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老年住院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1
作者 陈云峰 张晓红 +1 位作者 窦晓语 魏颖俊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53-57,共5页
目的: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区内脑卒中后遗症期老年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干预的效果,为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将纳入研究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各45例。总疗程为4周,对... 目的: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区内脑卒中后遗症期老年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干预的效果,为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将纳入研究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各45例。总疗程为4周,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医疗和护理措施,调查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简易智能/心理精神评估表(MMSE)、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关节活动度和感觉评测量表、Brunnstrom分级、洼田饮水试验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Brunnstrom分级、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调查组的Fugl-Meyer关节活动度和感觉量表和MMSE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康复可改善全科病区内脑卒中后遗症期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关节活动度和感觉评分。应加快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治疗训练,有利于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期 老年人 社区康复
下载PDF
非受累侧半球高频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后中重度上肢偏瘫的作用及运动皮质重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松美 周芷晴 +4 位作者 徐曙天 任萌 史啸龙 窦晓语 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比较新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常规低频rTMS干预非受累侧半球对脑卒中后中重度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 NIRS)分析大脑运动皮质功能重组的特征。方法:将20例脑卒中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Fugl-Meyer上肢... 目的:比较新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常规低频rTMS干预非受累侧半球对脑卒中后中重度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 NIRS)分析大脑运动皮质功能重组的特征。方法:将20例脑卒中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Fugl-Meyer上肢近端部分评分<26分)随机分为rTMS高频组和低频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高频组对非受累侧前运动皮质背侧(cPMd)进行5Hz的rTMS兴奋,低频组对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cM1)进行常规1Hz的rTMS抑制。于治疗前、治疗20天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进行疗效评价,并用fNIRS检测两侧大脑运动皮质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浓度变化,探讨初级运动皮质(M1)、前运动皮质(PMC)及辅助运动区(SMA)的激活及功能连接变化情况。结果:(1)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高频组FMA-UE总分显著高于低频组(P<0.05),且FMA-UE近端部分评分增加尤为显著(P<0.01)。(2)HbO2浓度的改变:治疗后高频组非受累侧M1、PMC及患侧M1显著增高(P<0.05);低频组患侧M1显著增高(P<0.05)、非受累侧M1显著降低(P<0.05);高频组非受累侧PMC显著高于低频组(P<0.05)。(3)偏侧化指数(LI)的改变:低频组经治疗后大脑运动皮质的LI较前显著性增加(P<0.01);高频组经治疗后LI也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静息态功能连接变化:治疗后高频组的非受累侧PMC-M1功能连接显著增加(P<0.05)、非受累侧M1-患侧M1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P<0.05)。低频组治疗前后比较,非受累侧PMC-M1、患侧M1-PMC及患侧M1-SMA的功能连接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的cPMd进行高频rTMS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优于常规的c M1的低频抑制。可能与这种新型调控方法更有利于激活非受累侧PMC和M1的皮质兴奋性,加强非受累侧半球内、两半球间及皮质-皮质下环路的功能连接,从而促进偏瘫上肢尤其是近端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偏瘫 运动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序贯性轮椅使用结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雪梅 张孝林 +3 位作者 陈瑶 孟琼 刘莹 窦晓语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 探讨序贯性轮椅使用结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1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2组在接受常规综合康... 目的 探讨序贯性轮椅使用结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1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2组在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自选轮椅使用,观察组给予序贯性轮椅使用,持续干预8周,比较2组干预后下肢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FMA)]、平衡功能[脑卒中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表面肌电图[患侧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表面肌电均方根(RMS)值]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4周、8周时,下肢痉挛MAS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衡功能PASS评分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胫骨前肌及股四头肌iE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M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序贯性轮椅使用结合康复训练有利于减轻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和平衡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股四头肌、胫骨前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康复 运动疗法 轮椅
下载PDF
强化下肢对称性负重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功能影响
4
作者 窦晓语 夏晓迪 +3 位作者 李昭缘 张孝林 宋小贝 杨雪梅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888-892,共5页
目的分析强化下肢对称性负重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训练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40例)采用强化下肢对称性负重训练。测试2... 目的分析强化下肢对称性负重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训练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40例)采用强化下肢对称性负重训练。测试2组站立时的额面姿势图参数,评估2组的下肢肢体功能及步行功能。结果入组8周,2组的平均重心额面偏移量(MCOG)、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PL)、重心移动总面积(CA)、简氏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下肢(FMA-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下肢对称性负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与步行功能,增强平衡能力及稳定性,并强化姿势控制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下肢 步行 对称性负重训练
下载PDF
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窦晓语 徐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4-64,共1页
近年来,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管重建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但基层医院受人才、技术和硬件等条件所限,开展PCI相对困难,因此溶栓治疗仍是目前基层医院... 近年来,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管重建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但基层医院受人才、技术和硬件等条件所限,开展PCI相对困难,因此溶栓治疗仍是目前基层医院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疗效观察 尿激酶 血管重建 基层医院 医院治疗
下载PDF
简易双下肢平衡负重监控仪对偏瘫患者姿势控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窦晓语 宋小贝 +5 位作者 夏晓迪 李昭缘 张孝林 李昌荣 王晓文 杨雪梅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简易双下肢平衡负重监控仪辅助下进行双下肢平衡负重训练对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7)。试验组在简易双下肢平衡负重监控仪辅助下进行主动站立训练,对照...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简易双下肢平衡负重监控仪辅助下进行双下肢平衡负重训练对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7)。试验组在简易双下肢平衡负重监控仪辅助下进行主动站立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主动站立训练,两组均结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采用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PL)及重心移动总面积(CA)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PASS、PL及CA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使用简易双下肢平衡负重监控仪进行静态站立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未来可以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主动站立训练的辅助康复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姿势控制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影响
7
作者 窦晓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1407-140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给予常规及高浓度极化液(2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加入门冬氨酸钾镁50 mL及能量合剂3支)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及极化液(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给予常规及高浓度极化液(2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加入门冬氨酸钾镁50 mL及能量合剂3支)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及极化液(10%葡萄糖溶液500 mL中加入门冬氨酸钾镁50 mL和能量合剂2支)治疗。观察2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及AMI后1个月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2组1个月后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浓度极化液较常规极化液能够明显减低AMI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极化液 浓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手和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瑶 王鹤玮 +9 位作者 项育枝 王晓文 赵坤 窦晓语 孙晓旖 吴梅芬 董庆亮 王莹莹 王传凯 贾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研究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53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共6周。治疗... 目的研究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53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共6周。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后12周随访时,采用上肢徒手肌力测试(MMT)、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定上肢部分(FMA-UE)、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时,两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 <1.511, P> 0.05);治疗后12周随访时,治疗组腕背伸肌力、FMA-UE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t> 2.312, P <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进一步促进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皮穴位电刺激 手功能障碍 上肢 后遗症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