了曹娥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估算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并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6—2021年期间,长诏水库出口、屠家埠、汤曹汇合口和曹娥江大闸闸前4个监测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时间上呈现出丰水期(6、7月)质量浓度高而枯水期(1月)质量浓度低的现象,说明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影响显著;氨氮质量浓度呈枯水期高而丰水期低的特点,说明氨氮主要来源于点源;石油类污染物丰水期和枯水期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总氮质量浓度普遍较高;总磷质量浓度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且符合水质要求。各断面月均污染物入海通量大体上呈现丰水期高枯水期低的现象,入海污染物通量与流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一般流量越大,污染物入海通量越大,但也与污染物浓度有关。曹娥江流域内入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村集中生活污水,应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入海通量 水质特征 时空分布 污染来源 曹娥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