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静脉期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喉鳞癌患者预后
1
作者 范嘉玮 程梦雨 +3 位作者 杨哲 李文菲 赵月梅 王占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0,45,共6页
目的:研究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喉鳞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患者作为训练组;将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3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患者术前CT增强静脉期图像,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喉鳞癌全域影像组学... 目的:研究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喉鳞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患者作为训练组;将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3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患者术前CT增强静脉期图像,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喉鳞癌全域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应用单因素COX及LASSO回归确定复发相关的最佳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风险评分对喉鳞癌患者预后分层;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构建预测1年、3年无进展生存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像组学风险评分的诊断效能。最后采用相同阈值对验证组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训练组确定4个影像组学特征与复发显著相关,构建影像组学评分模型,Kaplan-Meier曲线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低风险组(组学评分<0.7)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高风险组(P<0.001,P=0.025)。多因素COX回归研究表明影像组学评分是喉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组中列线图预测喉鳞癌患者三年术后无进展生存C指数为0.816,影像组学模型C指数为0.795。在验证组中列线图C指数为0.858,影像组学模型C指数为0.795。结论:基于术前CT增强图像提取的喉鳞癌组学特征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患者术后复发,且诊断效能高于临床常用TNM分期,可作为临床诊疗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瘤周1cm内ADC值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胶质瘤术后进展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梦雨 杨哲 +3 位作者 范嘉玮 李文菲 王文希 王占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2,150,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瘤周1 cm内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胶质瘤术后进展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目的构建基于瘤周1 cm内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胶质瘤术后进展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通过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收集并测量平均ADC(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mADC)值。通过X-tile选取最优mADC阈值后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而预测胶质瘤患者术后进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瘤周mADC值、瘤周强化程度、年龄及肿瘤切除程度是预测胶质瘤术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胶质瘤患者术后1、2年病情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9、0.76。校正曲线显示模型中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显示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瘤周1 cm内mADC值首次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全面地预测胶质瘤患者术后病情进展情况,为临床个性化评估患者生存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瘤周水肿 瘤周强化 术后进展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列线图
下载PDF
《群鬼》中阿尔文太太的悲剧成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梦雨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248-250,共3页
《群鬼》是易卜生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品,剧中主人公阿尔文太太的悲剧成因,可以归结为她对自己在每个时期的身份定位的不明确性,以及对自己认识的不彻底性。本文旨在阐述《群鬼》中阿尔文太太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特点,以分析其... 《群鬼》是易卜生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品,剧中主人公阿尔文太太的悲剧成因,可以归结为她对自己在每个时期的身份定位的不明确性,以及对自己认识的不彻底性。本文旨在阐述《群鬼》中阿尔文太太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特点,以分析其悲剧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鬼》 阿尔文太太 悲剧
下载PDF
《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梦雨 《魅力中国》 2009年第35期118-119,共2页
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能在众多描写藏地政治与文化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塑造了"傻子"这个人物形象。本文以阿来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突破口,分析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以及"傻子"身份所隐... 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能在众多描写藏地政治与文化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塑造了"傻子"这个人物形象。本文以阿来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突破口,分析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以及"傻子"身份所隐含的精神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傻子”形象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变电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与低碳案例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梦林 程梦雨 +1 位作者 康皓 姜立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第4期98-100,共3页
文章以碳排放全生命周期计算方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建筑和变电工艺的碳排放特点,研究变电建筑工程的碳排放计算边界与计算方法,并以某具体工程为例,识别和分析变电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节能减排潜能,提出具体低碳设... 文章以碳排放全生命周期计算方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建筑和变电工艺的碳排放特点,研究变电建筑工程的碳排放计算边界与计算方法,并以某具体工程为例,识别和分析变电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节能减排潜能,提出具体低碳设计策略并验证实施效果,为日后建设低碳变电建筑提供设计经验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 建筑 变电 全生命周期法
下载PDF
蔷薇科果树CLE多肽家族的鉴定及梨PbrCLE31调控花粉管生长功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程梦雨 李小强 +3 位作者 王鹏 张华 张绍铃 吴巨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0-861,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鉴定分析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多肽家族的特点及进化特征,深入了解蔷薇科果树CLE多肽的功能。[方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参考拟南芥中CLE多肽序列鉴定梨、苹果、桃、梅、草莓和... [目的]本文旨在鉴定分析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多肽家族的特点及进化特征,深入了解蔷薇科果树CLE多肽的功能。[方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参考拟南芥中CLE多肽序列鉴定梨、苹果、桃、梅、草莓和黑树莓6个蔷薇科果树物种CLE多肽家族序列信息,重点分析梨CLE多肽家族的基因结构和理化特性等;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PbrCLE成员在不同组织以及在花柱和花粉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5个PbrCLE成员在花粉和花柱中的表达模式。通过外源CLE多肽处理梨花粉,研究其调控花粉管生长的功能。[结果]本研究在蔷薇科果树中共筛选到91个CLE候选基因。各物种CLE基因不均匀分布在5~12条染色体上。聚类分析将所有CLE基因分为4组。K a/K s分析表明大部分PbrCLE基因都经历了纯化选择。转录组结果表明大部分CLE基因在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较低,这与多肽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相一致。外源合成的PbrCLE31多肽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梨花粉管生长。[结论]蔷薇科果树中存在保守的CLE基因,并且PbrCLE31多肽可以抑制梨花粉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多肽 蔷薇科果树 CLE基序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钙源对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戴雨沁 程梦雨 +6 位作者 顾佩乾 薄雨心 陈佳豪 齐开杰 吴巨友 张绍铃 王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9期142-144,155,共4页
液体授粉是梨园省力化生产的重要技术,然而授粉液配方中硝酸钙是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其购买、储存和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筛选方便易得且可以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钙源,替换梨树授粉液中的硝酸钙,以促进梨树液体授粉技术的推广应用... 液体授粉是梨园省力化生产的重要技术,然而授粉液配方中硝酸钙是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其购买、储存和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筛选方便易得且可以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钙源,替换梨树授粉液中的硝酸钙,以促进梨树液体授粉技术的推广应用,共选取8种不同的钙源,按照相同钙浓度配制梨树授粉液,并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2个方面分析钙源对梨花粉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h后,以葡萄糖酸钙为钙源时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是硝酸钙为钙源的1.4倍和1.9倍。柠檬酸钙作用优于硝酸钙,乳酸钙的作用与硝酸钙相近,磷酸二氢钙在促进花粉萌发方面作用明显,但在促进花粉管生长方面作用与硝酸钙处理相近。以氢氧化钙、氯化钙和甘氨酸钙为钙源时,梨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明显低于硝酸钙处理。葡萄糖酸钙能明显促进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且方便易得,可以替换梨树液体授粉配方中的硝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授粉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下载PDF
阳极进水COD浓度对三室空气阴极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成龙 程梦奇 +2 位作者 张饮江 程梦雨 卢家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12-2315,共4页
以厌氧污泥为接种微生物构建三室空气阴极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研究阳极进水COD浓度对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产电及脱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进水COD浓度为800mg/L,12h后降解至100mg/L以下,当在100~800mg/L变化时,阳极出水COD浓度随进... 以厌氧污泥为接种微生物构建三室空气阴极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研究阳极进水COD浓度对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产电及脱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进水COD浓度为800mg/L,12h后降解至100mg/L以下,当在100~800mg/L变化时,阳极出水COD浓度随进水COD浓度增加而增加,平均电压随进水COD浓度先上升后下降,脱盐率随进水COD浓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缓。阳极适量进水COD浓度有利于提高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产电脱盐效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反应器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 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 阳极进水COD浓度 COD降解率 产电脱盐效果
下载PDF
绞股蓝提取液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化感效应及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成龙 张饮江 +2 位作者 卢家磊 程梦雨 张家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4-830,共7页
以中草药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化感供体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的提取液(0、5、10、25、50g/L)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绞股蓝提取液对蛋白核小... 以中草药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化感供体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的提取液(0、5、10、25、50g/L)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绞股蓝提取液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提取液质量浓度增大和培养时间延长均呈增强趋势,且25g/L绞股蓝提取液培养15d时的抑制率达到最大(79.41%)。(2)各浓度绞股蓝处理组蛋白核小球藻细胞内的叶绿素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提取液浓度升高以及处理时间延长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的降低量越多,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光合作用受到的影响也越大。(3)绞股蓝处理组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的膜透性(吸光度OD264)显著高于对照,且膜透性随着提取液浓度增大而增强;高浓度提取液处理下,藻细胞内部的可溶性蛋白质(OD280)及核酸(OD26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细胞膜透性增大,细胞内部的可溶性蛋白质及核酸向胞外渗透增多。研究发现,绞股蓝提取液能够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并随着提取液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绞股蓝提取液能促进藻细胞叶绿素分解、增加细胞膜透性,引起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向胞外渗透量升高,导致藻细胞结构受损,代谢功能紊乱,从而达到化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蛋白核小球藻 化感效应 抑藻机理
下载PDF
碱矿渣材料协同耐盐植物强化人工湿地净化高盐水体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饮江 李肖 +1 位作者 程梦雨 赵志淼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为深入探讨人工湿地中耐盐植物协同基质材料在高盐条件下净化水体的作用机理,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协同单一填料、复合... 为深入探讨人工湿地中耐盐植物协同基质材料在高盐条件下净化水体的作用机理,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协同单一填料、复合填料,在不同碳氮比、盐度条件下,各装置对受损高盐水水质的净化效果,在对系统内植物的酶活性、植物根际与填料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净化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碳氮比为4∶1、盐度为15时,含碱矿渣材料的海三棱藨草装置(CW-Sc)对TN、TP、COD的净化效果最佳,净化率分别为45.38%、78.89%、50.32%.②CW-Sc装置中植物叶片酶活性、可溶性糖、蛋白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表明植物受损坏程度低.碱矿渣材料协同植物可提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及保护酶的活性,增强湿地植物修复受损水体的效果.③碱矿渣材料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装置中碱矿渣材料对微生物的挂膜效果与其他装置差异显著.④CW-Sc装置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状况较佳,碱矿渣材料可有序优化装置内微生物结构分布,协同发挥菌群优势;植物根际革兰氏阴性菌、杆菌比例显著提高,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适应盐胁迫,提升微生物蛋白质直系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功能的丰富度,强化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研究显示,在高盐条件下耐盐植物海三棱藨草协同碱矿渣材料能够提高湿地系统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可为近海、滨海高盐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与理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含盐水体 耐盐植物 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耐盐植物协同复合填料强化人工湿地净化含盐废水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梦雨 程梦奇 +2 位作者 汪祝方 张饮江 赵志淼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4,共8页
植物是人工湿地发挥水处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研究耐盐植物净化含盐水体机理及协同填料的作用,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研究对象,协同复合填料,... 植物是人工湿地发挥水处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研究耐盐植物净化含盐水体机理及协同填料的作用,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研究对象,协同复合填料,分别研究不同碳氮比、盐度条件和在不同装置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差异性,同时分析实验装置植物体内酶活性、植物根际与填料表面附着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旨在提高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可有效处理滨海含盐水体,当HRT=4 d时,C/N=3∶1、盐度为1‰条件下,对TN、TP与COD去除效果达到最佳;2)3种耐盐植物均表现一定耐盐性,顺序为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美人蕉;3)加入新型矿渣材料的互花米草装置对TN、TP、COD去除率达到最佳,分别为95.56%、95.46%、63.61%,同时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加入新型矿渣材料的装置可有序优化微生物比例,促进互花米草与湿地功能性微生物协同净化水体,有利于发挥各菌种优势,以防优势菌种恶意繁殖;且该装置中互花米草体内POD、CAT、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他装置植物,且丙二酮最低,表明植物遭受逆境伤害较低,抗干扰能力强。这为湿地植物处理沿海或含盐废水及构建高效人工湿地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耐盐植物 湿地填料 含盐废水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中植物对低盐度养殖废水处理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筱 程梦奇 +4 位作者 程梦雨 汪祝方 钟国防 石宗琳 张饮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4-1033,共10页
分别构建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urus calamus)和千屈菜(Luthrum salicaria)的人工湿地,开展对低盐度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模拟研究,设置进水中的C/N/P分别为50/10/1、25/5/1、25/5/2、25/5/3,盐度分别为0.5、1.0和2.0,水力... 分别构建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urus calamus)和千屈菜(Luthrum salicaria)的人工湿地,开展对低盐度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模拟研究,设置进水中的C/N/P分别为50/10/1、25/5/1、25/5/2、25/5/3,盐度分别为0.5、1.0和2.0,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 d、2 d、3 d和4 d,测定人工湿地对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出水中的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以及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研究表明:当HRT=4 d,盐胁迫浓度为1,C/N/P为25/5/2(COD=50 mg/L,TN=5 mg/L,TP=4 mg/L)时,人工湿地装置TN、TP及COD去除率可达90%、97%和65%;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中,美人蕉-人工湿地去除效果最佳,此时美人蕉体内叶绿素(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分别为40.6、1212U/g和2.45 nmol/g,氨基酸含量为1.82%;盐胁迫浓度为1,C/N/P为25/5/2时,人工湿地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优化,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该菌门是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功能性菌群。因此美人蕉-人工湿地能够处理低盐度养殖废水,能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果,提高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去污和盐度耐受性,为滨海水体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低盐度养殖废水 盐胁迫 植物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上海南汇东滩海岸带湿地生态格局变化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凤莹 张饮江 +3 位作者 赵志淼 程梦奇 程梦雨 汪祝方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6-756,共11页
海岸带湿地作为海陆系统的交错地带,生态功能日益凸显。然而,近年来沿海发达城市为满足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围垦开发严重挤压了海岸带区域的生态空间。以上海南汇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取2000、2006、2012和2018年共4期的Landsat遥感影... 海岸带湿地作为海陆系统的交错地带,生态功能日益凸显。然而,近年来沿海发达城市为满足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围垦开发严重挤压了海岸带区域的生态空间。以上海南汇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取2000、2006、2012和2018年共4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对研究区生态格局进行客观、定量、可视化的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06、2012和2018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295、0.227、0.405和0.489,进一步分级处理后,发现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主体由"较差"上升为"良好","优"与"较优"等级均有所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略向好的方向发展;(2)对2000—2018年间RSEI指数进行差值变化检测,研究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变差"、"不变"、"变好"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41%、53.32%和34.27%,以"不变"为主;(3)RSEI可以较好地反映2000—2006与2012—2018年间人类活动造成的海岸带生态频繁变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RSEI指数明显减小与增大,该结果显示RSEI指数对南汇东滩湿地生态分析具有一定适用性。通过生态格局变化的可视化表达,可以较好揭示城市海岸带湿地生态演化进程,避免生态风险,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海岸带 湿地 生态评价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处理滨海养殖水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饮江 张筱 +2 位作者 程梦雨 钟国防 赵志淼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3-650,共8页
滨海养殖废水对河口及近海水质有影响,造成潜在水华和赤潮问题。利用具有生态化、高处理效果的人工湿地处理滨海养殖水。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处理效果,确定最耐受盐胁迫浓度。利用污染物去除效率、微生物数量、微生... 滨海养殖废水对河口及近海水质有影响,造成潜在水华和赤潮问题。利用具有生态化、高处理效果的人工湿地处理滨海养殖水。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处理效果,确定最耐受盐胁迫浓度。利用污染物去除效率、微生物数量、微生物代谢功能及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阐述净化机理。研究表明:(1)人工湿地可有效处理滨海养殖水,当HRT=3d时,人工湿地COD和NH3-N去除效果佳,出水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2)在不同盐胁迫浓度条件下,人工湿地正常运行的最耐受盐胁迫浓度为1%,COD和NH3-N去除效果改善明显(P<0.05),分别为93.3%和77.12%。(3)人工湿地净化滨海养殖水的主要路径是硝化-反硝化作用,硝化/反硝化细菌在1%盐浓度胁迫下仍可正常发挥作用,盐度耐受力较好,且在盐度影响下微生物利用碳源类型趋于多样化。人工湿地可作为滨海养殖水的生态化处理技术,缓解滨海水域的潜在富营养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养殖水 机理研究 BIOLOG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徐成龙 董奕岑 +4 位作者 卢家磊 张饮江 程梦奇 程梦雨 马俊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3,共6页
在我国耕地资源紧缺及粮食绝对安全的战略背景下,滨海盐碱地作为一类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保障我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安全、严守国家耕地红线等具有重大意义。文中在阐述滨海盐碱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等主要指示性指... 在我国耕地资源紧缺及粮食绝对安全的战略背景下,滨海盐碱地作为一类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保障我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安全、严守国家耕地红线等具有重大意义。文中在阐述滨海盐碱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等主要指示性指标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未来应借鉴并整合资源科学、地理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配套应用多项措施,将综合治理方法作为滨海盐碱地改良的研究重点。同时要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土地利用和空间规划格局等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科学高效开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土地优势产业,以促进我国滨海盐碱地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的方法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土壤性质指标 土壤改良 资源化利用
原文传递
高炉碱矿渣负载纳米零价铁对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梦奇 程梦雨 +2 位作者 汪祝方 张饮江 赵志淼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7-885,共9页
鉴于高炉碱矿渣具有高吸附性能,而污水处理中应用到的纳米零价铁(nZVI)在单独使用时具有局限性,因此,利用高炉碱矿渣作为载体,制备了6种不同质量比的高炉碱矿渣负载型纳米零价铁材料(碱矿渣nZVI),探究了5种不同用量的材料在不同反应时... 鉴于高炉碱矿渣具有高吸附性能,而污水处理中应用到的纳米零价铁(nZVI)在单独使用时具有局限性,因此,利用高炉碱矿渣作为载体,制备了6种不同质量比的高炉碱矿渣负载型纳米零价铁材料(碱矿渣nZVI),探究了5种不同用量的材料在不同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下对水中氮磷的吸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碱矿渣与nZVI的最佳反应质量比m_(矿渣粉)∶m_(Fe^(2+))为4∶1,最优有效用量为1 g;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1.5 h的反应条件下,出水的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均达到65%以上。对所制备材料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式和吸附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负载材料对氮磷的吸附过程属于熵增、吸热的自发过程,吸附动力学特征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矿渣-nZVI 等温吸附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
原文传递
植物群落对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祝方 赵志淼 +3 位作者 程梦雨 程梦奇 张饮江 石宗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为解决植物配置对水质净化影响问题,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响应机理,并探索了人工湿地植物的最佳组合。结合景观生态学,运用7种湿地植物构建4种植物群落的人工湿地CW-G1、CW-G2、CW-G3、CW-G4,HRT为4 d,水力负荷为... 为解决植物配置对水质净化影响问题,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响应机理,并探索了人工湿地植物的最佳组合。结合景观生态学,运用7种湿地植物构建4种植物群落的人工湿地CW-G1、CW-G2、CW-G3、CW-G4,HRT为4 d,水力负荷为0.125 m^(3)·(m^(2)·d)^(-1),分析了各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通过对植物酶活性变化、渗透调节能力和根际微生物演替情况探究了其净化机理。结果表明:CW-G1装置内群落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CW-G1装置内植物的SOD、POD、CAT酶活性较单种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CW-G1装置内植物群落根际微生物Alpha多样性最高,门水平上各类菌丰度较为均匀。CW-G1装置内植物相互协作,提高抗氧化酶含量,增强了植物群落抗干扰能力,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度和均匀度,植物-微生物协同高效净化污水。以上结果可为湿地植物的配置与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植物群落 水质净化 抗性生理 根际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