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特征识别的马铃薯薯皮粗糙度分级研究
1
作者 唐振三 袁剑龙 +4 位作者 康亮河 程李香 吕汰 杨晨 张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428-4440,共13页
【目的】马铃薯薯皮粗糙度分级研究可以提供块茎外观品质性状无损检测方法,为客观评价品质质量和高通量筛选品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以79份马铃薯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相机采集有/无芽眼的薯皮图像。基于MATLAB R2016a软件... 【目的】马铃薯薯皮粗糙度分级研究可以提供块茎外观品质性状无损检测方法,为客观评价品质质量和高通量筛选品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以79份马铃薯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相机采集有/无芽眼的薯皮图像。基于MATLAB R2016a软件对薯皮图像预处理,随机选择8份材料用相关函数指标比较图像灰度化、增强及去噪效果。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图像特征参数角二阶矩(angular second moment,ASM)、熵(entropy,ENT)、对比度(contrast,CON)和相关度(correlation,COR),并确定矩阵最适像素距离(d)。比较两类薯皮图像特征参数间的差异,选择差异较小的薯皮图像特征集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和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对薯皮粗糙度分级分类,模型分级精度评价指标为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及调和平均数。【结果】加权平均值法进行灰度处理后的薯皮图像纹理结构清晰,图像清晰度评价值为2.5698±0.5959,显著高于平均值法(1.8035±0.4856)和最大值法(1.0535±0.4088);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后的薯皮图像灰度级范围由100—200扩大为0—200,灰度分布更加广泛;中值滤波对3×3窗口下的薯皮图像椒盐噪声去噪效果明显,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最大((28.6250±3.9784)Bp),显著高于3×3和5×5窗口下对高斯噪声去噪后的PSNR。通过GLCM(d=4)提取的两类薯皮图像特征参数间差异显著,选择其中差异较小的无芽眼薯皮图像特征集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该特征集变异系数差异明显,对比度变异系数最大(0.40),其次是角二阶矩(0.24)和相关度(0.23),熵变异系数最小(0.18)。将该特征集作为分类模型输入变量用于薯皮分类,相较于BP神经网络,SVM对马铃薯薯皮粗糙度的整体分类性能较高,准确率为87.5%。其中,对光滑皮和重麻皮的预测准确度和识别能力最高,精准率均为100%,召回率分别为85.7%和100%,调和平均数分别为92.3%和100%。【结论】综合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图像处理技术及GLCM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能有效表征马铃薯块茎薯皮粗糙度差异;通过构建SVM分类模型可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薯皮粗糙度分级,且准确率达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薯皮粗糙度 图像特征 机器视觉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适应性、稳定性及薯条加工型品种(系)筛选
2
作者 段惠敏 王郁 +3 位作者 程李香 撒刚 夏露露 张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2-276,共15页
油炸薯条需要具有明亮均匀的色泽,马铃薯生育期内块茎基部或顶部发生的末端糖化会使油炸薯条呈现出褐色末端。分析块茎中与末端糖化相关的成分含量和色泽参数,结合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notype+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 油炸薯条需要具有明亮均匀的色泽,马铃薯生育期内块茎基部或顶部发生的末端糖化会使油炸薯条呈现出褐色末端。分析块茎中与末端糖化相关的成分含量和色泽参数,结合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notype+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GE)模型筛选抗末端糖化薯条加工型品种,为薯条加工型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8个品种(系)分别种植于2个不同生态类型区:河西灌区(永昌)和高寒阴湿区(渭源)。收获后分别储藏于常温(20℃)、低温(4℃),分别于15 d和60 d测定块茎基部与顶部的淀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炸条后检测薯条基部和顶部色泽,评价块茎糖化末端类型。分析试点、品种、储藏条件及其互作效应对块茎末端糖化的影响,结合GGE模型分析参试品种(系)末端糖化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永昌试点中有6个品种(系)块茎出现基部和顶部末端糖化现象,其中5个基部糖化,1个顶部糖化。渭源试点中,9个品种(系)块茎出现基部和顶部末端糖化现象,其中4个基部糖化,5个顶部糖化。永昌试点品种(系)基部和顶部色差平均值低,末端糖化程度较低。方差分析表明,环境与互作效应是决定块茎顶部和基部末端糖化的首要因素,而在互作效应中,环境与基因型互作效应对末端糖化起决定作用。GGE模型表明,块茎基部成分含量具有比顶部更高的适应性,块茎蔗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稳定性高于淀粉和还原糖。永昌试点适宜种植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渭源试点对末端糖化的鉴别力更精确,常温储藏能更好鉴别块茎末端糖化,材料H0940具有末端糖化抗性,品种甘农薯7号是抗末端糖化的加工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糖化 块茎成分 薯条色泽 GGE分析
下载PDF
马铃薯植株株型构成要素解析
3
作者 李丽 周晓洁 +3 位作者 袁剑龙 程李香 郭仁世 张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64-1774,共11页
马铃薯植株的理想株型是获得高质量群体的基础。为获得理想株型构成要素参数,本研究对26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产量组分分析,选择中高产品种(系)测定植株茎、叶相关株型性状,结合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理想株型构成要... 马铃薯植株的理想株型是获得高质量群体的基础。为获得理想株型构成要素参数,本研究对26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产量组分分析,选择中高产品种(系)测定植株茎、叶相关株型性状,结合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理想株型构成要素及其参数。聚类分析将26个马铃薯品种(系)划分为超高产、高产、中产、中低产和低产五种类型。中高产品种(系)平均主茎数为2.29~2.89;三种产量类型中,超高产品种(系)自然株高均值最小,高产品种(系)最大;超高产品种(系)直立性E值最大,中产品种(系)最小;超高产品种(系)基部第4、第5、第7、第8节间长度均最小,基部第4到第8节间直径均最大,基部第3、第4、第5、第7茎叶夹角均最小。除超高产品种G6和高产品种G4,其余品种(系)叶片均属于疏散型,小叶为7或9个,马铃薯羽状复叶在主茎上螺旋上升排列,66.67%的品种(系)同一螺旋轨迹相邻羽状复叶水平相差60°。理想株型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幼苗期至块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基部第3至第7茎叶夹角、基部第4至第8节间直径、羽状复叶数量及长度和绝对株高。理想株型的次要构成要素为主茎数和自然株高。本研究解析的高产马铃薯品种(系)株型参数为田间高效管理和株型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植株株型 理想株型 产量组分
下载PDF
盐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程李香 李辉军 +3 位作者 韩国明 苏广有 丁康 王玉萍 《甘肃科技纵横》 2012年第3期50-51,共2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低于25mmol/L时,对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株高有促进作用,高于此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种子胚根长度、幼苗茎粗和叶面积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低于25mmol/L时,对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株高有促进作用,高于此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种子胚根长度、幼苗茎粗和叶面积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叶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理特性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及加工型品系筛选 被引量:36
5
作者 刘娟 梁延超 +6 位作者 隋景航 余斌 王润润 张小微 程李香 王玉萍 张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074-4084,共11页
【目的】蒸煮是马铃薯食用最主要的加工方式,马铃薯商业化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蒸煮加工的品质性状进行定量化分析和分类。根据商业化加工的需求在品种选育中进行蒸煮品质性状的早期选择和筛选,确定蒸煮加工型品种的品质性状特征和相关参数... 【目的】蒸煮是马铃薯食用最主要的加工方式,马铃薯商业化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蒸煮加工的品质性状进行定量化分析和分类。根据商业化加工的需求在品种选育中进行蒸煮品质性状的早期选择和筛选,确定蒸煮加工型品种的品质性状特征和相关参数,同时从现有品种和品系中根据商业化加工参数筛选适合不同用途需求的蒸煮品种,是提高蒸煮加工型品种选育效率和方法的有效手段,为制定蒸煮加工型品种选育目标提供基础。【方法】在对马铃薯品种和品系的块茎产量、块茎大小、薯型、薯肉颜色、芽眼深度、抗病性和商品率的初步选择基础上,筛选14个品种和品系进行蒸煮试验,在普通蒸锅中放入块茎蒸煮25 min,蒸熟后,在室温环境冷却20 min,7 d后,分别对蒸煮前后块茎色泽变化、蒸煮前后块茎硬度、蒸煮前后软化度进行测定。同时测定这些品种和品系的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绿原酸含量、柠檬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分析以上成分在蒸煮加工过程中变化对品种和品系块茎的风味、色泽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确定蒸煮加工型品种的加工参数。【结果】选育蒸煮加工型马铃薯品种,首先考虑田间综合农艺性状要能够满足商业化生产与加工过程工艺流程和加工机械要求。块茎还原糖含量是影响蒸煮风味中甜度的主要因素,含量应控制在0.4%以下。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蒸煮风味中鲜味有关,14个品种和品系的氨基酸含量差别还不能构成显著的风味差别,所有品种和品系的氨基酸含量介于30—70μmol。块茎品种风味构成中的苦味来源主要是糖苷碱含量,蒸煮加工型品种的糖苷碱含量应控制在150 mg·kg^(-1)以下。蒸煮后冷却20 min块茎色泽变化值和蒸煮后7 d的色泽变化值ΔE差值是衡量蒸煮加工型品种色泽变化的重要参数。块茎蒸煮前后的软化度是衡量蒸煮加工型品种质地变化的重要参数。【结论】14个品种和品系块茎蒸煮后的风味、色泽变化、质构特性变化是判定蒸煮加工型品种的重要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全面分析表明,品种Burbank、Shepody和品系0724-58、0712-66是蒸煮后软化度比较高的品种和品系,而0744-8和0722-26是蒸煮后软化度比较低的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蒸煮 风味 色泽 质地 软化度
下载PDF
马铃薯薯条色泽和质地特性及薯条加工型品系筛选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娟 梁延超 +4 位作者 余斌 李成 王玉萍 程李香 张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4247-4265,共19页
【目的】薯条是马铃薯重要的加工产品,马铃薯在收获后需要长期贮藏,贮藏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变化会导致贮藏马铃薯块茎成分的改变,并影响块茎生理和生化特性的改变,最终影响薯条加工后的色泽和质地特性。根据商业化贮藏和加工的需求,在田... 【目的】薯条是马铃薯重要的加工产品,马铃薯在收获后需要长期贮藏,贮藏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变化会导致贮藏马铃薯块茎成分的改变,并影响块茎生理和生化特性的改变,最终影响薯条加工后的色泽和质地特性。根据商业化贮藏和加工的需求,在田间农艺性状符合薯条加工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性状早期选择和筛选,分析薯条加工型品种的色泽和质地特性的变化特点,并从现有品种和品系中根据色泽和质地特性参数筛选适合薯条加工的品种,为提高薯条加工型品种选育效率和方法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对马铃薯品种和品系的块茎产量、芽眼深度、薯肉色泽、块茎长、块茎宽、块茎长宽比、抗病性和商品薯率的初步选择的基础上,筛选14个品种和品系贮藏在4℃和25℃条件下0、60和120 d后进行炸条试验,同时测定这些品种和品系的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绿原酸含量、糖苷碱含量、柠檬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薯条色泽变化、炸条前后的质地变化,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炸条色泽和质地变化特性,分析块茎淀粉含量与块茎和薯条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选择薯条加工型品种,首先要选择田间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块茎长宽比值>1.5的长椭圆形、块茎整齐度高的品种和品系。其次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色泽和质地特性的要求。薯条色泽变化分析表明,薯条色差ΔE与薯条表观色泽变化相一致。对ΔE与块茎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薯条色泽的变化主要因素是果糖、葡萄糖,其次是绿原酸。对构成ΔE三原色L、a、b与块茎成分含量的分析表明,抗坏血酸与薯条色泽明暗(L值)变化显著相关,而还原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和绿原酸与薯条色泽红绿(a值)和黄蓝(b值)呈极显著相关,柠檬酸对a值影响大于b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薯的硬度与块茎的淀粉含量显著相关,炸条后薯条的硬度也与块茎的淀粉含量显著相关。长期贮藏后鲜薯硬度的降低原因主要是水分丧失和淀粉降价。【结论】薯型长、宽、长宽比及薯条的色泽变化、质地变化是判定薯条加工型品种的重要参数,品种Russet Burbank、Shepody和品系0719-32、0716-39是适合薯条加工的品种和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加工品质 色泽 质地 硬度
下载PDF
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片类囊体膜色素含量及光系统功能变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玉萍 何文亮 +4 位作者 程李香 叶佳 李雅博 安黎哲 张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1,共7页
以天山3个海拔(2 200,3 400,3 900m)处生长的珠芽蓼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片类囊体膜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光系统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素总含量Chl(a+b)及叶绿素b(Chl b)含量随海拔升... 以天山3个海拔(2 200,3 400,3 900m)处生长的珠芽蓼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片类囊体膜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光系统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素总含量Chl(a+b)及叶绿素b(Chl b)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叶绿素a/b(Chl 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以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海拔升高而增加。Fv/Fm在3 400m处较海拔2 200m处稍有增加,增幅不显著(P>0.05),在海拔3 900m处最低(P<0.05)。Fv/F0在海拔2 200和3 400m处保持稳定,在3 900m处显著降低(P<0.05)。从海拔2 200到3 900m,F734/F686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著(P<0.05)。随海拔升高,PSⅠ、PSⅡ和光合电子传递总链的电子传递活性呈降低趋势。光合总链电子传递活性的降低,主要是由于PSⅠ电子传递活性的下降引起的,尤其是在海拔3 900m。说明在高海拔,PSⅠ较PSⅡ的光抑制程度更严重,低温强辐射所引起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PSⅠ的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蓼 海拔 类囊体膜 色素含量 荧光参数 光系统
下载PDF
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微型薯种薯贮藏期内源激素含量、阈值和休眠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悦善 李成 +6 位作者 王东霞 徐刚 王玉萍 程李香 张俊莲 王蒂 张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2-269,共8页
【目的】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作为生产高质量脱毒原种用种薯,其休眠持续时间和发芽时间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探究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微型薯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其休眠期的关系,可为加工型马铃薯微型... 【目的】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作为生产高质量脱毒原种用种薯,其休眠持续时间和发芽时间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探究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微型薯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其休眠期的关系,可为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的高质量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型薯在3种不同贮藏温度(4℃、10℃、20℃)下连续贮藏150 d,其内源赤霉素(GA3)、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和温度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微型薯休眠解除程度影响,并根据内源激素水平动态变化进行激素与休眠的相关性推导。【结果】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温度提高,两个品种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间显著缩短,在4℃贮藏150 d后,两个品种休眠均未完全解除,在10℃和20℃贮藏条件下,大西洋比夏波蒂休眠解除早15 d左右。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和贮藏温度提高,GA3含量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7和1.9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2.0倍。IAA含量在贮藏后期(90—150 d)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5和1.2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1.5倍。ABA含量显著下降,在4℃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ABA含量是10℃贮藏条件下的7.2和6.4倍。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GA3+IAA)/ABA比值显著提高。对(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相关性分析表明,(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根据(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推断出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GA3+IAA)/ABA临界阈值分别为52.02和48.49。当(GA3+IAA)/ABA比值超过临界阈值后,微型薯种薯的发芽率超过50%,休眠解除。【结论】微型薯中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动态平衡变化以及发芽率明显受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影响。通过对块茎内源激素比值和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获得(GA3+IAA)/ABA临界阈值计算方法和范围,为加工型马铃薯种薯贮藏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期 内源激素 微型薯种薯 阈值
下载PDF
河西绒山羊次级毛囊超微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贺延玉 罗玉柱 +2 位作者 程李香 王继卿 刘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79-2786,共8页
【目的】研究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超微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活体采集的皮肤样品,经3%的戊二醛前固定和锇酸的后固定,通过上行酒精梯度脱水后进行包埋。制作河西绒山羊... 【目的】研究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超微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活体采集的皮肤样品,经3%的戊二醛前固定和锇酸的后固定,通过上行酒精梯度脱水后进行包埋。制作河西绒山羊一年周期内每个月的皮肤超薄切片,经铀和铅双染色后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拍照和分析。【结果】河西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的超微结构随着毛生长周期呈周期性变化,可分为5个不同的时期,即1—2月为休止期、3—4月为生长前期、5—8月为生长期、9—10月为退行前期、11—12月为退行期。【结论】阐述了河西绒山羊次级毛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循环过程中所处的5个不同的时期,为绒山羊绒毛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超微结构方面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 次级毛囊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苗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必博 程李香 +2 位作者 王蒂 李文建 王玉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3,69,共4页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在0.4%、0.6%NaCl胁迫下外源激素GA3、6-BA、IAA对试管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激素均对马铃薯试管苗受到的盐胁迫具有一定缓解作用,使盐胁迫下的试管苗叶绿素含量提高、脯氨酸和丙...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在0.4%、0.6%NaCl胁迫下外源激素GA3、6-BA、IAA对试管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激素均对马铃薯试管苗受到的盐胁迫具有一定缓解作用,使盐胁迫下的试管苗叶绿素含量提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降低,其中GA3和IAA提高叶绿素含量的效果显著,GA3降低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效果比6-BA和IAA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苗 外源激素 盐胁迫
下载PDF
两种马铃薯块茎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宝勰 程李香 +2 位作者 林必博 王蒂 王玉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以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大西洋"的试管薯为材料,针对马铃薯块茎富含多糖和酚类化合物的特点,分别采用Chan法和Trizol法提取马铃薯块茎总RNA。结果表明,Chan法比Trizol法更适宜提取马铃薯块茎总RNA,该法提取的总RNA的28S、18S和... 以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大西洋"的试管薯为材料,针对马铃薯块茎富含多糖和酚类化合物的特点,分别采用Chan法和Trizol法提取马铃薯块茎总RNA。结果表明,Chan法比Trizol法更适宜提取马铃薯块茎总RNA,该法提取的总RNA的28S、18S和5S rRNA条带清晰可见,无降解现象,未被蛋白质、多糖、酚类物质以及残余试剂所污染,且通过RT-PCR技术可以成功扩增出马铃薯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小亚基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 总RNA提取 Chan法 TRIZOL法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马铃薯发芽期激素变化规律及抑芽剂配置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成 王玉萍 +1 位作者 刘悦善 程李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6,共7页
【目的】控制贮藏期马铃薯发芽来提高种薯质量和节约贮藏成本.【方法】采用以‘大西洋和夏波蒂’2个品种的微型薯为材料,在4、10、20℃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贮藏120 d后,统计发芽率,测定块茎内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 【目的】控制贮藏期马铃薯发芽来提高种薯质量和节约贮藏成本.【方法】采用以‘大西洋和夏波蒂’2个品种的微型薯为材料,在4、10、20℃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贮藏120 d后,统计发芽率,测定块茎内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结果】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马铃薯发芽率显著下降,在4℃贮藏条件下,夏波蒂与大西洋的ABA含量分别为119ng/g和143ng/g,而在20℃和10℃贮藏条件下,检测不到ABA.GA3含量也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显著下降,在4℃贮藏条件下,‘夏波蒂’和‘大西洋’的GA3含量分别低于20℃贮藏条件下66%和58%;在4℃贮藏条件下,夏波蒂和大西洋IAA含量分别低于20℃贮藏条件下83%和86%;【结论】ABA是抑制马铃薯发芽的主要激素因素.在此基础上配制以ABA结合H2O2的抑芽剂,并使用该抑芽剂对大西洋和夏波蒂微型薯进行抑芽,测定施用抑芽剂后的內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ABA∶H2O2(3%)∶C2H5OH(5%)=0.1g∶0.1L∶0.9L配比下施用的发芽率下降幅度最大,ABA含量最高,GA3和IAA含量最低,为良好的抑芽剂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脱落酸(ABA) 赤霉素(GA3)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双氧水(H2O2)
下载PDF
Harpin_(Ea)和BTH诱导厚皮甜瓜抗菌物质的研究
13
作者 张咏梅 毕阳 +1 位作者 魏晋梅 程李香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
分别以50mg.L-1 Harpin和100mg.L-1 BTH处理厚皮甜瓜,研究诱抗剂对植物生长期间抗菌物质合成的影响。叶片中抗菌物质用甲醇-二氯甲烷浸提,薄层层析色谱(TLC)分离,并以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为指示菌,对其抑菌带的抗菌物质进行气... 分别以50mg.L-1 Harpin和100mg.L-1 BTH处理厚皮甜瓜,研究诱抗剂对植物生长期间抗菌物质合成的影响。叶片中抗菌物质用甲醇-二氯甲烷浸提,薄层层析色谱(TLC)分离,并以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为指示菌,对其抑菌带的抗菌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叶片中含有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5-环庚三烯、9,12,15-三烯十八酸等多种预存抗菌物质;经Harpin或BTH诱抗剂处理后,抗菌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诱抗剂处理不仅可诱导甜瓜植株上述固有抗菌物质含量的增加,而且还可诱导合成新的棕榈酸、棕榈酸甲酯、9,12,16-三烯十八醛、邻苯二甲酸丁酯等多种可能的抗菌物质。Harpin或BTH处理可以限制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菌丝在叶片中的扩展,显著降低甜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田间病情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HARPIN BTH 抗菌物质 TLC生物检测
下载PDF
Harpin或BTH诱导厚皮甜瓜抗菌物质的研究
14
作者 张咏梅 毕阳 +1 位作者 魏晋梅 程李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5,共7页
以50mg/L Harpin或100mg/L BTH作为诱抗剂,分别研究两者对植物生长期间合成抗菌物质的影响,分布于叶片的抗菌物质以甲醇-二氯甲烷浸提,薄层层析色谱(TLC)分离,并以A.alternata为指示菌,对其抑菌带的抗菌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以50mg/L Harpin或100mg/L BTH作为诱抗剂,分别研究两者对植物生长期间合成抗菌物质的影响,分布于叶片的抗菌物质以甲醇-二氯甲烷浸提,薄层层析色谱(TLC)分离,并以A.alternata为指示菌,对其抑菌带的抗菌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叶片中存在着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12,15-三烯十八酸等多种预存抗菌物质;经Harpin或BTH诱抗剂诱导后,抗菌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诱抗剂处理不仅可诱导甜瓜植株固有的抗菌物质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5-环庚三烯、9,12,15-三烯十八酸等含量增加,而且可诱导合成新的棕榈酸、棕榈酸甲酯、9,12,16-三烯十八醛、邻苯二甲酸丁酯等多种可能的抗菌物质;Harpin或BTH诱抗剂限制了Erysiphe cichoracearum菌丝在叶片中的侵染,显著降低了甜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田间病情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诱导子 预存抗菌物质
下载PDF
马铃薯产量组分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 被引量:20
15
作者 叶夕苗 程鑫 +7 位作者 安聪聪 袁剑龙 余斌 文国宏 李高峰 程李香 王玉萍 张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364,共11页
本研究主要探究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notype+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GE)双标图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综合评价马铃薯品系产量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产量性状优... 本研究主要探究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notype+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GE)双标图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综合评价马铃薯品系产量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产量性状优良品系。同时评价各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为试点的选择提供依据。2015年和2016年在甘肃安定区鲁家沟镇、安定区内官镇、渭源县五竹镇3个试点种植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101份高代品系和对照青薯9号。收获后记录小区产量、小区大薯产量、小区小薯产量、单株产量、单株大薯产量、单株小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单株大薯数、单株小薯数;采用联合方差和GGE双标图对产量性状进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差分析表明,除小区小薯产量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无显著差异外,其他产量组分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互作效应中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小区产量、小区大薯产量、小区小薯产量、单株产量、单株大薯产量、单株结薯数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单株小薯产量、单株大薯数和单株小薯数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GGE分析结果表明,适应性最强的品系在鲁家沟试点是G86;在五竹镇试点是G65;在内官镇试点是G86。参试品系中丰产品系有G86、G116、G124;稳产品系有G124、G125、G10;高产稳产品系有G86、G116、G124、青薯9号。单株大薯数高的品系有G45、G86、G67,稳定性好的品系有G67、G116、G51,对照青薯9号的单株大薯产量不稳定。综合鉴别力和代表性的强弱,依次为鲁家沟镇2016年、鲁家沟镇2015年、五竹镇2015年、五竹镇2016年、内官镇2015年、内官镇2016年。GGE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现多年多点品系试验结果,并客观评价参试品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可以对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进行评价。以GGE模型综合评价,高产稳产品系有G116、G124、G125、G122、青薯9号;高产不稳定的品系有G86、G10、G121、G106、G107、G72。最理想的生态区试点是鲁家沟镇,对品种的鉴别力最强的试点是五竹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组分 GGE双标图 多年多点 试点评价
下载PDF
马铃薯抗低温糖化渐渗系培育和炸片品系筛选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青霞 林必博 +8 位作者 张鑫 李辉军 刘悦善 徐刚 程李香 王玉萍 张俊莲 王蒂 张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210-4221,共12页
【目的】选择具有2n配子的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品系,与当地主栽品种杂交、回交多年获得马铃薯渐渗系,从中筛选适宜的马铃薯炸片品系和最佳抗低温糖化渐渗系亲本,开辟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利用的新途径和方法。【方法】通过马... 【目的】选择具有2n配子的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品系,与当地主栽品种杂交、回交多年获得马铃薯渐渗系,从中筛选适宜的马铃薯炸片品系和最佳抗低温糖化渐渗系亲本,开辟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利用的新途径和方法。【方法】通过马铃薯渐渗系后代群体田间农艺性状选择,不同储藏条件对炸片品质影响分析以及块茎中还原糖、酸性转化酶、游离氨基酸、薯片色泽和丙烯酰胺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始栽培种S.phureja和野生种S.chacoense来源的渐渗系产量、干物质含量、商品率显著高于S.vernei和S.raphanifolium来源的渐渗系。低温储藏(4℃)180 d中,不同渐渗系还原糖积累能力显著不同。渐渗系0712-33、0722-90、0732-43和0742-66的还原糖含量较低,油炸后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较低,色泽鲜亮均匀,具有优良的炸片加工特性。【结论】利用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回交创造马铃薯抗低温糖化渐渗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马铃薯育种方法,原始栽培种S.phureja和野生种S.chacoense是适合炸片品质改良的渐渗系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回交 渐渗育种 原始栽培种 炸片品质
下载PDF
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郁 程鑫 +5 位作者 叶夕苗 程李香 李高峰 文国宏 王玉萍 张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27,共6页
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会导致炸片炸条的糖化末端呈褐色,严重影响马铃薯油炸加工产品质量.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基部和顶部的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淀粉含量,比较油炸加工后炸片色泽变化,分析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差异.... 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会导致炸片炸条的糖化末端呈褐色,严重影响马铃薯油炸加工产品质量.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基部和顶部的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淀粉含量,比较油炸加工后炸片色泽变化,分析不同品系马铃薯块茎末端糖化差异.结果表明,14个马铃薯品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末端糖化现象,其中以块茎基部淀粉含量较低而还原糖含量较高为主.除了品系0730-134和H0947,其余供试品系基部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系0730-211、1405-1、0730-156、0730-134和0726-205基部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4.18%、4.87%、18.55%、35.51%和33.48%.品系H0947、H2、0711-67和0726-205基部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6.86%、10.35%、6.95%和22.33%.对薯片色泽变化的分析表明,H2和G77的△E值比对照低44%和52%,0730-211的△E值无显著性差异,其余供试品系的△E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系0730-134和H0947和0730-211是无末端糖化并适合加工的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末端糖化 还原糖 游离氨基酸 炸片色泽
下载PDF
用于蛋白质组分析的两种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润润 王东霞 +4 位作者 张小微 杨巧玲 崔丹丹 张俊莲 程李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进行两种提取方法下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组结果差异分析,并确定最佳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酚提取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进行2-DE分离,对差异表达蛋白质... 【目的】进行两种提取方法下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组结果差异分析,并确定最佳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酚提取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进行2-DE分离,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结果】两步沉淀法提取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较酚提取法获得蛋白质纯度和浓度及蛋白质点数目均明显增加,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分辨率较高.质谱鉴定结果表明,两步沉淀法中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丰度均显著高于酚提取法,并鉴定到一些新出现的蛋白质包括假定的线粒体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II前体类型B.【结论】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时两步沉淀法优于酚提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蛋白质提取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差异表达蛋白质
下载PDF
蒸制对马铃薯块茎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郜春晓 王郁 +3 位作者 袁剑龙 程李香 刘玲玲 张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7,共7页
马铃薯块茎中矿质元素是人体矿物质营养的重要来源,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块茎蒸制加工前后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筛选出矿质元素营养保存最好的加工温度。选择品种甘农薯7号、甘农薯8号、陇薯3号、冀张薯12号、Inova和Cevisa为供试材料... 马铃薯块茎中矿质元素是人体矿物质营养的重要来源,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块茎蒸制加工前后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筛选出矿质元素营养保存最好的加工温度。选择品种甘农薯7号、甘农薯8号、陇薯3号、冀张薯12号、Inova和Cevisa为供试材料,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别测定鲜薯(加工前)和90、100、110℃蒸制后钾(K)、钠(Na)、钙(Ca)、镁(Mg)、锌(Zn)、铁(Fe)、铜(Cu)、锰(Mn)、硫(S)、硅(Si)的质量分数。不同品种块茎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为加工前存在差异:甘农薯7号与陇薯3号的K、S和Zn质量分数高于其他品种;陇薯3号、甘农薯7号和甘农薯8号的Fe和Mg质量分数高于其他品种;陇薯3号的Ca质量分数高于其他品种;Cevisa与陇薯3号的Si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矿质元素中K质量分数最高,S、Mg和Ca质量分数其次,Na质量分数为3.80~7.00 mg/100 g,Zn、Fe和Mn质量分数较低,Cu质量分数最低,Si质量分数变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蒸制 矿物质
下载PDF
珠芽蓼叶片对海拔变化的表型可塑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玉萍 高会会 +2 位作者 张峰 程李香 孙文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70-2078,共9页
采用石蜡制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祁连山植被垂直分布带海拔2300、3200和3900 m珠芽蓼叶片组织结构、叶表皮特征和叶绿体超微结构对海拔升高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珠芽蓼为异面叶,随海拔升高,叶片表皮毛数目减少而直径增... 采用石蜡制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祁连山植被垂直分布带海拔2300、3200和3900 m珠芽蓼叶片组织结构、叶表皮特征和叶绿体超微结构对海拔升高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珠芽蓼为异面叶,随海拔升高,叶片表皮毛数目减少而直径增大变粗,表皮蜡质层结构更加致密。叶片厚度在海拔3200 m最大,分别比海拔2300和3900 m增加了39.6%和50.5%。从海拔2300到3200 m,栅栏组织细胞层数由2层增加为3层且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间隙逐渐增大;在海拔3900 m处,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减少至2层且细胞间隙增加,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减小,表皮细胞厚度增加,但细胞层数在3个海拔间无显著差异。随海拔升高,叶下表皮附属物和气孔下室物质的积累增加,气孔密度增加,张度降低,气孔位置由表皮拱起变为内陷。从海拔2300到3200 m,基粒片层由6~9层增至8~12层;至海拔3900 m,基粒片层降为2~3层且片层之间变得致密,基粒数目减少且排列方向不规则,叶绿体膨大,被膜部分降解。随海拔升高,叶片部分解剖结构指标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协同进化,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珠芽蓼叶片解剖与超微结构在不同海拔表现出的差异显示,表型可塑性及其对高山异质环境和海拔变化的适应特征,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山复杂环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蓼 叶片 解剖结构 超微结构 海拔 表型可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