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
作者 窦凌松 李然然 +1 位作者 高铭 施金芬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0-52,5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血栓的原因,研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243例置管患儿中10例并发血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血栓的原因,研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243例置管患儿中10例并发血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结果并发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10例患儿,原因有自身因素、操作因素、疾病因素、导管因素、药物因素、治疗因素、认知不足等诸多因素。经过针对性治疗均已治愈。结论临床工作中多种原因会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前做好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预防血栓发生;出现血栓时及时准确的对症处理,可以有效治愈血栓,减少患儿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患儿 PICC导管 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下载PDF
移植患儿PICC导管发生异位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窦凌松 曹莹莹 +2 位作者 李然然 薛晓飞 王自珍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8-120,135,共4页
目的分析移植患儿置入PICC导管异位发生的原因,研究对应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共32例出现PICC导管异位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导致儿童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主要是置管部位选... 目的分析移植患儿置入PICC导管异位发生的原因,研究对应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共32例出现PICC导管异位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导致儿童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主要是置管部位选择、置管长度测量、患儿局部血管解剖变异、患儿置管时体位、操作者和患儿的个人因素和置管史等。结论在临床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儿童PICC导管异位,操作前做好评估可预防导管异位的发生;操作中遇到异位,快速精准判断异位的原因,给予对症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PICC导管异位 原因分析 处理方法
下载PDF
小儿中心静脉导管滑脱入右肺动脉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建英 宋峰 窦凌松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上下腔静脉或与右心房交界处,其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可减少患儿对反复静脉穿刺的恐惧并减轻疼痛。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儿童 导管滑脱 右肺动脉 护理
下载PDF
预见性干预在鞘内化疗预防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窦凌松 杜振兰 +3 位作者 薛晓飞 张鹏 高铭 李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7期864-866,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在鞘内化疗预防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白血病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儿在鞘内化疗前后...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在鞘内化疗预防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白血病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儿在鞘内化疗前后给予预见性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疼痛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等方面的临床数据。结果预见性干预与常规干预方法在鞘内化疗预防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穿刺成功率、疼痛控制、依从性、家属满意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鞘内化疗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必要操作之一,实施预见性干预虽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可有效提高白血病患儿鞘内化疗治疗的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有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干预 鞘内化疗 中枢神经系统 白血病 小儿
下载PDF
针对性责任制护理措施在儿童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及对患儿生活质量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窦凌松 杜振兰 +3 位作者 曹伟 张鹏 柳林红 薛晓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35期3967-397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责任制护理措施在儿童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恶性淋巴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1∶1随机等分... 目的探讨针对性责任制护理措施在儿童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恶性淋巴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1∶1随机等分法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责任制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PedsQL-4.0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治疗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儿的PedsQL-4.0各项目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儿的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责任制护理措施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护理中可发挥积极作用,能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属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责任制护理 儿童 恶性淋巴瘤 生活质量 家属满意度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期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总结 被引量:7
6
作者 窦凌松 杜振兰 +1 位作者 柳林红 张鹏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11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粒细胞缺乏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护理方...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粒细胞缺乏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童血液和肿瘤科收治的200例allo-HSCT粒细胞缺乏期患儿的临床资料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PICC导管的维护方法及针对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 200例allo-HSCT粒细胞缺乏期患儿中,39例(19.5%)出现PICC相关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静脉血栓、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6.5%(13例)、4.5%(9例)、2.5%(5例)、2%(4例)、1.5%(3例)、1.5%(3例)、1%(2例)。结论儿童allo-HSCT粒细胞缺乏期PICC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时准确地处理相关并发症可延长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粒细胞缺乏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儿童
下载PDF
层流病房白血病患儿PICC堵管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薛晓飞 窦凌松 柳林红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层流病房白血病患儿PICC堵管原因,探讨预防堵管的护理对策。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层流病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发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堵管患儿10例,查阅其临床资料,分析PICC堵管发生原因,并对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层流病房白血病患儿PICC堵管原因,探讨预防堵管的护理对策。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层流病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发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堵管患儿10例,查阅其临床资料,分析PICC堵管发生原因,并对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结果导致堵管的原因包括患儿自身因素、导管因素、输注血制品、采取血标本、输液速度慢、使用输液泵、药物性堵管、封管操作不规范以及层流病房的特殊性等;通过对症护理、更换连接器、尿激酶溶栓通管等方法,9例患儿PICC导管恢复正常使用,仅有1例堵管溶栓失败导致拔管。结论层流病房白血病患儿PICC堵管原因多,应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降低堵管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病房 白血病 儿童 PICC堵管 护理
下载PDF
克拉屈滨联合马法兰方案用于儿童FLT-3/ITD阳性难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振兰 罗荣牡 +7 位作者 张晓妹 王娅 司英健 陈伟 谷文静 邢国胜 窦凌松 封志纯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包含克拉屈滨联合马法兰的清肿瘤移植预处理方案用于儿童FLT-3阳性难治白血病移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2例FLT-3/ITD阳性难治性白血病移植患儿临床基础资料,采用亲缘单倍型造... 目的探讨包含克拉屈滨联合马法兰的清肿瘤移植预处理方案用于儿童FLT-3阳性难治白血病移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2例FLT-3/ITD阳性难治性白血病移植患儿临床基础资料,采用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克拉屈滨联合马法兰为基础的清髓、清肿瘤方案,分析预处理耐受性、并发症及移植后本病缓解情况。结果 2例患儿移植前均为化疗耐药、FLT-3/ITD阳性的难治复发型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年长患儿预处理耐受性较好,1例幼儿预处理过程中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肺部感染及药物性肺损伤。移植后2例患儿均完全植活,本病获完全缓解,FLT-3/ITD基因转阴,嵌合率转为完全供者型。结论清肿瘤预处理方案有利于肿瘤负荷大、移植后复发率高者。克拉屈滨联合马法兰的移植预处理方案可用于难治复发FLT-3/ITD阳性的AML患者,加用索拉菲尼可能将更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屈滨 马法兰 难治白血病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范可尼贫血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司英健 罗荣牡 +9 位作者 杜振兰 张晓妹 陈伟 谷文静 王娅 窦凌松 王志敏 邢国胜 王洋 胡波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31-13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范可尼贫血(FA)的疗效,为探索更加优化移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5例FA患儿进行HSC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5例患儿中2例行非血缘相合HSCT治疗,3例... 目的初步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范可尼贫血(FA)的疗效,为探索更加优化移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5例FA患儿进行HSC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5例患儿中2例行非血缘相合HSCT治疗,3例行单倍体HSCT治疗。预处理方案以氟达拉滨(Flu)、低剂量环磷酰胺(CTX)、抗人胸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G/F)为主干,根据移植前输血总量、是否合并白血病,在主干基础上±白消安(Bu)或±全身照射(TBI)。5例患儿回输CD34^+细胞中位计数为8.46(5.46~15.29)×10~6/kg,单个核细胞(MNC)中位计数为13.07(8.33~14.26)×10~8/kg。采用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随访中位时间40.7(15~42)个月。结果 5例患儿HSCT预处理过程中,除1例合并严重消化道黏膜反应,其余耐受性尚可;中性粒细胞恢复中位时间10(8~13)d,血小板恢复中位时间16(12~61)d,无原发性植入失败发生;移植后3例发生移植物排斥,分别通过停用全部免疫抑制剂、回输供者干细胞后恢复为完全供者型;4例发生不同程度急性GVHD,3例需升级为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控制病情,2例发展为慢性GVHD;随访至2016年12月,2例无事件存活,2例存在慢性GVHD,目前病情控制理想,1例死亡。4例存活患儿移植后血细胞未再检测出FA相关基因突变,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童,目前尚未发现合并实体肿瘤。结论对于缺乏同胞相合供者的FA患者,其他类型HSCT治疗采用"Flu+低剂量CTX+ATG±Bu或±TBI"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尚可,无原发性植入失败发生,但加用Bu或TBI对预处理相关毒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移植物排斥和GVHD仍是影响患儿生存主要因素,探索个体化、优化HSCT方案治疗FA的临床研究已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可尼贫血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排斥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振兰 陈鹏 +3 位作者 罗荣牡 刘全华 窦凌松 封志纯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CL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相关CLS患者的诱因、发病情...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CL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相关CLS患者的诱因、发病情况、诊断、治疗、预后等情况。结果该研究中移植相关CLS发病率为6.38%,其发生多与预处理过程中大剂量化疗、全身放疗及某些药物的使用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有关。3例移植相关CLS均发生于移植预处理过程中,以体重增加、全身浮肿为初发表现,后出现严重水肿及低血压,甚至休克,均伴肝功能和胆红素异常、白蛋白快速下降。1例为顽固性低血压,1例血压升高,1例血压下降但纠正后很快维持平稳;2例存在肺水肿;2例存在脏器水肿(腹腔、心包);1例进展为肾功能不全;3例均存在血液浓缩表现。在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及体重变化、维持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进行补液,以补充胶体液为主,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经以上治疗后1例因顽固性低血压伴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予适当减低预处理强度后好转,1例病情很快控制并较好耐受预处理,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全过程。结论 HSCT相关CLS发生的早期是可逆的,早诊断、早治疗是决定CLS疗效和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内皮细胞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