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菌群及“脏腑别通理论”探讨肝脾同调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论内涵
1
作者 宗春晓 夏永良 +3 位作者 汤菲菲 田璐璐 王采奕 窦晓兵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161-16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受肠道菌群的影响。肝脾同调治法可通过调节气机升降、水谷运化、血液运行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脏腑别通理论认为“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通过论述肝脾二脏与肠道菌群、非酒精性脂肪...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受肠道菌群的影响。肝脾同调治法可通过调节气机升降、水谷运化、血液运行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脏腑别通理论认为“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通过论述肝脾二脏与肠道菌群、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相关性,丰富肝脾同调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论内涵,确立疏肝健脾、运脾清肝两大治疗原则,为中医诊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肝脾同调 脏腑别通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淋巴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窦晓兵 范春雷 +2 位作者 洪行球 钱颖 沃兴德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980-98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直接检测人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or,LDL-R)活性并筛选降脂中药的细胞模型:人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类LDL-R在人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在细胞和受体水平上探讨姜黄素...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直接检测人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or,LDL-R)活性并筛选降脂中药的细胞模型:人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类LDL-R在人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在细胞和受体水平上探讨姜黄素的作用机制。方法EBV转化技术建立的人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以荧光试剂标记配体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姜黄素对人淋巴细胞LDL-R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在5-50μmol·L-1内可以增强人淋巴细胞LDL-R的表达,并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利用荧光试剂标记配体法检测人淋巴细胞LDL-R活性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姜黄素是一个非常强的LDL-R基因表达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人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肝细胞HepG2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窦晓兵 沃兴德 +4 位作者 范春雷 俞颖 钱颖 黄小黎 凌霞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肝细胞HepG2中内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在受体水平上探讨姜黄素的调脂作用机制。方法以荧光试剂标记配体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姜黄素对HepG2细胞LDLR表达活性的影响。利...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肝细胞HepG2中内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在受体水平上探讨姜黄素的调脂作用机制。方法以荧光试剂标记配体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姜黄素对HepG2细胞LDLR表达活性的影响。利用细胞免疫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研究姜黄素对HepG2细胞LDLR表达数量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增加人肝细胞HepG2内源LDLR的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通过增加人肝细胞HepG2LDLR的表达起到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HEPG2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胶体金-荧光素双标配体法研究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窦晓兵 范春雷 +2 位作者 胡林峰 钱颖 沃兴德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9-73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胶体金-荧光素双标记配体研究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功能的方法。方法①先用荧光素DiI标记LDL,再在一定pH值下将DiI-LDL吸附在胶体金颗粒表面上,获得稳定的双标记配体Au-DiI-LDL。②利用双标配体Au-DiI-LDL结合荧...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胶体金-荧光素双标记配体研究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功能的方法。方法①先用荧光素DiI标记LDL,再在一定pH值下将DiI-LDL吸附在胶体金颗粒表面上,获得稳定的双标记配体Au-DiI-LDL。②利用双标配体Au-DiI-LDL结合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等技术分别对经LDLR表达诱导剂、抑制剂或姜黄素作用后的ANA-1细胞LDLR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内吞作用的直观检测。结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的检测结果均表明,能够利用双标配体Au-DiI-LDL检测ANA-1细胞LDLR的活性(P<0.05)。结论胶体金-荧光素双标记配体法是一种可用于细胞LDLR功能检测的新型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DII 配体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下载PDF
姜黄素对HepG2细胞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窦晓兵 陈庆 +2 位作者 王宇浩 豆敏华 范春雷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uman hepatocellular liver carcinoma cell line,HepG2)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2,SREBP-2)基因表达的影响,从信号调控通路水平进一步探讨姜黄素的降胆固醇...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uman hepatocellular liver carcinoma cell line,HepG2)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2,SREBP-2)基因表达的影响,从信号调控通路水平进一步探讨姜黄素的降胆固醇作用机理。方法分别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技术研究姜黄素对HepG2细胞SREBP-2核片段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basic helix-loop-helix protein,bHLH)表达及SREBP-2 mRNA的影响。结果20 mol/L姜黄素可以促进HepG2细胞SREBP-2核片段bHLH增多,而对SREBP-2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促进HepG2细胞SREBP-2核片段bHLH的增多,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的表达,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人肝癌细胞株 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2 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
下载PDF
黄芪多糖定向诱生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及其对T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邓旻 窦晓兵 +1 位作者 史亦谦 沃兴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9-544,550,共7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及其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在含有APS(浓度为100mg/L)的R...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及其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在含有APS(浓度为100mg/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阴性对照组:在无药物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阳性对照组:在含有细胞因子(IL-4、GM-CSF、TNF-α)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部分培养第12天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收集实验组培养第12天的细胞(DCs),作为刺激细胞;分离制备健康志愿者异基因外周血单核细胞(MNC),作为反应细胞混合培养,MTT比色法检测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在培养的第72小时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天的实验组细胞扫描电镜下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培养12天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细胞分别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1a、CD80、CD83和CD86,与阴性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经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刺激增殖作用。结论:黄芪多糖及细胞因子体外均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成熟)DCs;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DCs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黄芪多糖/药理学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细胞增殖
下载PDF
姜黄素对293细胞固醇调控报告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钱颖 范春雷 +2 位作者 窦晓兵 胡林峰 沃兴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8-830,共3页
目的在人胚肾细胞系HEK-293中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报告系统,通过姜黄素的干预培养,从基因调控水平上阐明姜黄素降脂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构建在调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元件的下游... 目的在人胚肾细胞系HEK-293中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报告系统,通过姜黄素的干预培养,从基因调控水平上阐明姜黄素降脂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构建在调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元件的下游,经磷酸钙沉降法导入HEK-293细胞,在用含姜黄素的培养液中培养2 d后,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对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姜黄素诱导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影响固醇调控元件的作用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肾细胞 固醇调控元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绿色荧光蛋白 姜黄素
下载PDF
4-HNE通过抑制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诱导酒精性肝损伤 被引量:17
8
作者 于晨辉 杜仲燕 +2 位作者 高佳 王伟茜 窦晓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6-1052,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4-羟基壬烯酸(4-HNE)致敏肝细胞发生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G2及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MTT比色法检测4-HNE对TNF-α...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4-羟基壬烯酸(4-HNE)致敏肝细胞发生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G2及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MTT比色法检测4-HNE对TNF-α诱导的肝细胞死亡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内4-HNE与蛋白质形成的加合物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技术检测细胞核内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与DNA结合活性。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ELISA、Western blotting及TUNEL等技术,检测长期摄入酒精前后动物肝组织形态、甘油三酯(TG)水平、4-HNE水平、TNF-α水平及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变化。结果:(1)4-HNE可以显著增加HepG2细胞及小鼠原代肝细胞对TNF-α杀伤作用的敏感性,从而使TNF-α诱导4-HNE致敏的肝细胞死亡。(2)4-HNE可显著提高HepG2细胞内4-HNE-蛋白质加合物的水平。(3)4-HNE抑制HepG2细胞内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4)长期摄入酒精导致小鼠肝细胞内4-HNE和TNF-α水平升高,引起肝细胞内TG水平升高,血浆ALT活性升高,肝细胞死亡增多。结论:长期摄入酒精使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其产物4-HNE可作为一种肝细胞致敏因子,通过抑制肝细胞内TNF-α介导的NF-κB抗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诱导酒精性肝损伤。这可能是一种新的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4-羟基壬烯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肝细胞
下载PDF
黄芪多糖诱生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介导抗白血病效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邓旻 陈志明 +2 位作者 窦晓兵 史亦谦 沃兴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60-2365,共6页
目的:探讨经黄芪多糖诱生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介导的抗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含有浓度100mg/L黄芪多糖的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 目的:探讨经黄芪多糖诱生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介导的抗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含有浓度100mg/L黄芪多糖的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对照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①在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FCM技术检测培养第12天两组细胞的细胞免疫表型。②MTT比色法检测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③MTT比色法检测由DCs介导的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①在培养的第72h后实验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d的实验组细胞透射电镜下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培养12天实验组细胞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1a、CD80、CD83和CD86,与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经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具有明显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数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③经黄芪多糖诱生的DCs负载肿瘤抗原后可诱导肿瘤特异性CTL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而对照单独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很弱,各对应效靶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各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黄芪多糖可诱导脐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即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即成熟)DCs;②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具有强烈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数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③黄芪多糖诱生脐血来源的DCs可负载肿瘤抗原诱导特异性CTL的产生,发挥显著的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黄芪多糖 药理学 白血病细胞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绞股蓝总皂苷对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亚利 范春雷 窦晓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8-139,共2页
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在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固醇调控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基因表达 肝癌细胞 荧光标记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实热“上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思敏 包洁 +2 位作者 汪琴静 窦晓兵 范永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观察组血液中过氧化指标(MDA、ROS)和抗氧化指标(GSH、T-AOC、SOD)的变化,探讨氧化应激与实热"上火"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临床实热"上火"和正常人群的样本,检测其血浆中MDA、GSH、SOD、T-AOC水平... 目的:通过检测观察组血液中过氧化指标(MDA、ROS)和抗氧化指标(GSH、T-AOC、SOD)的变化,探讨氧化应激与实热"上火"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临床实热"上火"和正常人群的样本,检测其血浆中MDA、GSH、SOD、T-AOC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中ROS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中MDA、GSH、SOD、T-AOC浓度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内的ROS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过氧化指标与抗氧化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说明实热"上火"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观察组机体处于过氧化与抗氧化相互交争状态,但氧化与抗氧化水平尚且处于平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热“上火” 氧化应激 MDA ROS GSH T-AOC SOD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血液系统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旻 窦晓兵 史亦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血液系统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抗原提呈细胞 抗肿瘤免疫 cell 小鼠脾脏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抑制4-羟基壬烯醛预防酒精性肝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福利 丁蕾 +5 位作者 马旺 胡林峰 朱林文思 唐利华 夏永良 窦晓兵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579-584,共6页
[目的]利用C57BL/6小鼠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模型,明确丹参注射液通过抑制肝细胞内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产生预防ALD的作用,并阐明其抑制4-HNE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Lieber-De Carli... [目的]利用C57BL/6小鼠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模型,明确丹参注射液通过抑制肝细胞内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产生预防ALD的作用,并阐明其抑制4-HNE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Lieber-De Carli方法进行小鼠ALD造模,并用丹参注射液进行药物干预,利用HE染色、酶联免疫法等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病理、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水平变化,利用Western Blot等技术分析肝组织内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α)、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кB,NF-κB)蛋白水平及4-HNE与蛋白质加合物的变化。[结果]1ALD小鼠模型成功建立。2丹参注射液可降低血清ALT、肝脏TG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可显著减少小鼠肝细胞内的脂肪变性。3丹参注射液能使小鼠肝内4-HNE与蛋白质形成的加合物降低,PPARα蛋白、NF-κ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能通过激活肝脏内的PPARα信号通路,抑制肝脏内的4-HNE产生,并激活NF-κB介导的抗凋亡通路,预防A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D 丹参注射液 4-HNE PPARΑ NF-κB 预防
下载PDF
黄芪多糖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及其免疫学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邓旻 窦晓兵 +1 位作者 史亦谦 沃兴德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9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代替细胞因子在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作用及细胞免疫学特征的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获得的单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代替细胞因子在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作用及细胞免疫学特征的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获得的单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在含有黄芪多糖(浓度为100mg/L)的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阴性对照组:在未加黄芪多糖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阳性对照组:在含有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部分培养第12天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分子的表达。结果在培养的第72h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无成簇生长,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天的实验组细胞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粗糙,胞体突起成不规则形态,突起的长短、粗细、薄厚不等。培养12天后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细胞别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1a、CD80、CD83和CD86,与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及细胞因子体外均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成熟)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黄芪多糖/药理学
下载PDF
黄芪多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旻 陈志明 +6 位作者 朱仕兵 隋向前 李晓玲 张晓洁 徐鋆阳 窦晓兵 史亦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诱导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集新鲜脐血,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对照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实验组加APS(100mg.L-1)进行诱导;...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诱导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集新鲜脐血,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对照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实验组加APS(100mg.L-1)进行诱导;两组细胞隔天半量换液,实验组补充半量的AP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至第4、6、8、10天培养液上清中GM-CSF、TNF-α、IL-10的浓度。结果:实验组GM-CSF、TNF-α的浓度在第4、6、8、10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调控因子IL-10的浓度,实验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将TNF-α与IL-10相对应的每个标本的四个复孔值进行两两相比(TNF-α/IL-10),其比值以R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性,且实验组R值均高于对照组,第6、8、10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多糖促使单个核细胞分泌GM-CSF、TNF-α诱导单个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黄芪多糖诱导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抑制其向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但TNF-α与IL-10的比值R较高,且呈动态变化规律,抑制IL-10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黄芪多糖/药理学 免疫学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旻 窦晓兵 +1 位作者 史亦谦 沃兴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在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获得的单核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在含有不同浓度(50、100、200mg/L)黄芪多糖的10%胎牛血清的RPMI-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在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获得的单核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在含有不同浓度(50、100、200mg/L)黄芪多糖的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对照组:在未加黄芪多糖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部分培养第12天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表面CDla、CD80、CD83、CD86分子的表达。结果:在培养的第72h后实验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无成簇生长,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天的实验组细胞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粗糙,胞体突起成不规则形态,突起的长短、粗细、薄厚不等。培养12天后实验组细胞别高达DCs特异性抗原CDla、CD80、CD83和CD86,与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多糖体外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功能性(成熟)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黄芪多糖
下载PDF
基于JNK信号通路探究半胱氨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庆生 丁滨 +4 位作者 窦晓兵 潘然 张福利 丁蕾 桑怡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66-371,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半胱氨酸(cysteine,CYS)加剧棕榈酸(palmitate,PAL)诱导肝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 G2为细胞模型,采用LDH、MTT技术以及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酶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半胱氨酸(cysteine,CYS)加剧棕榈酸(palmitate,PAL)诱导肝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 G2为细胞模型,采用LDH、MTT技术以及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酶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应用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EBP同源转录因子(C/EBP homologous transcription factor,CHOP),GRP-78以及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的表达量。结果:(1)PAL可以显著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活性。(2)PAL提高Hep G2细胞内的GSH水平,但不影响MDA和ROS水平。(3)CYS显著加剧PAL诱导肝细胞死亡的作用。(4)CYS/PAL协同作用不影响细胞内MDA和ROS水平。(5)CYS/PAL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和p-JNK的表达。(6)抑制JNK通路可抑制PAL诱导的细胞死亡。结论:CYS通过激活JNK通路导致内质网应激加强,从而加剧PAL诱导细胞死亡,参与NASH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棕榈酸 内质网应激 肝细胞 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
下载PDF
芦丁通过调控TG代谢途径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然 丁滨 +5 位作者 胡林峰 张福利 丁蕾 方波 谢璐帆 窦晓兵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油酸(Oleic acid,OA)诱导的脂肪变性肝细胞Hep G2模型探索芦丁预防脂肪聚积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评价芦丁对Hep G2细胞毒性的影响;用0.5 mmol/L OA诱导人肝细胞株Hep G2建立体外脂肪聚积细胞模型,...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油酸(Oleic acid,OA)诱导的脂肪变性肝细胞Hep G2模型探索芦丁预防脂肪聚积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评价芦丁对Hep G2细胞毒性的影响;用0.5 mmol/L OA诱导人肝细胞株Hep G2建立体外脂肪聚积细胞模型,并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和甘油三酯(TG)含量判定细胞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在转录水平及翻译水平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芦丁和油酸不会导致Hep G2细胞中LDH激增,但油酸会造成细胞内TG聚积。而芦丁能有效抑制OA诱导的Hep G2细胞中TG的聚积,以及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ycerola cyltransferase,DGAT)的转录(P<0.05),同时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的转录(P<0.05)及翻译(且与芦丁浓度计量相关),进而促进其靶基因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CPT)的转录。结论芦丁能够激活脂肪变性肝细胞Hep G2中PPAR-α的转录和翻译,进而促进其靶基因CPT的转录,加剧了脂肪酸的降解代谢,与此同时对DGAT转录的抑制阻止了TG的合成。该结果进一步阐明了芦丁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为芦丁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肝细胞 芦丁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
下载PDF
GSSG通过抑制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诱导非酒精性肝损伤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蕾 张福利 +3 位作者 丁滨 潘然 胡林峰 窦晓兵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696-701,709,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Oxidized),GSSG]通过抑制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的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s kappa B,NF-κB)的活化诱导肝细胞死亡的作用...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Oxidized),GSSG]通过抑制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的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s kappa B,NF-κB)的活化诱导肝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肝细胞株Hep G2为细胞模型,利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测定法及Hoechst染色法检测GSSG、TNF-α作用后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及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细胞中蛋白质谷胱甘肽化水平、IκB激酶β(inhibitor kappa B kinase-β,IKK-β)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水平。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GSSG、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及NF-κB(P65)的结合活性。并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 time PCR,RT-PCR)检测NF-κB目标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H2O2作用后可显著提高Hep G2细胞内GSSG水平。(2)GSSG可以显著增加Hep G2细胞对TNF-α杀伤作用的敏感性。(3)GSSG通过氧化巯基使蛋白质谷胱甘肽化水平显著升高。(4)GSSG抑制Hep G2细胞内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5)GSSG通过谷胱甘肽化修饰IKK-β抑制NF-κB的活性。[结论]氧化应激产物GSSG通过抑制TNF-α介导的NF-κB活化诱导肝细胞死亡。这可能是一种新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LD GSSG TNF-α NF-ΚB 细胞凋亡 机制
下载PDF
学科竞赛的发展及其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袁小凤 黄在委 +3 位作者 李洪涛 黄燕芬 窦晓兵 朱君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第4期59-60,共2页
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经历了9年的发展,其竞赛规模日益壮大,今年已经上升为国赛。生科竞赛特色鲜明,选题开放,重视过程培养,依托竞赛网络平台实时上传相关数据。调查表明,通过参加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大学生得到了系统的科研训练,... 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经历了9年的发展,其竞赛规模日益壮大,今年已经上升为国赛。生科竞赛特色鲜明,选题开放,重视过程培养,依托竞赛网络平台实时上传相关数据。调查表明,通过参加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大学生得到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与没参加的学生相比,参加过竞赛的学生无论学习成绩、评奖评优,还是就业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学科竞赛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导致创新创业活动全面开花,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大为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学科竞赛 创新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综合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