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在以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慎杰 苏建敏 +2 位作者 候江伟 周占锋 黄亚洲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9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以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性手术前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处理,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6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以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性手术前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处理,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6.0%,放弃治疗2例,均为重度颅脑损伤,昏迷不醒;其余均治愈,治愈患者中遗留残疾23例,其中腿部残疾11例。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为(18±6.33)d。平均术前住院时间为(6.25±3.33)d。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多发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 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程慎杰 侯江伟 王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7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44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44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和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和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还可保护其神经功能,可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脊柱骨折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PNF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慎杰 侯江伟 王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63-64,共2页
目的分析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NF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9-02间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PNFA内固定术。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NF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9-02间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PNFA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有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amma钉内固定术比较,PNF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好,而且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GAMMA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慎杰 侯江伟 +1 位作者 黄亚洲 海森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分析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07—2018-10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2... 目的分析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07—2018-10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对髌骨骨折患者采取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术 髌骨骨折
下载PDF
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永成 岳煜 +2 位作者 程慎杰 石建伟 申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与Ⅰ型胶原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关系,探讨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原因。方法检测20例成骨不全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晨尿中的Ⅰ型胶原N端肽、C端肽和羟脯氨酸水平。结果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 目的观察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与Ⅰ型胶原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关系,探讨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原因。方法检测20例成骨不全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晨尿中的Ⅰ型胶原N端肽、C端肽和羟脯氨酸水平。结果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端肽和C端肽水平均低于健康儿童,N端肽和C端肽与羟脯氨酸比值低于健康儿童。Ⅲ型成骨不全患者的尿Ⅰ型胶原分子N端肽和N端肽与羟脯氨酸比值低于Ⅰ、Ⅳ型患者。结论成骨不全患者尿Ⅰ型胶原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的含量低于健康儿童;成骨不全患者骨脆性与Ⅰ型胶原中吡啶并啉交联结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Ⅰ型胶原分子 吡啶并啉交联 羟脯氨酸 儿童
下载PDF
小儿成骨不全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永成 石建伟 +3 位作者 岳煜 程慎杰 申毅 王永堂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0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成骨不全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对18例成骨不全息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因母亲产前四维彩超检查发现胎儿肢体骨折畸形而诊断,予以引产;13例因频繁骨折及肢体畸形行X线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确诊。13例均予以个体化药... 目的探讨小儿成骨不全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对18例成骨不全息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因母亲产前四维彩超检查发现胎儿肢体骨折畸形而诊断,予以引产;13例因频繁骨折及肢体畸形行X线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确诊。13例均予以个体化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其中10例肢体严重骨折畸形患儿行手术治疗。随访13例,随访时间为5~36个月,平均21个月。患儿全身疼痛减轻,骨折频数下降,肢体畸形改善,肌力增强,自理能力提高。结论影像学、病理学联合检查可以确诊。综合个体化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成骨不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候江伟 程慎杰 黄亚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讨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给予钢... 目的讨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给予钢板外固定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比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41.5±3.4)min比(47.4±4.0)min】、术中出血量【(134.5±7.2)ml比(145.7±7.5)m1]、完全负重下地时间【(138.7±7.4)d比(152.4±7.7)d]及完全愈合时间[(125.4±6.8)d比(140.5±7.3)d】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2%比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外固定技术应用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促进骨折愈合等优势,极大的缩短了康复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外固定技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广贤 苏建敏 +2 位作者 侯江伟 李中心 程慎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Ⅰ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8例髋关节术后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培养及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等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该组所有患者均采用... 目的探讨Ⅰ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8例髋关节术后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培养及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等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该组所有患者均采用I期清创,假体取出,自制抗生素骨水泥支架旷置,Ⅱ期行清创,髋关节翻修置换术并结合抗感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0.5个月(5~52个月)随访,感染均未复发,血沉、C反应蛋白皆恢复正常,局部无红肿压痛。7例患者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关节活动稍受限但不影响日常行走。按Harris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Harris评分由术前(30.18±6.0)分提高到术后(87.5±3.5)分。术后6个月、1年X线片示假体固定可靠。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只要诊断明确,处理得当,经严格的I期清创后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支架旷置,二期清创、关节置换,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感染 Ⅱ期翻修
下载PDF
依替膦酸二钠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凯 李华龙 +1 位作者 程慎杰 苏建敏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中实行依替膦酸二钠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1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行钙尔奇D单独治疗的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行依替膦酸二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的80例老年性骨... 目的研究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中实行依替膦酸二钠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1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行钙尔奇D单独治疗的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行依替膦酸二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的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验证参照组以及实验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BMD评分、临床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临床有效率96.25%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有效率8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后BMD评分(0.48±0.03)对比参照组数据(0.46±0.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后BMD评分(0.48±0.03)对比治疗前数据(0.46±0.0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依替膦酸二钠治疗应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疗效比较显著,具有临床广泛借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膦酸二钠 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下载PDF
成骨不全4个家系基因突变检测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永成 程慎杰 +1 位作者 岳煜 石建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2-574,共3页
目的对国内4个成骨不全(OI)家系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中国人群OI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分别对4例来自不同家系的OI先证者进行体格检查及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绘制家系图谱,确定各家系成员患病个体的临床... 目的对国内4个成骨不全(OI)家系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中国人群OI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分别对4例来自不同家系的OI先证者进行体格检查及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绘制家系图谱,确定各家系成员患病个体的临床诊断分型。提取其血液标本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例先证者Ⅰ型胶原基因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与Genbank标准序列进行对比;根据先证者检测结果,分别对各家系成员进行COL1A1/COL1A2基因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在先证者1及家系患病个体中检测到COL1A1基因第36外显子c.2473位点G>A突变,在先证者2COL1A1基因上第26内含子剪切位点处c.1821+1G>A突变,在先证者4及家系患病个体中检测到COL1A1基因第9内含子剪切位点处c.697-2A>T突变,先证者3及4个家系非患病成员均未检测到COL1A1/COL1A2基因突变。结论COL1A1基因突变是引起中国人群OI的原因之一,但还可能有其他的基因突变存在,临床表型不仅与基因型有关,还可能受遗传背景、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COL1A1/COL1A2基因 突变检测
原文传递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经下胫腓联合腓骨骨折
11
作者 侯江伟 苏建敏 +1 位作者 李中心 程慎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14年第8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经下胫腓联合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经下胫腓联合腓骨骨折,合并内踝、后踝骨折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应用带线锚钉修复。结果临床治疗3...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经下胫腓联合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经下胫腓联合腓骨骨折,合并内踝、后踝骨折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应用带线锚钉修复。结果临床治疗35例,随访6个月至2年,35例均骨性愈合。根据Baird-Jackson[1]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0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经下胫腓联合腓骨骨折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骨折 解剖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