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级再吸收浓度差储热系统性能分析
1
作者 窦蓬勃 贾腾 代彦军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4期41-46,共6页
构建了一种以氨水为工质,依靠溶液浓度变化存储能量的储热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热力学性能评价。再吸收循环高压吸收器出口溶液浓度会随这循环运行压力变化产生波动,不同高压吸收器出口溶液浓度下循环运行压力存在下限。当高压吸收器出... 构建了一种以氨水为工质,依靠溶液浓度变化存储能量的储热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热力学性能评价。再吸收循环高压吸收器出口溶液浓度会随这循环运行压力变化产生波动,不同高压吸收器出口溶液浓度下循环运行压力存在下限。当高压吸收器出口溶液质量分数低至0.9时,循环运行压力不可低于4.6 kPa,当高压吸收器出口溶液浓度较低时,会影响循环正常运行。对再吸收储热循环的可行浓度-温度区间进行了探究,提出将节流失效临界线作为判定制冷剂是否有制冷能力的依据。再吸收循环区别于吸收式循环的特点在于其采用二元溶液吸收过程代替一元工质冷凝过程,能够有效降低再吸收循环的驱动热源温度。通过对系统性能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热源温度为90℃时单级再吸收循环性能系数(COP)可达0.614,两级再吸收循环COP可达0.489;进水温度为30℃的条件下,该系统单级储热模式的出水温度达49.38℃,两级储热模式的出水温度达52.54℃,能够满足地板采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系统 单双级 氨水 再吸收循环 COP 出水温度 驱动热源温度
下载PDF
未来低碳社区多联供能源转换及碳排放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俞李斌 顾新壮 +4 位作者 窦蓬勃 林俊光 张曦 赵申轶 代彦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以贵州省某未来低碳社区为例进行负荷分析,并研究了以电定热和以冷定电2种运行策略下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量(N_(el))和溴化锂机组制冷量(Q_(ac))对市外电网输入电量(E_(grid))、天然气消耗量(V_(ng))、生物质原料消耗量(m_(bio))和CO_(2... 以贵州省某未来低碳社区为例进行负荷分析,并研究了以电定热和以冷定电2种运行策略下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量(N_(el))和溴化锂机组制冷量(Q_(ac))对市外电网输入电量(E_(grid))、天然气消耗量(V_(ng))、生物质原料消耗量(m_(bio))和CO_(2)气体减排率(C_(cer))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社区全年耗电量、采暖负荷和冷负荷分别为8.28×10^(8)(kW·h)/a、2.457×10^(9) MJ/a和1.564×10^(9) MJ/a,所占比例分别为42.57%、35.1%和22.33%;当N_(el)和Q_(ac)分别为2064 kW和1900 kW时,2种运行策略下住宅1区的E_(grid)、V_(ng)和m_(bio)分别为0 kW、2971 kW、5392 kW和0 kW、2701 kW、6488 kW,C_(cer)最大值为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能源 多联供 未来低碳社区 运行策略 CO_(2)气体减排率
下载PDF
两级氨水再吸收储热系统热力学动态特性分析
3
作者 窦蓬勃 贾腾 代彦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99-3204,共6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以氨水为工质的两级再吸收浓度差储热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热力学动态性能分析。由于采用二元溶液吸收过程代替一元工质冷凝过程,循环的驱动热源温度能够有效降低,在热源温度为90℃时两级再吸收循环COP可达0.489.对于两级... 本文构建了一种以氨水为工质的两级再吸收浓度差储热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热力学动态性能分析。由于采用二元溶液吸收过程代替一元工质冷凝过程,循环的驱动热源温度能够有效降低,在热源温度为90℃时两级再吸收循环COP可达0.489.对于两级再吸收循环,研究热源温度,回水温度对储热效率的影响。储热终了时间随热源温度80℃增加为130℃从4.5 h缩短为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 氨水 再吸收循环 浓度差储放热 动态模拟
原文传递
单级氨水平衡式吸收-再吸收式热泵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贾腾 窦蓬勃 代彦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7-802,共6页
本文以低温太阳能热驱动热泵采暖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种单级氨水平衡式吸收-再吸式热泵循环。构建了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循环高、低压发生压力,环境温度,热源温度等参数对循环供热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以低温太阳能热驱动热泵采暖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种单级氨水平衡式吸收-再吸式热泵循环。构建了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循环高、低压发生压力,环境温度,热源温度等参数对循环供热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工况下,循环有确定的高、低压工作范围。在给定的高压发生压力下,为了获得最佳COP,需要对系统低压发生压力进行优化选择,最优的低压发生压力和最佳COP随高压发生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结果表明,循环的最大COP为1.51,对应优化的高、低压力为1.50 MPa/0.48 MPa,最低工作环境温度为-5.8℃,最低驱动热源温度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 氨水 单级吸收-再吸收 热泵 性能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