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系统紊乱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3
1
作者 程尉新 林洪远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关键词 凝血系统紊乱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死亡率
下载PDF
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脏器细胞凋亡诱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程尉新 金丽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8年第12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脏器细胞凋亡在诱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SIRS及MODS)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结合多种方法检测肺、肝、肾及小肠组织的凋亡...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脏器细胞凋亡在诱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SIRS及MODS)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结合多种方法检测肺、肝、肾及小肠组织的凋亡细胞,计数小肠Peyer′s结并观察肠Peyer′s结及肺内淋巴样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作小鼠抗大鼠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判断巨噬细胞增生程度。结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脏器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增加,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易受缺氧损伤的区域。肠Peyer′s结及肺内淋巴样小结随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而进行性增大及增多,散布于其间的吞噬细胞及其所含的核碎片也同时增多;小肠壁上肉眼可见Peyer′s结数与肠系膜缘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PCNA单克隆抗体染色发现,阳性吞噬细胞随IR损伤加重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MODS SIRS 病理
下载PDF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多个器官细胞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程尉新 金丽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发病中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及吖啶橙溴化乙锭双重染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肠、肝、肺、肾4个器官组织的细胞死亡现象,并在...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发病中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及吖啶橙溴化乙锭双重染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肠、肝、肺、肾4个器官组织的细胞死亡现象,并在石蜡切片上计数凋亡细胞的百分比;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分离的肝细胞中活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数。结果:①肠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现象;②局灶性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坏死主要分布在肾皮质与髓质交界处;③肝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百分比均随肠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升高,且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缺血120分钟、再灌注60分钟组与缺血180分钟组比较,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百分比均较高(P均<0.05)。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后多个器官组织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大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MODS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鉴别及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程尉新 金丽娟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58-63,共6页
细胞死亡有两种模式;凋亡和坏死。本文从形态、生化指标等方面讨论两者的区别,并着重比较各种研究方法,包括检测凋亡的“金标准”、死亡抗原、凋亡特异蛋白、TUNEL和ISNT、彗星分析、流式细胞仪在鉴别凋亡和坏死中的作用,结合有关研究... 细胞死亡有两种模式;凋亡和坏死。本文从形态、生化指标等方面讨论两者的区别,并着重比较各种研究方法,包括检测凋亡的“金标准”、死亡抗原、凋亡特异蛋白、TUNEL和ISNT、彗星分析、流式细胞仪在鉴别凋亡和坏死中的作用,结合有关研究方法的进展寻求研究目的相关的优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坏死 鉴别方法
下载PDF
CD_(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预测脓毒症预后及指导免疫调理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00
5
作者 林洪远 郭旭生 +4 位作者 姚咏明 程尉新 翁志华 韦文韬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验证 CD+ 1 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 A DR)对于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探讨胸腺 5肽 ( TP 5 )治疗免疫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符合严重脓毒症标准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30 %的患者被定义为脓毒症免... 目的 :验证 CD+ 1 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 A DR)对于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探讨胸腺 5肽 ( TP 5 )治疗免疫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符合严重脓毒症标准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30 %的患者被定义为脓毒症免疫抑制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CARS)者纳入本研究 ,并接受 1m g TP 5肌肉注射 ,1次 / d,直至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5 0 %或死亡。在 TP 5治疗前及结束治疗时分别测量 CD+ 1 4单核细胞 HL A DR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 6 ( IL 6 )、IL 10和 IL 13。结果 :15例患者存活 ,5例死亡。经 TP 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但仅存活者有显著差异。所有患者细胞因子均高于健康对照 ,治疗后存活患者的 TNFα、IL 6明显下降 ;死亡者各种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 :用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鉴别脓毒症免疫抑制并指导免疫刺激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且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TP 5可能对逆转免疫抑制有效 ,但需要严格的对照治疗研究确认 ;脓毒症的免疫抑制发生和逆转与促炎 /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无关 ,确切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抑制 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CD14^+单核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胸腺5肽
下载PDF
城市创伤的急诊救治——附719例分析 被引量:84
6
作者 何忠杰 孟海东 +8 位作者 林洪远 韩家林 张宪 程尉新 赵晓东 彭国球 党伟 文宇 徐桂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对我院急救部 1992— 1999年收治的中度以上创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以期对城市创伤的急救提出依据。方法 :从 42批 1145例创伤患者中筛选出中度以上者 71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伤员构成 :男5 45例 ,女 174例 ,男∶女为 3.13... 目的 :对我院急救部 1992— 1999年收治的中度以上创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以期对城市创伤的急救提出依据。方法 :从 42批 1145例创伤患者中筛选出中度以上者 71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伤员构成 :男5 45例 ,女 174例 ,男∶女为 3.13∶ 1;年龄平均 (32 .3± 16 .7)岁 (4~ 86岁 ) ;创伤评分 (TS)平均 (13.2± 3.7)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平均 (11.7± 4.3)分 ,Clem mer氏评分 (CRAMS)平均 (7.46± 2 .40 )分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平均 (19.3± 11.9)分。复合伤 13例 (1.8% ) ,多发伤 2 49例 (34 .6 % ) ;休克 12 5例 (2 9.9% ) ;脱险率 84.2 % ,抢救成功率 76 .7%。 2 0~ 2 9岁和 30~ 39岁两个年龄段占病例总数 5 7.3%。烧烫伤及火器伤占创伤的 15 .9%和 16 .8% ;机械伤占创伤的 6 7.3% ,创伤发生部位前 4位为四肢、头、胸、腹 ;致死部位前 3位为头、胸、腹 ;死亡发生率前 4位为大血管、骨盆、头、胸。收入重度患者最多的科室为 SICU(5 0 .2 % )。急诊时死亡 6 2例 (多发伤 2 2例、脑外伤 19例、烧伤 11例、刀伤 9例、失血 1例 ) ,手术 2 6例 (成活 6例 )。结论 :交通伤、坠落伤、刀伤及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观念上要重视“白金 10分钟”;开展超级生命支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伤 创伤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创伤评分 创伤分类
下载PDF
ICU内高钠血症病因及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9
7
作者 张冀军 程尉新 +2 位作者 张春民 林洪远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50-752,共3页
目的 :分析 ICU内高钠血症的可能原因及合理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SICU所有高钠血症患者的资料 ,分析高钠血症与原发病、病情危重程度及治疗方法的关系。结果 :2年内共有高钠血症患者 14例 ,患病率 ... 目的 :分析 ICU内高钠血症的可能原因及合理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SICU所有高钠血症患者的资料 ,分析高钠血症与原发病、病情危重程度及治疗方法的关系。结果 :2年内共有高钠血症患者 14例 ,患病率 5 .3% ,病死率 71.4 %。发生高钠血症当日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 )评分显著高于入科第 2日的 APACHE 评分 (P<0 .0 1) ;合并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的患病率(2 3.80 % )显著高于不合并脑损伤者患病率 (1.78% ,P<0 .0 0 1) ;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 ,入科第 2日 APACHE 评分无显著差别 ,而发生高钠血症当日死亡组 APACHE 评分〔(2 6 .9± 4 .9)分〕显著高于存活组〔(14 .5±6 .2 )分〕。不纠正高血钠组 5 / 7有效 ,而采取各种方法纠正高钠血症组则 2 / 7有效 (P=0 .2 86 )。结论 :ICU内高钠血症主要见于合并脑损伤的患者 ,医源性因素是发生高钠血症的原因之一 ,纠正高血钠的方法需要进一步规范 ;高钠血症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高钠血症 病因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急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1
8
作者 何忠杰 林洪远 +6 位作者 陈东 柯友洋 张振平 程尉新 郭旭升 张宪 徐桂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进的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危重患者紧急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对 132例急诊科及 SICU患者用 PORTEX L IMITED全套器械行气管穿刺术 ,从外套管内送入导引钢丝 ,沿钢丝导入专用气管插管到气管内 ,再拔出气管插管内栓... 目的 :观察改进的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危重患者紧急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对 132例急诊科及 SICU患者用 PORTEX L IMITED全套器械行气管穿刺术 ,从外套管内送入导引钢丝 ,沿钢丝导入专用气管插管到气管内 ,再拔出气管插管内栓及导丝。结果 :气管套管术操作需时 2~ 2 0分钟者共 12 3例 ,>2 0分钟者 9例 ,较常规气管切开所需时间缩短 ,且可单人操作 ,一般可在 3~ 10分钟完成 ,顺利者在 4~ 7分钟完成。术中损伤小 ,出血量少 ,伤口愈合时间短 (1~ 2日 )。结论 :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操作方法简便 ,组织损伤轻微 ,出血量少 ,可以单人施术 ,适于急救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穿刺 气管套管术 急救 应用
下载PDF
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及用法 被引量:21
9
作者 马立芝 程尉新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9期563-564,共2页
关键词 山莨菪碱 治疗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严重脑损伤患者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星 张玉萍 +2 位作者 程尉新 何忠杰 孟庆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76-477,共2页
目的 :探讨监测严重脑损伤患者颈静脉球氧饱和度的意义。方法 :选择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患者17例 (其中严重脑损伤 14例 ) ,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生命体征平稳 ,动脉氧饱和度达 1左右时 ,通过颈内静脉插管采血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 ( Sj O2... 目的 :探讨监测严重脑损伤患者颈静脉球氧饱和度的意义。方法 :选择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患者17例 (其中严重脑损伤 14例 ) ,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生命体征平稳 ,动脉氧饱和度达 1左右时 ,通过颈内静脉插管采血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 ( Sj O2 ) ,并分析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GCS)及大脑皮质直接损伤间的关系。结果 :颈内静脉氧饱和度与 GCS呈显著负相关 ( r=- 0 .80 1,P<0 .0 0 1)。有大脑皮质直接损伤组患者 Sj O2 显著高于无大脑皮质直接损伤组。结论 :颈内静脉氧饱和度增加可能是脑细胞摄取氧能力下降及脑血流增加的综合反映 ,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相对脑充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氧饱和度 脑损伤 重型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慧君 程尉新 +1 位作者 林洪远解放军第三○四医院SICU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635-636,共2页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替代疗法 治疗
下载PDF
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娟 刘自双 +1 位作者 程尉新 朱立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929-930,共2页
目的:分析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4日至2014年8月20日期间收治的60例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昏迷患者,分为应用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其基础上... 目的:分析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4日至2014年8月20日期间收治的60例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昏迷患者,分为应用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其基础上给予应用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应用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43.00%),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应用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4.12±2.10)d优于对照组(9.21±3.13)d,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应用组的肺啰音消失时间(8.54±2.87)d优于对照组(14.98±3.21)d,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好,症状改善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 临床效果评价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从军 程尉新 林洪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698-69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东伟 程尉新 +3 位作者 胡森 谢志毅 何忠杰 林洪远 《感染.炎症.修复》 2001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外科ICU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4天的脓毒症患者,记录用药前一天的APACHEⅡ评分、体循环平均血压等资料。分为大剂量多巴胺组、去甲肾上腺素合...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外科ICU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4天的脓毒症患者,记录用药前一天的APACHEⅡ评分、体循环平均血压等资料。分为大剂量多巴胺组、去甲肾上腺素合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及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比较用药前后血肌酐及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大剂量多巴胺组血肌酐及总胆红素显著增高(P<0.05)。去甲肾上腺素伍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对血肌酐及总胆红素无显著影响。单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使血肌酐显著降低,但用药前后血总胆红素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能对脓毒症患者肝肾等脏器的血液循环有利,可以逆转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时对内脏灌流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多巴酚酊胺 肌酐 总胆红素
下载PDF
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治
15
作者 闫颖 张建强 +5 位作者 刘斌 张皖清 刘军 孙鹏 程尉新 贾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8-610,共3页
为探讨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修复问题 ,选择 12 0例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观察不同时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后一周内GCS评分的变化及应激性溃疡、获得性肺部感染及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 为探讨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修复问题 ,选择 12 0例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观察不同时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后一周内GCS评分的变化及应激性溃疡、获得性肺部感染及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在不同时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 ,对于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应以抢救生命为主 ,早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是可行的 ;微型钛钢板坚固内固定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折 颅脑损伤 综合疗法
下载PDF
190例SARS死亡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王敬萍 朱莉贞 +9 位作者 刘喆 郑素华 李素娟 高宜秦 赵荣国 范渡 李三军 程尉新 刘德恭 高明哲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0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收到的按照卫生部颁发的SARS诊断标准确诊的190份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190例死亡患者中年龄超过45岁以上占75.3%;...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收到的按照卫生部颁发的SARS诊断标准确诊的190份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190例死亡患者中年龄超过45岁以上占75.3%;②病变侵犯程度以双侧肺部改变为主72.9%;③合并有基础疾病占75.3%,其发病至死亡时间11.25±7.44天;与无伴发基础疾病组(16.53±9.12d)进行比较明显缩短,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有140例患者(73.7%)应用了甲泼尼龙治疗,且糖皮质激素总量超过1.0g出现并发症占62.8%(81/129);有31.8%(41/129)继发了不同程度的感染;⑤临床首发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100%);咳嗽75.3%,以干咳多见;有63.7%(121/190)患者表现为低氧血症。结论 影响或导致SARS死亡的危险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可能与年龄、病变侵犯程度、是否伴有基础疾病、应用激素总量及继发感染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病原学
下载PDF
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治
17
作者 闫颖 张建强 +7 位作者 张皖清 刘军 孙鹏 刘斌 贾密 王晓玫 张立立 程尉新 《感染.炎症.修复》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颌骨骨折早期修复问题。方法:选择120例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不同时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后一周内GCS评分的变化,以及应激性溃疡、获得性肺部感染、肝肾功能损...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颌骨骨折早期修复问题。方法:选择120例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不同时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后一周内GCS评分的变化,以及应激性溃疡、获得性肺部感染、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不同时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对于颅脑损伤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应以抢救生命为主;早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是可行的;微型钛钢板坚固内固定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外伤 颅脑损伤 治疗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的观察
18
作者 徐桂琴 何忠杰 程尉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17-218,共2页
作者在急诊科为创伤患者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试验(tetanus antitoxin test,TAT)时发现,处于休克期的患者局部皮丘无任何改变,更无一例出现全身症状。因此,我们于1998年2月至2000年2月对16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进行了TAT皮内试验的观察和... 作者在急诊科为创伤患者进行破伤风抗毒素试验(tetanus antitoxin test,TAT)时发现,处于休克期的患者局部皮丘无任何改变,更无一例出现全身症状。因此,我们于1998年2月至2000年2月对16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进行了TAT皮内试验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破伤风抗毒素 皮内试验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东伟 程尉新 +3 位作者 胡森 谢志毅 何忠杰 林洪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7年 1月— 2 0 0 1年6月外科 ICU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 4日的脓毒症患者 ,记录用药前 1日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体循环平均动脉压...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7年 1月— 2 0 0 1年6月外科 ICU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 4日的脓毒症患者 ,记录用药前 1日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体循环平均动脉压等资料。患者分为大剂量多巴胺组、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及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 ,比较用药前后血肌酐及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大剂量多巴胺组用药后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均显著增高 (P<0 .0 1和 P<0 .0 5 )。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对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均无显著影响。单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使血肌酐显著降低 ,但用药前后血总胆红素无显著差异。结论 :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能对脓毒症患者肝、肾等脏器的血液循环有利 ,可以逆转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时对内脏灌流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肌酐 总胆红素
下载PDF
190例SARS死亡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敬萍 朱莉贞 +9 位作者 刘喆 郑素华 李素娟 高宜秦 赵荣国 范渡 李三军 程尉新 刘德恭 高明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患者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 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收到的按照卫生部颁发的 SARS诊断标准确诊的 190份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死亡患者中年龄 >4 5岁占 75 .3...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患者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 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收到的按照卫生部颁发的 SARS诊断标准确诊的 190份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死亡患者中年龄 >4 5岁占 75 .3% ;病变侵犯程度以双侧肺部改变为主 72 .9% ;合并有基础疾病占 75 .3% ,其发病至死亡时间 (11.2 5± 7.4 4 ) d;与无伴发基础疾病组 (16 .5 3± 9.12 ) d进行比较明显缩短 ,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有 14 0例患者 (73.7% )应用了甲泼尼龙治疗 ,且激素总量 >1.0 g出现并发症占 6 2 .8% ;有 31.8%继发了不同程度的感染 ;临床首发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 (10 0 % ) ;咳嗽 75 .3% ,以干咯多见 ;有 6 3.7%患者表现为低氧血症。结论 影响或导致 SARS死亡的危险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可能与年龄、病变侵犯程度、是否伴有基础疾病、应用激素总量及继发感染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危险因素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