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1
作者 穆卫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3期0089-0092,共4页
本文探讨了中医学专业思政元素与人体解剖学课程融合的实践模式与效果评估。首先,深入分析实践模式的构建与设计,包括团队讨论和案例研究、实际操作与体验式教学、小组合作与论文编写、专题讲座和社会互动等多个方面。随后,深入讨论了... 本文探讨了中医学专业思政元素与人体解剖学课程融合的实践模式与效果评估。首先,深入分析实践模式的构建与设计,包括团队讨论和案例研究、实际操作与体验式教学、小组合作与论文编写、专题讲座和社会互动等多个方面。随后,深入讨论了评估准则,确立了涵盖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思政素养培养状况、实操技能以及学习热情和参与度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并指出在评价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评估方法,通过观察、访问讨论、文本分析和量化标准等多角度的方式,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专业 思政元素 人体解剖学课程 实践效果
下载PDF
早期癫痫患者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坤 尘丹 穆卫卫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一用药(卡马西平)与联合用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方案对早期癫痫疾病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2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早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落实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单一用药组50... 目的分析单一用药(卡马西平)与联合用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方案对早期癫痫疾病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2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早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落实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单一用药组50例(卡马西平),联合用药组50例(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基本治疗指标、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差异。结果干预后,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度、认知功能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单一用药组,丙二醛、过氧化物酶低于单一用药组,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每日癫痫发作频次少于单一用药组,持续时间短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癫痫的形成对于患者的机体健康、生活及工作等方面非常不利,为达到高效且安全的治疗目的建议采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方案,此方案既可改善氧化应激水平,还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效果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用药 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 早期癫痫 卡马西平 安全性
下载PDF
C/EBP β与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2
3
作者 穆卫卫 程晓莹 +1 位作者 张艳 代亚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属于C/EBP家族的一个多功能的核转录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伴随着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此过程中存在C/EBPβ的调节...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属于C/EBP家族的一个多功能的核转录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伴随着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此过程中存在C/EBPβ的调节异常。本文就C/EBPβ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AD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交互式智能艺术图片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穆卫卫 郭鹏博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第21期96-98,共3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交互式智能艺术图片网站,AI与图像的结合使该网站具备了"快速图像风格迁移"、"修复模糊、褶皱图片"、"黑白图片上色"等智能化应用,增强了用户体验和网站的趣味性。个人作品上传、可过滤敏... 本文构建了一个交互式智能艺术图片网站,AI与图像的结合使该网站具备了"快速图像风格迁移"、"修复模糊、褶皱图片"、"黑白图片上色"等智能化应用,增强了用户体验和网站的趣味性。个人作品上传、可过滤敏感消息的网页聊天室与用户留言功能,为艺术图片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欣赏与交流作品的绿色、多元交互平台,使网站更具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图像风格迁移 图像修复 FLASK BOOTSTRAP 智能网站 WebSocket通信协议 敏感词汇过滤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运用措施探究
5
作者 穆卫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22-25,共4页
在高职院校,目前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局限,不容易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人体解剖学中,将会给高职院校的解剖学带来很大帮助。因此,文章就“互联网+”时代的人体解剖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在高职院校,目前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局限,不容易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人体解剖学中,将会给高职院校的解剖学带来很大帮助。因此,文章就“互联网+”时代的人体解剖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对“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院校有所帮助,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6
作者 穆卫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6期16-19,共4页
虚拟仿真技术是将各种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集成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更好的了解人体组织构造,而... 虚拟仿真技术是将各种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集成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更好的了解人体组织构造,而虚拟仿真技术不仅可以显示人体解剖学的立体图像,而且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人体解剖学 策略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
7
作者 穆卫卫 《爱情婚姻家庭》 2022年第17期111-112,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已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给高校带来巨大挑战。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内容比较复杂,知识点、重点又比较多,常规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培养现代化人才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已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给高校带来巨大挑战。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内容比较复杂,知识点、重点又比较多,常规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强改革与创新,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人体解剖学中。目前思政教育仍处于初步阶段,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次综述主要分析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体解剖学课程 思政实践
下载PDF
跌倒管家--远程跌倒老人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思亦 于洋 +4 位作者 孟凡乐 季亚鑫 张毅霖 穆卫卫 姜浩睿 《电子产品世界》 2021年第9期93-96,106,共5页
针对老人独居状况下出现的意外跌倒频发、跌倒后无人发现、老人状态子女难以掌握等现象,本文过多传感器融合、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出一个以老人是否摔倒进行实时监测为主要功能的关怀老人的智能穿戴设备(腰带)和配套APP。... 针对老人独居状况下出现的意外跌倒频发、跌倒后无人发现、老人状态子女难以掌握等现象,本文过多传感器融合、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出一个以老人是否摔倒进行实时监测为主要功能的关怀老人的智能穿戴设备(腰带)和配套APP。当老年人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倾斜摔倒姿态时,腰带中的传感器能快速检测到活动状态异常并通过WiFi或4G网络向阿里云传输信息,经过阿里云的处理和转发,子女手机将接收到包含位置、心率和时间等重要救援信息的警示提醒,这将使得老年人摔倒后无人救助的概率大大降低,并显著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后期可推广到智能穿戴设备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控 跌倒管家 多传感器融合 智能腰带 辅助识别摔倒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混合胶束的制备、表征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璞 李晓 +3 位作者 宋亚琼 穆卫卫 薛晓菲 陈四清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51-2360,共10页
目的 制备二氢杨梅素混合胶束(DMY-MMs),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并计算口服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筛选区间,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DMY-MMs处方。透射电镜观察DMY-MMs微观形态,X-射线粉末衍射... 目的 制备二氢杨梅素混合胶束(DMY-MMs),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并计算口服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筛选区间,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DMY-MMs处方。透射电镜观察DMY-MMs微观形态,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晶型,透析法考察DMY-MMs体外释药行为。SD大鼠分别ig给予二氢杨梅素和DMYMMs,比较药动学行为和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DMY-MMs最佳处方为:载-药用量比为7.6∶1,Soluplus与TPGS用量比为6.4∶1,水化时间为2 h。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90.21±1.60)%、(10.43±0.21)%、(68.14±7.23)nm和(1.07±0.26)mV。DMY-MMs外貌为类球形,并以无定型态存在于DMY-MMs冻干粉中。DMY-MMs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释药方程为lnln[1/(1-M_(t)/M_(∞))]=0.639 7lnt-1.781 1(r=0.978 4)。药动学结果显示,DMY-MMs半衰期(t_(1/2))延长至(4.11±1.07)h,C_(max)增加至4.41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5.18倍。结论 DMY-MMs改变了二氢杨梅素体内药动学行为,显著促进了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混合胶束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口服吸收
原文传递
S100B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珊珊 范宇威 +2 位作者 高静 穆卫卫 张黎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6期3197-3200,共4页
S100B蛋白是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种钙结合蛋白,在生理浓度下,S100B蛋白具有旁分泌或自分泌神经营养作用,高浓度时则具有神经毒害作用。脑脊液、血液、尿液、唾液、羊水等体液中S100B蛋白水平的升高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生物学指标... S100B蛋白是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种钙结合蛋白,在生理浓度下,S100B蛋白具有旁分泌或自分泌神经营养作用,高浓度时则具有神经毒害作用。脑脊液、血液、尿液、唾液、羊水等体液中S100B蛋白水平的升高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生物学指标,如急性脑损伤、围产期脑损伤、脑肿瘤、神经系统炎症性或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S100B蛋白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指标,也可作为疾病治疗的靶向目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S100B蛋白主要由受损细胞渗漏,还是病理生理条件下分泌的S100B蛋白造成了细胞损伤。本文就S100B蛋白在神经科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做一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蛋白 生物学指标 炎症反应 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范宇威 代大伟 +3 位作者 吴珊珊 高静 穆卫卫 张黎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2期2382-2385,共4页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是此类疾病患者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而且复发后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阻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的脑卒中或首次脑卒中后再发的脑卒...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是此类疾病患者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而且复发后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阻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的脑卒中或首次脑卒中后再发的脑卒中。所以,首次卒中后尽早开展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有关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控制危险因素、抗栓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习惯改变等方面,将近年来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级预防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12
作者 穆卫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88-190,共3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合式教学作为一 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近几年一直是业界重点探讨的话题。本次综述主要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合式教学作为一 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近几年一直是业界重点探讨的话题。本次综述主要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影响,通过分析翻转课堂、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合理地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技能专业人才,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人体解剖学 信息化教学 实践研究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区域静脉临床解剖学研究
13
作者 穆卫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40-40,42,共2页
目的分析腰椎关节突关节(ZJ)区域的静脉形态及走向,便于掌握其特点,为保障外科手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解剖学理论支撑。方法筛选已灌注的人体标本20具,将腰椎侧位、后位、横突前位等静脉完全暴露出来,基于显微镜下观察椎外后静脉丛、椎间... 目的分析腰椎关节突关节(ZJ)区域的静脉形态及走向,便于掌握其特点,为保障外科手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解剖学理论支撑。方法筛选已灌注的人体标本20具,将腰椎侧位、后位、横突前位等静脉完全暴露出来,基于显微镜下观察椎外后静脉丛、椎间静脉、横突前静脉、1-4腰静脉(LV)、腰升静脉(ALV)等,通过整理相关数据,对其展开统计学处理。结果LV一般会发生单侧缺损,其发生率是68.75%(110/160)。椎外后静脉丛经后至前走向,且包括两类:外丛与内丛,处于峡部中份表层的外径由小至大排序依次是:L1<L2<L3<L4;椎旁静脉丛经外至内走行且汇集于横突前静脉,其外径由小至大排序依次是:L1<L2<L3<L4;个别椎管内静脉到椎间孔下处时集聚转变成椎间静脉,其外径由小至大排序依次是:L1<L2<L3<L4,两端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ZJ区域静脉分别特点呈现出独特的规律性,通过对其分析与掌握,为实施外科手术提供解剖指导,有利于控制术中出血量,预防对周围组织带来伤害,从而有效地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关节突关节 静脉 临床解剖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