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章幼奕 秦刚 +5 位作者 姚建国 陈鸣鸣 吴月平 凌勇武 黄松平 赵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评价sICAM-1在慢性肝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纤维化指标和肝活检病理改变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ICAM-1在慢性肝炎肝组织的表达与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血清sICAM-1水平与肝... 目的评价sICAM-1在慢性肝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纤维化指标和肝活检病理改变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ICAM-1在慢性肝炎肝组织的表达与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血清sICAM-1水平与肝组织ICAM-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并与慢性肝炎的临床及病理分度呈一致性改变。血清sICAM-1水平与HA、PCⅢ、CⅣ、LN亦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及血清ICAM-1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血清sICAM-1水平的监测可作为临床判断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免疫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SICAM-1 肝组织炎症活动度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TGF-β_1、TNF-α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章幼奕 邹美银 +3 位作者 吴月平 施旦华 陶虎 高金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检测失代偿性肝硬化(D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血清VEGF、TGF-β1、TNF-α对DLC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DLC患者86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TGF-β1、TNF-... 目的:检测失代偿性肝硬化(D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血清VEGF、TGF-β1、TNF-α对DLC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DLC患者86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TGF-β1、TNF-α,分析三者水平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DLC患者血清VEGF、TGF-β1、TNF-α均明显高于健康组,随着肝硬化、肝癌发展,TGF-β1、TNF-α水平逐渐下降(P<0.05,P<0.01);发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VEGF、TNF-α水平高于慢性肝衰竭(CLF)患者(P<0.05);中晚期SACLF患者VEGF、TNF-α高于早期,早中期患者TGF-β1水平低于晚期(P<0.05);死亡患者血清VE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者(P<0.01),TNF-α低于病情好转者(P<0.05)。结论:DLC患者血清VEGF、TGF-β1、TNF-α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它们在DL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慢性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章幼奕 姚建国 +1 位作者 邹美银 肖锋 《肝脏》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肝衰竭(CLF)肝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LF28例、代偿性肝硬化(CLC)30例、慢性肝炎(CH)30例、正常对照28例肝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肝衰竭(CLF)肝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LF28例、代偿性肝硬化(CLC)30例、慢性肝炎(CH)30例、正常对照28例肝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分析VEGF、TGF-β1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正常肝组织内无或仅有极少量VEGF、TGF-β1表达;CH、CLC、CLF肝组织VEGF、TGF-β1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05~0.01);CLC组表达VEGF较CH、CLF组高(P<0.005),CLF组较CH组高(P<0.05);CLC、CLF组表达TGF-β1较CH组高(P<0.005);VEGF和TGF-β1在CLF肝组织中表达不均匀,再生能力较强的肝组织中表达强度高,再生能力弱的肝组织中表达强度较低。结论 VEGF和TGF-β1与肝细胞病变程度、再生能力等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反映CLF肝细胞再生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慢性肝衰竭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章幼奕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5 3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中期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5例采用腺苷蛋氨酸辅以综合治疗 ,对照组 2 8例 ,单用综合治疗 ,对比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生... 目的 :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5 3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中期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5例采用腺苷蛋氨酸辅以综合治疗 ,对照组 2 8例 ,单用综合治疗 ,对比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腺苷蛋氨酸治疗组疗效 2个月时总有效率为 6 0 .0 % ,对照组为 35 .7%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治疗组改善症状、退黄、降酶效果明显 ;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和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 度以上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实际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腺苷蛋氨酸作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能改善疾病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蛋氨酸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血清抗HBs阳性临床意义再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章幼奕 耿民新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对102例抗HBs阳性慢性乙型肝病(CHB)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抗HBs与其他血清HBV标志物同时检出者以抗HBs、抗HBe/抗HBc同时阳性多见(32.4%),其次为抗HBs与HBVDNA或HBsAg共存(24.5%... 对102例抗HBs阳性慢性乙型肝病(CHB)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抗HBs与其他血清HBV标志物同时检出者以抗HBs、抗HBe/抗HBc同时阳性多见(32.4%),其次为抗HBs与HBVDNA或HBsAg共存(24.5%,13.7%),推测这些患者可能有HBV前S/S区基因变异株感染。资料显示,抗HBs阳性CHB患者肝功损害程度相对较轻,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肝纤维化指标测定值,与抗HBs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CHB患者血清抗HBs阳性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或HBV被清除,部分病人仍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活动性纤维化。因此,对CHB患者抗HBs阳性临床意义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 抗HBS 阳性 基因变异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测定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幼奕 邵建国 +1 位作者 陈萍 吴月平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92-193,共2页
采用 EL ISA法检测 15 3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IL-8水平。结果 ,血清 IL-8水平随 CH病变程度加重而呈递增趋势 ,但 AL C及 CSH组 IL-8水平较 CH中、重度组有所下降 ( P<0 .0 5 ) ;合并细菌感染者血清 IL-8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者... 采用 EL ISA法检测 15 3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IL-8水平。结果 ,血清 IL-8水平随 CH病变程度加重而呈递增趋势 ,但 AL C及 CSH组 IL-8水平较 CH中、重度组有所下降 ( P<0 .0 5 ) ;合并细菌感染者血清 IL-8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者( P<0 .0 1) ,感染者中 ,晚期肝病组与 CH组相比血清 IL-8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按病原学分类 ,血清 IL-8水平依次为CHB+C>CHC>CHB,且 CHB+C和 CHC均与 CHB组有统计学差异 ( P<0 .0 5 )。因此 ,血清 IL-8检测有助于判断慢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严重程度 ,但其水平高低相对于合并细菌感染和肝损害严重程度而言与前者关系更为密切。此外 ,血清 IL-8明显升高可能与慢性 HCV感染较慢性 HBV感染更易发展为肝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白细胞介素8 测定
下载PDF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VEGF检测及意义
7
作者 章幼奕 邹美银 +5 位作者 赵云 吴月平 羌韧 胡红妹 顾尔莉 施旦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SACLF患者132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分析血...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SACLF患者132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分析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肝功能状态、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SACLF患者血清VEGF与TBi、PT呈正相关,与ALB、CHE呈负相关,与ALT、AFP之间无相关性;有慢性肝炎基础的SACLF者血清VEGF为(147.46±60.99)pg/ml,有肝硬化基础者为(153.85±127.40)pg/ml,有肝癌基础者为(179.24±115.26)pg/ml;SACLF患者早期血清VEGF水平为(126.88±110.43)pg/ml,中期为(233.21±109.04)pg/ml,晚期为(251.44±99.44)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晚期患者血清VEGF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1);死亡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者(P<0.01)。结论SACLF患者VEGF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VEGF在SACLF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8
作者 章幼奕 朱勇根 +2 位作者 高金华 蒋文 顾菊兰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11期615-616,633,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人工肝治疗 2 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CSH) ,同期随机选择 2 5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经人工肝治疗后 ,84 .6 %患者原有的乏力、精神、食欲、...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人工肝治疗 2 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CSH) ,同期随机选择 2 5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经人工肝治疗后 ,84 .6 %患者原有的乏力、精神、食欲、恶心、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 ;血清ALT、TBIL、BA、LPS、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PTA明显上升 (P <0 .0 1)。CSH治疗组存活率为 73.1% (19/2 6 ) ,对照组为 4 0 .0% (10 /2 5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CSH早期接受人工肝治疗者存活率为 78.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 7.1% (P <0 .0 5 ) ,而中期治疗者存活率 5 7.1%与对照组 2 5 .0 %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 10例人工肝治疗无效者中 ,80 .0 %因严重感染致病情进展。无 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 ,早期采取人工肝辅助支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型肝炎 人工肝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章幼奕 《交通医学》 2000年第6期593-594,共2页
目的 :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65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中期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5例采用腺苷蛋氨酸加综合治疗 ,对照组 3 0例单用综合治疗 ,比较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变... 目的 :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65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中期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5例采用腺苷蛋氨酸加综合治疗 ,对照组 3 0例单用综合治疗 ,比较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62 .9% ,对照组为 3 6.7%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治疗组对改善症状、退黄、降酶效果明显 ;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和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1) ;Ⅲ度以上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实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腺苷蛋氨酸作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善预后 ,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蛋氨酸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老年重型肝炎43例临床研究
10
作者 章幼奕 朱勇根 +2 位作者 高金华 蒋文 顾菊兰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31-432,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CSH)、慢性肝炎 (CH)重度及淤胆型肝炎患者 43例 (观察组 ) ,同期随机选择重型肝炎等 40例作对照。结果 :经人工肝治疗后 3 6例 (83 .7% )患者乏力、...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CSH)、慢性肝炎 (CH)重度及淤胆型肝炎患者 43例 (观察组 ) ,同期随机选择重型肝炎等 40例作对照。结果 :经人工肝治疗后 3 6例 (83 .7% )患者乏力、精神不振、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 ;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TBIL )、胆汁酸 (BA)、内毒素 (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明显上升 (P<0 .0 1)。观察组中 CSH早、中期 2 6例存活 19例 (73 .1% ) ,对照组 2 5中存活10例 (4 0 .0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CSH早期 19例接受人工肝治疗者存活 15例 (78.9% )显著高于对照组 17例中存活的 8例 (4 7.0 % ) (P<0 .0 5 ) ,而中期治疗者 7例存活 4例 (5 7.1% ) ,对照组 8例存活 2例 (2 5 .0 % )。在 10例人工肝治疗无效者中 8例因严重感染致病情进展。无 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人工肝 老年人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1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源源 邵建国 +2 位作者 章幼奕 陈萍 陈伍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 [也称肝源性溃疡 (HU ) ]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以 79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肝功能分级、内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分析 HU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可能病因。...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 [也称肝源性溃疡 (HU ) ]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以 79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肝功能分级、内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分析 HU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可能病因。结果 :HU发病率 2 1.1(16 7/ 790 )、平均发病年龄 4 7.8(2 6~ 78岁 )、出血率 17.4 % (2 9/ 16 7)、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比例 1∶ 1.2 ,均高于普通消化性溃疡 ;HU以多发、较小而浅溃疡多见 ,常合并胃黏膜糜烂 (P<0 .0 1) ;HU临床症状不典型 ,无规律性疼痛和季节性好发等特点 (P>0 .0 5 ) ,治疗后易复发 ;患者胃泌素水平、肝功能状况对 HU发病有影响 (P<0 .0 5 ) ,胆汁反流、HP感染、食管胃静脉曲张 (EGV)等不是 HU高发的因素 (P>0 .0 5 )。 结论 :HU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溃疡 ,不具有社会人群消化性溃疡的一般特征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门脉高压状态下胃肠黏膜淤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肝硬化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 发病机制 HU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构建“平战结合”式新型智慧传染病医院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季汉珍 龚亚驰 +2 位作者 徐建如 章幼奕 蒋银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共5页
通过对2003—2019年我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中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情况比对以及区域性传染病医院现状分析,发现我国法定传染病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谱发生改变,突发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当下传染病医院在应对突发新发传... 通过对2003—2019年我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中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情况比对以及区域性传染病医院现状分析,发现我国法定传染病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谱发生改变,突发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当下传染病医院在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建议把传统传染病医院改造升级为防、治、研及康复于一体的“平战结合”式新型智慧传染病医院,以能更好地防控突发疫病、保障人民健康、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战结合 智慧传染病医院 新发传染病 智慧联动防控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相关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毛莉萍 秦刚 +3 位作者 徐明 李海波 朱勇根 章幼奕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46-748,共3页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相关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EV71及CA16相关HFMD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普通型HFMD患儿中,EV71感染患儿平均月龄偏大,体温高,呕吐及臀部出疹率高(P&...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相关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EV71及CA16相关HFMD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普通型HFMD患儿中,EV71感染患儿平均月龄偏大,体温高,呕吐及臀部出疹率高(P<0.05);CA16感染患儿男性偏多,发热天数长,心率快,AST、CRP显著升高(P<0.05)。重症HFMD患儿中,EV71所致病例多于CA16所致者(P<0.05),且嗜睡、肌震颤、易惊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高,易并发脑膜脑炎、脑干脑炎(P<0.05),实验室指标WBC、血糖(GLU)水平升高(P<0.05);CA16感染患儿男性较多,流涎、腹泻、口腔溃疡发生率高(P<0.05),实验室指标AST、CK、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EV71及CA16相关HFMD临床特征有所不同,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指标WBC、GLU、AST及CRP等,有助于区分EV71或CA16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下载PDF
加味瓜蒌散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晓琦 李民 +9 位作者 曹卫菊 顾尔莉 王陆军 章幼奕 窦志华 罗琳 徐济良 陈鸣鸣 陈淑范 葛春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散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血瘀阻络证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随机分治疗...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散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血瘀阻络证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加味瓜蒌散,对照组患者加服心得安(通用名普萘洛尔)。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取血放射免疫法测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脑肠肽(SS),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AS、MTL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5),HA、PCⅢ、C-Ⅳ、LN下降(P<0.01或P<0.05),门静脉内径、血流量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瓜蒌散能够有效调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血流动力学,降低纤维化指标,延缓门脉高压的形成,减轻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机会及风险,疗效优于心得安,是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瓜蒌散/治疗应用 门脉高压症 胃肠激素 肝纤维化指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退高黄汤”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1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陆军 朱勇根 +2 位作者 李民 章幼奕 窦志华 《江苏中医药》 CAS 2003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 :研究自拟方退高黄汤对重度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 1 2 0例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 ,分为重度黄疸组 90例和重型肝炎组 30例 ,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 ,治疗组 - 1和治疗组 -2予退高黄汤 ,对照组 - 1和对照组 - 2予茵栀黄注射液。观... 目的 :研究自拟方退高黄汤对重度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 1 2 0例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 ,分为重度黄疸组 90例和重型肝炎组 30例 ,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 ,治疗组 - 1和治疗组 -2予退高黄汤 ,对照组 - 1和对照组 - 2予茵栀黄注射液。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肝功能指标变化、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 - 1各种中医症状消失率及ALT、TBiL、PT改善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 1 ,治疗组 - 2除胁肋隐痛外其他症状消失率优于对照组 - 2。治疗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 ,且服用退高黄汤后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退高黄汤对重度黄疸型肝炎有效的作用机理与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胆汁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型肝炎 退高黄汤 中医药疗法 茵栀黄注射液
下载PDF
Th22细胞、白细胞介素-22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邹美银 汪美华 +4 位作者 韩刚 顾春燕 秦刚 章幼奕 顾丽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009-201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h22细胞以及特征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2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HBV-HCC患者(HCC组)32例,HBV-肝硬化(LC)患者(LC组)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方法检测外周血Th22细...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h22细胞以及特征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2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HBV-HCC患者(HCC组)32例,HBV-肝硬化(LC)患者(LC组)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方法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的表达频数;同时选择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外科手术切除HBV-HCC、癌旁LC组织标本24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IL-22的表达情况。结果 HCC组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表达频数为(6.95±2.73)%;LC组患者为(4.80±2.01)%;对照组为(1.74±0.94)%,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434,P=0.000);HCC组高于LC组和对照组(P=0.001、0.000);LC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00)。HBV-HCC组织中IL-22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10.2±32.4)个/高倍视野;癌旁LC组织中为(61.3±22.4)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2,P=0.000)。结论Th22细胞及特征性细胞因子IL-22在HBV-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TH22细胞 白细胞介素-22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AIL mRNA和血清sTRAIL水平与HBV感染肝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毛丽萍 王惠民 +5 位作者 张子玉 吴月平 章幼奕 鞠少卿 王陆军 陈育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及血清可溶性TRAIL(sTRAIL)水平与HBV感染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检测58例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PB...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及血清可溶性TRAIL(sTRAIL)水平与HBV感染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检测58例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PBMCs中TRAIL mRNA水平,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其血清sTRAIL水平,同时与血清HBV DNA滴度和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轻度慢性乙肝外,其他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2.91,P<0.05),各型慢性乙肝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白蛋白(ALB)呈显著正相关(r =0.426,P<0.05),与TBIL、ALT及HBV DNA滴度无相关性.各型慢性乙肝患者PBMCs中TRAIL mR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28.31.P<0.001),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BV DNA滴度无相关性.结论:血清sTRAIL水平降低与肝损伤相关,提示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TRAIL增高与肝损害及乙肝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丹参、心得安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压力、肝纤维化指标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晓琦 李民 +8 位作者 顾尔莉 章幼奕 窦志华 罗琳 徐济良 陈鸣鸣 陈淑范 葛春霞 朱浩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12-313,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心得安对门脉高压大鼠门静脉压力、肝纤维化指标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加酒精饮料制作大鼠门脉高压模型,造模四周后分别给大鼠服用丹参、心得安,造模结束后用Medlab-Ug4C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正常组、... [目的]观察丹参、心得安对门脉高压大鼠门静脉压力、肝纤维化指标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加酒精饮料制作大鼠门脉高压模型,造模四周后分别给大鼠服用丹参、心得安,造模结束后用Medlab-Ug4C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正常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心得安治疗组大鼠门静脉压力。处死大鼠后颈动脉取血,用放免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心得安治疗组、丹参治疗组大鼠血浆胃肠激素的含量、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模型组门静脉压力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丹参量治疗组、心得安治疗组门脉压力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明显下降(P<0.05)。丹参治疗组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0.05),与心得安治疗比较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下降明显(P<0.05)。[结论]丹参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大鼠门静脉压力、肝纤维化指标,调节胃肠激素,疗效优于心得安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门脉高压模型 丹参 心得安 胃肠激素 肝功能
下载PDF
苦参碱对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羌韧 王越 +3 位作者 茅志娟 达坤林 秦刚 章幼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9期933-935,共3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和非湿热型,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湿热组...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和非湿热型,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湿热组有19例(79.17%)好转,非湿热组有12例(38.71%)好转,湿热组好转率优于非湿热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有明显下降,湿热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改善明显(P〈0.01)。结论苦参碱治疗湿热型乙肝肝硬化患者,总体较非湿热型患者更有效,为临床选择适合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苦参碱治疗提供参考,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苦参碱 中医证型
下载PDF
基于多层面调查的医院图书馆创新服务实践 被引量:7
20
作者 季汉珍 周建伟 章幼奕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76-80,共5页
为了解网络环境下医院读者需求和图书馆服务技术的发展变化,分别对不同读者群信息需求特点、电子资源配置情况和应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医院图书馆创新服务实践的措施,包括调整馆藏结构、加强自建数据库和... 为了解网络环境下医院读者需求和图书馆服务技术的发展变化,分别对不同读者群信息需求特点、电子资源配置情况和应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医院图书馆创新服务实践的措施,包括调整馆藏结构、加强自建数据库和读者信息素养培训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调查 创新服务 医院图书馆 网络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