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色紫金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章为 徐康平 +4 位作者 曾光尧 谭健兵 李福双 周应军 谭桂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6-658,共3页
目的研究两色紫金牛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两色紫金牛脂溶性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11.0.(3',5'-二羟基-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11-O-... 目的研究两色紫金牛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两色紫金牛脂溶性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11.0.(3',5'-二羟基-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11-O-(3',4',5'-三羟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3),β-谷甾醇(4)和豆甾醇(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紫金牛 岩白菜素 11-O-(3' 5'-二羟基-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 11—O-(3' 4' 5'-三羟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同功异构酶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 被引量:9
2
作者 章为 周雪 +2 位作者 邹晓菊 陈思秀 保天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三种一氧化氮合酶同功异构酶在正常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结果显示:NOS1 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包括大脑皮质Ⅱ、Ⅲ、Ⅵ层,海马分子层,齿状回多形层,尾壳核,中脑上丘,小...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三种一氧化氮合酶同功异构酶在正常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结果显示:NOS1 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包括大脑皮质Ⅱ、Ⅲ、Ⅵ层,海马分子层,齿状回多形层,尾壳核,中脑上丘,小脑皮质分子层和颗粒层,脊髓Ⅰ、Ⅱ层、侧角、中央灰质和前角。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也为阳性。NOS3 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区域与前者有部分重叠,但也有差别:大脑皮质相同层次内的NOS3 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染色不同于NOS1;密集分布于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小脑浦肯野细胞NOS3 阳性;另外,NOS3 阳性神经元弥散分布于脊髓内,其胞体和核仁均呈阳性。NOS2 阴性。广泛的分布表明NO 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功能有关,而NOS1 与NOS3 分布的差异又说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神经元内NO的产生是由此两种同功异构酶分别参与而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化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成年猫备用背根节内神经营养素-3对节内神经元的神经营养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章为 周雪 +4 位作者 王廷华 王特为 刘苏 陈思秀 欧可群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成年猫部分去传入后备用背根节内神经营养素 - 3对节内神经元的神经营养作用。方法 切断 L1 、L3、L5和 L7背根 ,术后第 7d摘取 L2 、L4 和 L6 背根节做分离细胞培养 ,对正常背根节、备用背根节和备用背根节加抗体封闭 3个... 目的 探讨成年猫部分去传入后备用背根节内神经营养素 - 3对节内神经元的神经营养作用。方法 切断 L1 、L3、L5和 L7背根 ,术后第 7d摘取 L2 、L4 和 L6 背根节做分离细胞培养 ,对正常背根节、备用背根节和备用背根节加抗体封闭 3个实验组中神经元存活、突起生长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备用背根节组存活细胞和细胞微团数目以及神经突起长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抗体封闭组。结论 备用背根节内神经营养素 - 3对节内神经元有维持存活、促进突起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用背根节 神经营养素-3 培养 成年猫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原料药中6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6
4
作者 章为 李文波 +2 位作者 李晓燕 王伟姣 谭桂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7-850,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原料药中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正己烷、四氢呋喃和苯等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DB-624)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原料药中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正己烷、四氢呋喃和苯等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DB-624)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180℃,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300℃,载气为高纯氮气,载气流速为1.5 m L/min,分流比为10∶1,顶空平衡温度为100℃,平衡时间为40 min,顶空瓶装样量为10 m L,顶空进样量为1 m L。结果: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正己烷、四氢呋喃和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78.3~1 782.7μg/m L(r=0.999 1)、301.2~3 012.1μg/m L(r=0.999 7)、33.81~338.10μg/m L(r=0.999 3)、18.02~180.22μg/m L(r=0.999 1)、43.26~432.58μg/m L(r=0.999 1)、0.126 8~1.268 1μg/m L(r=0.999 1);定量限分别为0.31、3.00、0.67、0.02、0.005、0.10μg/m L,检测限分别为0.15、1.51、0.22、0.01、0.001、0.05μg/m L;精密度试验的RSD≤3.1%;稳定性、重复性试验中甲醇、正己烷的RSD≤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72%~102.20%(RSD=3.1%,n=9)、90.10%~101.79%(RSD=4.0%,n=9)、97.07%~103.11%(RSD=2.0%,n=9)、92.38%~103.83%(RSD=3.9%,n=9)、95.44%~103.62%(RSD=2.8%,n=9)、94.00%~104.73%(RSD=4.1%,n=9)。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原料药中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正己烷、四氢呋喃和苯等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原料药 气相色谱法 顶空进样 有机溶剂 残留量
下载PDF
两色紫金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章为 徐康平 +1 位作者 周应军 谭桂山 《中南药学》 CAS 2007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 研究两色紫金牛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色紫金牛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G-α-L-吡喃阿拉伯糖... 目的 研究两色紫金牛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色紫金牛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G-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酮-西克拉敏A(1),3β-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2),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3),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4),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α,28-二羟基-12-烯-30-齐墩果酸(5),α-菠菜甾醇(6),羽扇豆醇(7),去甲岩白菜素(8),咖啡酸(9)和4-甲氧基- 3,5-二羟基苯甲酸(10)。结论 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紫金牛 三萜皂苷 羽扇豆醇 咖啡酸 4-甲氧基-3 5-二羟基苯甲酸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猫下丘脑的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章为 周雪 +1 位作者 邹晓菊 廖大清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9-150,共2页
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猫下丘脑的分布。结果显示: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猫下丘脑的室旁核、视交叉上核,背内侧核,穹窿周核,下丘脑前区及下丘脑外侧区等区域。其中两处与大鼠... 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猫下丘脑的分布。结果显示: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猫下丘脑的室旁核、视交叉上核,背内侧核,穹窿周核,下丘脑前区及下丘脑外侧区等区域。其中两处与大鼠有明显的差异:一是猫视交叉上核内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而大鼠视交叉上核内则为阴性;二是大鼠视上核内一氧化氮合成酶呈强阳性反应,而猫视上核内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仅隐约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成酶 下丘脑 神经元
下载PDF
妇科白带膏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章为 李文波 +3 位作者 李文莉 龙海燕 丁野 谭桂山 《中医药导报》 2010年第7期105-107,共3页
目的:对妇科白带膏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提高该品种质量标准控制水平。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术、党参、陈皮和甘草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白术、党参、陈皮和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 目的:对妇科白带膏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提高该品种质量标准控制水平。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术、党参、陈皮和甘草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白术、党参、陈皮和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白芍中芍药苷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结果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较好,方法可行。结论:提高后的质量标准方法可行,能够对妇科白带膏的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白带膏 白术 党参 陈皮 甘草 芍药苷
下载PDF
摘除松果腺对大鼠视交叉上核节律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章为 欧可群 余承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60,共4页
成年Wistar雄性大鼠20只,实验组10只,行松果腺摘除术;对照组10只。术后30d将实验组、对照组动物各半数在09:00~10:00和16:00~17:00分别处死。用免疫组化ABC法显示视交叉上核内含VIP的神... 成年Wistar雄性大鼠20只,实验组10只,行松果腺摘除术;对照组10只。术后30d将实验组、对照组动物各半数在09:00~10:00和16:00~17:00分别处死。用免疫组化ABC法显示视交叉上核内含VIP的神经元;微机图像分析仪上测量其光镜下的切面面积及平均免疫反应强度。结果:(1)对照组不同时间处死的动物VIP样神经元切面面积09:00~10:00大于16:00~17:00,呈节律性变化。(2)摘除松果腺后各时间组间VIP样神经元切面面积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实验组动物视交叉上核的VIP样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日周节律已发生改变。(3)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的VIP样神经元平均免疫反应强度在所测的两个时间中均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视交叉上核 日周节律 松果腺摘除 形态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2
9
作者 章为 李文波 +2 位作者 李晓燕 王伟姣 谭桂山 《海峡药学》 2017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中6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DB-624色谱柱,程序升温,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进样口温度为200℃,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流速为2.0m L·min-1,对甲醇、丙酮、... 目的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中6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DB-624色谱柱,程序升温,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进样口温度为200℃,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流速为2.0m L·min-1,对甲醇、丙酮、乙腈、二氯甲烷、四氢呋喃和三乙胺的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 6种有机溶剂基本实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r均在0.9990以上);甲醇、丙酮、乙腈、二氯甲烷、四氢呋喃和三乙胺的检测限分别为0.98,0.81,0.50,2.14,0.40,0.61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2.06%~99.77%,RSD为1.6%~3.0%(n=9)。结论该法适用于盐酸莫西沙星中这6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盐酸莫西沙星 有机溶剂残留
下载PDF
两种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在大鼠脑内所致免疫应答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为 Alfred Geller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比较使用 p HSVlac/ helper或 p HSVlac/ helper virus- free两种载体包装系统进行基因转移时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方法 分别将两种载体定位注射到大鼠纹状体内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计数包括TCR、CD4、CD8、MHC- 和 MHC- 在... 目的 比较使用 p HSVlac/ helper或 p HSVlac/ helper virus- free两种载体包装系统进行基因转移时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方法 分别将两种载体定位注射到大鼠纹状体内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计数包括TCR、CD4、CD8、MHC- 和 MHC- 在内的几种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 两种载体包装系统引起的 TCR、CD4和 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浸润高峰出现在基因转移后的第 7天 ,MHC- 和 MHC- 反应高峰在第 4天。它们对p HSVlac/ helper的反应明显大于对 p HSVlac/ helper virus- free的反应 (P<0 .0 0 1) ,前者是后者的 3~ 12倍 ,并且 ,p HSVlac/ helper virus- free所致的细胞浸润迅速消退接近 PBS对照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基因转移 免疫应答 大鼠 比较
下载PDF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为 周雪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治疗 研究进展 转基因载体
下载PDF
摘除松果腺对大鼠视交叉上核节律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章为 欧可群 余承思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5年第2期99-100,共2页
摘除松果腺对大鼠视交叉上核节律性的影响章为,欧可群,余承思华西医科大学610041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是哺乳动物体内一个重要的昼夜节律发生器。有报道认为松果腺参与... 摘除松果腺对大鼠视交叉上核节律性的影响章为,欧可群,余承思华西医科大学610041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是哺乳动物体内一个重要的昼夜节律发生器。有报道认为松果腺参与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的调控,但其控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视交叉上核 节律性
下载PDF
大型连锁超市建筑环境分析——以长沙平和堂超市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为 魏春雨 《中外建筑》 2003年第3期37-39,共3页
本文以长沙平和堂连锁超市五一店和左家塘店为对象,比较分析它们在选择位置和环境上的成功和失败之处,探讨在超市连锁店规划和设计中,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连锁超市 建筑环境 规划设计 建筑环境
下载PDF
七年制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为 周雪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人体组织胚胎学 教学改革 七年制医学生
下载PDF
两种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在大鼠脑内所致炎性反应的比较
15
作者 章为 Alfred Geller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1-383,400,共4页
目的 在比较质粒型 HSV- 1载体包装系统 (p HSVlac/helper)和无辅助病毒的载体包装系统(p HSVlac/helper virus- free)导致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进一步选择 L CA、Mac- 1和 GFAP等标记抗原 ,探讨载体引入后引起的非特异性炎性反... 目的 在比较质粒型 HSV- 1载体包装系统 (p HSVlac/helper)和无辅助病毒的载体包装系统(p HSVlac/helper virus- free)导致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上 ,进一步选择 L CA、Mac- 1和 GFAP等标记抗原 ,探讨载体引入后引起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细胞计数 ,观察载体引入后引起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L CA的反应高峰出现在基因转移后第 4天 ,p HSVlac/helper引起的反应强度显然大于 p HSVlac/helper virus- free组 (P<0 .0 0 1)。与 L CA不同 ,Mac- 1对p HSVlac/helper virus- free的反应在第 4天达到峰值 ,并高于 p HSVlac/helper引起的反应。两种载体系统及 PBS均使注射侧纹状体内 GFAP阳性细胞增多、增大 ,突起变粗 ,反应增强 ,而非注射侧半球内 GFAP阳性细胞数量少 ,突起细长。结论 无辅助病毒载体包装系统仅引起较弱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基因转移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人轮廓乳头味蕾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16
作者 章为 周雪 +1 位作者 陈思秀 邹晓菊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为增加味蕾细胞的形态学资料 ,本实验应用常规电镜技术 ,首次观察了横切的人轮廓乳头味蕾细胞。在这些横切面中 ,依据细胞的外形、电子密度、局部解剖关系的不同 ,可以将人味蕾细胞明确区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种。亮细胞 :圆形或卵圆形 ... 为增加味蕾细胞的形态学资料 ,本实验应用常规电镜技术 ,首次观察了横切的人轮廓乳头味蕾细胞。在这些横切面中 ,依据细胞的外形、电子密度、局部解剖关系的不同 ,可以将人味蕾细胞明确区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种。亮细胞 :圆形或卵圆形 ,胞质电子密度较小 ;暗细胞 :外形不规则 ,胞质电子密度较大 ,有呈片层状的胞质突起 ,伸出突起可分隔邻近的亮细胞。这些发现对于制定人味蕾细胞的形态学分类标准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并能促进对味蕾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乳头 超微结构 味蕾细胞 电镜观察 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猫和大鼠下丘脑的分布
17
作者 章为 齐建国 宋春杰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4-45,共2页
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中枢,对于维持内脏活动、内分泌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和中介作用。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作为一种全新的神经信息物质,在神经系统担负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任务,对下丘脑... 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中枢,对于维持内脏活动、内分泌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和中介作用。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作为一种全新的神经信息物质,在神经系统担负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任务,对下丘脑内递质与激素的释放具有刺激或抑制性中介作用。猫作为重要的实验动物,其下丘脑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还未见报导。本文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猫和大鼠下丘脑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以补充这方面资料的不足,并探讨NOS阳性神经元在不同种属间的分布差异。采用成年雄性家猫和SD大鼠各五只,灌注固定。恒冷箱切片,切片在含0.3%TritonX一100’0·6mg/ml硝基四唑氮篮(Nitrobluetetrazoll-um,NeT,Slgma),0.sing/mlβ—NADPH(Sigma,还原型)的0.05M/LTris—HCI缓冲液(PH0)中,37℃,孵有二小时,中止反应,并裱片、封片。观察见到,猫和大鼠下丘脑室旁核有密集深染的大型NOS阳性胞体;背内侧核、腹内侧核、结书内侧核、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后区、室周区、弯窿周核等处有中等染色的中、小型阳性细胞。二者明显不同的是,猫视交叉上核内分布有深染的中小阳性细胞,而大鼠视交叉上核内NOS细胞阴性。大鼠视上核和环状核内有明显的大中型阳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阳性神经元 下丘脑 分布 大鼠
下载PDF
山豆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1
18
作者 邓银华 徐康平 +1 位作者 章为 谭桂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山豆根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过理化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L 高丽槐素( 1)、红车轴草苷( 2 )、槲皮素( 3)、芦丁( 4 )和异鼠李素 3 芸香糖甙( 5 )。其中化合物3。
关键词 山豆根 L-高丽槐素 红车轴草苷 槲皮素 芦丁 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药用植物
下载PDF
乳香挥发油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肖娟 刘选明 +3 位作者 颜冬兰 刘让茹 章为 谭桂山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乳香挥发油体外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乳香挥发油对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SMMC-7721的形态学变化;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乳香挥发油对细... 目的探讨乳香挥发油体外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乳香挥发油对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SMMC-7721的形态学变化;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乳香挥发油对细胞DNA降解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乳香挥发油诱导SMMC-7721凋亡的凋亡率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凋亡调控基因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乳香挥发油浓度为0.7、0.07、0.007、0.0007、0.00007mg.mL-1作用24h时,能抑制SMMC-7721的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0.07mg.mL-1时,作用48h或72h,电泳结果显示了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且细胞被阻滞于G1期。间接免疫荧光法的结果表明,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乳香挥发油能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内bax/bcl-2的表达比例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而且其诱导的凋亡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挥发油 肝癌细胞株SMMC-7721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麦斛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桂山 孙丽 +8 位作者 曹建国 王秀梅 李福双 徐康平 邓银华 颜冬兰 章为 周应军 李元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2-374,共3页
利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麦斛全草的乙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UV,IR,NMR,MS)鉴定为3,4,7-三羟基-2-甲氧基菲(1),2,5-二羟基-4-甲氧基菲(2),eugenitin(3)和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4),... 利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麦斛全草的乙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UV,IR,NMR,MS)鉴定为3,4,7-三羟基-2-甲氧基菲(1),2,5-二羟基-4-甲氧基菲(2),eugenitin(3)和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4),其中1为新化合物.采用MTT法分别测得化合物1和2对体外培养的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和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并分别考察了增敏剂葛根素对化合物1和2增殖活性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斛 3 4 7-三羟基-2-甲氧基菲 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 人肝癌细胞 葛根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