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凭静脉麻醉对心脏封堵术患者昼夜节律的影响
1
作者 顾芸菲 鲍振星 +4 位作者 于恺华 王玲 程殿威 陈苏衡 李玉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45,共7页
目的评估全凭静脉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心脏封堵手术患者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择期静脉麻醉下心脏封堵术的患者30例,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比较麻醉前后生物钟基因时钟节律调节分子(CLOCK)、脑肌类芳烃受体核转位样蛋白1(BMAL1)、隐花色素生物钟... 目的评估全凭静脉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心脏封堵手术患者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择期静脉麻醉下心脏封堵术的患者30例,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比较麻醉前后生物钟基因时钟节律调节分子(CLOCK)、脑肌类芳烃受体核转位样蛋白1(BMAL1)、隐花色素生物钟(CRY)1、周期昼夜节律生物钟(PER)2 mRNA的表达水平,慕尼黑时间类型问卷(MCT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筛选术后1周睡眠时型和PSQI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CLO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1.38±1.23比1.90±1.47;MD(95%CI):0.52(0.20~0.84),t=3.327,P=0.002];CRY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1.56±1.50比1.13±0.98;MD(95%CI):-0.43(-0.81~-0.05),t=-2.319,P=0.028];PER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0.82±0.63比0.50±0.31;MD(95%CI):-0.33(-0.53~-0.12),t=-3.202,P=0.003]。术后1周睡眠时型明显提前[3∶03±0∶59比2∶42±0∶37,MD(95%CI):-21(-40~-1),t=-2.172,P=0.038],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67±64)min比(37±21)min;MD(95%CI):-30.33(-55.28~-5.39),t=-2.487,P=0.019],睡眠时长明显延长[(436±83)min比(499±83)min;MD(95%CI):62.80(26.93~98.67),t=3.581,P=0.001],睡眠效率明显增加[(87.59±10.35)%比(92.98±4.27)%;MD(95%CI):5.39(1.21~9.58),t=2.636,P=0.013],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下降[1.13±0.78比0.80±0.71,MD(95%CI):-0.33(-0.62~-0.05),t=-2.408,P=0.023]。术后1周PSQI总分明显下降[6.60±3.17比4.03±2.58;MD(95%CI):-2.57(-3.87~-1.27),t=-4.039,P<0.001]。体重指数(BMI)(B=-227.460,SE=95.475,t=-2.382,P=0.025)、麻醉时长(B=-47.079,SE=18.506,t=-2.544,P=0.017)与PER2 mRNA表达量(B=2815.804,SE=1080.183,t=2.607,P=0.015)共同影响术后1周睡眠时型,麻醉用药量(B=0.067,SE=0.028,t=2.385,P=0.024)独立影响术后1周PSQI总分。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通过提前睡眠时型发挥改善睡眠习惯的作用。BMI、麻醉时长、PER2 mRNA表达量共同影响术后1周睡眠时型。麻醉用药量是术后1周PSQI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昼夜节律 睡眠 生物钟 心脏
下载PDF
胸骨正中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殿威 张莉 +2 位作者 孙伟 刘瑞生 宋兵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9期13-14,共2页
目的对比胸骨正中切口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更好的胸骨正中切口缝合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心脏外科经胸部正中切口手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全层间断缝合组和全层连续缝合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疼... 目的对比胸骨正中切口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更好的胸骨正中切口缝合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心脏外科经胸部正中切口手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全层间断缝合组和全层连续缝合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疼痛情况、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连续缝合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轻于间断缝合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间断缝合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间断缝合组(P<0.05)。结论胸骨正中切口连续缝合有效地减轻了伤口疼痛、提高了甲级愈合率、减少了住院天数,增加了床位周转率,降低了住院费用,节约了医院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 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前应用大蒜素对术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程殿威 张莉 +2 位作者 孙伟 刘瑞生 宋兵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前应用大蒜素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且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的患者自入院之日起按1: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此分组过程兼顾年龄和性别构成。实验组于术前3~5天口服大蒜素胶囊4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前应用大蒜素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且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的患者自入院之日起按1: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此分组过程兼顾年龄和性别构成。实验组于术前3~5天口服大蒜素胶囊40mg/次,3次/日,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术后不同时间检测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I)及间接胆红素(IBILI)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ALT、AST、DBILI、IBILI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实验组于术后3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不仅各指标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实验组,而且于术后7天才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服用大蒜素对患者间接胆红素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前应用大蒜素胶囊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间接胆红素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手术 大蒜素 肝功能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汉博 宋兵 +2 位作者 高百顺 程殿威 祁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对我院2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4例术后出现头部水肿,10例出现胸腔积液,... 目的探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对我院2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4例术后出现头部水肿,10例出现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均较术前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Glenn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不同灌注方法对深低温停循环下脑保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兵 任旭东 +4 位作者 张巧燕 李元敏 程殿威 祁泉 朱德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在深低温停循环下(DHCA)的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白乳猪幼猪(农科院提供)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单纯DHCA组;B组:DHCA+逆行性脑灌注(RCP);C组: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SACP);D组:DHCA+双...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在深低温停循环下(DHCA)的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白乳猪幼猪(农科院提供)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单纯DHCA组;B组:DHCA+逆行性脑灌注(RCP);C组: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SACP);D组:DHCA+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SACP)。对照分析四组组间分别于CPB前(T1)、DHCA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复温再灌注30min(T5)氧摄取率的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和测定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可显著减少幼猪DHCA后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T2、T3和T43个时间窗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可见明显神经细胞凋亡改变,B组仅见中等程度神经细胞凋亡改变,C组和D两组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改变,A组与B组,C组和D组、B组与C组和D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和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CP与RCP脑保护作用均优于DHCA,U-SACP与B-SACP脑保护作用好于RCP,但是两者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顺行性脑灌注 逆行性脑灌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16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兵 刘瑞生 +4 位作者 柳德斌 唐汉博 张彬 程殿威 赵宏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129-3131,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09-06在我科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总结其疗效.结果:接受治疗者无围术期死亡.本组覆膜支架...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09-06在我科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总结其疗效.结果:接受治疗者无围术期死亡.本组覆膜支架释放均成功,封闭左锁骨下动脉4例,其中采用动脉导管封堵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1例.随访过程中,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1例于术后1a,发生脑出血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 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2011—2015年兰大一院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兵 高霞 +4 位作者 刘瑞生 薛红丽 程殿威 李芝兰 赵宏林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1—2015年兰大一院心外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病案记录2344例,采用描述研究法,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种类及不同年份的构成情况,患者确诊年龄...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1—2015年兰大一院心外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病案记录2344例,采用描述研究法,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种类及不同年份的构成情况,患者确诊年龄及居住地分布情况。结果先天性心脏病的各病种中以室间隔缺损为主,占43.1%,其次是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分别占32.0%和11.7%;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确诊年龄以≥18岁组构成比最高为35.6%,7岁~组最低为13.5%,不同确诊年龄组各病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个地市在兰大一院就诊的患者比例随着距兰州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多发、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年龄较大。应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早诊、早治率,以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流行特征 流行趋势
下载PDF
12公斤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蓉 程殿威 +2 位作者 李天成 强毅 宋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2期36-40,共5页
目的:总结体重12 kg以下的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312例12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了解小儿CPB的特殊性,对小儿CPB应根据其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确定其... 目的:总结体重12 kg以下的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312例12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了解小儿CPB的特殊性,对小儿CPB应根据其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确定其转流方法。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9~154 min,平均(63.9±40.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105 min,平均(38.9±21.8)min。心脏自动复跳288例,自动复跳率为92.3%。体外循环过程平稳,全部顺利撤停体外循环,无体外循环意外及相关并发症。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1.28%。结论:建立更适用于婴幼儿非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过程,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个性化的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的体外循环管理。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应用高质量的膜式氧合器和体外循环管路,合适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加强液体出入量平衡及温度的管理,注意保护心肌及各重要器官,联合应用超滤技术,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减少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心内直视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131)I放射自显影法检测活体心传导束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彦斌 王晖 +3 位作者 程殿臣 程殿威 邢华平 谢定雄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碘仅使活体心传导组织显色而心肌组织不显色的内在机制。方法 :选用 5只健康家犬 ,手术暴露室间隔 ,用 1 3 1 I喷染左、右束支 ,使其显色 ,经取材、制片、放射自显影术后 ,用光、电观察。结果 :1左、右束支清... 目的 :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碘仅使活体心传导组织显色而心肌组织不显色的内在机制。方法 :选用 5只健康家犬 ,手术暴露室间隔 ,用 1 3 1 I喷染左、右束支 ,使其显色 ,经取材、制片、放射自显影术后 ,用光、电观察。结果 :1左、右束支清晰可辨 ,略呈棕黑色 ,与邻近心肌区别明显。2组成心传导束的普肯野细胞 (Purkinje cells)染色较淡 ,成族团状 ,周围包有结缔组织 ,位于心内膜和心肌层之间。胞核居中 ,染色更淡 ,细胞长径约 2 0~ 80 μm,横径约 2 0~ 6 0μm。3Purkinje细胞内可见大量散在的显影银粒子 ,心肌细胞内未见显影银粒子。结论 :1 3 1 I通过 Purkinje细胞膜进入到了细胞内 ,推测 Purkinje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某种转运机制 ,而心肌细胞膜上则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传导束 染色 放射自显影 放射性核素 电镜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巧燕 宋兵 +2 位作者 程殿威 孙伟 柳德斌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15-16,共2页
目的总结6例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PO对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集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例,给予EPO5000U/次,隔日1次,同时辅助其他... 目的总结6例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PO对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集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例,给予EPO5000U/次,隔日1次,同时辅助其他综合治疗,如强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结果 6例患者的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尿量检测结果均恢复正常。结论 EPO可能对心脏术后并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促红细胞生成素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元敏 宋兵 +3 位作者 张彬 程殿威 刘瑞生 祁泉 《甘肃科技》 2009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总结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经验;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均为心上型)外科治疗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手术无死亡,术后出现心律失常3例,急性肺水肿3例,肺部感染1... 总结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经验;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均为心上型)外科治疗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手术无死亡,术后出现心律失常3例,急性肺水肿3例,肺部感染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均治愈;早期采用经左房顶部进路方法纠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率失常 肺动脉高压危象
下载PDF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中下腔静脉破裂1例
12
作者 刘瑞生 宋兵 +3 位作者 唐汉博 程殿威 祁泉 邢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2-522,共1页
患者男,16岁,主凶“双下肢水肿1年.加重伴头晕、气短半年”前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严重营养不良,颈静脉怒张.蛙状腹,腹水征阳性,肝脏增大,双下肢压陷性水肿,
关键词 下腔静脉破裂 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剥脱术 双下肢水肿 严重营养不良 颈静脉怒张 入院查体 肝脏增大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6例分析
13
作者 刘瑞生 宋兵 +2 位作者 柳德斌 唐汉博 程殿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37-38,共2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接受TCPC的1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包括三尖瓣闭锁9例(其中1例为双向Glenn术后5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接受TCPC的1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包括三尖瓣闭锁9例(其中1例为双向Glenn术后5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其他畸形2例,单心室1例,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无1例死亡,均痊愈出院,3例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无明显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89%~97%,恢复良好。结论 TCPC方法简便易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情况下,TCPC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非体外循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1—2015年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动态分析
14
作者 宋兵 张瑞萍 +4 位作者 刘瑞生 薛红丽 程殿威 李芝兰 赵宏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8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分析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收住的2 344例先心病患者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 34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49;患者... 目的分析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收住的2 344例先心病患者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 34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49;患者以成年人和1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居多。位居前三位缺陷依次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2011—2015年间,1岁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其平均增长速度为28.50%;1岁及以上、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数所占比例与年份的增加呈负相关,平均下降速度为6.32%;7岁及以上至18岁以下的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减少,其平均减少速度为20.67%。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最为常见、多发;18岁及以上的成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建议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的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流行趋势 住院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延伸至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鹏英 程殿威 +2 位作者 祁泉 刘瑞生 宋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延伸至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提高对延伸至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延伸至心脏内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延伸至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提高对延伸至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延伸至心脏内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一期一站式经胸腹联合切口行"子宫、附件、盆腔肿物切除+心脏、下腔静脉肿物取出术",另1例患者手术分2期进行,一期先行"右心房肿物切除+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周二期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下腔静脉肿物取出+右侧输尿管支架植入术"。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延伸至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少见,彻底切除瘤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术需多学科联合,可一期一站式完成,也可分期分站式完成,2种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心内延伸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Hybrid技术”在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
16
作者 赵鹏英 刘瑞生 +1 位作者 程殿威 宋兵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探讨“Hybrid技术”在治疗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该术式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住院的8例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PDA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Hybrid技术”在治疗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该术式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住院的8例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PD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25~56岁,平均(32.8±4.5)岁。8例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在全麻下经胸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术后3~6个月二期在全麻低温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片检查,测量心胸比、LVEDD、LVEF、肺动脉收缩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术前心胸比为(0.75±0.04),一期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心胸比缩小为(0.69±0.16),二期瓣膜置换术后心胸比缩小为(0.61±0.48)。术前LVEDD为(66.83±8.82)mm,一期封堵术后缩小为(59.64±8.61)mm,二期瓣膜术后缩小为(54.69±6.73)mm。术前LVEF为(53.59±4.13)%,一期封堵术后为(55.86±3.97)%,二期瓣膜术后为(54.73±4.06)%。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68.94±11.25)mmHg,一期封堵术后降为(59.43±9.68)mmHg,二期瓣膜术后降为(50.74±8.36)mmHg。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结束,8例患者无死亡,无急性心力衰竭及低心排,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无导管再通,无溶血、无瓣周漏及其他特殊并发症。结论:“Hybrid技术”可成功治疗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PDA,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临床近中期疗效满意,可成为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 粗大动脉导管未闭 杂交技术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殿威 刘胜利 +2 位作者 孙伟 刘瑞生 宋兵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12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36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无瓣周漏发生,治愈36例。...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36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无瓣周漏发生,治愈36例。有1例术后3d出现感染性休克,术后细菌培养阳性,与术前细菌培养为同一种细菌(草绿色链球菌),给予积极抢救对症治疗,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1年,心功能均恢复至Ⅰ或Ⅱ级。结论外科手术治疗IE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累及心脏的静脉平滑肌瘤病五例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殿威 刘世栋 +1 位作者 赵志宇 宋兵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自2009年3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5例。均以右心房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查找病历,记录其超声心动图、CT及MRI等相关资料,分... 目的探讨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自2009年3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5例。均以右心房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查找病历,记录其超声心动图、CT及MRI等相关资料,分析并总结患者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45.8±2.2)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3例合并有巨大子宫肌瘤病史。均行超声心动图,其中3例有明显向下腔延续。手术建立体外循环,行胸腹联合切口,5例患者瘤体完全切除,其中3例肿瘤起源与MRI检查结果一致。3例肿瘤起源于右侧子宫静脉,2例起源于右侧卵巢静脉并行股静脉插管。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均顺利出院。随诊1年,盆腔、下腔静脉及心脏内无肿瘤复发。结论累及心脏的静脉平滑肌瘤病在临床上少见且易误诊,多以至右心房占位为首诊,术前可通过心脏彩超、CT及MRI等方法提高诊断。手术应根据术中所见及不同的起源调整术式,尽量完全切除肿瘤,必要时联合妇科会诊。短期随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 右心房占位 心脏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术前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与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伟 宋兵 +1 位作者 程殿威 柳德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26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关系。方法58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心房颤动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复发组...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关系。方法58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心房颤动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复发组(18例)和心房颤动未复发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9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心房颤动复发组术前Id血浆NT-proBNP浓度(中位数为2061.30ng/L)明显高于心房颤动未复发组(中位数为579.00ng/L)(P〈0.01);心房颤动复发组术后9d血浆NT-proBNP浓度(中位数为996.60ng/L)显著高于心房颤动未复发组(中位数为209.20ng/L)(P〈0.01);且两组患者术前1d血浆NT-proBNP浓度均高于术后9d(P〈0.01)。结论术前血浆NT.proBNP浓度与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的复发有一定的关系,对预测心房颤动的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矫治
20
作者 唐汉博 宋兵 +3 位作者 赵宏林 程殿威 王泽锋 祁泉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至2009年我院共收治12例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内畸形患者,其中3例主动脉弓离断应用端端吻合重建主动脉,4例主动脉缩窄患者应用狭窄段切除和扩大吻合法,5例应用补片加宽...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至2009年我院共收治12例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内畸形患者,其中3例主动脉弓离断应用端端吻合重建主动脉,4例主动脉缩窄患者应用狭窄段切除和扩大吻合法,5例应用补片加宽法。结果无手术死亡,10例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差消失,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一期矫治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内畸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病变 心内畸形 外科矫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