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免疫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2
1
作者 程映秋 王建林 尚正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9期2917-2921,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免疫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免疫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认知功能指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威克斯勒记忆量表(Wixler Memory Scale,WMS)评分]、免疫指标(CD4 +、CD 8 +、CD4 +/CD 8 +)、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全血高切黏度(high blood viscosity,HBV)、全血低切黏度(low blood viscosity,LBV)、红细胞聚集指数(red cell assembling index,Arbc)]、促血栓形成因子[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30%与73.91%, P <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与8.70%, P >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BI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WMS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CD4 +、CD4 +/CD 8 +水平高于对照组,CD 8 +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PV、LBV、HBV、Ar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PAG、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升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改善免疫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免疫指标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认知和记忆功能
下载PDF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脑梗死患者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映秋 雷进 王建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人尿激肽原酶;观察组;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液...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人尿激肽原酶;观察组;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液参数的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急性脑梗死安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人尿激肽原酶 银杏叶注射液 血液参数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映秋 雷进 《云南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588-589,共2页
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在我国均列首位[1]。其中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的80%,它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急性期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溶栓治疗是其确切肯定的治疗方法,但因为... 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在我国均列首位[1]。其中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的80%,它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急性期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溶栓治疗是其确切肯定的治疗方法,但因为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及禁忌证,在临床应用受到许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脑梗死 治疗
下载PDF
血清心肌酶、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梗死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映秋 王建林 +2 位作者 张云茜 罗丽华 范云虎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住院的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脑部血液供应情况及头颅影像学资料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108例和后循环...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住院的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脑部血液供应情况及头颅影像学资料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108例和后循环脑梗死组54例,前循环脑梗死组患者根据NIHSS评分分为NIHSS评分<8分患者40例和NIHSS评分≥8分患者68例,比较各组心肌酶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后循环脑梗死组CK、CK-MB、AST、LDH、MYO、cTNT水平均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脑梗死组CK、AST、LDH、CK-MB、MYO、cTNT异常占比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项指标中以cTNT异常占比最多。NIHSS评分≥8分患者CK、AST、LDH、CKMB、MYO、cTNT水平高于NIHSS评分<8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脑梗死的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后循环及病情重的脑梗死患者心肌酶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明显,为并发心脏损害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肌酶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联合多项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云茜 许虹 +3 位作者 程映秋 周颐 盛潇磊 范云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检测(NCS)、F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共选取11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分别对上述对象进行正中...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检测(NCS)、F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共选取11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分别对上述对象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NCS检查、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F波检查、上下肢SEP、SSR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 F波 皮肤交感反应 体感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用氯化苯甲烃銨作三溴合剂的防腐試驗
6
作者 程映秋 《药学通报》 CAS 1959年第8期-,共2页
关于三溴合剂的防腐问题,我们试用了阳离子界面活性剂杂氮类中最常用的氯化苯甲烃铵(Benzlkonium Chloride),化学名为氯化烃基二甲基苄銨(Alkyl Dimethyl Benzylammonium Chloride),结果如下:
关键词 合剂 氯化苯 防腐剂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映秋 张云茜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2年第5期487-490,共4页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ic state,DPS)又称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它包括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ic state,DPS)又称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它包括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根据最新的中国学者在BMJ发表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2.8%,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是高达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受损 糖调节受损 正常血糖 周围神经病 糖耐量异常 数据显示 患病率
原文传递
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8
作者 程映秋 张云茜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2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检查对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糖尿病前期患者又分为糖耐量异常及空腹血糖受损组,分别为55例及45例;对上述...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F波及皮肤交感反应)检查对糖尿病前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糖尿病前期患者又分为糖耐量异常及空腹血糖受损组,分别为55例及45例;对上述对象进行四肢神经传导(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F波、皮肤交感反应(Skin sympathetic response,SSR)检查。结果(1)糖耐量异常组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ve potential,SNAP)、胫后和腓总神经SNAP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空腹血糖受损组,空腹血糖受损组腓总神经SNAP、胫后神经SC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2)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异常组上肢及下肢SSR波幅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糖耐量异常组下肢SSR波幅低于空腹血糖受损组(P均<0.05);(3)糖耐量异常组F波、感觉神经NCS,SSR异常的比例多于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受损组SSR异常比例多于正常对照组,糖耐量异常组感觉神经NCS异常的比例多于空腹血糖受损组(P均<0.05)。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周围有髓鞘大感觉神经纤维及无髓鞘小神经纤维损害,其中糖耐量异常患者周围神经损害重于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电生理检查以感觉神经NCS及SSR异常为主,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利于其周围神经损害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 周围神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