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M1A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的迁移侵袭和EMT进程
1
作者 黄金平 张荣花 +2 位作者 王梅梅 熊亚南 章广玲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为研究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A(protein phosphatase magnesium-dependent 1A,PPM1A)对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分析PPM1A在... 为研究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A(protein phosphatase magnesium-dependent 1A,PPM1A)对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分析PPM1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划痕、Transwell、qRT-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PM1A对胰腺癌细胞PANC-1迁移、侵袭及EMT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PPM1A的上游miRNA.结果表明,PPM1A在胰腺癌中低表达,抑制PANC-1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进程,miR-105-5p为PPM1A的潜在上游miRNA.说明PPM1A和miR-105-5p可能是治疗胰腺癌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M1A 上皮-间充质转化 胰腺癌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章广玲 王梅梅 +3 位作者 熊亚南 朱丽华 袁丽杰 张淑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5期1959-1960,共2页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为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1969)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一个将来知识被应用时相似的环境中,许多...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为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1969)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一个将来知识被应用时相似的环境中,许多研究表明,采用PBL教学可以促进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1],加强了自我指导性学习,问题解决技巧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教学
下载PDF
miR-663通过靶向TGFB1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调控 被引量:2
3
作者 章广玲 李宏杰 +4 位作者 熊亚南 王梅梅 袁丽杰 朱丽华 刘志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1-935,共5页
目的利用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分析系统,验证miR-663的直接靶基因TGFB1,探讨miR-663促进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10对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miR-663的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计数和集落形成实验来验证细胞转染miR-... 目的利用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分析系统,验证miR-663的直接靶基因TGFB1,探讨miR-663促进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10对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miR-663的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计数和集落形成实验来验证细胞转染miR-663 ASO后的A549细胞增殖。选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cDNA3/EGFP,将TGFB1 3′UTR的一段特异性序列插入该质粒中,并与miR-663及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质pDsRed2-N1共同转染肺癌细胞系A549,转染后细胞提取的蛋白样品,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miR-66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miR-663表达明显促进了细胞A549的增殖;共转miR-663和pcDNA3/EGFP-TGFB13′UTR质粒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pcDNA3和pcDNA3/EGFP-TGFB13′UTR共转组。结论 miR-663可能通过靶定靶基因TGFB1,促进了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549 miR-663 转化生长因子B1 靶基因
下载PDF
筛选调节HBV增殖和HBsAg产生的宿主细胞的miRNA 被引量:2
4
作者 章广玲 王梅梅 +5 位作者 朱丽华 熊亚南 李怡璇 刘民 汤华 袁丽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筛选调节乙型肝炎病毒(HBV)增殖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产生的宿主细胞的miRNA。方法用328种miRNA的反义链转染HepG2 2.2.15细胞,72 h收获上清,MTS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ELISA检测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其... 目的筛选调节乙型肝炎病毒(HBV)增殖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产生的宿主细胞的miRNA。方法用328种miRNA的反义链转染HepG2 2.2.15细胞,72 h收获上清,MTS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ELISA检测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其中HBV DNA的拷贝数。构建筛选到的miRNA的过表达载体,转染HepG22.2.15细胞,也分别用MTS、ELISA和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 miR-199a-3pASO、miR-210ASO和miR-185ASO促进了HBsAg产生和HBV增殖(P<0.05);miR-199a-3p、miR-210、miR-185的过表达,分别抑制了HBsAg的产生和HBV的增殖(P<0.05);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ASO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细胞内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表达水平(P<0.05);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过表达载体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细胞内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在没有对细胞的增殖活性产生影响的情况下,miR-199a-3p、miR-210和miR-185抑制了HBV表面抗原的产生和HBV的增殖,miRNA作为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的调节因子,在HBV的生命活动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广玲 周天戟 +2 位作者 刘志勇 张雪怡 李淑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目的 调查唐山地区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状况,以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EB病毒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自唐山市工人医院(130例)、开滦医院(5 7例)和唐山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15例)病理科2 0 0 1~2 0 ... 目的 调查唐山地区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状况,以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EB病毒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自唐山市工人医院(130例)、开滦医院(5 7例)和唐山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15例)病理科2 0 0 1~2 0 0 3年储存的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共2 0 2例。标本经切片和常规脱蜡处理后提取DNA ,经PCR进行βactinDNA检测,阳性标本用PCR法检测EB病毒核抗原1(EBNA1)DNA。结果 2 0 2份标本βactinDNA阳性16 6例,阳性率为82 % ;16 6例标本中EBNA1PCR阳性14例,阳性率为8 .4 % ;16 6例βactinDNA阳性的胃癌标本中,腺癌15 0例,非腺癌16例,残胃癌15例。经EBNA1PCR检测EB病毒DNA阳性例数在腺癌、非腺癌和残胃癌中分别为14 ,0 ,5 ,阳性率分别为9 .3% ,0 %。33 .3%。结论 EB病毒感染在唐山地区胃癌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B病毒核抗原(EBNA1) PCR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MMP-9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广玲 刘志勇 +3 位作者 张雪怡 周天戟 李宏杰 朱丽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8期840-841,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病毒感染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下载PDF
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章广玲 王梅梅 +2 位作者 熊亚南 朱丽华 袁丽杰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5期520-521,共2页
留学生医学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医药类院校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医学本科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通过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全英语教学的实践,探讨留... 留学生医学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医药类院校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医学本科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通过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全英语教学的实践,探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全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全英语教学 留学生
下载PDF
TGFB1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章广玲 王梅梅 +4 位作者 熊亚南 朱丽华 袁丽杰 刘志勇 甄永占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4期453-455,共3页
①目的构建并鉴定TGFB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B1,探讨TGFB1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②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TGFB1 CDS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TGFB1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细胞A549,分为正常对照、空质粒... ①目的构建并鉴定TGFB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B1,探讨TGFB1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②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TGFB1 CDS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TGFB1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细胞A549,分为正常对照、空质粒及转染组。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中TG-FB1、p53、Bax和Fas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③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TGFB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MTT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cDNA3.1/TGFB1转染组、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pcDNA3.1/TGFB1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比较:TGFB1、p53、Bax和Fas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TGFB1、p53、Bax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④结论TGFB1可能通过上调p53、Bax和Fas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TGFB1有可能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549 转化生长因子B1
下载PDF
miR-210靶基因HBVSP2的鉴定
9
作者 章广玲 熊亚南 +4 位作者 朱丽华 王梅梅 甄永占 袁丽杰 汤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1-505,共5页
目的:构建miR-210的过表达载体,利用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分析系统验证miR-210的靶基因HBVSP2。方法:构建含有miR-210前体序列的miR-210的过表达质粒pcDNA3.1(+)/pri-miR-210;选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pcDNA3/EGFP,将miR-210在HBV... 目的:构建miR-210的过表达载体,利用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分析系统验证miR-210的靶基因HBVSP2。方法:构建含有miR-210前体序列的miR-210的过表达质粒pcDNA3.1(+)/pri-miR-210;选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pcDNA3/EGFP,将miR-210在HBVSP2上靶位点的一段特异性序列插入该质粒中,构建EGFP报告载体pcDNA3/EGFP-HBVSP2,并与miR-210ASO或者pcDNA3.1(+)/pri-miR-210及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质(RFP)的pDsRed2-N1共同转染HEK293以及HepG22215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转染后提取的蛋白样品的荧光值。结果:共同转染pcDNA3/pri-miR-210和pcDNA3/EGFP-HBVSP2质粒后,EGFP/RF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pcDNA3和pcDNA3/EGFP-HBVSP2共转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pri-miR-210和pcDNA3/EGFP-HBVSP2组EGFP/RFP低于pcDNA3和pcDNA3/EGFP-HBVSP2共转染组(P<0.05)。共转染miR-210ASO和pcDNA3/EGFP-HBVSP2组EGFP/RFP的表达量高于共转染LacZ和pcDNA3/EGFP-HBVSP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Z和pcDNA3/EGFP-HBVSP2组EGFP/RFP低于LacZ和pcDNA3/EGFP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miR-210的过表达质粒pcDNA3.1(+)/pri-miR-210和含有miR-210靶位点的pcDNA3/EGFP-HBVSP2,HBVSP2可能是miR-210的直接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MIR-210 基因 表达 转染
下载PDF
带有HA标签的HBc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
10
作者 章广玲 袁丽杰 +3 位作者 王芳 汤华 张银 张淑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39,共2页
目的构建带有流感病毒血凝素9钛表位标签(HA标签)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蛋白(HBc)的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HBc蛋白基因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扩增HBc蛋白全长的PCR引物,以野生型的HBV质粒pDolTHBV-1为模板,PCR扩增全长的... 目的构建带有流感病毒血凝素9钛表位标签(HA标签)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蛋白(HBc)的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HBc蛋白基因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扩增HBc蛋白全长的PCR引物,以野生型的HBV质粒pDolTHBV-1为模板,PCR扩增全长的HBc蛋白,大小为563 bp;PCR产物经过EcoRI和XholI酶切后,与线性化的pcDNA3/HA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获得所需质粒,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鉴定以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质量和插入片段的序列;构建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48 h后,RIPA裂解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Bc蛋白表达。结果纯化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9 kb,酶切鉴定结果符合目的条带(563 bp)大小,插入的寡核苷酸序列与野生型HBV基因序列完全相符,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28 kDa。结论成功构建了带有HA标签的HBc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A-HBc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Bc蛋白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乙肝病毒核心蛋白 基因 表达
下载PDF
C-MYC蛋白在EB病毒阳性的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强
11
作者 章广玲 周天戟 朱丽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75-1176,共2页
关键词 C-MYC蛋白 胃癌组织 表达增强 EB病毒 DNA肿瘤病毒 EBV感染 C-MYC基因 癌基因激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患者年龄以及癌组织类型的关系
12
作者 章广玲 周天戟 朱丽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1-872,881,共3页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胃癌组织中EBV的感染状况,以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GC)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分析EB病毒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经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共202例。标本经切...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胃癌组织中EBV的感染状况,以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GC)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分析EB病毒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经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共202例。标本经切片和常规脱蜡处理后提取DNA,首先经PCR进行β-actin DNA检测,阳性标本用PCR法检测EBNA1(EB病毒核抗原1)DNA。结果:202份标本β-actin DNA阳性166例,阳性率为82%;166例标本中EBNA1PCR阳性例数为14例,阳性率为8.4%;166例β-actin DNA阳性的胃癌标本中,腺癌150例,经EBNA1PCR检测EB病毒DNA阳性例数在腺癌为14,阳性率为9.3%;150例胃腺癌中,≤45岁15例,46~65岁93例,≥66岁42例,经EBNA1PCR检测EB病毒DNA阳性例数分别为1、9、4例,阳性率分别为6.7%、9.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感染胃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患者年龄无关,而且与癌组织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免疫学 胃肿瘤/病理学 疱疹病毒4型 DNA病毒感染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与Bcl-2基因表达关系研究
13
作者 章广玲 张雪怡 +3 位作者 刘志勇 周天戟 朱丽华 李宏杰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36-137,共2页
①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与Bcl-2基因表达间的关系,分析Bcl-2在与EBV相关胃癌发生中的作 用。②方法 经EBNA1PCR检测为EBV阳性的胃癌组织标本14例,同时随机抽取EBV阴性胃癌病例19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 Bcl-2蛋白... ①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与Bcl-2基因表达间的关系,分析Bcl-2在与EBV相关胃癌发生中的作 用。②方法 经EBNA1PCR检测为EBV阳性的胃癌组织标本14例,同时随机抽取EBV阴性胃癌病例19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 Bcl-2蛋白表达,对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③结果 EBV阳性和阴性胃癌组织中Bcl-2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8.6%和26.3%,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Bcl-2基因的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B病毒 BCL-2基因
下载PDF
妊娠妇女及新生儿TORCH感染的初步调查
14
作者 章广玲 周天戟 张志斐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弓形虫 巨细胞病毒 风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下载PDF
唐山市超市部分食品的细菌学调查
15
作者 章广玲 李琳 +2 位作者 刘志勇 朱丽华 梅双双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34-435,共2页
①目的调查唐山市超市中部分食品的细菌状况及其对人们饮食安全的影响。②方法随机抽取超市中的部分食品并进行细菌总数和大场菌群数的检测。③结果所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均不同程度地超出规定标准,尤其是豆浆和果味饮料中的大肠菌群数... ①目的调查唐山市超市中部分食品的细菌状况及其对人们饮食安全的影响。②方法随机抽取超市中的部分食品并进行细菌总数和大场菌群数的检测。③结果所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均不同程度地超出规定标准,尤其是豆浆和果味饮料中的大肠菌群数超出我国卫生标准的规定。④结论所检测超市中的食品细菌状况较差,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卫生 细菌数量
下载PDF
药用植物根际放线菌的种群多样性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袁丽杰 章广玲 +2 位作者 张玉琴 余利岩 张月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3-466,504,共5页
从我国云南及重庆地区采集62份药用植物根际土样,采用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4种预处理方法,分离得到959株根际放线菌。所得放线菌菌株经发酵和多种筛选模型检测,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初筛总阳性率达31%。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 从我国云南及重庆地区采集62份药用植物根际土样,采用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4种预处理方法,分离得到959株根际放线菌。所得放线菌菌株经发酵和多种筛选模型检测,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初筛总阳性率达31%。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从中挑选出77株菌进行16SrRNA基因检测,发现其分属于17个不同的放线菌属,充分显示出药用植物根际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 放线菌 种群多样性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苯酚降解纤维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爱华 王梅梅 +5 位作者 袁庚 熊亚南 朱丽华 章广玲 李淑英 袁丽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液体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唐山污水处理厂附近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苯酚降解菌11-256,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及苯酚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可以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能够耐受最高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苯酚。... 采用液体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唐山污水处理厂附近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苯酚降解菌11-256,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及苯酚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可以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能够耐受最高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苯酚。该菌株为革兰阳性菌,呈短杆状、长杆状或球形,在ISP2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隆起菌落,菌落颜色由乳白到黄白色,在马铃薯浸汁和察氏琼脂培养基上产生可溶性浅黄色色素。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0℃,pH值范围为5.0-10.0,不能利用乳糖和甘油,能利用色氨酸为氮源,硝酸盐还原阳性,明胶液化阴性,H2S产生阴性。结合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鉴定菌株11-256为纤维化纤维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在温度为28-32℃,pH值为6.5-8.5时,菌株对初始质量浓度500-1 500 mg/L的苯酚均能有效降解。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苯酚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苯酚 生物降解 纤维菌属 分离 鉴定
原文传递
赖氨大黄酸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 10肾组织COL1A1、COL3A1和COL4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甄永占 胡刚 +4 位作者 章广玲 魏静波 李冉 王梅梅 林雅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研究赖氨大黄酸(rhein lysinate,RHL)对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rone 10,SAMP 10)肾组织Ⅰ型胶原α1链(COL1A1)、Ⅲ型胶原α1链(COL3A1)和Ⅳ型胶原α1链(COL4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7月龄SAMP 10小鼠18只... 目的研究赖氨大黄酸(rhein lysinate,RHL)对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rone 10,SAMP 10)肾组织Ⅰ型胶原α1链(COL1A1)、Ⅲ型胶原α1链(COL3A1)和Ⅳ型胶原α1链(COL4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7月龄SAMP 10小鼠18只,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RHL组(25 mg/kg)和高剂量RHL组(50 mg/kg),每组6只;另选抗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resistance 1,SAMR 1)6只作为青年对照,给药时间6个月。采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纤维化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COL1A1、COL3A1、COL4A1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AMP 10空白对照组相比,25和50 mg/kg RHL组治疗后SAMP 10小鼠精神状态、活动度、毛色等方面较好;肾脏指数升高。HE染色显示SAMP 10空白对照组小鼠肾组织有节段性肾小球萎缩、硬化和明显的间质纤维化,SAMR 1组和RHL组小鼠则无肾小球萎缩、硬化和明显的间质纤维化。RHL能够抑制SAMP 10小鼠衰老过程中出现的肾组织COL1A1、COL3A1和NF-κB蛋白过度表达(P<0.05)。结论 RHL可通过抑制COL1A1、COL3A1和NF-κB蛋白过度表达,减轻衰老过程中SAMP 10小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大黄酸 SAMP 10快速老化小鼠 肾间质纤维化 抗衰老
原文传递
石蜡包埋组织PCR检测中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及改进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丽华 李琳 +1 位作者 章广玲 周天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496,共2页
关键词 石蜡包埋组织 DNA提取 PCR
下载PDF
胃腺癌细胞中miR-23a靶基因PPP2R5E的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丽华 李盖 +3 位作者 刘爱华 张科 李冀 章广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目的利用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分析系统验证mi R-23a的靶基因PPP2R5E。方法选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c DNA3/EGFP,将PPP2R5E-3’UTR的特异性序列插入其中,并与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 Ds Red2-N1及表达mi R-23a的质粒共同稳定转染胃腺... 目的利用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分析系统验证mi R-23a的靶基因PPP2R5E。方法选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c DNA3/EGFP,将PPP2R5E-3’UTR的特异性序列插入其中,并与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 Ds Red2-N1及表达mi R-23a的质粒共同稳定转染胃腺癌细胞MGC803,稳定转染后提取细胞蛋白,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检测。并通过半定量RT-PCR、实时定量PCR检测mi R-23a功能受抑制或过表达mi R-23a的MGC803细胞或胃腺癌组织中PPP2R5E基因m RNA的表达情况,验证mi R-23a对其调控作用。表达si RNA抑制MGC803中PPP2R5E m RNA的表达后,通过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胃腺癌细胞系MGC803细胞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稳定转染pc DNA3/EGFPPPP2R5E-3’UTR质粒和mi R-23a质粒组明显低于pc DNA3/EGFP-PPP2R5E-3’UTR和pc DNA3共同稳定转染组。mi R-23a功能受抑制的胃腺癌细胞MGC803中靶基因PPP2R5E的m RNA表达水平升高;相反,过表达mi R-23a的胃腺癌细胞MGC803及胃腺癌组织中靶基因PPP2R5E的m RNA表达水平下降。沉默MGC803细胞中的PPP2R5E后,细胞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均加强。结论 PPP2R5E可能是mi R-23a的直接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MGC803 MI R-23a PPP2R5E 靶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