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及储集性分析
1
作者 彭军 张新怡 +3 位作者 许天宇 程立雪 张昆 李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62,共16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细描述了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简称千二段)细粒沉积岩储层的物质组成、沉积构造、储集空间类型等地质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并对主要岩相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分析与比较,明确了有利层段发育位置。研究结果显示:(1)千二段陆相细粒沉积岩可划分成“黏土岩”和“粉砂岩”2种岩石类型,15种岩相类型。其中,富有机质块状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条带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为6种主要岩相类型。(2)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包括黏土矿物层间缝、层理缝、黏土矿物晶间孔、黄铁矿晶间孔、溶蚀孔及有机孔等,其中黏土矿物晶间孔分布最为广泛。(3)6种主要岩相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2%和0.023×10^(-3)μm^(2),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分布广、数量多,孔隙度与渗透率均高于其他岩相且TOC值较高,是最有利的储集岩相类型。(4)千二段有利层段位于其(1)小层全段、(2)小层的底部和(3)小层的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岩相特征 细粒沉积岩 千佛崖组二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网络配置及核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
作者 程立雪 陈志文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3年第1期58-60,85,共4页
网络配置及核查系统以构建数字网络模型为核心,一方面,通过基线核查的方式,实现了变更审计、安全风险评估、性能缺陷识别等功能;通过逻辑运算实现了安全策略冗余与冲突识别、合规矩阵与合规依据的检测。另一方面,支持第三方系统调用的... 网络配置及核查系统以构建数字网络模型为核心,一方面,通过基线核查的方式,实现了变更审计、安全风险评估、性能缺陷识别等功能;通过逻辑运算实现了安全策略冗余与冲突识别、合规矩阵与合规依据的检测。另一方面,支持第三方系统调用的应用接口,根据传递的用户需求自动生成部分网络安全访问策略的配置并监控执行,防止人工操作的漏洞。自动化的配置及核查为标准合规的运维管理、安全可靠的网络服务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置核查 安全基线 合规检测 自动化配置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震旦系-早古生界黑色页岩的沉积和埋藏环境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立雪 王元君 +2 位作者 陈洪德 王约 钟怡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06-2912,共7页
上扬子地区震旦(伊迪卡拉)系-早古生界黑色页岩是我国南方震旦纪-早古生代"下组合"海相地层中的"三大优质烃源岩",并普遍认为系缺氧、滞流环境下的沉积。本文从"下组合"黑色页岩的沉积构造以及生物生态... 上扬子地区震旦(伊迪卡拉)系-早古生界黑色页岩是我国南方震旦纪-早古生代"下组合"海相地层中的"三大优质烃源岩",并普遍认为系缺氧、滞流环境下的沉积。本文从"下组合"黑色页岩的沉积构造以及生物生态的角度,探讨其沉积环境和埋藏条件,认为其中不仅产出有丰富的浮游和游泳类型的生物,也产出有底栖类型的生物,表明黑色页岩沉积环境中的上层水体为充氧的(oxic)环境,而下层水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氧,为贫氧(suboxic)或稀氧(dysoxic)环境。上层水体的充氧环境有利于丰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提供丰富的沉积有机质;而下层水体的贫氧或稀氧阻碍着沉积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黑色页岩中的生物化石及其碎片均具有定向性排列等沉积构造,表明其沉积环境的下层水体中存在一定能量或周期性和间歇性的水动力条件,从而有助于水体中氧的扩散,维持底栖生物对氧的基本需求。黑色页岩沉积时为富含沉积水的泥质沉积物,随着富水泥质沉积物厚度的迅速加大,沉积水与水体中的氧交换减弱,沉积物内逐渐形成滞流还原的环境;而被埋藏的丰富生物遗体和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在腐烂和分解过程中促进了周围环境的还原性,导致有机物质得以保存而形成黑色的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量 水动力 黑色页岩 震旦(伊迪卡拉)系-早古生界 上扬子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特征差异性 被引量:7
4
作者 程立雪 王威 +2 位作者 岳全玲 王玮 杨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5,共9页
利用岩屑薄片鉴定、岩心观察、砂岩粒度概率统计、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形成川东北元坝和马路背2个地区须家河组第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的物源方向、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系统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普遍... 利用岩屑薄片鉴定、岩心观察、砂岩粒度概率统计、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形成川东北元坝和马路背2个地区须家河组第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的物源方向、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系统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普遍受物源、沉积、成岩和构造应力等联合控制,不同地区由于基础地质条件不同其储层发育特征也随之不同。元坝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较马路背地区更致密,其沉积期经过滨岸湖水反复淘洗作用导致易溶矿物缺失,加之成岩期强压实作用的影响,形成了相对低孔低渗型储层;而马路背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物性较好,测试开发效果也优于元坝地区,属于相对高孔高渗型储层。主要由于马路背地区靠近物源区,储层砂体中保留了部分不稳定矿物,且该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微裂缝发育,利于后期溶蚀与破裂作用对储层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须二段 石英砂岩储层 差异性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天然气产能差异的原因 被引量:13
5
作者 程立雪 王威 王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1,共8页
元坝地区和马路背地区是四川盆地东北部(川东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的主要产气区,均为以石英滩坝相储层为主的岩性气藏,但二者的产能差异较大(前者低后者高)。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新收集的分析化验、地震剖面以及测录井资料,从... 元坝地区和马路背地区是四川盆地东北部(川东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的主要产气区,均为以石英滩坝相储层为主的岩性气藏,但二者的产能差异较大(前者低后者高)。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新收集的分析化验、地震剖面以及测录井资料,从沉积环境、储层成岩作用和成藏条件模式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上述两个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天然气的富集高产稳产规律及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尽管大巴山物源区提供的沉积物质、马路背地区的古地貌和水动力条件等均有利于可溶填隙物保存,马路背地区经历的强构造运动也有助于形成网状裂缝提高储层的连通性,但受制于岩石本身石英颗粒含量和造缝规模程度,沉积和储层成岩作用均不能成为上述两个地区须二段储层天然气聚集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②由于马路背地区存在断距大、纵深远的深源逆断层,不仅使得上覆须三段烃源层与须二段储层对接,还沟通了下伏海相烃源层,天然气可以沿侧向+垂向持续向石英砂岩储层运移,形成"双重供烃、立体输导"的复式成藏模式,这才是该区M101井实现天然气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马路背地区 晚三叠世 石英砂岩 储集层 岩性气藏 高产稳产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段扇三角洲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程立雪 陈洪德 郭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现场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川东北元坝地区珍珠冲段的沉积环境和储层特征。元坝地区珍珠冲段为扇三角洲环境,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受印支期晚幕造山带抬升影响,物缘供给充分,扇...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现场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川东北元坝地区珍珠冲段的沉积环境和储层特征。元坝地区珍珠冲段为扇三角洲环境,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受印支期晚幕造山带抬升影响,物缘供给充分,扇三角洲平原在研究区内广泛发育,仅在西南部发育小范围的前缘沉积,前扇三角洲在研究区内不发育。珍珠冲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型,孔渗关系匹配较好,局部受裂缝影响出现在孔隙度不高的情况下渗透率成倍增大的情况。原生粒间孔、粒间和粒内溶孔等有效储集空间类型在珍珠冲段下部的砂砾岩河道微相中十分发育,其中裂缝发育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所以河道微相展布区、裂缝发育带的叠合区域即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珍珠冲段沉积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孔隙、裂缝发育两个方面,不仅对储层起到先天性的控制作用,也是后期裂缝发育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珍珠冲段 扇三角洲 沉积相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立雪 陈洪德 +3 位作者 徐胜林 李洁 钟怡江 隆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8-34,共7页
依据钻井、露头及岩心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曲流河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4种沉积相类型。冲积扇相主要... 依据钻井、露头及岩心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曲流河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4种沉积相类型。冲积扇相主要发育扇中和扇端两个亚相,扇根不发育;曲流河相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湖泊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前三角洲亚相不发育;湖泊相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不发育。龙门山前缘的邛崃、安县、江油、旺苍、南江等地冲积扇广泛发育,大小、形状不同的冲积扇连接叠覆构成冲积扇群。在安县地区发育的冲积扇往东砾石由粗变细,逐渐过渡到河流的砂岩相。在金堂、三台等地河流入湖形成三角洲相沉积,并由三角洲进入湖泊沉积区,构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下侏罗统 白田坝组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植酸对结直肠癌模型大鼠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程立雪 宋扬 +3 位作者 刘翠萍 于文洋 刘畅 陈沉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植酸干预对结直肠癌模型大鼠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植酸对结直肠癌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G组)、植酸低剂量组(PL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植酸干预对结直肠癌模型大鼠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植酸对结直肠癌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G组)、植酸低剂量组(PL组)、植酸中剂量组(PM组)和植酸高剂量组(PH组)。PL、PM和PH组大鼠每天分别给予0.25、0.50和1.00g/kg的植酸钠灌胃,NC和MG组大鼠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从实验第5周起,除N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颈背部注射剂量为30mg/kg的二甲肼,持续18周,期间NC组大鼠于颈背部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继续植酸钠灌胃至实验第39周末,处死大鼠。取NC组大鼠结肠组织及其他组大鼠结直肠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laudin-1蛋白的表达。结果 MG组大鼠结直肠肿瘤发生率为100%,PL、PM、PH组大鼠结直肠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88.9%和66.7%。与NC组比较,MG组大鼠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F=23.118、52.886,t=9.041、13.050,P<0.05);与MG组比较,PL、PM、PH组大鼠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t=2.385~8.611,P<0.05)。与NC组比较,MG组大鼠claudin-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F=67.159,t=14.028,P<0.05);与MG组比较,PM和PH组大鼠claudin-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t=2.635、8.421,P<0.05)。结论植酸可以通过调节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来改善肠黏膜屏障,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结直肠肿瘤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下载PDF
肺超声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程立雪 陈丽荣 陈建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4期148-149,共2页
目的:分析肺超声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非肺病新生儿30例(对照组)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0例(实验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针对两组患儿实施肺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儿... 目的:分析肺超声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非肺病新生儿30例(对照组)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0例(实验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针对两组患儿实施肺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儿之间的诊断差异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超声表现。结果:两组新生儿之间对比的超声征象率、肺搏动发生率存在较为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肺超声诊断的价值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超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元坝地区珍珠冲段天然气优势运移通道探讨
10
作者 程立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9,共9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储层具有一定的天然气资源潜力,但天然气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勘探方向的选择,亟待开展与天然气分布密切相关的优势通道的研究。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对元坝地区珍珠冲段储层中影响天然气运... 川东北元坝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储层具有一定的天然气资源潜力,但天然气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勘探方向的选择,亟待开展与天然气分布密切相关的优势通道的研究。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对元坝地区珍珠冲段储层中影响天然气运移方向的地质因素的分析,明确了较高孔渗输导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构造背景及盖层底面构造形态等5种主控因素。同时对各种主控因素与天然气运移方向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元坝地区珍珠冲段储层中天然气优势运移通道的2种模式:(1)沿砂体-断层复合通道运移;(2)沿砂体-不整合面复合通道运移;其中第一种模式更有利于天然气富集高产。进而分层次指明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珍珠冲段 高产富集 优势运移通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环境讨论及其地质启示 被引量:98
11
作者 陈洪德 李洁 +2 位作者 张成弓 程立雪 程礼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13-2229,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与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地质依据,结合硼元素法所计算的古盐度、Sr/Ba比值以及硼、镓、铷三元素含量关系等不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对早二叠世山西期沉积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山西期为陆表海背景下的海陆过渡沉积演化阶段,发育大面积分布的海陆过渡三角洲体系,到下石盒子期才完全进入陆相湖盆的沉积演化阶段。通过盆地山西组东西向与南北向地球化学基干剖面的建立,呈现古盐度和Sr/Ba比值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层位自下而上总体减小的变化趋势,于山1晚期这种差异性基本消失,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山西期由南向北、层位自下而上受海水影响的规模与范围愈来愈弱。在此基础之上,将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3大沉积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该时期盆地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该成果认识对扩展和深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转换 沉积环境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盒8段浅水三角洲砂体成因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洁 陈洪德 +4 位作者 林良彪 苏中堂 张成弓 程立雪 彭传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9,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简称:盒8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盆大、坡缓、水浅、源多的特点,广泛发育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运用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该类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简称:盒8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盆大、坡缓、水浅、源多的特点,广泛发育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运用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该类三角洲砂体的成因与组合类型进行了探讨。该时期砂体明显受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变化的控制,可划分为进积型、加积型。进积型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道砂体、低能削截式河道砂体、残缺式坝上河砂体构成;加积型则主要由低能削截式河道砂体、完整式河道砂体、下残式坝上河砂体构成。结合砂体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成因分布模式。层序界面上的高能河道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砂体成因 分布模式 下石盒子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Boost结构单周期控制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日文 曹文思 +1 位作者 程立雪 孙玲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以单相单周期控制Boost结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数学分析,同时推导出了单周期控制方程。基于IR1150控制芯片,用简单的电路实现该控制,因无需乘法器和检测输入电压电... 以单相单周期控制Boost结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数学分析,同时推导出了单周期控制方程。基于IR1150控制芯片,用简单的电路实现该控制,因无需乘法器和检测输入电压电路,简化了电路。针对300 W实际样机,对整个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高频输入电容、Boost电感、Boost输出电容、输出电压分压电阻、过电压保护分压电阻、IR1150的工作频率、检测电阻及其他参数进行设计。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了仿真,并对样机进行了测试,获得仿真和测试波形及测试数据。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单周期控制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功率因数达到0.99以上,谐波分量低,且电路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校正 变换器 谐波分析 单周期控制 设计 总谐波畸变率 仿真
下载PDF
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良军 张文凯 +2 位作者 胡晓文 罗彦萍 程立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9,共10页
针对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技术手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储层微孔隙类型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演化程度较高,原生孔隙发育较少,次生溶孔占总... 针对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技术手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储层微孔隙类型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演化程度较高,原生孔隙发育较少,次生溶孔占总孔隙的80%,包括微米级粒间溶孔、微米-纳米级粒内溶孔和杂基溶孔;高压压汞屏蔽了半径较大的孔隙,表征的孔喉半径为0.01~1.26μm,半径>0.1μm的喉道所占比例<10%;恒速压汞测试表明,渗透率不同的样品孔隙半径大小及分布范围相近,孔隙半径主要集中在145μm左右,分布范围为40~260μm;喉道半径大小相差悬殊,且分布范围较大,为0.1~2.7μm。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结合表征小河坝组致密砂岩的孔隙半径为0.01~260μm,喉道半径为0.01~2.7μm;致密储层孔隙度主要受单位体积有效孔隙数量、有效孔隙半径大小的影响,而渗透率主要受控于有效喉道半径的大小和分布,储层物性的差异则是这些孔-喉结构参数共同影响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小河坝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期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及沉积-层序响应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洁 陈洪德 +3 位作者 林良彪 张成弓 程立雪 彭传利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2,共8页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等资料,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旋回,其中盒8段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4个中...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等资料,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旋回,其中盒8段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及若干短期旋回层序。针对研究区主力含气层段之一的盒8段,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其不同类型的充填样式,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时期河流-三角洲的沉积-层序响应特征,建立了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沉积-层序构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充填样式 沉积-层序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优势角度叠加数据在复杂断块油田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帅 陈洪德 +3 位作者 陈安清 钟怡江 张成弓 程立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利用优势角度叠加的高分辨率数据,识别复杂断块油田储集层的隔层,与敏感角度相结合进行广义弹性阻抗反演。复杂断块油田储集层连通性复杂,叠前道集上的大角度资料由于受地震信号传播、处理等因素的影响,资料品质、波形特征常常发生较大... 利用优势角度叠加的高分辨率数据,识别复杂断块油田储集层的隔层,与敏感角度相结合进行广义弹性阻抗反演。复杂断块油田储集层连通性复杂,叠前道集上的大角度资料由于受地震信号传播、处理等因素的影响,资料品质、波形特征常常发生较大的改变,全叠加地震资料受大角度资料的干扰,不利于地震特征分析及储层预测。为此,对叠前偏移距道集品质进行分析,利用入射角与偏移距的关系获得叠前道集上的入射角信息,并有效利用目的层最佳成像角度带,完成优势角度叠加。克服了大角度数据影响的优势角度叠加数据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识别出储集层的隔层。优势角度与敏感角度相结合的广义弹性阻抗反演结果可以有效地对砂体分布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角度 叠前道集 广义弹性阻抗 敏感角度 岩性预测
下载PDF
腔内超声在早产儿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丽荣 张步林 +1 位作者 程立雪 肖维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5,137,共3页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宜地治疗脑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床旁颅脑超声是监测早产儿脑损伤的首选方法,目前多数医院主要采用腹部凸阵探头和小器官高频探头检查新生儿颅脑,两者...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宜地治疗脑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床旁颅脑超声是监测早产儿脑损伤的首选方法,目前多数医院主要采用腹部凸阵探头和小器官高频探头检查新生儿颅脑,两者显示颅脑结构的范围均有限,而专用的新生儿颅脑超声探头不宜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婴儿 早产 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
下载PDF
胎儿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产前诊断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静 陈丽荣 +4 位作者 程立雪 卓睿 肖维维 李丽鹏 李烨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产前诊断及分析其生后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26976名孕妇产前诊断发现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的27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前髓帆间隙囊性... 目的探讨胎儿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产前诊断及分析其生后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26976名孕妇产前诊断发现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的27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声像图特征,定期随访复查,评估其神经系统发育及体格生长发育。结果超声声像图表现:在横切面及矢状面均可观察到颅内囊性病变位于脑中线处丘脑后方、胼胝体压部前下方、第三脑室顶部上方、穹隆联合的下方及大脑内静脉上方;27例囊性病变均未合并脑室扩张或其他结构异常,平均直径为12(9~17)mm,其中16例囊性病变大小在整个妊娠期间保持稳定,7例在妊娠后期较初次略有增大,4例产前末次检查消失;新生儿随访观察时间为8~48个月,新生儿超声及核磁检查证实27例胎儿均存在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其中2例在生后1个月消失,其余在随访期间囊性病变大小保持稳定,神经系统及体格生长发育表现未见异常。结论本组产前确诊为孤立性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胎儿出生后预后良好。超声检查简便、快速,能准确地判断胎儿颅内解剖结构,是产前诊断胎儿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前髓帆间隙囊性病变 脑中线结构
下载PDF
卵巢扭转的超声特征表现及检查技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丽荣 张步林 +3 位作者 覃东琼 万红蓓 程立雪 肖维维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扭转的声像图特征性表现及检查技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5例卵巢扭转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二维超声征象,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卵巢内血流情况,以判断卵巢成活与否。检查结果与手术对比。结果 15例患者患侧卵巢... 目的探讨卵巢扭转的声像图特征性表现及检查技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5例卵巢扭转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二维超声征象,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卵巢内血流情况,以判断卵巢成活与否。检查结果与手术对比。结果 15例患者患侧卵巢均表现不同程度增大,卵巢基质回声增高,回声分布不均质,其中11例卵巢外带可见"串珠状"卵泡结构,12例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病变,6例可显示血管蒂结构;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卵巢内及血管蒂无血流信号,3例卵巢内有中央静脉血流信号显示。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扭转的首要影像技术,并能根据卵巢扭转血管蒂及卵巢内血流情况预测卵巢功能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扭转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检查 串珠征 血管蒂扭转
下载PDF
植酸对结直肠癌模型大鼠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文洋 刘翠萍 +3 位作者 陈沉 程立雪 刘畅 宋扬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结直肠癌大鼠模型探讨植酸在Wnt信号通路中对结直肠癌的调控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植酸低剂量组、植酸中剂量组、植酸高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植酸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通过建立结直肠癌大鼠模型探讨植酸在Wnt信号通路中对结直肠癌的调控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植酸低剂量组、植酸中剂量组、植酸高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植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0.25、0.50、1.00g/kg体质量的植酸钠灌胃,灌胃4周后建立结直肠癌模型。实验期间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实验最后观察大鼠结直肠癌发生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直肠组织或肿瘤组织中Wnt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活性β-链蛋白(active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上述组织中细胞的周期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经植酸干预的各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较少,植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肿瘤发生率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经植酸干预的各组大鼠pGSK-3β、active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表达下降(F=5.400~13.534,P<0.05);S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细胞出现G1期停滞(F=4.268、28.467,P<0.05)。结论植酸可以通过抑制Wn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调节细胞周期,从而达到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结直肠肿瘤 WNT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