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
1
作者 崔俊波 穆超超 陈宝贵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单味药支持度、多味药的置信度、Euclidean距离等角度出发,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揭示遣药组方规律,拓展更多临床应用渠道。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制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数据库、药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单味药支持度、多味药的置信度、Euclidean距离等角度出发,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的用药规律,揭示遣药组方规律,拓展更多临床应用渠道。方法:通过Excel软件,制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方剂数据库、药材数据库、煎煮法数据库3个数据库,制定标准化处理规则,引入衡量标准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物的支持度,选取高支持度的药物及药对进行置信度的计算,以SPSS软件进行Euclidean距离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共31首方,药65种,药味共使用259次,其中平性与寒性药物比例均占25%,归肝经、脾经的药物均占19%,苦味药为40%,甘味药为39%;出现频次前3位药物依次为:白芍、牛膝、赭石。高频项中,药材之间置信度为100%的规则中,单味药有19项,多味药有2项。结合支持度、置信度与Euclidean距离,最有价值的药对组合为:中风(脑充血)为白芍、牛膝、赭石;中风(脑贫血)为当归、黄芪。结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风,整体用药以平寒二性、苦甘二味、肝脾二经为多。药量方面,虽龙骨与牡蛎、乳香与没药、牛膝五味药用量规律明显,但其他药物用量规律不显著。治疗中风(脑充血,即脑出血)时,首取白芍生肝血以柔肝之效,次重牛膝引气血下行之力,继以赭石重镇下达收工;常配伍龙骨、牡蛎,取象肝木,柔缓脉象;以浓铁锈水煎煮为其点睛之处。治疗中风(脑贫血)时,首取当归、黄芪阴阳互制、气血双生之力,托举下陷大气;妙用乳香、没药,理气以透窍,理血以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中风 脑充血 脑贫血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腧穴配伍规律探析
2
作者 许琦 穆超超 +2 位作者 崔俊波 王诗恒 袁术鹏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SinoMed中的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自建库—2022年11月03日。使用R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SinoMed中的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自建库—2022年11月03日。使用R4.2.2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穴位关联规则分析,使用Gephi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112个研究,涉及131个针灸处方和84个穴位。高频腧穴为足三里、肺俞、内关,高频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高频腧穴部位为腰背、四肢,高频特定穴位为合穴、交会穴。关联规则最常用的腧穴组合是足三里、关元,肺俞、膏肓,足三里、三阴交。结论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腧穴组合是足三里和肺俞。功效以补虚泻实为主,遵循中医治疗癌症的扶正补虚理念,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非小细胞肺癌 数据挖掘 频次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 聚类分析 选穴规律
下载PDF
《外科正宗》与《外科证治全生集》“疽”证论治刍议 被引量:12
3
作者 穆超超 赵志恒 胡雯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6期749-752,共4页
《外科正宗》和《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中医外科两大奠基之作,两书对"疽"证的病位、病性认识相同,但对其病因、治法理解不同,因此遣方用药各异。前者认为其病因为"五脏毒攻于内",首当艾火灸之,伺阴转阳后施祛邪之法,... 《外科正宗》和《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中医外科两大奠基之作,两书对"疽"证的病位、病性认识相同,但对其病因、治法理解不同,因此遣方用药各异。前者认为其病因为"五脏毒攻于内",首当艾火灸之,伺阴转阳后施祛邪之法,方用回阳三建汤;后者认为其病因为"寒痰凝滞",治之以温散通腠之法并贯穿始终,方用阳和汤等。文章从理、法、方等方面对两书论治"疽"证的不同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正宗》 《外科证治全生集》 阴疽 回阳三建汤 阳和汤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外科正宗·肿疡主治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志恒 穆超超 张赫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2-834,859,共4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外科正宗·肿疡主治方》中药物的使用规律,探讨陈实功治疗肿疡的用药特点及其治疗肿疡病的学术思想。方法:基于Excel统计《外科正宗·肿疡主治方》使用的所有药物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外科正宗·肿疡主治方》中药物的使用规律,探讨陈实功治疗肿疡的用药特点及其治疗肿疡病的学术思想。方法:基于Excel统计《外科正宗·肿疡主治方》使用的所有药物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继以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肿疡主治方共32首,方中药物共计126味,其出现频次在3次以上的有28味,如甘草、当归、白芷、黄芪、川芎、白芍、人参、乳香、陈皮、金银花、大黄、皂角刺、茯苓、姜、没药、羌活、穿山甲、雄黄、连翘、天花粉、轻粉、白术、木香、朱砂、独活、黄芩、防风、赤芍,且肿疡方中常用药对功用多以补益中州、建护脾土为主。结论:体现了陈实功"治疮全赖脾土"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外科正宗》 肿疡 甘草 当归
下载PDF
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规律 被引量:7
5
作者 穆超超 赵志恒 崔俊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并初步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将卷一至卷八治病方所使用的药物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将其定义为规则,标准化处理后计算规则的频次和频率得到数据的支持度,继以SPSS软件... 目的: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并初步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将卷一至卷八治病方所使用的药物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将其定义为规则,标准化处理后计算规则的频次和频率得到数据的支持度,继以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完成数据相似度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共计34类治病方174首药方3首汤解和3种治法,用药共计174味合995频次;支持度最高的药物为白芍,次之甘草,再者山药;相似度由高到低居前4位的药对依次为乳香-没药、龙骨-牡蛎、牡蛎-乳香和乳香-龙骨。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初步发现张锡纯的用药使用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并期望张锡纯最喜用的白芍在临床能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支持度 相似度 《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物规律
下载PDF
试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于女科之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穆超超 赵志恒 +2 位作者 赵轩竹 李书宁 崔俊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92-1294,共3页
白芍为张锡纯喜用并善用之品,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共使用中药995频次,白芍53次(S=30.46%)居于首位。在17首治女科方中,6首以白芍入药均轻量使用,以其"补益"之效马首。除历代医家所述功用之外,张锡纯首次补充白芍具有... 白芍为张锡纯喜用并善用之品,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共使用中药995频次,白芍53次(S=30.46%)居于首位。在17首治女科方中,6首以白芍入药均轻量使用,以其"补益"之效马首。除历代医家所述功用之外,张锡纯首次补充白芍具有"助中气下行"和"助酸汁化食"作用。白芍不同的用量具有滋阴、补血、止血、补气、益肺、清热、利尿、纳气、摄精、潜阳等不同的功效,以其虽为补益之品,却同样身具泻实之效。本文拟从白芍的功效、用量引述,进而从经产两患遣药组方层面分析白芍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中的应用述其涯略,以为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衷中参西录》 女科 白芍 张锡纯
下载PDF
丹毒的中医外治法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穆超超 赵志恒 郝立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3期467-469,共3页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黏膜的细微破损处侵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本文通过对近年文献的总结发现中医外治法对丹毒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膏药、涂药、熏洗药、擦药、鲜药捣敷等药物疗法以及非药物疗法。外治法具有治...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黏膜的细微破损处侵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本文通过对近年文献的总结发现中医外治法对丹毒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膏药、涂药、熏洗药、擦药、鲜药捣敷等药物疗法以及非药物疗法。外治法具有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毒 中医外治法 临床进展
下载PDF
咽喉疾病的三焦辨证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志恒 栗亚楠 +2 位作者 穆超超 沈姗怡 王忠民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49-51,共3页
咽喉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咽喉疾病又易多脏累及,或易脏腑同病,主要涉及肺、脾、肝、肾等脏。后世医家在吴鞠通三焦辨证的基础上提出"脏腑三焦""部位三焦""经脉三焦""辨证三焦"之说... 咽喉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咽喉疾病又易多脏累及,或易脏腑同病,主要涉及肺、脾、肝、肾等脏。后世医家在吴鞠通三焦辨证的基础上提出"脏腑三焦""部位三焦""经脉三焦""辨证三焦"之说。故治咽喉需兼顾肺脾肝肾等脏腑,以三焦辨证对咽喉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化简为繁地判断病位、病性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辨证 咽喉疾病 中医病机
下载PDF
张锡纯治疗中风规律探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穆超超 崔俊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8-1671,共4页
《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誉为后世津梁之书,其中所载诸方均集张锡纯临证10余年经验之大成,且屡用屡效,方义深奥,具有很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记载了11首治疗中风病症的方剂,笔者甚觉其配伍精妙,亦感其当归与黄芪选择... 《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誉为后世津梁之书,其中所载诸方均集张锡纯临证10余年经验之大成,且屡用屡效,方义深奥,具有很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记载了11首治疗中风病症的方剂,笔者甚觉其配伍精妙,亦感其当归与黄芪选择之精奥,故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以数据处理并计算的方式对11首方剂进行用药规律的挖掘与分析。结论:张锡纯临证治疗中风类病症时从气血论治,在共计47味中药之中以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最具挖掘意义,笔者不揣冒昧希望"中风-气血-当归/黄芪"的病-症-药多维体系挖掘结果能为临证用药提供一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风 当归 黄芪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药同方异方功效探微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志恒 穆超超 贾宏伦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4期456-460,共5页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书中药同方异的方剂有15首,共6对,分别是桂枝汤(阳旦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小承气汤、厚朴...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书中药同方异的方剂有15首,共6对,分别是桂枝汤(阳旦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人参汤、理中丸(汤)及加减。文章根据其药物剂量不同,从主治病症、服药方法、组方功效等方面,探讨分析药同方异方的组方规律,以窥探仲师遣方用药及其辨证论治的精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药同方异 组方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生药的使用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穆超超 崔俊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生药的使用,初步探讨其规律。方法通过Excel软件将1~8卷治病方中使用的中药建数据库,制定标准化处理规则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计算中药和其生用的支持度。选取高支持度的中药药... 目的基于数据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生药的使用,初步探讨其规律。方法通过Excel软件将1~8卷治病方中使用的中药建数据库,制定标准化处理规则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计算中药和其生用的支持度。选取高支持度的中药药对进行置信度的计算,以SPSS软件进行Euclidean距离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共计34类治病方,174首药方,用药172味,合973频次。支持度> 20%的四味中药中,100%生用的为白芍、山药和黄芪等,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龙骨/牡蛎等,Euclidean距离最小的药对为乳香/没药。结论数据支持度和置信度的挖掘可以初步发现《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使用生药的规律,张锡纯生药最喜用白芍,最常配伍为生乳香和生没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衷中参西录 数据挖掘 支持度 置信度 生药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理虚元鉴》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志恒 穆超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理虚元鉴》用药规律,探讨汪绮石治疗虚证用药特点及辨治思路,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整理《理虚元鉴》所载方剂,建立药物名称、用量及主治病证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普遍性分析、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方... 目的分析《理虚元鉴》用药规律,探讨汪绮石治疗虚证用药特点及辨治思路,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整理《理虚元鉴》所载方剂,建立药物名称、用量及主治病证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普遍性分析、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23首,包含药物56味、227频次,其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甘草和生地黄;药性以寒(46.7%)、温(16.7%)、平(16.7%)为主,药味以苦(53.3%)、甘(80.0%)、辛(20.0%)为主,归经以手少阴心经(53.3%)、足厥阴肝经(33.3%)、足太阴脾经(53.3%)、手太阴肺经(66.7%)、足少阴肾经(46.7%)及足阳明胃经(26.7%)为主。结论汪绮石《理虚元鉴》治疗虚证善用性寒、味甘、归手太阴肺经的药物,其中以甘草、生地黄为最,具固脾防邪兼补肾之效;其次为桔梗、茯苓、麦冬、牡丹皮,以清金保肺,达到无损至高之气而金水相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虚元鉴 汪绮石 三本二统 生地黄 甘草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志恒 穆超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温胆汤类方进行挖掘以探讨其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预设《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为中心方剂,根据设定条件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搜集温胆汤类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温胆汤类方进行挖掘以探讨其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预设《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为中心方剂,根据设定条件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搜集温胆汤类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及病机术语对其药名、症状、病机进行规范,然后进行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温胆汤类方元42首,含药物45味共438频次,症状47种共143频次,病机14种共60频次;不寐、善惊与半夏和痰分列温胆汤症状、药物、病机的核心项,由"痰"导致的不寐、善惊相关性最高。结论:温胆汤的症状、药物、病机之间存在相关性,因痰气交阻而气逆导致不寐和善惊等情志方面的疾病,可以半夏、生姜、枳实、陈皮、甘草、竹茹为基础辨证加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温胆汤 类方 不寐 惊悸
下载PDF
威灵仙临床功效应用刍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志恒 穆超超 +1 位作者 王正 王遵来 《浙江中医杂志》 2016年第10期769-770,共2页
威灵仙为临床常用祛风湿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等功效,古今运用威灵仙治疗病症颇多,每多获效。作者综合古今文献,对威灵仙在临床上的功效应用,从推腹中新旧之滞、消胸中痰唾之痞、散苛痒皮肤之风、利冷痛腰膝之气四个... 威灵仙为临床常用祛风湿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等功效,古今运用威灵仙治疗病症颇多,每多获效。作者综合古今文献,对威灵仙在临床上的功效应用,从推腹中新旧之滞、消胸中痰唾之痞、散苛痒皮肤之风、利冷痛腰膝之气四个方面做一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临床功效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胶剂中药功用刍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穆超超 赵志恒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24期62-64,共3页
分别从皮胶类入血、骨胶类补骨、甲胶类滋阴、角胶类温阳4个方面,对不同胶剂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胶剂中,皮胶入血为主,能补血止血;骨胶补骨为主,能祛风湿强筋骨;甲胶滋阴为主,既能滋阴养血,又能除阴虚劳热;角胶温... 分别从皮胶类入血、骨胶类补骨、甲胶类滋阴、角胶类温阳4个方面,对不同胶剂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胶剂中,皮胶入血为主,能补血止血;骨胶补骨为主,能祛风湿强筋骨;甲胶滋阴为主,既能滋阴养血,又能除阴虚劳热;角胶温阳为主,可补肾阳、益精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剂 补血止血 补骨 滋阴 温阳
下载PDF
方剂应用中“欲阳先阴,欲阴先阳”思维刍议
16
作者 赵志恒 穆超超 时圣瑞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1期1884-1886,共3页
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 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静中有动,"欲补先泻",对于外感六淫及内伤饮食等造成的脏腑实证,应祛邪扶正,但不可滥用攻伐耗气之品,应泻中有补,"欲泻先补"。"欲散先收、欲收先散",制其标而复其本,去其邪而不伤其正。在药物配伍中,扬己所长,避己所短,于阴阳矛盾中达到实质上的有机结合。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中医学之"欲阳先阴、欲阴先阳"即组方配伍能正确把握药势,在具体应用中能达到气机升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散收相使之功,在服药中可以防止药证格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阴阳 升降 寒热 补泻 散收
下载PDF
中西药联合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书宁 穆超超 +1 位作者 赵轩竹 崔俊波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668-67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PubMed,纳入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1月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对照试验...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PubMed,纳入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1月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篇,病例755例,其中观察组382例,对照组373例。中西药联合与单纯西药相比,Meta分析结果如下:以总有效率为结局指标,OR=3.84,95%CI(2.37,6.24),Z=5.44,P<0.000 01;以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为结局指标,MD=-1.37,95%CI(-1.83,-0.90),Z=5.77,P<0.000 01;以白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所需时间为结局指标,MD=-2.89,95%CI(-4.71,-1.06),Z=3.10(P=0.002)。[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增补临床治疗方案。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证据强度有限,仍需进一步的高质量循证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联合 卒中相关性肺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治“死肌”用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文立 穆超超 +1 位作者 赵志恒 孙洋 《天津药学》 2017年第1期49-51,78,共4页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全书载药365种,有22味药提到治疗"死肌"一症,分别为云母、蜀菽、鞠华、皂荚、麋脂、细辛、粆耳实、白鲜、术、络石、梅实、厚朴、白及、雄黄、蛇鱼甲、石灰、?石、青琅、兰茹、班苗、...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全书载药365种,有22味药提到治疗"死肌"一症,分别为云母、蜀菽、鞠华、皂荚、麋脂、细辛、粆耳实、白鲜、术、络石、梅实、厚朴、白及、雄黄、蛇鱼甲、石灰、?石、青琅、兰茹、班苗、地胆、藜芦。纵观全书,其所治疗之"死肌"可分痹证不仁之"死肌"和疮疡不荣之"死肌"两大类。本文试对《神农本草经》对"死肌"的认识及其用药进行探析,以窥《本经》治"死肌"的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死肌 痹证 不仁 疮疡 不荣
下载PDF
红景天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18
19
作者 崔雅妹 穆超超 +1 位作者 李书宁 崔俊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4期74-77,共4页
红景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花,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晶珠本草》“大株红景天治瘟病时疫,清肺热,治脉病”。全世界分布近百种,我国境内景天属植物共7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疗效不同,大花红景... 红景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花,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晶珠本草》“大株红景天治瘟病时疫,清肺热,治脉病”。全世界分布近百种,我国境内景天属植物共7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疗效不同,大花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狭叶红景天清热解毒、消肿,治瘟疫、肺热、脉热、伤风感冒及四肢肿胀等。主要成分红景天苷、多糖含量不同产地差异明显。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能有效减少梗死面积,显著改善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有效降低心脏后负荷治疗心绞痛;红景天化合物可增强抗缺氧耐受能力,降低耗氧量;稳定细胞膜离子泵及钙通道,从而稳定细胞膜反应性,使异常增快的钙离子内流减慢,抑制或消除心律失常异位节律。红景天苷可活化与抗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促进骨生成等,有效促进机体修复,预防骨质疏松,延缓衰老。改善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信使核糖核酸)表达,从而改善高原缺氧。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大株红景天,仍处于辅助用药阶段,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研究较少,治疗其它疾病尚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神农本草经 晶珠本草 大花红景天 狭叶红景天 红景天苷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心功能衰竭 心律失常 缺血性脑卒中 抗衰老 高原反应 综述
原文传递
新鲜蒲公英的药用价值
20
作者 郝文立 穆超超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7年第10期65-66,共2页
蒲公英,民间通叫婆婆丁,因其含有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蒲公英胆碱、菊糖、有机酸、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李中梓曾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记载:“(蒲公英)归脾、胃二经,化热毒,消恶疮结核,解食毒... 蒲公英,民间通叫婆婆丁,因其含有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蒲公英胆碱、菊糖、有机酸、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李中梓曾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记载:“(蒲公英)归脾、胃二经,化热毒,消恶疮结核,解食毒,散滞气。”蒲公英的具体功效如下。1.清热解毒、利湿蒲公英在治疗各种热毒疾病和利湿方面卓有成效,《新修本草》言其能“清热解毒,利湿”,特别是新鲜蒲公英,因其有效药用成分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用于清热解毒和利湿时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炮制药性解 《新修本草》 婆婆丁 有效药用成分 李中梓 菊糖 散滞 痈肿疮疡 肝郁化火犯胃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