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耦合协调格局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窦睿音 赵银芳 +1 位作者 李开宇 焦贝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9,共11页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厘清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和城市建设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流域多维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MinD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方法测算2009-2020年不同尺度下黄河...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厘清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和城市建设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流域多维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MinD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方法测算2009-2020年不同尺度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并利用Tobit模型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总体缓慢上升.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由高到低排序为下游、中游、上游;社会高质量发展效率缓慢下降,由高到低排序为上游、下游、中游;生态高质量发展效率快速上升,由高到低排序为中游、上游、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效率平稳波动,由高到低排序为中游、上游、下游.2)黄河流域全域、上游和中游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多系统耦合协调整体属于较协调状态,下游整体属于接近协调状态.3)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科技投入强度、科技产出水平、能源消耗强度、环境规制、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保障和城镇化水平等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多系统耦合协调,在不同流域段的影响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效率 多系统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省域碳减排仿真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2
作者 朱婧 刘金娜 +1 位作者 房学宁 窦睿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6,共7页
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探讨省域尺度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可能情景。选择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都具备高碳排放典型特征的河北全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研究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情景,阐... 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探讨省域尺度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可能情景。选择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都具备高碳排放典型特征的河北全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研究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情景,阐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碳排放系统间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增加第三产业占比、控制高耗能行业产量、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项措施,河北可以同步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2)碳达峰目标实现后,继续坚持扩大碳汇规模,在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40%、火力发电占比约53%的条件下,可以同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3)推进能源供给低碳绿色改革是保障河北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其中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和火力发电低碳化是政策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情景分析 能源政策 省域
原文传递
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窦睿音 刘学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170,共7页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困难加剧。对资源型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帮助该类型地区厘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现状,对于优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困难加剧。对资源型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帮助该类型地区厘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现状,对于优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为例,选取1985—2014年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对研究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表现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黑龙江省与辽宁省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吉林省表现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2山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都表现出从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吉林省表现出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3典型资源型地区都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煤炭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4资源型地区转型务必将落实供给侧改革摆在发展首位。山西省应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基础上选择集约化、低载能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应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产业应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转型,吉林省的重工业发展要以油气能源替代煤炭资源,在降低产业能耗的同时加速扶持已经相对成熟的替代产业,减少产业转型对于地区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分析 典型资源型地区
下载PDF
1960—2010年关中地区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窦睿音 延军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2-547,共6页
依据关中平原1960—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Z指数分析法,对关中平原气候变化特征及气温突变前后旱涝灾害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1年中,关中平原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呈下... 依据关中平原1960—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Z指数分析法,对关中平原气候变化特征及气温突变前后旱涝灾害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1年中,关中平原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暖干化趋势明显;关中平原地区约在1995年发生明显的气温突变;气温突变后,关中地区涝灾比例减少了3.6%,旱灾比例增加了23.8%,干旱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气温突变 旱涝灾害 关中平原
下载PDF
近52年青海省东部地区旱涝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窦睿音 延军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9-197,共9页
根据青海省东部地区28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Mann-Kendall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对青海省东部地区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青海省东部在近52 a中气候呈现明显的暖... 根据青海省东部地区28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Mann-Kendall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对青海省东部地区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青海省东部在近52 a中气候呈现明显的暖湿化趋势,年均气温在1992年左右发生突变;(2)研究区总体旱涝变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60-1975年与1991-2004年的干旱期,及1976-1990年与2005-2011年的洪涝期;(3)EOF分析得出,近52 a青海省东部的主要降水类型为: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全区表现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研究区南部地区降雨量受纬度变化更为明显,纬度越高降水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 旱涝灾害 时空分布 青海省东部
原文传递
近半个世纪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适应对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窦睿音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1,共7页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澜沧江、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全国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利用1960-2013年三江源境内13个气象站点的月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样条函数插值法...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澜沧江、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全国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利用1960-2013年三江源境内13个气象站点的月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样条函数插值法等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气温突变前后三个源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气候变化分别为三个源区提出可持续发展适应对策,结论如下:(1)三江源及其三个源区年及四季气候均呈暖湿化趋势。(2)三江源年气温发生突变后长江源北部降水明显增多;春季气温突变后,澜沧江源、黄河源冬南部降水明显增多;夏季气温突变后,长江源北部降水明显增多;秋季降水空间分布在气温突前变后变化不明显;冬季气温突变后,长江源北部降水持续减少,黄河源东南部降水明显增多。(3)气候变化下澜沧江源区可持续发展适应对策为合理使用水草资源、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黄河源区为控制源区人口数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长江源区为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加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及治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突变 降水空间分布 适应对策 三江源区
原文传递
陕西省“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窦睿音 张文洁 陈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陕西省作为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省份,其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于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土地功能为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探究2000—2020年陕西省“三生”空间的数量及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最终分析不同尺度分布变化的... 陕西省作为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省份,其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于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土地功能为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探究2000—2020年陕西省“三生”空间的数量及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最终分析不同尺度分布变化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在0.2%波动,期间有2次速率增长,首次是生活空间扩张导致,其次与生态空间增长相关。单一动态度中,生活空间的数值最大,多为正值;生产空间速率次之,多为负值;生态空间多为正值,稳定在0.1%。(2)2000—2020年生产空间变化最大,总面积减小2913 km^(2),其余类型增加,生态空间增长更多;二级分类中,生产生态空间减少4036 km^(2),变化最大,其余类型除潜在生态空间外均为增加,绿色生态空间扩大2025 km^(2),增加最多。(3)“三生”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相关,其整体以生态空间为主,多分布于省域南部,生产空间主要位于省域中部,生活空间多分布于西安都市圈一带,面积最小,但逐年向外扩张。(4)因子探测中,人口要素对陕西省“三生”空间演化起主导作用;交互探测后,多因子交互后的结果强于单一因子的简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时空演变 驱动机制 陕西省
下载PDF
西藏林芝市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学敏 窦睿音 +1 位作者 宋敏 程连升 《全球化》 2015年第10期53-63,73,共12页
基于林芝市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即:地处边疆,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但异常脆弱;人口素质偏低,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乡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维稳"及"戍边"仍然是区域可持续... 基于林芝市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即:地处边疆,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但异常脆弱;人口素质偏低,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乡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维稳"及"戍边"仍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等。本文提出把"惠民"和"稳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撑、突破传统城镇发展模式以实现"强边、兴边、稳边"目标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市 可持续发展 惠民稳边 生态旅游产业 国土守护员
下载PDF
中国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窦睿音 张生玲 刘学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2,共5页
文章在构建资源型城市"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104个资源型城市2001—2017年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子系统驱动强度进行系统... 文章在构建资源型城市"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104个资源型城市2001—2017年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子系统驱动强度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中国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通过"三生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推动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三生系统”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驱动强度分析
下载PDF
中国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分异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窦睿音 张生玲 刘学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3-371,共9页
在构建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分析等,对中国104个资源型城市2001-2017年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资源型城市&qu... 在构建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分析等,对中国104个资源型城市2001-2017年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是发展速率仍较慢;2)在空间变化上呈现"西南地区波动幅度较小、西北地区上升较快、华东地区零散波动、华北和东北起伏最大"的分布特征;3)经济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科技、社会保障、教育与节能环保等要素投入增加对耦合协调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工业发展、空间扩张与单位GDP能耗上升对耦合协调起到显著制约.资源型城市今后应该:加快打破传统资源产业的路径依赖,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加强社会保障、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体系的建设;选择高效和集约的发展方式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从技术层面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减弱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三生”系统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微观个体避难行为的城市小微开敞空间应急救灾效能评价——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晨 程林 窦睿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7,共7页
小微开敞空间能弥补避难场所在空间布局上的不足,保障居民避难的空间公平。针对西安市地震事件,通过选取典型研究区开展走访与问卷调查,对适于紧急避难的小微开敞空间进行识别,并对其容灾能力和可达性进行评价,最后基于个体避难行为微... 小微开敞空间能弥补避难场所在空间布局上的不足,保障居民避难的空间公平。针对西安市地震事件,通过选取典型研究区开展走访与问卷调查,对适于紧急避难的小微开敞空间进行识别,并对其容灾能力和可达性进行评价,最后基于个体避难行为微观调查,开展小微开敞空间实际应急效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安全性和有效性角度看,研究区适于紧急避难的小微开敞空间由绿地、楼宇间和校园内空地及公共停车场组成。2)小微开敞空间容灾能力和可达性空间差异显著。其中,城中村、老旧小区、单位大院等“街区制”街区以及道路沿线区域小微开敞空间容灾能力较弱,但可达性较好,而别墅和高档住宅区等“封闭式”居住区容灾能力较强,但可达性较差。3)根据居民避难行为特征发现,广泛渗透于高密度区且居民方便接触、容易接近和感知的小微开敞空间,其实际应急效能整体较高,是居民临时避难的主要目的地。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小微开敞空间识别及其灾时应急救灾能力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开敞空间 避难行为 应急救灾效能 避难场所 中心城区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不同类型制造业时空分异化与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窦睿音 杨晓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3-90,共8页
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各类制造业的合理布局,对于协调城市群的产业分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意义重大。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四类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产业集聚度及计量回归模型分别对其在2000—2017年集聚与转移的时空演化及各类制造... 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各类制造业的合理布局,对于协调城市群的产业分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意义重大。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四类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产业集聚度及计量回归模型分别对其在2000—2017年集聚与转移的时空演化及各类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城市群集聚有所差异,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差异并不显著。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外部性、金融环境、技术研发能力、对外开放程度和政策环境分别会对四类制造业的空间布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正处于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的关键期,京津冀城市群应把握历史机遇,有序调整各类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引导要素转移,加快培育城市群不同类型制造业增长极;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市场需求,构建合理城镇体系;以人才集聚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激发制造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完善以交通设施为主体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强区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制造业 时空分异 空间布局 影响因素 京津冀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中国脱贫攻坚战的黑土地篇章——黑龙江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效、经验与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学敏 李强 +2 位作者 窦睿音 孙岩 赵瑞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基于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的结果,通过分析黑龙江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的基本特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成效后,认为黑龙江省已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切实解决了区域内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同时,本文... 基于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的结果,通过分析黑龙江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的基本特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成效后,认为黑龙江省已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切实解决了区域内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同时,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脱贫攻坚中积累的经验,提炼了在实践中形成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村级组织主导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模式、农户与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小院经济发展模式、“边贸扶贫”模式、医疗共同体建设模式、防贫困“拦水坝”模式等扶贫开发模式,指出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黑龙江省贫困县虽已脱贫摘帽,但仍然面临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不平衡、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等问题,需要在未来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阶段以及进一步谋划乡村振兴时予以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脱贫成效 贫困县脱贫摘帽 扶贫开发模式
下载PDF
内蒙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效、经验与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强 刘学敏 +2 位作者 窦睿音 孙岩 赵瑞 《全球化》 2021年第4期13-32,134,共21页
为全面总结内蒙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效、经验与模式,本文基于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的实地调研与问卷分析,从贫困旗县的贫困基本特征入手,在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成效的基础上,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提炼出来自脱贫攻... 为全面总结内蒙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效、经验与模式,本文基于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的实地调研与问卷分析,从贫困旗县的贫困基本特征入手,在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成效的基础上,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提炼出来自脱贫攻坚实践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大户)+农牧户”、订单农业发展、庭院经济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绿色扶贫、集体经济收益监管和分配、返贫“拦水坝”和“旅游+边贸+扶贫”等扶贫开发模式。进一步指出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制约,贫困旗县虽已脱贫摘帽,但仍然面临扶贫产业可持续性弱、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生态建设任务依然严峻、借势国家项目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内蒙古需要在未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阶段及进一步谋划乡村振兴时予以高度关注的建议。内蒙古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扶贫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甘肃近半个世纪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5
作者 窦睿音 延军平 王鹏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9,共7页
利用1956—2012年甘肃省境内28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甘肃省不同空间尺度的气温变化特征。结论如下:近57 a甘肃省、河西及河东地区均表现出明显... 利用1956—2012年甘肃省境内28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甘肃省不同空间尺度的气温变化特征。结论如下:近57 a甘肃省、河西及河东地区均表现出明显的暖化趋势,三者气温年际变化基本符合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缓慢下降,70年代中期至2005年持续升高,2005年之后呈下降趋势;甘肃省及河东地区气温突变年份为1993年,河西地区在1994年发生气温突变;甘肃省气温空间分布呈中部低,两头高,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气温突变前后甘肃省气温空间变化符合全球变化规律,主要是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突变 气温 时空分布 甘肃
原文传递
基于能值分析的陕西省榆林市绿色GDP动态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窦睿音 刘学敏 张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4-1003,共10页
绿色GDP是在扣除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损耗之后的GDP,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资源型城市作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城市,对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资源损耗更为严重,因此对其绿色GDP进行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论文利用Odum生态... 绿色GDP是在扣除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损耗之后的GDP,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资源型城市作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城市,对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资源损耗更为严重,因此对其绿色GDP进行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论文利用Odum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理论和方法,以资源型城市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05—2012年间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不可更新资源和环境损耗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消耗的不可更新资源和环境损耗的能值及其能值-货币价值,从而核算了榆林市2005—2012年间的绿色GDP变化,结论如下:1)榆林市绿色GDP占比由81.2%下降到44.1%,并且这种趋势在持续扩大;2)不可更新能源的利用几乎以每年10%的速率递增,不可更新能源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3.35%上升到2012年的44.8%,是造成榆林市绿色GDP偏低的主要原因;3)榆林市不可更新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煤炭利用达到化石能源利用的90%以上,辅助伴有石油与天然气;4)榆林市环境损耗主要是由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3部分组成,其中废气的组成占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GDP 能值分析 资源型城市 榆林市
原文传递
关中平原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旱涝灾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窦睿音 延军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82,共7页
利用关中平原196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Z指数确定了该地区的旱涝等级及发生年份,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的旱涝特征,运用Morlet小波分析技术,对关中平原近51年来降水Z指数与太阳黑子的小波系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关中平原196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Z指数确定了该地区的旱涝等级及发生年份,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的旱涝特征,运用Morlet小波分析技术,对关中平原近51年来降水Z指数与太阳黑子的小波系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近51年的旱涝发生频率基本相等,在90年代之后旱灾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涝灾发生频率。(2)太阳黑子数与关中平原旱涝在整个60年代呈现反相关关系;自70年代开始至今,两者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且旱涝变化较太阳黑子数目的活动存在2年左右的"滞后期"。(3)关中平原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出现灾害的概率明显高于太阳黑子M年,且太阳黑子m年附近发生重、大旱灾的频率要高于重、大涝灾的频率。(4)太阳黑子与旱涝指数在9-12年周期处存在对应关系,说明太阳黑子变化对关中平原的旱涝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灾害 太阳黑子 小波分析 关中平原
原文传递
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与驱动力 被引量:11
18
作者 窦睿音 焦贝贝 +1 位作者 张文洁 张鹏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8-254,共17页
绿色发展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重要体现。通过构建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基于MinDs模型、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算2001—2019年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论如下:(1)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 绿色发展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重要体现。通过构建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基于MinDs模型、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算2001—2019年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论如下:(1)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以2015年为界,呈“先升后降”变化,西北、广西的资源型城市整体上升,西南和内蒙古的资源型城市近年呈下降趋势,成长型城市发展较为稳定,成熟型和再生型城市2017年后下降明显,衰退型城市呈上升趋势;(2)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表现为极低和极高区间数量少、中间得分数量多的正态分布特征;(3)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非均衡的问题较为严重,其中,西北与西南地区的成熟型城市的变化是导致绿色发展效率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4)经济发展、城市化、城市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生命周期下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驱动因素各有特点。研究对提升西部各类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效率 时空分异 驱动机制 西部 资源型城市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实证研究——以鄂尔多斯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窦睿音 张生玲 刘学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5,共8页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由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协同构成的系统工程,转型模式复杂多样。不同的转型模式会直接影响城市转型效果,因此对转型模式的选择以及其合理性进行验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文中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复杂...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由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协同构成的系统工程,转型模式复杂多样。不同的转型模式会直接影响城市转型效果,因此对转型模式的选择以及其合理性进行验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文中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复杂性,将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模式研究中,并以鄂尔多斯为例,评价其转型模式与转型效果,以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研究通过构建鄂尔多斯自然发展模式、农牧业重点、工业重点、第三产业重点、环境保护和循环协调共六种转型模式,最终确认循环协调发展模式能够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去自然资源化,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耦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系统动力学 转型模式 鄂尔多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