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支柱”调控在不同经济金融周期下的金融稳定效应:跨国实证研究
1
作者 马勇 章洪铭 黄辉煌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4,共12页
国内宏观经济需求不振,金融体系面临风险压力,外部环境动荡不安,这些都对“双支柱”调控框架下的政策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并提炼其他经济体实施“双支柱”调控政策的有效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基于84个主要经济体1998... 国内宏观经济需求不振,金融体系面临风险压力,外部环境动荡不安,这些都对“双支柱”调控框架下的政策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并提炼其他经济体实施“双支柱”调控政策的有效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基于84个主要经济体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双支柱”政策在不同经济和金融周期阶段的金融稳定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第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均能较好地对信贷增速、实体部门杠杆和资产市场进行调节,并在稳定信贷和实体部门杠杆方面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第二,“双支柱”调控在不同的经济和金融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政策效果。其中,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期的金融稳定效应要强于非衰退期,而宏观审慎政策在经济繁荣期的金融稳定效应要弱于非繁荣期;货币政策在金融繁荣期的金融稳定能力较强,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在金融衰退期的金融稳定能力较强。第三,发达经济体的“双支柱”政策大多有效且能灵活选择,而新兴经济体的“双支柱”政策受制于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相对不足,导致其整体调控表现要弱于发达经济体。第四,当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同步时,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会被显著削弱,而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错位时,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会被显著增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双支柱”调控在实践中需要考虑调控对象所处的经济和金融周期阶段,并根据调控的具体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或工具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 经济周期 金融周期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开放条件下的双支柱调控效应:跨国实证研究
2
作者 马勇 郭锐 章洪铭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9,共20页
本文基于全球95个经济体1990—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经济开放、金融开放对双支柱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从主效应的角度,双支柱政策确实能够在产出稳定、物价稳定、信贷稳定和资产价格稳定上发挥逆周期调控... 本文基于全球95个经济体1990—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经济开放、金融开放对双支柱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从主效应的角度,双支柱政策确实能够在产出稳定、物价稳定、信贷稳定和资产价格稳定上发挥逆周期调控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共同稳定;(2)从调节效应的角度,随着经济和金融开放程度提高,双支柱政策的调控效应在不同条件下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中低程度的开放水平下,双支柱政策通过适度的力度搭配就能实现经济和金融的共同稳定,而在较高的开放水平上,宏观审慎政策面临较强的负向调节效应,需要更大的宏观审慎力度来实现金融稳定。本文结论不仅为理解双支柱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调控效应及政策间相互影响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经验证据,同时启示我们,双支柱政策的实施力度和组合模式的选择,需与一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程度结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政策 经济开放 金融开放
原文传递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传导机制与政策应对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勇 章洪铭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60,共19页
本文基于明斯基理论框架和地方融资平台运行的现实基础,通过构建包含“土地金融”和“庞氏融资”特征的DSGE模型,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形成机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解决过程中的政策选择等问题做了初步分析... 本文基于明斯基理论框架和地方融资平台运行的现实基础,通过构建包含“土地金融”和“庞氏融资”特征的DSGE模型,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形成机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解决过程中的政策选择等问题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当财政政策因经济下行发力而产生融资需求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打通从金融部门汲取资源的路径,从而产生实质上宽信用的效果,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经济波动;尽管背靠政府信用的地方融资平台可以通过借新还旧的庞氏融资来维持流量平衡,但其庞氏融资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债务的积累而逐渐减弱,一旦地方融资平台的庞氏融资能力下降超过一定程度,经济波动的潜在风险就会明显上升;当地方融资平台的庞氏融资能力较弱时,债务本金削减政策在降低存量债务时会影响金融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能提升金融稳定,二者组合使用可以达到同时改善金融稳定和地价稳定的效果,从而间接拓宽财政政策和房地产刺激政策的回旋余地;当地方融资平台的庞氏融资能力基本丧失时,一旦发生货币紧缩,会引发比较严重的金融不稳定,此时LTV政策的效果显著减弱,而盯住信贷的资本充足率政策可能是更好的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庞氏融资 债务治理 宏观政策
原文传递
内部人减持与公司债信用利差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勇 王媛媛 章洪铭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5-87,共13页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期间发生内部人减持事件的上市公司债券作为样本,研究了内部人减持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人减持会引发公司债信用利差上升,这不仅是因为内部人减持传递了外部未知的负面信息,还在于...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期间发生内部人减持事件的上市公司债券作为样本,研究了内部人减持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人减持会引发公司债信用利差上升,这不仅是因为内部人减持传递了外部未知的负面信息,还在于内部人减持确实预示着公司未来业绩的下滑;(2)债券投资者能够识别内部人的机会主义减持动机,机会主义减持会造成公司债信用利差的显著上升;(3)股权集中度的上升和股权制衡水平的下降会强化内部人减持与信用利差之间的正向关系;(4)内部人减持发生在民营企业和科技企业时会导致信用利差显著上升,但发生在国有企业和非科技企业时则对公司债信用利差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人减持 公司债 信用利差 信息不对称
原文传递
不同融资结构下的“双支柱”调控效应
5
作者 马勇 章洪铭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2期97-98,共2页
尽管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演变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但金融结构变化如何对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宏观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依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问题。近年来,尽管从实证角度考察金融(融资)结构与经济(金融)稳定... 尽管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演变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但金融结构变化如何对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宏观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依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问题。近年来,尽管从实证角度考察金融(融资)结构与经济(金融)稳定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通过构建包含非银金融的一般均衡模型来探讨金融结构、经济金融稳定与宏观政策效应之间关系的文献,到目前为止仍基本处于空白。显而易见的是,金融结构的变化必然引发融资结构的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均衡模型 融资结构 金融稳定 结构演变 宏观政策 调控效应 关系的研究 实证角度
原文传递
不同融资结构下的“双支柱”调控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勇 章洪铭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7-101,共15页
到目前为止,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在不同融资结构下的调控效应差异是一个尚未得到明确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纳入融资结构因素的DSGE模型,发现融资结构的变化会对主要经济金融变量的波动程度产生影响,并会导致经济金融体系的波动更加... 到目前为止,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在不同融资结构下的调控效应差异是一个尚未得到明确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纳入融资结构因素的DSGE模型,发现融资结构的变化会对主要经济金融变量的波动程度产生影响,并会导致经济金融体系的波动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双支柱”调控政策的实施可以对银行部门的顺周期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此外,在融资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即使债务融资占比下降,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作用也不会随着银行部门规模的下降而失效,而是会通过溢出效应机制持续地发挥作用。上述结论为理解金融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双支柱”调控效应及政策选择提供了一些初步的思路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结构 “双支柱”框架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原文传递
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市场生态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游 章洪铭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8-50,共3页
这次修订证券法的最大亮点是,从立法上分清政府监管和市场的边界,这也是注册制和核准制在法律制度上的根本区别过去A股市场的股指呈现涨跌交替周期性轮回30年来,A股指数和美股指数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形态(见图1、图2)。从图2可以看出,美... 这次修订证券法的最大亮点是,从立法上分清政府监管和市场的边界,这也是注册制和核准制在法律制度上的根本区别过去A股市场的股指呈现涨跌交替周期性轮回30年来,A股指数和美股指数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形态(见图1、图2)。从图2可以看出,美国工业成分股道琼斯指数近80年来始终不改长期上涨趋势。但A股市场却呈现涨跌交替的周期性轮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制 A股市场 道琼斯指数 成分股 股指 A股指数 核准制 证券法
原文传递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稳定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游 章洪铭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1,共3页
工业化成就了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并为城镇化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自2006年创出47.56%的高点后一路下行(见图1)。截至2018年末,第二... 工业化成就了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并为城镇化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自2006年创出47.56%的高点后一路下行(见图1)。截至2018年末,第二产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9.69%,城镇化率上升为59.58%,与西方发达(工业化)经济体相比,我们即将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化时代 第二产业 城镇化率 工业化与城镇化 创新推动 GDP 经济体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