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印模方式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
作者 叶文韬 李尚华 +2 位作者 邓蔚 章福保 杨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87-0090,共4页
探索改良数字化印模杆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行单颗后牙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传统硅橡胶印模组为A组,数字化印模组中使用常规数字化印模杆的为B组,使用改良数字化印模杆的为C组,每组各20例。对比... 探索改良数字化印模杆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行单颗后牙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传统硅橡胶印模组为A组,数字化印模组中使用常规数字化印模杆的为B组,使用改良数字化印模杆的为C组,每组各20例。对比三组间的椅旁印模时间、印模时的不适程度,及半年后种植体周围的边缘骨水平丧失量。结果 1、椅旁操作时间上:C组的操作时间最短,A组的操作时间最长。2、印模操作时患者的不适程度。疼痛不适程度评分:A组>B组>C组,改良数字化印模组患者疼痛不适度最小。3、种植体颈部近中、远中边缘骨丧失量(MBL):三组之间在近中边缘骨丧失量、远中边缘骨丧失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用传统硅橡胶印模和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种植冠在种植修复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印模 数字化印模 种植印模杆 椅旁操作
原文传递
自制高分子水凝胶的体外膨胀性能及大鼠体内影像学初步评价
2
作者 章福保 叶文韬 +3 位作者 常以力 邓蔚 陶绪长 张旭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评价用于扩增颌面部软组织的自制高分子水凝胶的体外膨胀性能,及植入大鼠颌面部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本体聚合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将12个直径为9 mm,... 目的评价用于扩增颌面部软组织的自制高分子水凝胶的体外膨胀性能,及植入大鼠颌面部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本体聚合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将12个直径为9 mm,高度为6 mm的干态水凝胶,灭菌后备用,称重后置入37±1℃林格液中,前24 h内每隔1 h取出试件称重,之后每12 h称重,将重量换算成体积膨胀率。自制干态水凝胶灭菌后,通过外科手术植入SD大鼠颌面部,术后1周,以多普勒超声、螺旋CT和MRI对水凝胶在大鼠体内的成像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水凝胶在24 h内膨胀至干态体积的413.48%±3.1%,在3 d、5 d、7 d时分别膨胀至干态体积的489.89%±3.7%、500.36%±4.1%、505.87%±3.6%。彩超提示:水凝胶呈暗区,无血流信号,边界清晰。CT提示:水凝胶成像较清,与周围组织阈值不同。MRI提示:水凝胶成像亮度高,与周围组织界清。结论本课题组自制的高分子水凝胶膨胀性能优良,动物实验影像学表现良好,有望用于颌面部或口内软组织增量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膨胀性能 影像学 颌面部软组织
下载PDF
体外预备根片改良盾构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3
作者 湛圳 张林 +4 位作者 章福保 裴婧 曾永发 黄佳美 石连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6-89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改良盾构术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表现,探索改良盾构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探索降低传统盾构术技术敏感性的方法。方法:本实验使用6条健康比格犬,双侧下颌第3、第4前磨牙沿颊舌向行半切后截除近中或远中牙冠。在实验位点偏舌侧预... 目的:通过分析改良盾构术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表现,探索改良盾构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探索降低传统盾构术技术敏感性的方法。方法:本实验使用6条健康比格犬,双侧下颌第3、第4前磨牙沿颊舌向行半切后截除近中或远中牙冠。在实验位点偏舌侧预备种植窝,然后拔除残根,在体外预备根片后再植于拔牙窝原位,即刻植入种植体。潜入式愈合3个月后行CBCT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种植体骨结合及根片的牙周愈合情况。结果:3个月后,临床观察未出现种植体周围炎及种植失败等并发症,CBCT显示所有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组织学显示根片颊侧出现替代性吸收或者表面吸收,根片与种植体之间有新骨形成,颊侧牙槽嵴均保存良好。结论:在严格控制根片离体时间及储存介质的情况下,在体外预备并再植根片的改良盾构术具有可行性,可降低传统术式的技术敏感性,但改良盾构术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需要进行更长期的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术 牙槽骨保存 术式 动物研究
下载PDF
不同聚合方式对软衬硅橡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章福保 石连水 +3 位作者 邓丽 张林 曾永发 涂滔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软衬硅橡胶在热固化和室温固化条件下,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粘接强度。方法水浴加热法制得50 mm×10 mm×3 mm PMMA试片48片,并随机分成4组。以Ufi Gel P(UGP)为软衬材料,制作热固化组(A1组)和室温固化组(A... 目的比较两种软衬硅橡胶在热固化和室温固化条件下,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粘接强度。方法水浴加热法制得50 mm×10 mm×3 mm PMMA试片48片,并随机分成4组。以Ufi Gel P(UGP)为软衬材料,制作热固化组(A1组)和室温固化组(A2组)试件。以Silagum-Comfort(SLC)为软衬材料,制作热固化组(B1组)和室温固化组(B2组)试件。每组试件各6个。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抗剪切强度测试,并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粘接界面、固化后软衬硅橡胶和打磨后PMMA的表面形态。结果 A1、A2、B1、B2组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2.39±0.24)、(1.74±0.27)、(3.09±0.26)、(2.21±0.29)MPa。A1与A2、B1与B2、A1与B1、A2与B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和SEM下可见,固化后UGP体部有大量的气泡,SLC无气泡;PMMA表面较为粗糙;各组粘接界面均连续、均匀、密实,A2、B2组粘接界面有须状微突起物。结论 UGP、SLC与PMMA的抗剪切强度均达到了0.44 MPa的临床最低使用标准;UGP与PMMA的抗剪切强度高于SLC与PMMA;热固化方式获得的抗剪切强度高于室温固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软衬材料 抗剪切强度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下颌骨骨折固定术后骨愈合不良的修复治疗1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章福保 石连水 张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4,共2页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1例2次行钛板内固定术并发骨愈合不良的下颌骨骨折病例进行了义齿修复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颌面部外貌,提高了咀嚼功能,促进了新骨生成。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愈合不良 修复治疗
下载PDF
数字化种植牙外科导板辅助种植体植入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章福保 刘子燕 +4 位作者 曾永发 吕海燕 黄震 郑年伟 戴群 《微创医学》 2020年第6期708-711,747,共5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种植牙外科导板辅助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需行种植牙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利用Segma Guide种植手术设计软件,设计制作牙支持式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经导板辅助植入35枚种植体。术后即刻拍摄锥形束CT(CBCT)... 目的评价数字化种植牙外科导板辅助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需行种植牙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利用Segma Guide种植手术设计软件,设计制作牙支持式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经导板辅助植入35枚种植体。术后即刻拍摄锥形束CT(CBCT),将术后CBCT图像导入Segma Guide软件,并与术前CBCT数据进行配准重合,利用软件自带功能测量实际种植体位置与术前设计种植体位置的偏差距离和角度,包括顶部偏差、底部偏差、深度偏差和角度偏差,并对上、下颌的偏差值进行比较。结果35枚种植体术后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位置的顶部偏差、底部偏差、深度偏差分别为(1.06±0.52)mm、(1.72±0.64)mm、(0.87±0.28)mm,角度偏差为(3.37±1.27)°。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引导种植体植入后,上、下颌种植体模拟位置与实际位置的顶部偏差、底部偏差和角度偏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深度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gma Guide软件设计制作的牙支持式种植外科导板可获得较高的临床三维精度,可用于牙列缺损患者的种植体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 口腔种植 精确度 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3种不同印模方法制作后牙桩核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章福保 李凤瑛 胡蕾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23期3762-3764,共3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印模方法制作后牙插销式分裂桩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完善根管治疗后拟行两个根管以上的插销式分裂桩核修复的牙体缺损后牙患者20例,对每位患者均使用3种桩道印模法制作桩核,按印模方法... 目的比较3种不同印模方法制作后牙插销式分裂桩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完善根管治疗后拟行两个根管以上的插销式分裂桩核修复的牙体缺损后牙患者20例,对每位患者均使用3种桩道印模法制作桩核,按印模方法不同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对照1组使用琼脂联合藻酸盐印模法、对照2组使用经典两步硅橡胶印模法,观察组使用我科专利工具进行改良单步硅橡胶印模法,通过检查印模质量和桩核试戴,评价桩核是否合格,记录3组印模的椅旁操作时间。结果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的合格数分别是3例、15例、19例,合格率分别为15%、75%、95%,对照1组的合格数显著低于对照2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格数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的椅旁操作时间分别是133±12.70s、771.65±87.56s、242.30±13.36s,对照2组显著高于对照1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步硅橡胶印模法制作后牙插销式分裂桩核临床效果良好,椅旁操作时间短,推荐使用。琼脂联合藻酸盐印模法制作后牙插销式分裂桩核合格率低,不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硅橡胶 印模 铸造 后牙桩核
下载PDF
4种不同印模方法对硅橡胶印模颈缘精确度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邓丽 章福保 +3 位作者 石连水 张林 曾永发 周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0-571,共2页
以94例上颌前牙区全瓷冠修复患者的148颗基牙的印模作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以3M ESPE硅橡胶为印模材料,排龈后分别以一次法、二次刮除法、二次打磨法、二次薄膜法制取印模。比较印模颈缘精确度。4种印模方法均可制得合格的印模,... 以94例上颌前牙区全瓷冠修复患者的148颗基牙的印模作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以3M ESPE硅橡胶为印模材料,排龈后分别以一次法、二次刮除法、二次打磨法、二次薄膜法制取印模。比较印模颈缘精确度。4种印模方法均可制得合格的印模,二次打磨印模法制取印模效果好,易教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印模 颈缘
下载PDF
硅橡胶引流塞治器在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林 石连水 +1 位作者 朱洪水 章福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4-786,共3页
本文介绍硅橡胶引流塞治器的制作方法,对6例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后患者戴用塞治器,1、3、6、12个月后观察面部外形的改变、囊腔大小变化及囊壁新骨增生厚度,发现戴用塞治器12个月后面部外形有明显改善,X线片可见囊腔明显缩小,囊壁周围... 本文介绍硅橡胶引流塞治器的制作方法,对6例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后患者戴用塞治器,1、3、6、12个月后观察面部外形的改变、囊腔大小变化及囊壁新骨增生厚度,发现戴用塞治器12个月后面部外形有明显改善,X线片可见囊腔明显缩小,囊壁周围骨密度升高。硅橡胶引流塞治器是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后切实有效的一种引流装置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治器 硅橡胶 颌骨囊性病变 开窗术
下载PDF
硅橡胶外衬即刻阻塞器在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林 石连水 章福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0-861,共2页
选择11例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n=4)和试验组B(n=7),对A组患者采用聚甲基丙烯酸酯制作传统硬质阻塞器,对B组患者采用在硬质阻塞器组织面衬垫硅橡胶制作即刻阻塞器。1个月后复诊分别从患者满意度、口鼻腔封闭密合度、语音... 选择11例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n=4)和试验组B(n=7),对A组患者采用聚甲基丙烯酸酯制作传统硬质阻塞器,对B组患者采用在硬质阻塞器组织面衬垫硅橡胶制作即刻阻塞器。1个月后复诊分别从患者满意度、口鼻腔封闭密合度、语音清晰度方面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B组在上述三方面均优于A组,提高了上颌骨缺损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缺损 阻塞器 赝复体 硅橡胶 软衬材料
下载PDF
自体冠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位点拔牙窝修复保存中作用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润发 章福保 +3 位作者 石连水 付从 张林 曾永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87-89,共3页
目的:评价单个自体上前牙对种植位点拔牙窝组织的保存效果。方法:将22例需拔除的单个上前牙分两组。对照组:12例,微创拔牙后自然愈合;实验组:10例,微创拔牙后利用自体冠即刻修复,分别记录拔牙前、拔牙后4个月的拔牙窝近、远中牙槽嵴吸... 目的:评价单个自体上前牙对种植位点拔牙窝组织的保存效果。方法:将22例需拔除的单个上前牙分两组。对照组:12例,微创拔牙后自然愈合;实验组:10例,微创拔牙后利用自体冠即刻修复,分别记录拔牙前、拔牙后4个月的拔牙窝近、远中牙槽嵴吸收量及红色美学评分(PES)。结果:对照组近、远中牙槽嵴吸收量分别是(1.36±0.39)mm、(1.31±0.37)mm,实验组分别是(0.43±0.16)mm、(0.42±0.27)mm。两组的近中、远中牙槽嵴吸收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拔牙术前、拔牙术后4个月的PES分别是10.66±1.43、7.75±1.22,实验组分别是11.7±1.16、10.4±0.97,两组拔牙术前PES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术后4M PE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冠即刻修复有利于上颌前牙区种植位点拔牙窝的修复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位点 微创拔牙 自体冠 上颌前牙区 牙槽嵴 红色美学评分
下载PDF
下颌神经管颌骨内走行方向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丽 黄震 +1 位作者 章福保 余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时,行偏颊或偏舌跨下颌神经管种植术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160例老年患者下颌骨患者行锥形束CT扫描,在预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神经管至颊、舌以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第一、第二磨牙下颌神...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时,行偏颊或偏舌跨下颌神经管种植术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160例老年患者下颌骨患者行锥形束CT扫描,在预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神经管至颊、舌以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第一、第二磨牙下颌神经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32、45.278,P<0.01)。第一磨牙颊、舌侧骨板的水平距离和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第二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34、38.134,P<0.01)。第一磨牙居中型为主,共102例(81.6%);第二磨牙以偏舌型为主,共110例(81.5%)。结论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明显不足时,在多数第二磨牙区及部分第一磨牙区偏颊侧越过神经管植入种植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 下颌骨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种植 老年人(65-79)
下载PDF
牙隐裂伴牙髓急性病变9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蔚 吕海燕 章福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探讨牙隐裂伴牙髓急性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观察修复后1年疗效。方法:对98例隐裂牙伴牙髓急性病变患牙在有效防裂措施下,随机分为2组,A组一次法根管治疗患牙46例,观察1周后冠修复。B组常规法根管治疗52例,观察1周后冠修复。对根管... 目的:探讨牙隐裂伴牙髓急性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观察修复后1年疗效。方法:对98例隐裂牙伴牙髓急性病变患牙在有效防裂措施下,随机分为2组,A组一次法根管治疗患牙46例,观察1周后冠修复。B组常规法根管治疗52例,观察1周后冠修复。对根管治疗后1周进行疼痛评价,修复1年后进行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A组、B组隐裂牙根管治疗术后疼痛患者分别为9例(19.6%)、6例(11.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修复后1年成功例数分别为39例(84.8%)、43例(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隐裂伴牙髓急性病变经根管治疗后冠修复,临床效果良好,一次法根管治疗、常规根管治疗对牙隐裂伴牙髓病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牙髓病变 根管治疗 冠修复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被引量:5
14
作者 常以力 章福保 曾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4-597,共4页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早期预防、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形成过程中...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早期预防、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已达成共识,现在已有多种VEGF抑制剂被用于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现将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最新几种VEGF抑制剂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病变 AVASTIN MACUGEN LUCENTIS
下载PDF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咬合重建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永发 石连水 +1 位作者 章福保 张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0,103,共3页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HED)患者常伴有颌间距离丧失、牙槽骨发育不良以及先天缺牙等,修复治疗较难。本文报道1例20岁的HED患者,为其设计上颌固定、下颌套筒冠义齿修复进行咬合重建。1年后复查,患者的义齿使用良好,咬合功能恢复正常。
关键词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 先天缺牙 修复治疗 咬合重建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3种不同金属与Filtek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建鸿 黄辉 +2 位作者 章福保 石连水 朱洪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研究经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偶联剂处理的3种不同金属的粘接表面对FiltekZ350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用失蜡铸造法制备镍铬合金、纯钛、金钯合金试件各12个,共36个。每种金属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 目的研究经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偶联剂处理的3种不同金属的粘接表面对FiltekZ350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用失蜡铸造法制备镍铬合金、纯钛、金钯合金试件各12个,共36个。每种金属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实验组用γ-MPS对粘接面进行处理后与Filtek Z350树脂粘接,对照组粘接面不用γ-MPS处理。测试每组试件断裂时的剪切力,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件断面的形貌。结果镍铬合金实验组、纯钛实验组较相应对照组的剪切强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金钯合金实验组与其对照组的剪切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内比较:纯钛组剪切强度高于镍铬合金组,两者又均高于金钯合金组(P<0.01)。所有试件均为黏结断裂。与对照组相比,镍铬合金和纯钛实验组断裂面有较多的树脂突,而金钯合金实验组断裂面树脂突较少。结论γ-MPS可以提高金属和树脂的粘接力,但和金属成分有关。γ-MPS能增加纯钛、镍铬合金与树脂的粘接性能,但不能认为γ-MPS可以增加金钯合金与树脂的粘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镍铬合金 金钯合金 树脂 粘接 剪切强度
下载PDF
盐酸米诺环素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创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丽 陈叔儒 +4 位作者 章福保 余晶 黄震 吕海燕 付蕾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0期132-133,共2页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创口愈合及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实验组在封闭螺钉的螺纹间隙使用盐酸米诺环素,对照组在封闭螺钉的螺纹间隙不使用盐酸米诺环...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创口愈合及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实验组在封闭螺钉的螺纹间隙使用盐酸米诺环素,对照组在封闭螺钉的螺纹间隙不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观察术后第2天、第10天其疼痛情况及术后第10天牙龈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种植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分别为(2.23±0.31)、(3.16±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疼痛评分分别为(0.31±0.08)、(0.32±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切口成功愈合与失败愈合分别为9例、1例,对照组手术切口成功愈合与失败愈合分别为7例、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对2型糖尿病患种植创口愈合有促进作用,可减轻术区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米诺环素 糖尿病 创口愈合 术后疼痛
下载PDF
下颌前倾阻生第三磨牙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永发 石连水 +1 位作者 张林 章福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7-888,共2页
对16例下颌牙列缺损患者,利用其余留的下颌前倾阻生的第三磨牙作为基牙,行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获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 牙列缺损 第三磨牙
下载PDF
末端根帽支撑的MK1附着体在下颌单侧后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蔚 章福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2306-2308,共3页
目的:评价末端根帽支撑的MK1附着体在下颌单侧后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9例采用MK1附着体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以10例患者修复体远中处有经根帽修复后的残根,其余19位患者作为对照组。1年后随访,从患者主观... 目的:评价末端根帽支撑的MK1附着体在下颌单侧后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9例采用MK1附着体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以10例患者修复体远中处有经根帽修复后的残根,其余19位患者作为对照组。1年后随访,从患者主观感受、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对MK1附着体义齿的主观满意度分别为8.38+0.85、8.27+1.1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缺牙区牙槽嵴吸收例数分别为0例、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近缺牙区基牙牙槽骨吸收例数分别为0例、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义齿修整例数分别为1例、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K1附着体义齿稳定及固位性能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下颌单侧后牙缺失的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末端残根根帽修复后更利于MK1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根帽 支撑 MK1附着体 后牙缺失
下载PDF
一种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增宽附着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玲 邓丽 章福保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75-78,10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根向复位瓣术增宽附着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已行种植一期手术,植体潜入式愈合,二期手术术前种植位点附着龈宽度不足2 mm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二期手术同期行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照组行常规二... 目的探讨改良的根向复位瓣术增宽附着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已行种植一期手术,植体潜入式愈合,二期手术术前种植位点附着龈宽度不足2 mm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二期手术同期行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照组行常规二期手术。比较二期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术区附着龈宽度,附着龈重建情况及改良菌斑指数。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附着龈宽度较术前平均增宽4.81 mm,且高于对照组[(5.72±0.86)mm比(1.23±0.55)mm,P<0.05],术后6个月亦高于对照组[(5.65±0.85)mm比(1.16±0.53)mm,P<0.05]。2周拆线时除研究组1个位点缝线脱落造成黏膜愈合不良外,2组黏膜均愈合较好,附着点重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改良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种植二期手术同时进行改良根向复位瓣术,能有效增宽附着龈,缩短种植修复疗程,无须开辟第二术区,创伤较小,能够改善口腔卫生,为临床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龈增宽术 附着龈重建 根向复位瓣术 附着龈宽度 种植修复 缺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